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LINEAR MOTION MECHANICS MODEL OF CURVED BLOOD VESSEL 被引量:3
1
作者 Qiao Aike Liu Youjun +2 位作者 Wu Shigui Xu Xiaohu Zeng Yanju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2003年第1期67-73,共7页
A geometric model of curved blood vessel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ome reasonable hypotheses; the nonlinear motion mechanics model of the curved blood vess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basic mechanics laws. This mode... A geometric model of curved blood vessel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ome reasonable hypotheses; the nonlinear motion mechanics model of the curved blood vess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basic mechanics laws. This model includes much more physiological factors. It couples the interaction of blood flow with mechanical factors such as the displacement, deformation, strain and stress etc. of the curved blood vessel.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investigating the circulation rule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the nonlinear pulse wave propagation in curved blood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ved blood vessel motion equation mechanics model pulse wave propagation
下载PDF
Novel Method Employing Accelerated-Oscillated Wave Saline Solutions to Unblock Blood Vessels—Physics and Fluid Dynamics Perspectives and Simul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Stephon Stewart Dineshen Chuckravanen 《Open Journal of Biophysics》 2021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speed of blood flow across blood vessel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veins in terms of Reynold’s number (laminar flow vs. turbulence flow) and in terms of overall speed of the blood when bein...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speed of blood flow across blood vessel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veins in terms of Reynold’s number (laminar flow vs. turbulence flow) and in terms of overall speed of the blood when being injected with high-speed saline particl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ovel technique to generate accelerated-waved particles built from saline solution to enable the unblocking of partially-blocked healthy-walled veins, and to restore normal operations of these veins. The novel technique encompasses a pump that accelerates saline solutions into the blood stream of the vein and these oscillated waves break down the fats or deposits inside the veins in order to help the blood to flow freely without any obstruction. This research simulated the vein with blood stream 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in in terms of vein diameter, blood density, venous blood flow,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blood at the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The speed of the overall blood flow after the injection of the accelerated saline droplet solution was determined as well as 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accelerated particles in order to cleanse the inside of the vein. Results are promising in terms of not altering significantly the overall speed of the bloodstream and also in terms of efficacy of the length of the vein which is being cleaned using this accelerated particl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ES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Simulations Sound-Waved Particle Fluids Unblocking blood vessels VEINS
下载PDF
改进D-Linknet的眼底视网膜血管分割
3
作者 徐武 沈智方 +2 位作者 范鑫豪 刘洋 徐天奇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99-104,119,共7页
临床医生可通过观察眼底视网膜血管及其分支对人体是否患有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但由于视网膜中的血管错综复杂,模型在分割时会出现对微细血管分割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残差模块Res2-net以及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c... 临床医生可通过观察眼底视网膜血管及其分支对人体是否患有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但由于视网膜中的血管错综复杂,模型在分割时会出现对微细血管分割精确度不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残差模块Res2-net以及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ECA)的D-Linknet模型。首先,利用Res2-net代替基础模型中的残差模块Res-net以提升每个网络层的感受野;其次,在Res2-net中添加一种结合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SE)和门通道(gated channel transformation,GCT)的注意力机制模块,改善处于复杂背景下的血管分割效果和效率;在网络的解码层加入ECA确保模型计算的性能,避免因降维导致的精度下降;最后,融合改进的模型输出图与掩膜图细化分割结果。在公开数据集DRIVE、STARE上进行分割实验,模型准确度(accuracy,AC)分别为97.11%、96.32%,灵敏度(sensitivity,SE)为84.55%、83.92%,曲线下方范围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73和0.9766,分割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实验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眼底视网膜血管 D-Linknet 残差模块 注意力机制 解码层 模型准确度 模型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血管模型的网格平滑算法研究
4
作者 程前 谢勤岚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4期109-112,共4页
血管三维模型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辅助参考,但表面存在的较多噪声会对诊断产生一定影响,需进行网格平滑。根据现有网格平滑算法,保留清晰特征和减小体积收缩仍具有挑战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平滑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人体不同组织... 血管三维模型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辅助参考,但表面存在的较多噪声会对诊断产生一定影响,需进行网格平滑。根据现有网格平滑算法,保留清晰特征和减小体积收缩仍具有挑战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平滑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三维模型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结合曲面重建与联合双边滤波,可实现去除噪声,并保持特征,减轻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三维模型 三维重建 网格平滑 引导法向滤波 联合双边滤波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参数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模式的价值
5
作者 陈千娟 龙莉玲 +2 位作者 李晨晖 谢金桓 张会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 目的:评估术前磁共振检查中使用两种非高斯弥散模型衍生的定量参数以及常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肝细胞癌(HCC)肿瘤包绕型血管(VETC)及微血管侵犯(MVI)联合表型方面的潜力。方法:前瞻性搜集105例HCC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两周内进行常规序列及多个b值(0~3000 s/mm^(2))的DWI检查。通过弥散后处理技术获得体素内非相干运动(IVIM)模型、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的衍生定量参数及常规的ADC值,分别由2位放射科医生测量整个病灶的所有弥散参数的平均值。由2位病理科医师联合VETC和MVI结果对HCC组织的微血管模式进行分类,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VETC/MVI(VM)组。比较不同VM分组间各个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组AUC值的差异。结果:IVIM-Dstar值、DKI-K值在不同VM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VM-组的IVIM-Dstar值、DKI-K值低于VM±和V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不同VM分组间的DKI-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VIM-Dstar及DKI-K值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56、0.863、0.630及0.653、0.802、0.673;IVIM-Dstar值及DKI-K值组成的联合模型鉴别不同VM分组的AUC值分别为0.769、0.896和0.702(P<0.05)。Delong检验结果表明,IVIM-Dstar、DKI-K以及两者组成的联合模型在鉴别不同VM分组的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非高斯弥散模型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HCC的VETC及MVI联合表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包绕型血管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非高斯弥散模型
下载PDF
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何佳颖 韩东明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评价患者壁外血管侵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 目的探讨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CT检查并评价患者壁外血管侵犯情况,术后随访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采用K-M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壁外血管侵犯情况与患者OS、DFS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OS和DFS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直径≥5 cm、TNMⅢ期胃癌患者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Ⅰ~Ⅱ期胃癌患者(χ^(2)=7.745、7.011,P<0.05);与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未侵犯的胃癌患者比较,壁外血管侵犯的胃癌患者DFS和OS均明显缩短(χ^(2)=6.245、5.388,P<0.05);壁外血管侵犯、TNM分期是胃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壁外血管侵犯、肿瘤直径、TNM分期是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CT评价壁外血管侵犯情况对胃癌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浸润 血管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比例危险度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涂布方式对柔性硅胶血管制作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尹凯 曹禛 +3 位作者 迟青卓 王明亮 母立众 贺缨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究比较不同涂布方法对复杂柔性硅胶血管仿体制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基于个性化前交通动脉瘤模型,采用喷涂和旋涂两种方法,制作多例硅胶血管仿体,定量比较两种方法在制作同一血管结构时的厚度增长、周向均匀以及透光性等指标。结果... 目的 探究比较不同涂布方法对复杂柔性硅胶血管仿体制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基于个性化前交通动脉瘤模型,采用喷涂和旋涂两种方法,制作多例硅胶血管仿体,定量比较两种方法在制作同一血管结构时的厚度增长、周向均匀以及透光性等指标。结果 旋涂法在血管大曲率、变径位置和直管位置处的厚度控制以及厚度均匀性占优,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表面光滑性。旋涂法厚度相对偏差较喷涂法分别降低8.9%、10.8%和16.9%。结论 现阶段旋涂法在制作硅胶仿体模型时较喷涂法具有厚度均匀性优势和透光性优势,在大血管流体力学体外实验领域具有十分可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血管 硅胶模型 3D打印 旋涂法 喷涂法
下载PDF
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代恩 何小勤 +1 位作者 杨敏 李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通畅率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在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导引PTA治疗的32例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等测量值。计算术后随访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初级通畅率的因素。结果 术后AVF血管原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大,肱动脉血流量、AVF自然血流量和透析血流量均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TA手术成功率为93.8%(30/32),2例改行开放手术后AVF重建成功。术后3、6、12个月累计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0.0%、76.7%、69.7%。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VF使用时间(HR=3.478, 95%CI=1.105~10.127,P=0.036)、狭窄长度>3 cm(HR=3.149, 95%CI=1.682~10.128,P=0.018)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TA是AVF狭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近期效果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AVF使用时间、狭窄长度>3 cm是术后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血管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初级通畅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下载PDF
鼠后肢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永康 殷康力 +3 位作者 宗媛 刘家睿 王御震 曹烨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3-921,共9页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 鼠后肢缺血模型是用于研究外周动脉疾病的经典模型。迄今已有鼠动脉结扎法、介入栓塞法、光化学栓塞法、化学损伤、物理损伤和Ameroid收缩器法这六大类造模方法。本文梳理了鼠后肢动脉解剖,对后肢各个主要分支名称进行统一。介绍了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和模型评价方法,并比较现有方法的差异和优缺点,指出鼠的品系、性别、年龄和麻醉方式对模型的可能影响。总之,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的鼠后肢缺血模型的造模方法,为研究者根据研究方向选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肢缺血 外周动脉疾病 动物模型 鼠类 血栓 血管
下载PDF
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
10
作者 程明光 张超宇 +6 位作者 庄康乐 阮鹏 左逸 周正春 孔祥 葛建军 程光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5-338,共4页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 背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手术,对术者的操作要求很高。目的:探讨在体外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制备的可行性,为未来为临床医师提供模拟手术过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7例,将患者CT影像数据导入到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重建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血管及其分支模拟图。对重建出的主动脉血管模型制作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制定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同时测量主动脉夹层模型与CT血管造影在不同位置的血管内径。结果与结论:①精确制定出夹层的3D三维动态模拟图和模型,可以制备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化血管,满足临床人工血管材料需要;②在窦管交界水平主动脉、头臂干水平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部位,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型的血管内径值与CT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在体外可构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D三维动态模拟图及精确打印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可以精确制备个体化组织工程化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3D三维动态模拟图 夹层模型 聚乳酸 组织工程化血管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犬颈总动脉实验性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雪娥 李明华 +2 位作者 王永利 程英升 李文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 目的探讨截取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对8只成年家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玻璃管制成“S”形,一侧颈总动脉(CCA)作为母体动脉,截取另一侧颈总动脉节段穿过玻璃管模型与对侧CCA端端吻合。2周后作血管造影(CTADSA)证实模型内血流通畅。结果8只犬均成功地建成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结论应用犬一侧颈总动脉节段与另一侧颈总动脉端端吻合建立颅底段颈内动脉(虹吸段)血管模型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模型 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 血管模型 虹吸 实验性 颈内动脉 端端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血管造影 玻璃管
下载PDF
利用数字化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腹盆腔血管成像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春林 陈兰 +6 位作者 刘萍 唐雷 陈斌 李彩霞 段慧 唐连 陈硕臻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646-4649,共4页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 目的通过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原始图像分别构建腹盆腔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用三维模型评估CTA及MRA对腹盆腔血管显示的差异。方法采集25例健康青年女性的CTA及MRA原始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分别构建腹盆腔动静脉血管的三维模型,观察两类模型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子宫动脉、闭孔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及其分支、阴部内动脉、骶正中动静脉、卵巢动静脉、骶前静脉丛的重建情况。并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两类模型中上述血管显示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种方法对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臀上下动脉、子宫动脉几乎均能达到100%显示,CTA模型对于左右闭孔动静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2%、80%、44%、32%;MRA模型则分别是84%、72%、36%、44%,二者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0.508、P=0.564、P=0.382)。对于骶前静脉丛,包括骶1横静脉、骶2横静脉、骶3横静脉、骶4横静脉,25例CT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4%、8%、0%、4%;而MRA模型的显示率分别是76%、92%、96%、44%,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结论基于三维模型的观察,MRA对于腹盆腔四级血管的显示率与C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RA对于骶前血管网的显示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腹盆腔血管 三维模型
下载PDF
血管模型管径阈值调节测量与自动测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惠 吕发金 +3 位作者 房文皓 张丽娟 蒋孝先 覃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用64层螺旋CT阈值调节测量和自动血管分析软件(AVA)分别测量血管模型管径,评价两种方法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建立9个密度递增的血管模型,置于9种不同密度的介质中;游标卡尺测量血管模型标准内径;CT扫描后图像行VR重组... 目的:用64层螺旋CT阈值调节测量和自动血管分析软件(AVA)分别测量血管模型管径,评价两种方法血管管径测量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建立9个密度递增的血管模型,置于9种不同密度的介质中;游标卡尺测量血管模型标准内径;CT扫描后图像行VR重组,根据血管模型内CT值调节VR图像显示阈值,进行阈值调节测量血管模型内径,后用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比较阈值调节测量和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管径大小的差异。结果:阈值调节测量组血管模型内径为10.71±0.08mm,与真实内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组血管模型内径为12.15±0.41mm,与真实内径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测量的血管模型内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血管模型管径测量中,阈值调节测量法较自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更准确、更能反映真实内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模型 结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志明 王海彬 +3 位作者 周明乾 姚新生 马骊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微血管的变化,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制。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模型组,注射马血清及醋酸泼尼松龙造模;B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墨汁灌注及病理组织切片对股骨头的微循环结构及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墨汁灌注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血管显著减少,灌注不全面,血管出现明显栓塞。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骨细胞核固缩,部分血管栓塞,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结论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微血管内皮损伤,血管栓塞,可能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动物模型 微血管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增龄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李建生 赵敏 +2 位作者 余海滨 张伟宇 张伯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建立、评价喂养型代谢综合征(MS)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大血管组织病理变化,探索增龄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将青年和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青年正常组、老年正常组、青年模型组、老年模型组,各15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制备... 目的建立、评价喂养型代谢综合征(MS)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其大血管组织病理变化,探索增龄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将青年和老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青年正常组、老年正常组、青年模型组、老年模型组,各15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制备模型。分别于8、16 w测定各组动物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和0,8,12,16时血压。观察16 w时各组动物颈动脉、冠状动脉、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和内脏脂肪系数。结果与青年正常组比较,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TC/HDL-C明显升高(P<0.05,P<0.01)。除青年正常组外各组动物血压较0 w时均有所升高(P<0.05,P<0.01);老年模型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改变趋势较青年模型组更为明显。模型组大鼠的大血管内膜损伤明显,平滑肌细胞增生,其中老年模型组大鼠的血管损伤较青年模型程度严重。结论喂养复合模型饲料可以制备出符合或接近临床的MS大鼠模型。增龄因素对MS及其大血管损伤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动物模型 大鼠 血管
下载PDF
肌型血管生物数学模型的渐近解(Ⅰ)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国明 杜学诚 宗序平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采用摄动方法中的两变量展开法 ,求得了具小阻尼、弱外激励的肌型血管生物数学模型¨x +2εB x +Ax +εγx3=εEcosωt (0 <ε 1 )在非共振与共振两种情况下的首次渐近解 ,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
关键词 肌型血管 生物数学模型 渐近解 心肌梗塞 病理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痉挛
下载PDF
FITC标记葡聚糖粘附定量测定肿瘤组织血管密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光宏 黄风迎 +3 位作者 王华 黄用豪 林映莹 黎岳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测定肿瘤组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粘附水平是否可作为肿瘤血管密度的量化指标。方法:用endolgin疫苗免疫小鼠后,在同一只小鼠上同时建立小鼠Meth A纤维肉瘤模型和藻酸盐包被肿瘤细胞试验模型,2周后将FITC-dex... 目的:测定肿瘤组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粘附水平是否可作为肿瘤血管密度的量化指标。方法:用endolgin疫苗免疫小鼠后,在同一只小鼠上同时建立小鼠Meth A纤维肉瘤模型和藻酸盐包被肿瘤细胞试验模型,2周后将FITC-dextran注射入小鼠体内,然后手术完整摘取肿瘤组织和藻酸盐颗粒,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血管密度的同时,将其他组织和藻酸盐颗粒匀桨并离心,取上清检测荧光强度,分析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果:免疫组化和肉眼观察显示2种测定方法均有明显的血管生成效应,用FITC-dextran粘附测定肿瘤组织血管相对密度和藻酸盐包被试验均能较好地量化测定抗血管生成效果,直线相关分析表示二者的疫苗免疫实验组FITC-dextran的测定值之间呈明显的正性相关关系(r=0.962,P<0.01)。结论:和藻酸盐包被试验相比,FITC-dextran测定肿瘤组织血管相对密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量化测定肿瘤组织血管生成水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血管 动物模型 藻酸盐包被肿瘤细胞试验
下载PDF
肌型血管生物数学模型的周期解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国明 宗序平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19,共5页
运用扭转映射的不动点定理 ,证明了肌型血管生物数学模型 x+Bx+Ax+γx3 =E cosωt,( B/ 2 <1 )至少存在一个 2 π/ ω周期解 ,其中 A,B,γ,E。
关键词 肌型血管 生物数学模型 扭转映射 周期解
下载PDF
两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的CTA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庆东 刘伟 +4 位作者 蒋晓帆 付洛安 李兵 谢莉 费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两种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兔枕大池二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A组)与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B组)各20只,分别于1 d、4 d、7 d、11 d、14 d行CTA检查...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诱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两种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兔枕大池二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A组)与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B组)各20只,分别于1 d、4 d、7 d、11 d、14 d行CTA检查,测量其血管痉挛程度。结果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血管痉挛在注血后4 d达到高峰,14 d开始缓解,通过CTA测量血管直径了解痉挛程度。结论两种模型比较,CTA测量枕大池二次注血模型中血管痉挛的变化可靠、微创,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动物模型和观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血管盲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模拟测定^(103)Pd放射性支架在血管中的剂量分布 被引量:3
20
作者 苑淑渝 戴光复 +3 位作者 徐志勇 孙福印 许书河 马凤武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测定血管内1 0 3Pd放射性支架的剂量分布。方法 采用肌肉组织等效材料代替血管壁 ,用热释光剂量计模拟测量血管内的剂量分布。结果 当支架活度为 9.8MBq时 ,支架表面累积吸收剂量为 9.8Gy(17d)。1 0 3Pd支架表面的剂量分布随径... 目的 测定血管内1 0 3Pd放射性支架的剂量分布。方法 采用肌肉组织等效材料代替血管壁 ,用热释光剂量计模拟测量血管内的剂量分布。结果 当支架活度为 9.8MBq时 ,支架表面累积吸收剂量为 9.8Gy(17d)。1 0 3Pd支架表面的剂量分布随径向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少 ,在支架表面径向距离 0 .4mm处 80 %的剂量被血管壁吸收。结论 血管内1 0 3Pd支架对血管周围的器官和组织无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再狭窄 模拟测定 ^103Pd放射性支架 血管 剂量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