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病毒核酸检测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
1
作者 韩慧 张用丽 谢月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结果2012年1月-2022年12月,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中,来自初次献血者的占比45.02%(522684/1161042)、重复献血者(含固定献血者)占54.98%(638358/1161042),固定献血者占30.48%(354227/1162042);NAT总阳性率为0.19%(2151/1161042);NAT检测后HBV窗口期残余风险为62.54/百万,HCV残余风险为0.431/百万,HIV残余风险为0.791/百万。结论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开展NAT检测明显降低HCV残余风险,输血传播HBV、HCV、HIV的窗口期残余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输血传播疾病病毒 残余风险 无偿献血者 海南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祎 桑列勇 傅立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1,共5页
目的:分析绍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情况。方法:对2017-2021年共257145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HIV、TP、ALT、HTLV、NAT检测,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1.22%... 目的:分析绍兴市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不合格情况。方法:对2017-2021年共257145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HBsAg、HCV、HIV、TP、ALT、HTLV、NAT检测,并对所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平均不合格率为1.22%。其中各检测项目阳性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LT为0.32%,HBsAg为0.25%,NAT为0.20%,TP为0.19%,HCV为0.17%,HIV为0.07%,HTLV为0.01%。其中HBsAg(χ^(2)=65.23),ALT(χ^(2)=47.32),HCV(χ^(2)=12.73),此3项年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P(χ^(2)=4.19),HIV(χ^(2)=7.58),NAT(χ^(2)=7.62),HTLV(χ^(2)=6.75)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HBsAg和HCV阳性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比核酸和酶免阳性检测情况,两方法有相互补充作用。经过对这部分阳性人群的年龄走势和性别分布分析,可以更好保障血液的安全招募。结论:加强血液检测工作及持续关注血源性疾病的阳性率变化规律是提高血液质量安全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传播疾病 血液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枝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89-92,96,共5页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组)和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感染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显示,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对比不同类型感染患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水平和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细菌性感染患者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者组(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结合血常规检验应用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检出感染性疾病,也可以鉴别感染性疾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临床输血科经血传播相关病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规范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10,17,共11页
为了减少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经血传播性疾病溯源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规避医患纠纷,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相关规范指南,召集了临床输血、感染病学等领域的... 为了减少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提高经血传播性疾病溯源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规避医患纠纷,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相关规范指南,召集了临床输血、感染病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制定了此专家共识。以期能够规范临床输血科开展经血传播相关病原体分子生物学检测相关规则,降低经血传染性疾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科 血源性传染病 分子生物学 实验室规范管理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钟佑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0例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 目的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0例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1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效能,研究组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诊断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全血C反应蛋白(18.2±2.2)mg/L、白细胞计数(20.1±3.3)×10^(9)/L较对照组的(5.8±1.0)mg/L、(8.6±1.2)×10^(9)/L更高(P<0.05)。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3.8%、95.4%、94.6%,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分别为69.2%、79.2%、74.2%,血常规检验分别为72.3%、82.3%、77.3%。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比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单独检验更高(P<0.05)。研究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诊断满意度比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单独检验更高(P<0.05)。结论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临床诊断准确性及诊断满意度均优于其单独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童感染性疾病 敏感度 特异度 诊断满意度
下载PDF
血站ELISA联合核酸检测对于无偿献血标本输血传播疾病筛查结果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黄丽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0期120-12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核酸检测联合应用于无偿献血标本输血传播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站检验科采集的109 860份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其中2022年血液标本数为59 366份,而2023年血液标本数... 目的 研究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核酸检测联合应用于无偿献血标本输血传播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血站检验科采集的109 860份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其中2022年血液标本数为59 366份,而2023年血液标本数为50 494份。每份血液标本留取两份,分别用于进行ELISA检测与核酸检测。对2022年和2023年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59 366份血液标本中,通过ELISA检测后,共有1225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06%(1225/59 366),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不合格222份,占比0.37%(222/59 366);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抗体(抗-HIV)不合格66份,占比0.11%(66/59 366);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不合格100份,占比0.17%(100/59 366);梅毒不合格174份,占比0.29%(174/59 366);其他484份,占比0.82%(484/59 366)。58 141份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核酸检测不合格28份,不合格率为0.048%(28/58 141)。2023年50 494份血液标本中,通过ELISA检测后,共有981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4%(981/50 494),其中HBsAg不合格150份,占比0.30%(150/50 494);抗-HIV不合格211份,占比0.42%(211/50 494);抗-HCV不合格71份,占比0.14%(71/50 494);梅毒不合格134份,占比0.27%(134/50 494);其他335份,占比0.66%(335/50 494)。49 513份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核酸检测不合格27份,不合格率为0.05%(27/49 513)。结论 血站无偿献血血液标本经ELISA结合核酸检测可行性高,能够使血液标本内病毒检出率提高,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标本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输血传播疾病
下载PDF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马建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予全部患儿全血CRP、血常规检验,... 目的 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3月丹阳市云阳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予全部患儿全血CRP、血常规检验,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全血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结果,3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相比之下,联合检验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阳性、阴性结果更接近金标准,联合检验方式在疾病诊断中应用的灵敏度为95.37%(103/108)、特异度为96.00%(48/50)、准确率为95.57%(151/158)高于全血CRP[91.67%(99/108)、84.00%(42/50)、89.24%(141/158)]、血常规[92.59%(100/108)、86.00%(43/50)、90.51%(143/158)]的检验结果。结论 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全血CRP、血常规联合检验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联合诊断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陶琴芳 黄玮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25-27,31,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CBC)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BC检验... 目的 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CBC)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CBC检验,实验组采用CRP联合CBC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对比检验结果与正常数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效果
下载PDF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被引量:2
9
作者 Nan Lan Luca Stocchi +1 位作者 Yi Li Bo Shen 《Gastroenterology Report》 SCIE EI 2018年第2期114-121,I0002,共9页
Background: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blood transfusion(BT)wa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rohn’s disease(CD),based on our institutional data registry.Th... Background: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blood transfusion(BT)wa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rohn’s disease(CD),based on our institutional data registry.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ioperative BT and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CD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National Surgical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ACS NSQIP)database.Methods:All CD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between 2005 and 2013 were identified from NSQIP.Variables we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ACS NSQIP guidelines.The primary outcome was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including superficial,deep and organ/space surgical site infection,wound dehiscence,urinary tract infection,pneumonia,systemic sepsis and septic shock.Multivariat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Results:All 10100 eligibl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nd 611(6.0%)received perioperative BT.BT patients were older,lighter in weight and more likely to be functionally dependent.BT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than those without BT,including superficial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10.8%vs 7.4%,p¼0.002),deep SSI(3.3%vs 1.6%,p¼0.003),organ/space SSI(14.2%vs 5.4%,p<0.001),pneumonia(3.8%vs 1.3%,p<0.001),urinary tract infection(3.9%vs 2.2%,p¼0.006),sepsis(11.5%vs 4.5%,p<0.001)and sepsis shock(3.1%vs 0.8%,p<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ra-and/or post-operative BT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odds ratio[OR]¼2.2;95%confidence interval[CI]:1.8–2.7;p<0.001)and the risk increased with each administered unit of red blood cell(OR¼1.3,95%CI:1.2–1.5).Other independent factors were history of smoking,chronic heart disease,diabetes,hypertension and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s.Pre-operative BT,however,was not found to be a risk factor to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Conclusions:Intra-and/or post-operative,not pre-operative,BT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this CD cohort.Therefore,the timing and risks and benefits of BT should be carefully bal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transfusion Crohn’s diseas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surgical outcomes
原文传递
A CASE OF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CAUSED BY ANTI-HRO AND ANTI-E
10
作者 刁玉英 宋宁 +3 位作者 关昭容 张立身 王宇 宛绵强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8-60,共3页
A Chinese woman of blood group B,D-and her husband of blood group AB,CCDeewere examined.The woman had not been transfused before.Their first two babiesdied.Anti-Hro and anti-e were found in the mother’s serum.During ... A Chinese woman of blood group B,D-and her husband of blood group AB,CCDeewere examined.The woman had not been transfused before.Their first two babiesdied.Anti-Hro and anti-e were found in the mother’s serum.During her third pregnancy,the titer of antibodies went up quickly,approximately one titer per month.After 36 weeksof pregnancy,the baby was delivered by Caesarean section.The cord blood Hb was 88g/L,his red blood cell count 2.7×10<sup>12</sup>/L,and total biIirubin 114.6 mol/L.The baby was ofblood group AB,and CDe-D-genotype.Exchangetransfusion was begun 2.5 hours afterbirth.O,ccDEE washed red cells together with group AB plasma were used.Two dayslater,7Oml washed O,ccDEE concentrated red cells were administered.The baby is aliveand in good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LYTIC disease newborn PLASMAPHERESIS exchange transfusion autologous blood ELUTION test
下载PDF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思明 易惠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血检测CR... 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采血检测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两组CRP、WBC水平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全血CRP、WBC水平为(14.52±1.59)mg/L、(13.25±1.42)×10^(9)/L,高于对照组的(4.89±0.43)mg/L、(5.49±1.0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CRP、WBC及联合检测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0.845、0.953,联合检测诊断加重最高。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提高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效能,获得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有助于临床早期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试管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对比及对检验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岚 尹雪娇 徐璐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对比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试管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对检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 目的对比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试管法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及对检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试管法进行输血检验,研究组则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观察并对比2组患儿的检验效果,包括直接抗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抗体放散检验阳性率和阳性检出率、检测时间、灵敏度、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并分析其检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验直接抗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以及抗体放散检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同样的技术检验,阳性检出率高于后者(P<0.05),且研究组患儿应用该技术所需的检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应用该技术检验后,灵敏度、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对该方法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应用试管法检验的对照组(P<0.05)。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检验能有效提升直接抗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抗体放散检验阳性率和阳性检出率,缩短检测时间,且灵敏度、准确性以及稳定性高,还能有效提升患儿的检验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试管法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检验效果 检验满意度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卓娜 彭娜 姜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 探究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为重度组(n=38)、中度组(n=27)和轻度... 目的 探究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检测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为重度组(n=38)、中度组(n=27)和轻度组(n=25)及预后不良组(n=23)和预后良好组(n=67),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Spearman法分析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WBC、NEU、PT、TT、FIB水平比轻度组高(P<0.05);重度组患者WBC、NEU水平比中度组高(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WBC、NEU、PT、TT、FIB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WBC、NEU、PT、TT、FIB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性(r=0.451、0.478、0.441、0.526、0.503,P<0.05)。Logistic分析显示,WBC、NEU、FIB是影响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WBC、NEU、PT、TT、FIB水平升高,并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凝血功能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盖福亮 董晓霞 +2 位作者 闫爱美 尹伟鹏 董菲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筛查结果。方法回顾并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心血站50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根据年龄分为18~25岁组(87例)、>25~35岁组(119例)、>35~45岁组(142例)、>...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筛查结果。方法回顾并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潍坊市中心血站50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结果,根据年龄分为18~25岁组(87例)、>25~35岁组(119例)、>35~45岁组(142例)、>45~55岁组(106例)、>55岁组(46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献血者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不合格情况,同时比较2020年与2021年的筛查不合格率。结果500例献血者中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率为17.80%。女性抗-梅毒螺旋体(抗-TP)不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核酸扩增技术(NAT)筛查不合格率以及总不合格率均明显低于男性(抗-TP:3.85%比0.31%,ALT:0.55%比3.77%,NAT:1.10%比2.52%,总不合格率:13.19%比20.44%,均P<0.05)。不同年龄献血者的筛查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筛查不合格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列顺序为>35~45岁、>25~35岁、18~25岁、>45~55岁、>55岁(不合格率分别为23.24%、21.85%、16.09%、12.26%、6.52%,P<0.05)。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21年的筛查总不合格率明显高于2022年(24.11%比12.68%,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率较高,需要对献血前的健康咨询、体检初筛等工作进行规范,发展和固定无偿献血队伍,以降低血液报废率,促进临床用血安全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献血 输血相关传染病 标志物 筛查
下载PDF
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检测结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晓庆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8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析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采取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640例,均进行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灵... 目的探析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采取血常规结合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640例,均进行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P<0.05);且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高于血常规检验结果(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度 血常规 特异度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敏感度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疾病分布及输血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仇彩霞 王玉琳 +5 位作者 傅晓娜 孙燕 刘媛 牛静静 张彩霞 高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疾病分布特点,并评价其输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于我院输血科进行DA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交叉配血过程中次侧配血不合的244例DAT阳性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试...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免疫分型与临床疾病分布特点,并评价其输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4例于我院输血科进行DAT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交叉配血过程中次侧配血不合的244例DAT阳性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时间段内配血相合、DAT阴性的100例患者(未包含新生儿溶血病)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DAT检测和免疫分型;比较各组红细胞输注疗效。结果244例DAT阳性患者中,DAT凝集强度W+~2+占比83.20%,3+~4+占比16.80%。244例DAT阳性患者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占比最高,其次是血液系统疾病和肿瘤,其他疾病类型占比较低;肿瘤、感染性疾病和不明原因贫血患者DAT免疫分型主要以单纯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为主,单纯补体C3d次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单纯抗体IgG和IgG+C3d复合阳性较多。IgG组、C3d组输血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C3d组输血后RBC、Hb、Hct变化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3d组和IgG+C3d组输血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AT凝集强度W+~1+组、2+组输血后RBC、Hb、Hct变化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和4+组输血后的RBC、Hb、Hct变化值小于对照组(P<0.05);4+组输血后的RBC、Hb、Hct变化值显著小于W+~1+组(P<0.05);4+组输血后DBIL水平低于对照组,IBI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AT分型以单纯抗体IgG和单纯补体C3d为主,单纯抗体IgG阳性和单纯补体C3d阳性患者输血疗效较IgG+C3d复合阳性更优;随着DAT凝集强度的增加输血疗效基本呈降低趋势;DAT凝集强度和DAT免疫分型对输血疗效有预测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免疫分型 疾病分布 输血疗效
下载PDF
血常规联合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琳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崇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10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 目的分析血常规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崇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10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PCT、CRP检测。比较两组WBC、GRA、PCT、CRP水平,及观察组中单一指标检测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WBC、GRA、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独WBC、GRA、PCT、CRP检测(P<0.05)。结论WBC、GRA、PCT、CRP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高,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方方 苏丹 郭鑫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液,检测全血CRP水平与血常规WBC水平,同... 目的 探讨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血液,检测全血CRP水平与血常规WBC水平,同时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疾病检出准确率与特异性和感染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全血CRP与血常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全血CRP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与血常规WBC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相较于单一检查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 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疾病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输血前对受血者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研究
19
作者 卞晓楠 蔡慧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178-180,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对受血者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研究。方法抽选该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患者均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并进行抗-TP,抗-HIV1/2,HBSAg,抗-HCV病毒检测。对照血液样... 目的分析输血前对受血者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研究。方法抽选该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患者均进行血液样本抽取,并进行抗-TP,抗-HIV1/2,HBSAg,抗-HCV病毒检测。对照血液样本检测阳性与阳性率。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其中抗-TP阳性患者有2例,占比2%,HIV感染待确定者0例,占比0%,HBSAg阳性患者有15例,占比15%,抗-HCV阳性患者1例,占比1%。结论在本次研究中,输血前医护人员需要对受血者进行抗-TP,抗-HIV1/2,HBSAg,抗-HCV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这样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因为输血导致的血源性疾病感染,并且减少相关医疗纠纷,也能够为后续医疗纠纷提供调查对比依据,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治疗 受血者 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价值
20
作者 王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价值,确定更为准确的输血前检验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微柱凝胶技术(MGT)和凝聚胺技术(MPT)主次侧交叉配...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的检验价值,确定更为准确的输血前检验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7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微柱凝胶技术(MGT)和凝聚胺技术(MPT)主次侧交叉配血,对患儿血液标本的血型及交叉配血进行分析。结果MGT、试管法对血型正反定型的不符合率分别是2.13%、4.26%,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MGT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低于MPT(2.13%vs.14.89%,P<0.05)。结论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实施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准确地判断患儿血型,有效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格情况,能更好保证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检验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