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早发型PE患者子宫动脉血流、脂代谢、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郑路路 杨丽萍 +1 位作者 马建彩 李瑞雪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615-2620,共6页
目的: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PE)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脂代谢、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早发型PE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5)和对照组(n=55)... 目的:探究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PE)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脂代谢、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早发型PE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5)和对照组(n=55),均予常规治疗并加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7d,比较两组子宫血供[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情况,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水平,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随访妊娠结局,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RI和P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0.47±0.06、0.72±0.17)低于对照组(0.51±0.07、0.81±0.15),两组血清PAPP-A、PLG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47.29±12.37 ng/ml、25.67±8.46μg/L)高于对照组(41.73±14.57 ng/ml、22.45±8.17μg/L),两组TC、TG、ApoB均较治疗前降低,ApoAI较治疗前升高,两组血清PT、APTT均较治疗前升高,DD、FIB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终止妊娠时孕周(36.27±1.72周)、Apgar评分(8.32±0.87分)均高于对照组(35.61±1.24周、7.86±0.79分),胎儿宫内窘迫率(5.5%)、胎盘早剥率(3.6%)均小于对照组(18.2%、14.6%)(均P<0.05),两组羊水过少率、产后出血率及总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发型PE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紊乱,妊娠结局获益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 小剂量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子宫动脉血流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胎盘生长因子 血脂 凝血功能 妊娠结局
下载PDF
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应用血浆救治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岑坚 杨平地 +3 位作者 沈建良 黄有章 姜涛 王大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出凝血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在一般急救处理同时加用血浆救治的效果,为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用海水浸泡... 目的探讨犬腹部外伤合并海水浸泡后高渗及低温因素对其出凝血系统的影响,并观察在一般急救处理同时加用血浆救治的效果,为海战伤早期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犬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用海水浸泡;普通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血浆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同时输注血浆。记录各组生存时间、体温、平均动脉压、血浆渗透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FTT)、D-二聚体、凝血因子Ⅱ等变化以及脏器病理特点。结果海水浸泡后动物PT、KPTT明显延长,D-二聚体增加,凝血因子Ⅱ减少。动物生存时间,血浆组(45.6±12.5h)明显长于对照组(13.6±2.8h)和普通治疗组(18.6±3.2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致伤后12h平均动脉压,血浆组(105.33±31.81mmHg)高于对照组(49.29±31.89mmHg)和普通治疗组(73.50±27.02mmHg),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组与对照组、普通治疗组比较,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纤溶激活减少。结论腹部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引起凝血系统激活,微小血栓形成,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输注血浆可以改善预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休克,是减少早期死亡的有效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海水 血浆 血液凝固因子
下载PDF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异常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勇 凌建 +1 位作者 徐容 李倩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9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分析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PT、APTT、TT、Fib四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便于日常检测过程中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测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 目的分析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速度、储存时间和标本是否溶血等对PT、APTT、TT、Fib四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便于日常检测过程中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检测859例不同因素的凝血标本对PT、APTT、TT和Fib四项指标影响的临床资料。结果采血量<2.0 ml标本和>2.0ml标本检测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长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Fib检测结果短于重新采血合格的标本(P<0.05);标本经5、10、15min后不同离心时间检测PT、APTT、TT和Fib结果间比较(P>0.05);标本经4 000r/min离心5min和3 000r/min离心15min,其四项检测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标本在室温(20℃-25℃)环境下储存1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结果比较(P>0.05);标本储存4h后检测APTT长于储存2h标本,TT明显短于储存2h标本(P<0.05),PT和Fib检测结果与储存2h标本比较(P>0.05);标本在4℃环境下储存1h、2h、4h后检测凝血四项结果,不同时间之间比较(P>0.05),不同储存时间段与立即送检标本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比较(P>0.05),溶血标本检测PT和APTT结果明显短于未溶血标本检测的结果(P<0.05);溶血标本检测TT结果明显长于未溶血标本(P<0.05);溶血标本检测Fib结果与未溶血标本(P>0.05)。结论抗凝比例不合适、室温时间储存过长和标本溶血与否等都是导致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异常原因,可用4 000r/min离心5min替代3 000r/min离心15min以更快速地向临床报告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乏血小板血浆 溶血 采血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全血放置4℃制备24h冰冻血浆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甜甜 王世春 +7 位作者 夏代全 黄扑 王泽荣 林放 刘凤君 黎儒青 郭辉 赵树铭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 目的探讨24h冰冻血浆(FP24)质量及其制备程序。方法 24份(400ml/份)全血于采后<6h用无菌接驳机一分为二:1份6h内过滤去除白细胞(简称滤白),在其中设对照组[12份滤白后立即制备血浆(FFP)]、实验组1[12份滤白后置4℃过夜(18~24h)后制备血浆(Ⅰ-FP24)];另1份作为实验组2,置4℃过夜后滤白并立即制备血浆(Ⅱ-FP24)。所有血浆分别制备好后立即保存至-30℃冰箱,并于采血后d337℃解冻后做体外质量评估:观察外观、检测FⅤ、FⅦ、FⅧ及Fib,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含量。结果对照组FFPFib、FⅤ、FⅦ及FⅧ依次为(2.08±0.16)g/L、(86.57±18.73)%、(91.71±25.53)%和(97.65±25.99)%,与之相比,实验组1依次下降22.6%、29.38%、32.89%和40.71%,实验组2相应下降1.9%、-2.09%、14.91%和32.86%。实验组2与对照组的FⅧ分别为(65.56±13.93)%和(97.65±25.99)%(P<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的FⅤ分别为(88.38±15.97)%和(61.14±13.76)%(P<0.05);实验组2的K+、LDH、FHb分别为(4.33±0.28)mmol/L、(145.70±26.00)mmol/L和(129.96±34.33)mg/L,较对照组和实验组1明显增高(P<0.05)。结论全血采后<6h滤白并置4℃过夜再制备的冰冻血浆,凝血因子损失较多;全血采后置4℃过夜(18~24h)后滤白并随后制备的冰冻血浆,则能很大程度地保持凝血因子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冰冻血浆 冰冻血浆制备 全血放置4℃ 过夜 血浆质量 凝血因子
下载PDF
郑州地区183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丹 崔丽霞 +1 位作者 刘玉振 古晓鸽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 目的分析本地区不同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为血站采用血液制品精细化管理来有效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2017年1~12月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至郑州市签订供血合同医院的各类血液制品,收集并查阅同期医院反馈的183例临床输血反应反馈单,记录血液制品种类和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比较不同血液制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统计分析不同血液制品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结果2017年1~12月共发放血液制品751490袋,发生输血反应183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024%(183/751490),其中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悬浮红细胞、普通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9%(2/107)、0.052%(89/172366)、0.024%(15/62247)、0.030%(47/155337)和0.005%(7/147460)。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和发热为主,过敏的患者中,由普通冰冻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38例(40.43%)高于病毒灭活血浆6例(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的患者中,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54例(75.00%)高于去白悬浮红细胞6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和普通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可以显著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去白悬浮红细胞 病毒灭活血浆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6
作者 齐伟静 刘永刚 +3 位作者 高爱民 杨帅 张丽 马艳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7期3497-3500,共4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均给予抗凝、调脂、营养神经以及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患者凝血因子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4.0%(47/50)比80.0%(40/50),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75.3±5.8)分比(64.5±4.2)分,P<0.01];观察组凝血因子Ⅰ水平、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3.8±0.4)g/L比(4.0±0.3)g/L,(6.12±0.62)m Pa·s比(7.82±0.73)m Pa·s,(1.32±0.35)m Pa·s比(2.13±0.40)m Pa·s,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黏度,保护缺血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养血清脑颗粒 凝血因子 全血比黏度 血浆比黏度
下载PDF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1年保存期质量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汤龙海 杨春晖 +4 位作者 周群刚 边国慧 方敏 曹谊 王明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4期3043-3044,共2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病毒灭活血浆在1年保存期内不同时间点成分的质量变化。方法 30人份全血制备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同一人份制备的新鲜血浆分两组留样,一组为不灭活的新鲜血浆,另一组为病毒灭活后新鲜血浆,分别检测每组样本保存不同时间后的凝血因子活性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结果病毒灭活前后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的含量比较发现,灭活前后血浆凝血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的含量在病毒灭活前后有差异。同时还发现,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含量在冻存期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还能维持在70%以上。而FⅧ:C和FⅨ:C在冻存后含量迅速下降,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仅维持在30%~50%。Fib在冻存期间的含量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冻存12个月时含量约维持在60%。结论作者认为应加强对病毒灭活血浆质量标准及血制品冻存等操作规程的研究,在保证输血安全的同时应确保输注血浆成分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光化学法 血浆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小兵 翟庆燕 +2 位作者 熊鸿燕 宋建勇 王思雄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4年第6期591-594,共4页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 目的观察亚甲蓝(MB)光化学效应对血浆成份的影响及芸香苷保护作用。方法含15μmol/LMB的血液样本在40000Lux卤钨灯照射下,加入035mmol/L的芸香苷(Rutin),作用40min,通过自动生化检测、SDSPAGE电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血浆成份的变化。结果在未加入芸香苷的情况下,血浆球蛋白、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加入芸香苷作为保护剂后,血浆中主要蛋白质的含量和绝大多数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在有效灭活细菌的MB光化学效应条件下,血浆成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光化学效应 血浆成份
下载PDF
血浆制品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献血人群ABO血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敏 范恩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3期1561-156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制品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含量水平与献血人群ABO血型的关系。方法按照血浆制品类别的不同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冷沉淀组,Ⅱ组为新鲜冷冻血浆(FFP)组;冷沉淀、FFP均为4~6 h采集的400 mL新鲜全血制备而成。分别... 目的探讨血浆制品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含量水平与献血人群ABO血型的关系。方法按照血浆制品类别的不同分为Ⅰ、Ⅱ组,Ⅰ组为冷沉淀组,Ⅱ组为新鲜冷冻血浆(FFP)组;冷沉淀、FFP均为4~6 h采集的400 mL新鲜全血制备而成。分别对上述两组血浆制品进行FⅧ、Fg测定;FⅧ的活性检测采用一期法,Fg采用凝血酶法检测。结果中A、B血型献血者FⅧ、Fg含量较O、AB型者含量显著升高,且A型最高,O型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于A、B型人群中的FⅧ、Fg含量较高,可能容易引发对与该种血型相关的疾病;非O血型比较容易患血管栓塞和动脉硬化,可能与该血型人群的FⅧ、Fg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 新鲜冷冻血浆 冷沉淀 凝血因子Ⅷ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不同比例成分输血对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的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8期2160-2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成分输血对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情况,为临床救治大出血患者治疗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大量输血患者71例,根据输注血浆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比例分为3组,分别为低比例组16例(FFP∶RBC&l...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成分输血对大出血患者的疗效情况,为临床救治大出血患者治疗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接受大量输血患者71例,根据输注血浆和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比例分为3组,分别为低比例组16例(FFP∶RBC<1∶3)、中比例组37例(1∶3≤FFP∶RBC≤1∶2)、高比例组18例(1∶2≤FFP∶RBC≤1∶1),比较患者入院后24小时凝血功能的情况,另外将此71例根据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与否分为A、B 2组,比较这2组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无论输血前后,3组内PT、APTT、TT、FIB和PLT都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比例组PT、APTT、TT延长时间短于低比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A组)与未输冷沉淀凝血因子(B组)患者24小时后凝血功能比较。A组PT、APTT、TT延长时间短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早期,合理搭配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会有效促进患者的止血;如果增加冷沉淀输注会更加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下载PDF
制备时间对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6期981-983,共3页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液的制备时间对于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全血液40袋,按照新鲜冰冻血液不同制备时间分为A、B、C、D四组,A组在采血后4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B组在采血后7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C组在采血后12h进行冰冻血浆... 目的分析新鲜冰冻血液的制备时间对于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安全血液40袋,按照新鲜冰冻血液不同制备时间分为A、B、C、D四组,A组在采血后4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B组在采血后7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C组在采血后12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D组在采血后17h进行冰冻血浆制备,解冻后对比四组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同时,另取安全血液4袋(设为E组),在采血后7h将其制备成冰冻血浆,并将每袋血浆平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进行速冻(设为E1),另一部分则放入温度为4℃的冰箱中进行保存,等到采血后17h后再进行速冻(设为E2),再将两部分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A、B、C、D四组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差异显著(A> B> C> D,P <0.05),且A、B、C、D四组新鲜冰冻血浆也呈递减趋势(分别为100.00%,80.00%,60.00%,2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E组血浆中,每一袋E1部分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显著高于E2。结论制备时间越短,新鲜冰冻血浆内凝血因子Ⅷ含量越高,同时,为使新鲜冰冻血浆符合国家标准,制备时间控制应该在12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凝血因子Ⅷ 制备时间
下载PDF
早发型子痫前期与血浆蛋白Z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卫华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968-970,共3页
目的讨论血浆PZ含量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周28~34周)80例,相同孕周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正常早孕、中孕及非孕育龄女性各40例;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浆蛋白Z(PZ)水平;采用t检验分... 目的讨论血浆PZ含量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周28~34周)80例,相同孕周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0例、正常早孕、中孕及非孕育龄女性各40例;采用ELISA定量测定血浆蛋白Z(PZ)水平;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正常育龄非孕女性及正常早、中、晚期孕妇血浆PZ随着妊娠及孕周的增加,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患者血浆PZ含量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与轻度患者相比血浆中PZ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PZ在正常妊娠状态下较非孕期升高且随孕周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血浆PZ降低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相关;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与血浆PZ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 血浆蛋白Z 凝血因子 妊娠
下载PDF
新鲜脐血及其不同温度保存下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测定
13
作者 王芝琪 周志健 +5 位作者 杨英姿 董玫 李璐璐 苏雁华 崔淑杰 孟德润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了解输注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方法采集 10份新鲜脐血,对保存前及其在4℃、-20℃保存24h、48h后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①脐血处于相对低凝状态;②脐血在4℃、-20℃保存24h、48h后其纤维蛋白... 目的了解输注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方法采集 10份新鲜脐血,对保存前及其在4℃、-20℃保存24h、48h后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①脐血处于相对低凝状态;②脐血在4℃、-20℃保存24h、48h后其纤维蛋白原、因子Ⅴ、Ⅷ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且4℃和-20℃保存效果无显著差异,而其余因子则储存稳定。结论新鲜脐血中各凝血因子含量较低,且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血浆 凝血因子 活性 温度 保存
下载PDF
战时新鲜冰冻血浆及其与红细胞联合储运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毕蔚茹 潘纪春 +3 位作者 韩玮 于洋 庄远 刘景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2期802-805,共4页
为研究无电力、无冷源条件下血浆制品及其与红细胞制品联合储运的技术,以新型智能储运血箱(IBBPT)为保存设备,装满新鲜冰冻血浆(FFP),监测其保存温度的变化及凝血因子的衰减,以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初始活性70%为临界点确定FFP有效储运时间;... 为研究无电力、无冷源条件下血浆制品及其与红细胞制品联合储运的技术,以新型智能储运血箱(IBBPT)为保存设备,装满新鲜冰冻血浆(FFP),监测其保存温度的变化及凝血因子的衰减,以新鲜血浆凝血因子初始活性70%为临界点确定FFP有效储运时间;将FFP与悬浮红细胞(RBC)按不同比例组合放入储运血箱,监测两种血液成分保存温度的变化及FFP凝血因子的衰减,以RBC温度不低于0℃来确定最佳比例。结果显示,采用IBBPT可有效保存FFP达93h;若FFP与RBC联合保存,其最佳体积比2:1,FFP可有效保存71h,悬浮红细胞可维持在8℃以内达56h,维持在低于室温5℃以下达88h。说明应用智能化储运血箱,可在无电力、无冷源条件下,实现FFP和RBC的储运,为战时成分输血提供有力的血液保障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 凝血因子 温度
下载PDF
1年保存期内病毒灭活新鲜血浆中凝血因子的质量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柏则蓉 葛健民 +3 位作者 梁启忠 李长清 杨春晖 边国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MB-P)灭活处理新鲜血浆后对1年保存期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30(人)份全血(400 ml/份),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将每份制备成新鲜血浆和病毒灭活新鲜血浆(100ml/份),分成未灭活组和灭活组,分别检测保存0(制备期<1个月检测)、6、8、10、12个月后的2组各自的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及Fg含量变化。结果与未灭活组相比,灭活组除FⅦ∶C含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他6种凝血因子含量在保存期内均明显下降(尤其FⅧ∶C和Fg下降最为明显);0、6、8、10、12个月保存时间的FⅧ∶C含量(%)分别为灭活前58.7±20.1、59.6±34.0、52.0±35.3、57.5±34.7、54.1±31.2和灭活后45.8±13.9、49.3±23.5、44.6±21.7、49.7±22.9、43.9±20.7(均为P<0.05),Fg含量(mg/dl)分别为灭活前225.3±72.3、277.9±64.2、272.3±74.9、262.6±70.8、287.55±83.0)和灭活后188.8±54.7、205.8±54.0、205.8±54.0、220.2±66.7、202.2±56.8(均为P<0.05)。保存0和12个月相比,FⅩ∶C含量(%)分别为93.0±30.5 vs 83.1±18.0(P<0.05)。结论新鲜血浆经MB-P病毒灭活处理后,1年冰冻保存期内起7种凝血因子含量相对稳定;MB-P对凝血因子活性造成了一定损伤(尤其是Fg和FⅧ∶C),但除FⅧ∶C外,其他凝血因子含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 亚甲蓝 光化学 新鲜血浆 血浆保存 凝血因子
下载PDF
气动管道系统对全血血浆凝血因子与生化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建 李兴龙 +3 位作者 杨燕 钟宁 李丽玮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研究气动管道运输系统对全血血浆凝血因子与部分生化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存期5d全血30袋,450mL/袋,将30袋全血随机分为减震组与非减震组,每组各15袋。传输前后采集血标本凝血因子、乳酸和游离血红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 目的研究气动管道运输系统对全血血浆凝血因子与部分生化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保存期5d全血30袋,450mL/袋,将30袋全血随机分为减震组与非减震组,每组各15袋。传输前后采集血标本凝血因子、乳酸和游离血红蛋白,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P、Alb、LDH、K^+、Na^+、CL~–、Ca^(2+)参数项目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传送前组血浆FⅠ、FⅡ、FⅢ、FⅣ、FⅤ、FⅦ、FⅧ、FⅨ、FⅩ、FⅪ、FⅫ、FⅩⅢ和血浆TP、Alb、白/球比值、乳酸、LDH、FHb、K^+、Na^+、Cl~–、Ca^(2+)分别与减震传送后即刻组、非减震传送后即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震传送后即刻组分别与非减震传送即刻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采用PTS传送后即刻通常不会导致全血中血浆凝血因子与部分生化参数的明显变化,立即输注给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管道系统 全血 血浆 凝血因子 生化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部分有效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27
17
作者 黄蓝生 庄文 +1 位作者 陈镇奇 林昂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4期169-171,174,共4页
目的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 m 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 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 目的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 m 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 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 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含量均低于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无差别(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 去冷沉淀血浆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乐宇 肖声宇 《职业与健康》 CAS 2008年第8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成分的影响。方法检测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结果经处理后的血浆总蛋白未见明显数量变化,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活性变化不大,差异...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对血浆中成分的影响。方法检测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前后血浆总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结果经处理后的血浆总蛋白未见明显数量变化,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活性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证实亚甲蓝光化学法在高效灭活病毒的同时对血浆成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病毒 蛋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干式融浆机和水浴式融浆机溶解冷沉淀及溶解时间的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杨庆文 李广莹 丁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干式和水浴式融浆机两种方式融解冷沉淀以及融解时间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为达到更好的融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3~7日我院宝安中心血站提供的120袋冷沉淀(规格1.0 U/袋),采集时间相近,均不能... 目的探讨使用干式和水浴式融浆机两种方式融解冷沉淀以及融解时间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为达到更好的融浆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3~7日我院宝安中心血站提供的120袋冷沉淀(规格1.0 U/袋),采集时间相近,均不能超过5 d,将120袋冷沉淀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袋,编为1组和2组。1组采用干式融浆机溶解,2组采用水浴式融浆机溶解,对120份置于不同融浆机37℃融解10、20、30 min的冷沉淀样品,分别测定FⅧ、VWF抗原、PT、TT、APTT及Fib。结果两组的融浆效果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融浆时间的延长,会导致APTT延长,FⅧ、VWF抗原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浆时间延长会导致凝血因子FⅧ、VWF抗原活性下降,APTT延长,为达到更好的临床输血疗效,推荐融解冷沉淀的最佳时间为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融浆方式 冷沉淀凝 血因子 融浆时间
下载PDF
去冷沉淀血浆与普通血浆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庄文 陈镇奇 +2 位作者 林昂 黄蓝生 张延玮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 目的探讨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3袋(200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血浆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均低于普通血浆(P<0.001)。结论去冷沉淀血浆的使用价值有局限性,不能与普通血浆等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冷沉淀血浆 冷上清 血浆蛋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