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Blueschist in Shuangjiang Tectonic Mélange Zone,West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6
1
作者 ZhangZhibin LiJing +2 位作者 LuGuxian YuHua WangFangzhe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Glaucophane in Shuangjiang area, West Yunnan Province, supplies a chance for studying south segment of Lancangjiang tectonic zone. But people are at odds as to whether two stage glaucophane exists or not, glaucophane... Glaucophane in Shuangjiang area, West Yunnan Province, supplies a chance for studying south segment of Lancangjiang tectonic zone. But people are at odds as to whether two stage glaucophane exists or not, glaucophane is the result of dynamic metamorphism later, or indicates a high P/T metamorphic belt when Paleozoic Tethys Sea closed. Authors discover in a recent research that there is only one stage glaucophane in Shuangjiang area, and three blueschist belts are distributed near N S tending, and glaucophane in Shuangjiang area is related to the eastward subduction of Changning Menglian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mélange zone blueschist belt GLAUCOPHANE
下载PDF
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变质作用及热演化:玉里缝合带的俯冲折返作用
2
作者 张艺琼 何登发 +3 位作者 Kamil Ustaszewski 赵伦 计智锋 王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9-304,共16页
中国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出露的玉里变质带作为板块构造的缝合带,拼接了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南海板块、未俯冲的弧前基底和菲律宾海板块(吕宋岛弧),是认识台湾造山运动地球动力学重建的关键。玉里变质带出露含蓝片岩相的铁镁质—超铁镁质... 中国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出露的玉里变质带作为板块构造的缝合带,拼接了欧亚大陆板块、俯冲的南海板块、未俯冲的弧前基底和菲律宾海板块(吕宋岛弧),是认识台湾造山运动地球动力学重建的关键。玉里变质带出露含蓝片岩相的铁镁质—超铁镁质变质火成岩块体,这些块体在构造上被以绿片岩相为主的多期变形的云母石英片岩所包围。而玉里带东南侧发育了以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为主的初来组地层,初来组地层是否属于玉里带近年来仍然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台湾玉里带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演化重新研究,针对中央山脉东部玉里带和初来组地层分别采样,利用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RSCM)计算出变质片岩峰值变质温度的均值。结果表明:玉里带的峰值变质温度范围在400℃~550℃之间,比台湾地区的其它次级构造单元温度高;玉里带内,峰值变质温度高于500℃的地区毗邻玉里带的3个最大的高压变质火成岩块体,说明高压变质块体可能存在与围岩之间的交代变质作用;初来组地层的峰值变质温度约为360℃,与玉里带的温差达100℃以上,说明初来组地层与玉里带是两个不同的次级单元,在中央山脉东南缘二者之间很可能是断层接触,在台湾造山带向东的反冲褶皱逆冲带变形之后,这两个单元可能经历了相同的形变历史。本次更新的峰值变质温度集合了台湾地区的所有已发表的RSCM数据,显示出横跨台湾东部中央山脉热演化的系统性空间展布,重新修正了台湾中央山脉东部地质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玉里带 变质岩地热温度计 RSCM 蓝片岩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绒玛地区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 被引量:38
3
作者 翟庆国 李才 +2 位作者 王军 陈文 张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81-2288,共8页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 藏北羌塘中部沿龙木错-双湖-线出露一条低温高压变质带,目前已有多处蓝片岩的报道。然而,除冈玛错地区产有典型的蓝闪石外,多数地区并没有典型蓝闪石的报道。绒玛蓝片岩位于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中段,是该带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蓝片岩,对蓝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钠质角闪石主要为蓝闪石、青铝闪石、钠闪石和镁钠闪石。对蓝片岩中蓝闪石和多硅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获得了227.3±3.8Ma和215±1.5Ma的坪年龄,分别代表蓝片岩快速俯冲消减和俯冲作用结束开始折返抬升的时代。绒玛蓝片岩岩石学、矿物学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为羌塘中部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中部 地区 蓝片岩 岩石学 矿物学研究 年代学研究 central 蓝闪石 高压变质带 research work high pressure 钠质角闪石 多硅白云母 study 镁钠闪石 俯冲作用 典型 provided northern However
下载PDF
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4
4
作者 胡克 李才 +1 位作者 程立人 洪裕荣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将羌塘地区一分为二,其南例为冈瓦纳型碳酸盐岩 拉斑玄武岩区,北侧为欧亚大陆型碳酸盐岩-碎屑岩区。根据蓝片岩的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研究,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二叠纪-三叠纪早期,是在区域绿片岩相基础上继承发... 冈玛错-双湖蓝片岩带将羌塘地区一分为二,其南例为冈瓦纳型碳酸盐岩 拉斑玄武岩区,北侧为欧亚大陆型碳酸盐岩-碎屑岩区。根据蓝片岩的地质特征和年代学研究,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二叠纪-三叠纪早期,是在区域绿片岩相基础上继承发生的。该蓝片岩带标志晚古生代时冈瓦纳与欧亚大陆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带 冈瓦纳大陆 西藏 构造意义 岩石学
下载PDF
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的成因及意义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修政 董永胜 +1 位作者 施建荣 王生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笔者在果干加年山地区的展金岩群湖南山岩组中发现了硬玉石榴石二... 羌塘中部的高压变质带位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之上,由榴辉岩、蓝片岩和石榴石白云母片岩组成。其形成过程对探讨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笔者在果干加年山地区的展金岩群湖南山岩组中发现了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这种新的高压变质岩石类型,文中以其为研究对象,做了较为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至少经历了二期的变质作用:第一期早期绿片岩相,形成了片理S1,其pT条件为T=425~434℃,p=300~500MPa;第二期主期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岩石主期片理S2,其pT条件为T=472~481℃,p=1200~1700MPa。硬玉石榴石二云母片岩是榴辉岩折返过程中构造事件的产物,这期折返事件形成了218~220Ma的一期蓝片岩相变形-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变质带 硬玉 蓝片岩相 折返 羌塘中部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跃 张兴洲 +2 位作者 宋海峰 张春艳 熊小松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的变质相带,说明了牡丹江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3个相带的出露与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事件有关。根据黑龙江杂岩变质变形特征和其年代学资料,将本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305~296 Ma之前的陆间洋洋壳俯冲及闭合阶段;(2)170.26~154 Ma佳木斯和兴凯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和后期作为整体统一受西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阶段;(3)154 Ma之后敦密断裂左行走滑并对黑龙江杂岩进行改造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变形相带 黑龙江杂岩 佳木斯地块 兴凯地块 地球年代学
下载PDF
内蒙古北部苏尼特左旗蓝片岩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8
7
作者 徐备 J.Charvet 张福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4-434,共11页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 在苏尼特左旗以南地区的中古生代造山带的混杂岩带内发现了以岩块形式出现的蓝片岩 ,其矿物组合为斜长石 +阳起石 +蓝闪石 +绿帘石 +榍石。蓝片岩化学成分说明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矿物化学分析表明 ,蓝片岩中角闪石可分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钙质闪石均为阳起石 ,钙钠质闪石为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 ,钠质闪石为蓝闪石和青铝闪石及少量镁钠闪石。利用Na(M4 )和AlⅣ 的含量推测本区钙质、钙钠质和钠质 3类闪石的压力从 0 3~ 0 7Gpa ,表明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压力约为 0 7GPa。用化学反应限定蓝片岩的形成温度为 2 0 0~ 3 75℃左右。4 0 Ar 3 9Ar同位素年代学测定蓝闪石的等时线年龄为 3 83± 1 3Ma(1δ)。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沿贺根山—苏尼特左旗南是一条中古生代的缝合线 ,其俯冲—碰撞的标志即为混杂岩带以及其中的蓝片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中古生代 造山带 内蒙古 变质年代 岩石学 年代学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元古代蓝片岩带——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 被引量:37
8
作者 肖序常 格雷厄姆 S.A.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2-21,共10页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的阿克苏 元古代蓝片岩带 高压-温变质岩 蓝片岩-绿片岩相过渡变质类型 蓝片岩的矿物组合 蓝片岩的变质年龄(至少800Ma)
下载PDF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韩郁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带:绿帘—蓝片岩相变质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和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加里东期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而前两个高压变质带则是印支期陆—陆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 变质带 榴辉岩 蓝片岩 桐柏-大别山
下载PDF
蓝片岩及其有关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魏春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140-144,共5页
通常认为蓝片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中,其成因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大陆上的蓝片岩一般与蛇绿岩和混杂岩伴生代表了古板块的缝合线。但近来研究发现,蓝片岩的矿物组合、时空分布和原岩建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 通常认为蓝片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的造山带中,其成因与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大陆上的蓝片岩一般与蛇绿岩和混杂岩伴生代表了古板块的缝合线。但近来研究发现,蓝片岩的矿物组合、时空分布和原岩建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类型:科迪勒拉型和大陆内部型。不同的蓝片岩是在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下由不同的成因机制形成的,还是仅在洋壳俯冲环境中,由于不同的物质卷入俯冲带,引起俯冲过程中动力学机制变化形成的,是当前蓝片岩研究中至为重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带 蓝片岩相
下载PDF
中国蓝片岩带的分布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艳娟 曾普胜 +2 位作者 麻菁 苟瑞涛 王聚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7,共12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变质时代及产地将中国蓝片岩带划分为20个带,选取不同时代典型蓝片岩带论述其特征(分布区域、大体规模、原岩特征、形成时代及矿物组合),并对其地质成因进行分析。中国蓝片岩带生成方式复杂,但均与俯冲消减作用...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变质时代及产地将中国蓝片岩带划分为20个带,选取不同时代典型蓝片岩带论述其特征(分布区域、大体规模、原岩特征、形成时代及矿物组合),并对其地质成因进行分析。中国蓝片岩带生成方式复杂,但均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且大多属B型俯冲消减;部分地段叠加了A型俯冲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如阿尔金带、大别-苏北带、南迦巴瓦-密支那带等)。中国蓝片岩带在时代上可以分为元古代(晋宁期)、古生代(加里东—海西期)、中生代(印支—燕山期)和新生代(喜马拉雅期)4个时期,每个时期蓝片岩带的形成大多与中国地体增生过程中洋盆的消减俯冲有关,并在特定地段经历后期的陆内俯冲(高压—超高压俯冲)叠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带 高压俯冲 中国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周建波 韩杰 +1 位作者 张兴洲 曾维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 牡丹江地区的蓝片岩分布于牡丹江东部的椅子圈、磨刀石等地。野外调研表明:牡丹江蓝片岩主要呈透镜体状或构造残片状发育在长英质片岩中,并部分可见变余枕状构造和气孔状构造;主量元素岩石化学分析得到这些蓝片岩为亚碱性玄武岩组合;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与洋中脊环境(E-MORB)配分曲线一致;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也与E-MORB一致,部分易活动元素(Ba,Sr等)一定程度的分异应与海相玄武岩形成时遭受海水蚀变或后期绿片岩相变质有关。代表性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牡丹江地区蓝片岩的原岩形成于大洋板块内的洋中脊环境。因此,黑龙江蓝片岩应为佳木斯地体向西与松嫩地块之间碰撞拼贴而形成的具有蛇绿岩性质的高压变质带;而目前保存下来的蓝片岩带应为遭受高压变质作用并仰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的大规模增生杂岩带的残余部分。结合作者近年取得的牡丹江地区蓝片岩SHRIMP锆石年龄210~250 Ma和变质云母等单矿物180~190 Ma的年代学证据,证明它们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的玄武岩经过印支期前后高压变质而形成。黑龙江蓝片岩带的形成是印支期前后古亚洲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结果,即黑龙江杂岩带为典型的构造转换带——古亚洲洋构造拼合的结束和环太平洋构造带俯冲开始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杂岩 蓝片岩 地球化学特征 高压变质带 牡丹江 变质岩
下载PDF
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岩石学和岩石化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桑隆康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1-368,共8页
华北地台东南缘规模巨大的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既是一个高压变质带,又是一个强应变带。取自木兰山、河塌、张八岭地区的55个岩石化学分析和5个微量元素分析所显示的岩石化学特点表明,该蓝片岩带岩石的原岩是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的... 华北地台东南缘规模巨大的木兰山—张八岭蓝片岩带既是一个高压变质带,又是一个强应变带。取自木兰山、河塌、张八岭地区的55个岩石化学分析和5个微量元素分析所显示的岩石化学特点表明,该蓝片岩带岩石的原岩是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的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组合的钙碱性火山岩建造和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杂砂岩—长石砂岩—页岩—硅质岩组合的细碧—角斑岩建造,指示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碰撞对接是在晚元古代岛弧—活动陆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闪石片容 岩石学 岩石化学
下载PDF
皖中张八岭群“蓝片岩”中钠质角闪石及其变质p-T条件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石永红 朱光 +1 位作者 王道轩 赵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对张八岭地区管店附近含角闪石片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p-T条件的初步估计表明,该地区片岩中的角闪石为钠质闪石类的镁钠闪石,其中氧化物平均含量Al2O3=3.97%,Fe2O3=20.57%,相应的Al3+,IV=0.54,Fe3+=1.34,指示的变质温压... 对张八岭地区管店附近含角闪石片岩的岩相学、矿物成分分析和p-T条件的初步估计表明,该地区片岩中的角闪石为钠质闪石类的镁钠闪石,其中氧化物平均含量Al2O3=3.97%,Fe2O3=20.57%,相应的Al3+,IV=0.54,Fe3+=1.34,指示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00-600℃,p≤0.3 GPa,显示了低压变质相系的特征。结合前人对张八岭地区的“蓝闪石”的研究资料,并对比作者等对天山昭苏、库车地区和西藏羌塘地区的蓝闪石分析数据,认为张八岭地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蓝闪石存在,张八岭群中“蓝片岩”是否存在以及是否经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闪石 镁钠闪石 张八岭群 蓝片岩 低温-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xhumation Processes for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Dabie Mountains
15
作者 Hou Mingjin Tectonique et Bassins Sédimentaires Laboratoire, Université de Paris-Sud 91405, ORSAY Cedex, France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Anhui Geological Survey, Hefei 230001, China Tang Jiafu Anhui Geological Survey, Hefei 230001,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The high,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widely distributed in Dabie Mountains, we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geological setting, the marks of the petrology and the mineralogy of the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 The high,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widely distributed in Dabie Mountains, we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 geological setting, the marks of the petrology and the mineralogy of the ultrahigh pressure (UHP) metamorphic rocks.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ed uplifting and denudation of the Dabie Mountains, and to the thermodynamics theory, were assessed the depth and pressure (high pressure autoclave) of the formation setting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Based on all the information mentioned above, a new explan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es of exhuma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schist belt coesite-bearing eclogite belt abnormal crustal pressure high pressure autoclave
下载PDF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白云母b_0值特征及其多期变质作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靖 钟大赉 王毅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199件白云母b_0值分析结果表明,b_0值均在0.9020nm以上。与澜沧变质带遭受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事实相吻合。此外,白云母b_0值的统计规律显示,澜沧变质带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一期为高压变质作用,另一期为中压变质作用... 滇西澜沧变质带中199件白云母b_0值分析结果表明,b_0值均在0.9020nm以上。与澜沧变质带遭受蓝片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事实相吻合。此外,白云母b_0值的统计规律显示,澜沧变质带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一期为高压变质作用,另一期为中压变质作用,这也与已知的地质现象相符。由此可见,白云母b_0值可以很好地反映多期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澜沧 变质带 白云母 bo值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被引量:69
17
作者 邓希光 丁林 +4 位作者 刘小汉 An Yin Paul A.Kapp Michael A.Murphy CraigE.Manning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7-232,共6页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变质温压条件为 40 0℃±和 7kbar± ,...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变质温压条件为 40 0℃±和 7kbar± ,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 ,推测它可能向东与滇西的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的发现对羌塘陆块的重新认识以及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边界及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闭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带 冈玛日-桃形错 羌塘中部
下载PDF
中国东部苏鲁榴辉岩超基性岩褶皱带的演化及其与大别(中国)和柯切塔夫(哈萨克斯坦)杂岩的对比(英文)
18
作者 A.A.MARAKUSHEV1 SANG Long-kang +2 位作者 A.V.BOBROV ZHOU Han-wen LIU Fu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7-289,共13页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 苏鲁褶皱带形成于元古宙 (2 2 33~ 185 5Ma)典型优地槽构造环境 ,主要由石榴橄榄岩、石榴辉石岩、榴辉岩等侵入岩 (柯石英深度相地幔岩浆房中形成 )和它们的火山沉积建造围岩一起经褶皱、变质而形成。变质作用经历了先蓝片岩相 (前花岗岩 )后片麻岩混合岩相过程。由于变质作用的不规律性 ,苏鲁褶皱带可分为 2个构造带 :(1)东部构造带 (蓝片岩 )和 (2 )西部构造带 (片麻岩混合岩 )。根据A·都城秋穗所识别的变质带系统 ,可将其作为一个双变质带。东部构造带以出现许多块状、条带状榴辉岩辉石岩橄榄岩组合的残余岩块为特征 ,其中还残留着高压的矿物 (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 ) ,而且有被混合岩和各种交代岩替代的显著标志。在中生代 ,苏鲁元古褶皱带受造山作用的影响活化 ,导致许多花岗岩体的侵入 ,使交代岩广泛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褶皱带 榴辉岩-超基性岩 蓝片岩相变质 流体 交代作用
下载PDF
High-pressure/low-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Northern Hubei Province,Central China
19
作者 G.Zhou Y.J.Liu +2 位作者 E.A.Eide J.G.Liou W.G.Ernst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B04期89-104,共16页
The Qinling-Dabie accretionary fold belt in east-central China represents the E-W trending suture zone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A por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exposed in northern Hubei Provi... The Qinling-Dabie accretionary fold belt in east-central China represents the E-W trending suture zone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A portion of the accretionary complex exposed in northern Hubei Province contains a high-pressure / low-temperature metamorphic sequence progressively metamorphosed from the blueschist through greenschist to epidote-amphibolite / eclogite facies. The Hongan metamorphic bel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etamorphic zones,based on progressive changes in mineral assemblages: Zone Ⅰ,in the south,is characterized by transitional blueschist-greenschist facies; ZoneⅡis characterized by greenschist facies; ZoneⅢ,in the northern most portion of the belt,is characterized by eclogite and epidote-amphibolite facies sequences. Changes in amphibole compositions from south to north as well as the appearance of increasingly higher pressure mineral assemblages toward the north document differences in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during formation of this belt. Preliminary P-T estimates for Zone I metamorphism are 5 ~ 7 kbar,350 ~ 450℃; estimates for Zone III eclogites are 10 ~ 22 kbar,500 ±50℃. The petrographic,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etamorphic belt indicate its evolutionin a northward-dipping subduction zone and subsequent uplift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final collision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China ECLOGITE high-P/T belt transitional blueschist-greenschist
下载PDF
二连浩特艾力格庙地区蓝片岩相岩石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瑞彪 徐备 +2 位作者 赵盼 童勤龙 张晋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二连浩特艾力格庙地区的古生代混杂岩带内发现了蓝片岩相岩石.矿物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岩石中的角闪石有钠-钙质和钠质两类:前者为镁红闪石、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后者为镁-钠闪石.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约为400~450℃,压力约为0.7~1.... 在二连浩特艾力格庙地区的古生代混杂岩带内发现了蓝片岩相岩石.矿物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岩石中的角闪石有钠-钙质和钠质两类:前者为镁红闪石、蓝透闪石和冻蓝闪石,后者为镁-钠闪石.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度约为400~450℃,压力约为0.7~1.0 GPa.研究区蓝片岩相岩石的发现表明内蒙古中部双冲碰撞造山带的北带可向西延伸约200 km,也表明华北板块与南蒙微大陆之间的缝合带位于艾力格庙到苏尼特左旗南一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肯岩枢岩石 艾力格庙地区 早-中古生代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