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两种热休克蛋白70(HSP70s)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3 位作者 徐跑 戈贤平 刘文斌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团头鲂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2b(+)/Ma-HSC70和pET-22b(+)/Ma-HSP70,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均约为72kDa,并能与兔抗人HSP70多抗进行特异性结合,这两种HSP70s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本实验选择融合蛋白Ma-HSC70在25℃和Ma-HSP70在30℃下分别诱导7h作为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热休克蛋白70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蒋阳阳 李向飞 +3 位作者 刘文斌 吴阳 李贵锋 朱浩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6-836,共11页
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均重:(50.37±1.27)g]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5%、30%和35%)和3个脂肪水平(3%、6%和9%),共配制9组饲料。试验鱼饲养于网箱(规格为2 ... 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1龄团头鲂[均重:(50.37±1.27)g]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3个蛋白质水平(25%、30%和35%)和3个脂肪水平(3%、6%和9%),共配制9组饲料。试验鱼饲养于网箱(规格为2 m×1 m×1 m)中,每天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蛋白质和脂肪之间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显著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影响(P<0.05)。其中,25%蛋白组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而6%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P<0.01)。尽管35%蛋白6%脂肪组的饵料系数最低,但与除了25%蛋白3%脂肪和25%蛋白9%脂肪这两组外的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随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此外,蛋白效率比显著受脂肪水平的影响(P<0.05),以6%组最高。能量保留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鱼体肥满度随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腹脂率和肝体比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受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较小(P>0.05)。蛋白质水平对全鱼、胴体和肝脏的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对全鱼水分、脂肪和能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全鱼水分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1),而脂肪和能量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胴体和肝脏水分、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1龄团头鲂的适宜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0%和6%,适宜蛋能比为18.21 g/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蛋白质 脂肪 生长性能 体组成
下载PDF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团头鲂和鲤中的整合和表达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婷婷 杨弘 +5 位作者 董在杰 夏德全 史瀛仙 季肖东 沈玉 孙伟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4-289,共6页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带有小鼠MT-1基因启动顺序与人生长激素hGH基因顺序重组的线状DNA片段,注入团头鲂和鲤的受精卵,获得成活的实验鱼。经斑点、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放射免疫和酶联等方法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得到整合、转录、翻译和表达,并具促生长效应。转基因雌鱼和雄鱼有性繁殖所获得的子鱼带有外源基因,表明外源基因能通过性细胞传递给子代,并仍具促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长激素基因 整合 表达 团头鲂
下载PDF
饲料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蒋明 黄凤 +5 位作者 文华 王卫民 吴凡 刘伟 田娟 杨长庚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Zn SO4·7H2O)为Zn源,分别配制成7种Zn含量(7.4 mg/kg、20.3 mg/kg、32.1 mg/kg、51.0 mg/kg、84.4 mg/kg、169.7 mg/kg、332.4 mg/kg)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6±0.1)g团头鲂...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Zn SO4·7H2O)为Zn源,分别配制成7种Zn含量(7.4 mg/kg、20.3 mg/kg、32.1 mg/kg、51.0 mg/kg、84.4 mg/kg、169.7 mg/kg、332.4 mg/kg)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3.6±0.1)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12周,考察Zn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Zn的需要量。结果表明,随着饲料Zn含量增加,团头鲂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全鱼Zn含量呈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饲料Zn含量对团头鲂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饲料中添加Zn显著影响血清总蛋白、尿素氮、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而对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Zn含量的增加,团头鲂肝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肝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折线回归分析表明,团头鲂幼鱼(体重3.6~26.7 g)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Zn需要量为32.6 mg/kg,获得最大鱼体Zn含量时Zn的需要量为47.6 mg/kg。本研究旨在确定团头鲂幼鱼对饲料中Zn的需要量,为配制团头鲂高效环保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需要量 生长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36
5
作者 孙盛明 苏艳莉 +2 位作者 张武肖 戈贤平 朱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7-514,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结构
下载PDF
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及广东鲂种间遗传关系及种内遗传差异 被引量:54
6
作者 李思发 朱泽闻 +2 位作者 邹曙明 赵金良 蔡完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采用形态判别、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 3个层次研究分析了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和广东鲂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 3种鲂在形态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 ,而可量性状与框架分析揭示团头鲂与三角鲂亲缘关... 采用形态判别、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 3个层次研究分析了鲂属团头鲂、三角鲂和广东鲂的种间亲缘关系和种内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1) 3种鲂在形态可数性状上差异不显著 ,而可量性状与框架分析揭示团头鲂与三角鲂亲缘关系较近 ,它们同广东鲂差异较大 ;(2 )团头鲂和三角鲂均具有MDH同工酶的s Mdh D位点 ,而广东鲂未见 ,引物S11扩增的结果在 3种鲂间均显示种的特异性 ,这些同工酶谱带和DNA扩增带可作为 3种鲂的种间分子标记 ;(3) 3种鲂种间亲缘关系在三个研究层面上相互吻合 :即广东鲂与团头鲂、三角鲂差异较大 ,亲缘关系较远 ,而三角鲂和团头鲂之间差异小 ,亲缘关系较近 ;(4 )同工酶和RAPD分析揭示 ,三角鲂种内遗传多样性显著地高于广东鲂和团头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属 团头鲂 三角鲂 广东鲂 种间遗传关系 种内遗传差异 同工酶 RAPD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团头鲂人工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倍间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曙明 李思发 +1 位作者 蔡完其 杨怀宇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 以2n团头鲂为对照,对诱导产生的同源四倍体、自繁后代(4n-F1)和倍间交配后代(正交3n和反交3n)的染色体组型及形态遗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团头鲂四倍体(包括4n和4n-F1)和正反倍间交配三倍体的染色体众数分别为96和72,是2n团头鲂的2倍和1·5倍;在四倍体团头鲂组型排列中,sm1的四条较大的染色体明显可见,可视为标记染色体;(2)9个比例性状的测量结果显示,多倍体的体长/体高、体长/头长比例值显著小于2n团头鲂(P<0·05);而对于背棘长/体长比例值,多倍体则显著大于2n团头鲂(P<0·05);(3)29个参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同源4n、4n-F1、倍间交配3n及2n团头鲂等5个不同倍性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的,可作为团头鲂多倍体与二倍体群体鉴别的形态依据;(4)聚类结果显示,正交3n和反交3n相聚类,亲缘关系最近,然后,它们与4n-F1聚类后,再与4n奠基群体聚类,与二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动物学报51(3):455-461,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染色体组型 团头鲂 遗传特征 后代 交配 人工 多倍体 比较分析 分析结果 形态差异 群体鉴别 聚类结果 亲缘关系 二倍体 体长 三倍体 比例 主成分 躯干部 反交 正交 显示 体高 F1 动物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后期世代群体同野生群体间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岩 李思发 唐首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3-900,共8页
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后期3个世代群体(F7、F8、F9)为试验对象、其选育奠基群体(1985年淤泥湖野生群体)后代、淤泥湖野生群体(2007年)、梁子湖野生群体(2007年)为对照材料,通过ISSR标记技术分析,并通过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 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后期3个世代群体(F7、F8、F9)为试验对象、其选育奠基群体(1985年淤泥湖野生群体)后代、淤泥湖野生群体(2007年)、梁子湖野生群体(2007年)为对照材料,通过ISSR标记技术分析,并通过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测序的补充验证,了解选育所产生的遗传变异及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现状。主要结果:(1)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26个引物,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共164条,多态性条带比例49.39%。细胞色素b基因在选育良种3个世代中只发现一种单倍型。(2)选育群体同选育奠基群体后代、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显著,如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数,F9(28.05%)比选育奠基群体后代(40.24%)减少了30.29%,比淤泥湖野生群体(41.46%)减少了32.34%。选育群体同淤泥湖野生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9350),距离最大(0.0672),两两配对FST值最大(FST=0.30572);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表明,选育群体同野生群体处于两个大分支,而在野生群体大支中,选育奠基群体后代与淤泥湖原种野生群体间配对FST值最小(FST=0.05045)。(3)选育群体F7、F8、F9各世代间遗传分化虽弱(低GST0.1417值,高Nm3.0279值),但多态位点百分数、位点基因平均多样性、Nei氏基因多样性、群体内Shannon多样性指数等遗传参数仍然都呈现随选育世代数的累进而降低的趋势。(4)ISSR比细胞色素b基因更适合近缘种的相关关系研究。(5)经过二十多年9代的选育,相对于野生群体,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已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性状已相当稳定,但离选育极限尚有一定距离,今后应在继续监测其遗传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选育潜力,同时要避免种质混杂、近交衰退及瓶颈效应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1号”选育良种 野生群体 ISSR 细胞色素B
下载PDF
团头鲂PGPH α亚基基因5’端侧翼序列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曲宪成 周正峰 +4 位作者 崔严慧 刘颖 胡萍华 金一春 尚婧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0-558,共9页
首先运用PCR-末端加尾法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脑下垂体糖蛋白激素α亚基(Pituitary glycoprotein hormone α subunit,PGPH α)基因5’端侧翼序列;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理论对该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最后在序列分析... 首先运用PCR-末端加尾法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脑下垂体糖蛋白激素α亚基(Pituitary glycoprotein hormone α subunit,PGPH α)基因5’端侧翼序列;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理论对该序列进行了序列分析;最后在序列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荧光素酶质粒表达载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所得到的团头鲂PGPH α亚基基因5’端侧翼序列长1399bp;其序列中包含潜在的TATA盒、GC盒,以及ERE、TRE、CRE、PGBE等对PGPH α亚基基因转录调控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启动子区域位于-40-10bp处。利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了全长1439bp以及1120bp、532bp、173bp均包含转录起始位点下游40bp序列的缺失片段,并将其连接至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成功构建了团头鲂PGPH α亚基基因5’端侧翼序列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分析其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垂体糖蛋白激素α亚基 5’侧翼序列 启动子 表达载体
下载PDF
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的线粒体DNA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首杰 李思发 蔡完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29,共8页
测定了来自5个不同倍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群体(4n-F1、正交3n、反交3n、异源3n、二倍体2n)5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16S rRNA基因和COⅡ基因序列,通过对这4段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研究了5个不同... 测定了来自5个不同倍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群体(4n-F1、正交3n、反交3n、异源3n、二倍体2n)5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细胞色素b基因、16S rRNA基因和COⅡ基因序列,通过对这4段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研究了5个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变异。这4个基因片段的长度分别为:控制区937bp,细胞色素b基因1140bp,16S rRNA基因片段564bp,COⅡ基因片段642bp。将4个基因片段合并为1条总长度为3283bp的片段:在这条3283bp片段中,T、C、A、G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7.18%、25.45%、30.71%、16.66%。57个个体中确定了55种单倍型,未发现群体间有共享的单倍型,五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在0.9848-1.0000之间,显示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内单倍型类型丰富。5个群体内各序列平均核苷酸差异数(目在8.000-24.273之间,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在0.2483%~0.7866%之间:群体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9~0.0106,显示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遗传多态性丰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和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在5个群体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同源4n-F1、二倍体2n。而且,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以及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均显著大于2n群体(P〈0.05)。结果表明,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2n群体。[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2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倍性 线粒体DNA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肌醇对氨氮应激下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崔红红 刘波 +6 位作者 戈贤平 廖英杰 谢骏 任鸣春 周群兰 缪凌鸿 陈汝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氨氮应激前,404.8 mg/kg肌醇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3、补体4和血液呼吸爆发活性(P<0.05);氨氮应激12 h,404.8和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血清补体3、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202.3和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P<0.05);氨氮应激72 h,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清补体3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清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肌醇(404.8 mg/kg)即可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对团头鲂幼鱼抗氨氮应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幼鱼 氨氮应激 肌醇 免疫
下载PDF
日粮中不同水平维生素C对团头鲂幼鱼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万金娟 刘波 +3 位作者 戈贤平 谢骏 崔素丽 周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制成维生素C水平为0.2、33.4、65.8、133.7、251.5和501.5 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均重为(6.40±0.05)g的团头鲂幼鱼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以血清相关免疫...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豆油为脂肪源配制团头鲂幼鱼基础饲料,制成维生素C水平为0.2、33.4、65.8、133.7、251.5和501.5 mg/kg的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均重为(6.40±0.05)g的团头鲂幼鱼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以血清相关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三种HSPs mRNA表达以及抗病原菌能力等指标为依据,研究Vc对团头鲂幼鱼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1.5 mg/kg Vc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血清补体3(C3)的浓度,133.7 mg/kg Vc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补体4(C4)的浓度;65.8、133.7和251.5 mg/kg Vc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各Vc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肝脏抗超氧阴离子(ASAFR)的活性;133.7和251.7 mg/kg Vc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HSP60基因表达水平,251.5 mg/kg Vc试验组能显著提高肝脏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水平(P<0.05);各Vc试验组鱼的成活率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12h、24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251.5 mg/kg Vc试验组效果最佳。在日粮中添加Vc对鱼体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皮质醇(COR)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试验条件下,Vc作为免疫刺激剂,其水平为133.7—251.5 mg/kg时能有效地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维生素C 非特异免疫 HSPsmRNA表达 抗病原菌感染
下载PDF
抗应激制剂对运输团头鲂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传朋 刘波 +6 位作者 谢骏 戈贤平 徐跑 王可宝 周群兰 潘良坤 陈汝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4,共7页
研究了在运输中添加维生素C,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对团头鲂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团头鲂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维生素C、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在运输团头鲂0、4、8、12h后,分别采集团... 研究了在运输中添加维生素C,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对团头鲂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团头鲂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维生素C、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在运输团头鲂0、4、8、12h后,分别采集团头鲂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了血清皮质醇、三碘甲腺原氨酸、补体3、补体4、肝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经过4h后,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血清皮质醇和肝脏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应激复合物组血清补体3和补体4含量显著升高(P<0.05);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显著升高(P<0.05)。经过8h,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组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C组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血清补体3含量分别显著升高(P<0.05);谷氨酰胺组血清补体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C组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组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在12h,与对照组相比,维生素C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维生素C组、谷氨酰胺组和抗应激复合物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抗应激制剂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团头鲂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稳定,对团头鲂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不同抗应激制剂的作用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抗应激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维生素C 谷氨酰胺 抗应激复合物 运输应激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盛明 谢骏 +2 位作者 朱健 戈贤平 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71-3379,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1.05±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0、200和400 mg/kg...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1.05±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对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00、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显著提高了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结果分析表明,200和400 mg/kg甘露寡糖组团头鲂幼鱼肠道菌群Shannon-W iener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优势菌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硬壁菌门(Firmicutes)。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00-400 mg/kg甘露寡糖能提高团头鲂幼鱼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甘露寡糖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盛明 朱健 +1 位作者 戈贤平 江晓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8-955,共8页
本试验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同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其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分别为8(CN8... 本试验旨在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同时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组,其养殖水体中碳氮比分别为8(CN8组,设为对照组)、12(CN12组)、16(CN16组)、20(CN20组)、24(CN24组),每组设置3个水泥池(重复),每个水泥池投放团头鲂幼鱼20尾。养殖期为8周,每隔1周采集水样1次,检测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氮及生物絮团含量。养殖8周后,每个水泥池分别随机挑选3尾鱼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运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碳氮比零换水养殖条件下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碳氮比≥16时,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随着碳氮比由8升高到16和20,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teri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含量显著增加(P〈0.05),梭杆菌门(Fusoba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含量显著减少(P〈0.05)。对厚壁菌门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纲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CN16、CN20和CN24组团头鲂肠道中梭菌纲(Clostridia)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芽孢杆菌纲(Baccilli)含量显著增加(P〉0.05)。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养殖水体中碳氮比能够影响团头鲂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CN8组和其他组的相似性系数最低,仅为0.43,而CN20和CN24组的相似性系数最高,达到0.96。由此可见,零换水条件下养殖水体的碳氮比影响了生物絮团的形成量,改变了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以团头鲂肠道菌群结构为评价指标,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养殖水体中适宜碳氮比为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肠道菌群 454焦磷酸测序 碳氮比
下载PDF
团头鲂血清中雌二醇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和周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维信 姜仁良 黄世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97-104,共8页
采用加热处理的方法代替了用有机溶剂进行血清样品抽提的繁琐步骤,为鱼类血清雌二醇(E_2)放射免疫测定摸索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rablycephala)雌鱼血清中E_2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1—4月血清E_2含量逐渐上... 采用加热处理的方法代替了用有机溶剂进行血清样品抽提的繁琐步骤,为鱼类血清雌二醇(E_2)放射免疫测定摸索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rablycephala)雌鱼血清中E_2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1—4月血清E_2含量逐渐上升,1月份为全年最低值(0.61±0.28ng/ml),4月份达到最高值(5.63±0.85ng/ml),之后,血清E_2含量明显下降。10—12月E_2水平维持在1.62±0.20ng/ml左右,形成一个持续三个月的小峰。卵巢成熟系数与血清E_2含量的变化,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6089。并呈现出E_2含量的升高先于成熟系数的增长,E_2含量在产卵季节前一个月达到高峰值。表明血清E_2含量的变化与性腺在早春的发育生长密切相关,而与性腺晚期的发育成熟关系不大。10—12月的一个小峰与产后性腺的复发,即性腺再度进入卵黄发生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E2 含量测定方法 性腺 血清雌二醇 放射免疫测定 升高 复发 团头鲂 成熟 周年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武昌鱼鳞脱钙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迪 罗永康 崔建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6,共6页
以脱钙率为指标,以脱钙时间、盐酸浓度、液料比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盐酸脱除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鳞中钙质的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液料比对脱钙率的影响最大... 以脱钙率为指标,以脱钙时间、盐酸浓度、液料比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二次旋转正交试验,对盐酸脱除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鳞中钙质的反应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液料比对脱钙率的影响最大,盐酸浓度次之,脱钙时间的影响最小。得出其反应模型及较佳脱钙工艺参数为:脱钙时间为86.01 min,盐酸浓度为0.43 mol/L,液料比为62∶1,脱钙率达到7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鱼鳞 脱钙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遗传变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首杰 李思发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2,共6页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 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 19-175和M... 从鲤的微卫星DNA标记中筛选4对有效引物,进行不同倍性团头鲂遗传变异的微卫星DNA分析。结果表明:(1)4对引物中有2对能在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中探测到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6个,大小在131-307 bp之间。发现两个等位基因(MFW 19-175和MFW 19-256)可作为异源3n特异的微卫星DNA标记。(2)不同倍性团头鲂五群体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6 2-0.288 7,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1 5-0.196 9,平均遗传距离为0.039 5-0.154 2,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3)反交3n、异源3n、正交3n和同源4n-F1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Ne 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显著地高于2n群体(P<0.05)。(4)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五群体分子系统树分成明显的两支,同源4n-F1、正交3n、反交3n和异源3n为一支,2n为另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倍性 微卫星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的需要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汉超 叶元土 +3 位作者 蔡春芳 吴韬 陈科全 浦琴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69-3477,共9页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 为了研究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铜(Cu)的需要量,以体重50 g左右的团头鲂为试验对象,以五水硫酸铜(Cu SO4·5H2O)为Cu源配制5种半纯化饲料。5种半纯化饲料中Cu的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 mg/kg,实测饲料中Cu含量分别为16.73、21.11、25.24、29.87、34.58 mg/kg。将40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每组饲喂1种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养殖43 d。结果表明: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而饲料系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特定生长率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9.94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45 mg/kg;具有最小饲料系数时饲料中Cu添加量为10.16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5 mg/kg。饲料中添加Cu后团头鲂的脊椎骨长/体长、脊椎骨重/体重均有所增加,其中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脊椎骨长/体长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Cu添加量为5、15、20 mg/kg的组脊椎骨重/体重较未添加Cu的组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内脏指数呈下降趋势,并在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未添加Cu的组(P〈0.05)。随着饲料中Cu添加量的增加,团头鲂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Cu添加量为10 mg/kg的组的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且该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未添加Cu和Cu添加量为20 mg/kg的组(P〈0.05)。经回归分析,具有最大蛋白质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9.62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17 mg/kg;具有最大脂肪沉积率时饲料中Cu的添加量为10.15 mg/kg,此时饲料中Cu含量为25.64 mg/kg。综合考虑团头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得到幼鱼阶段团头鲂对饲料中Cu的需要量为25.17-25.6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鱼阶段 团头鲂 需要量 生长
下载PDF
光合细菌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蓉 罗伟 +1 位作者 吴金凤 郑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4-35,共2页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 PS...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 PSB处理的各试验组为70%~90%;试验2 中PSB浸泡组的平均死亡率20%,对照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团头鲂 细菌性败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