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SPM分析与处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部位与范围识别能力的仿真研究
1
作者 李光林 吕维雪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体表电位分布图 (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 :BSPM )比常规 12导联ECG含有更丰富的心脏疾病诊断信息 ,如何从BSPM中得到有价值的诊断特征或信息是将BSPM技术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基于计算机心脏仿真模型 ,详细研究了B... 体表电位分布图 (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 :BSPM )比常规 12导联ECG含有更丰富的心脏疾病诊断信息 ,如何从BSPM中得到有价值的诊断特征或信息是将BSPM技术应用于临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基于计算机心脏仿真模型 ,详细研究了BSPM分析与处理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部位与范围的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体表电位积分图的极大值位置及其周围的正电位分布区域对急性心肌梗塞发生部位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并给出了左心室 12段心肌对应的BSPMI中的特征区域分布图 :ST期间BSPM电位数据组成的矩阵 ,经奇异值分解得到的最大奇异值随着心肌梗塞范围的增大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分布图 bspm 心肌梗塞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差电位图诊断心肌梗死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丙芳 臧益民 +5 位作者 刘翠华 贾敏江 朱妙章 黄志兰 贾国良 王跃民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为了探讨体表差电位图对心肌梗死 (MI)的诊断价值 ,应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和 KT5 0 0全体表心电分析系统 ,对 42例对照组和 42例 MI患者进行了差电位图的研究 ,并与常规心电图 (ECG)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前壁 MI在心室除极... 为了探讨体表差电位图对心肌梗死 (MI)的诊断价值 ,应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和 KT5 0 0全体表心电分析系统 ,对 42例对照组和 42例 MI患者进行了差电位图的研究 ,并与常规心电图 (ECG)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前壁 MI在心室除极 10 ms时 ,左前胸上部出现差电位图偏离指数 (DI) <- 2的区域 ,持续 2 0~ 30 m s。下壁 MI在心室除极 2 0 ms时 ,前胸和后背下部均为 DI<- 2的区 ,至 QRS40~ 5 0 ms负区范围缩小或消失。且 DI异常负区与心室造影局部射血分数降低的节段相一致 ,其范围与射血分数降低的节段数有关。 DI诊断 MI的阳性率为 10 0 .0 % ,而 ECG为 81.0 % ,二者差异显著 (P<0 .0 5 )。提示 :体表差电位图 DI是检测 MI的敏感指标 ,诊断价值显著高于 ECG,且能够确定 MI的部位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标测 差电位图 心电图 心肌梗塞 诊断
下载PDF
全心电生理建模及体表电位标测图的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心雅 许亮 +1 位作者 杨啸林 彭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虚拟心脏建模是连接心脏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可视人断层数据,通过图像增强、组织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了分辨率为0.5 mm×0.5 mm×0.5 mm的心脏结构和胸前表面几何模型;以单细胞动作电位仿真... 虚拟心脏建模是连接心脏宏观和微观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利用微型计算机和可视人断层数据,通过图像增强、组织分割和三维重建,建立了分辨率为0.5 mm×0.5 mm×0.5 mm的心脏结构和胸前表面几何模型;以单细胞动作电位仿真为基础,使用改进的规则型算法,基于惠更斯原理的各向同性和各相异性波面型算法,分别完成了特殊传导系统、心房和心室电活动的仿真,时间精度可达1 ms;结合双域模型理论,使用偶极子等效心脏的电活动,同时结合躯体模型,完成了心脏电活动到体表心电的映射,进行正常和异常情况下体表电位标测图(BSPM)及12导联心电图的仿真。通过此模型得到的由窦房结起搏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满足正常心电的诊断标准,证明了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进一步探讨传导和起搏异常的体表心电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心模型 电生理建模 心肌各向异性 仿真 体表电位标测图(bspm)
下载PDF
心电图与体表电位标测诊断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范风云 张丙芳 +3 位作者 臧益民 朱妙章 贾国良 王跃民 《心脏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各种图形与心电图 (ECG)诊断心肌梗死 (MI)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 42例 MI患者和健康人的体表差电位图、峰电位图、等时间图、等积分图及 ECG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前壁...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各种图形与心电图 (ECG)诊断心肌梗死 (MI)的敏感性 ,方法采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 42例 MI患者和健康人的体表差电位图、峰电位图、等时间图、等积分图及 ECG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前壁和下壁 MI,BSPM各种图形均有典型异常特征 ,QRS差电位图、峰电位图、Q等时图和等积分图检测 MI的敏感性 (阳性率 )分别为 10 0 % ,10 0 % ,10 0 %和 98% ,而 ECG为 81%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体表差电位图、等时图、峰电位图及等积分图均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电图 体表电位标测 诊断
下载PDF
体表电位标测、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丙芳 臧益民 +4 位作者 范风云 朱妙章 贾国良 刘晓渭 王跃民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心电图 (ECG)和高频心电图 (HFECG)三种心电方法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冠脉造影确诊的 60例 CHD患者和 60例正常人进行BSPM,并分析 T峰值图图形和极... 目的 :比较体表电位标测 (BSPM)、心电图 (ECG)和高频心电图 (HFECG)三种心电方法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 BSPM- 型体表电位标测微机系统 ,对冠脉造影确诊的 60例 CHD患者和 60例正常人进行BSPM,并分析 T峰值图图形和极小值位置的变化。同时记录 ECG和 HFECG,并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变化 ,评价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ECG,HFECG和 BSPM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67% ,87%和 85 % ,特异度分别为63% ,75 %和 90 % ,准确度分别为 65 % ,81%和 88%。诊断的敏感度 HFECG和 BSPM均显著高于 ECG(P<0 .0 5 ) ,特异度 HFECG与 ECG无差别 (P>0 .0 5 ) ,而 BSPM非常显著高于 ECG(P<0 .0 1) ,也显著高于 HFECG(P<0 .0 5 )。结论 :ECG诊断 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较低 ,HFECG能提高敏感度 ,而 BSPM既能提高敏感度 ,又能提高特异度 ,BSPM是一种价值较高的 CHD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血管造影术 体表电位标测 心电图 高频心电图 诊断
下载PDF
房颤病人体表标测信号的f波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德玺 杨翠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359-2365,共7页
体表标测是一种无创的心电标测技术,在房颤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房颤病人的体表标测信号可以看做是心室信号、心房信号以及噪声信号三路统计独立的源信号瞬时线性混合而成。为了提取体表标测信号的心房活动(f波),利用独... 体表标测是一种无创的心电标测技术,在房颤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房颤病人的体表标测信号可以看做是心室信号、心房信号以及噪声信号三路统计独立的源信号瞬时线性混合而成。为了提取体表标测信号的心房活动(f波),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CA)以及ICA与二阶盲辨识法(SOBI)结合的两种盲信号分离方法 ICA-SOBI法对9位房颤病人的体表标测信号进行f波提取。对提取的结果采用频谱集中度(SC)评价。统计结果表明ICA-SOBI法提取的f波SC较高,提取效果更理想。同时,用ICA-SOBI法对不同子区域的体表标测信号进行f波提取,发现与心脏最接近的体表区域提取的f波SC最高,这一结果对体表电极点的空间分布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体表标测 盲信号分离 独立成分分析 二阶盲辨识
下载PDF
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琨 马兰 +1 位作者 陈训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HV间期(60.25±6.37)ms。②随年龄的增加,AH,HV间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H间期与年龄无关(P>0.05)。③随心率增加,各指标则逐渐缩短(P<0.05)。结论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技术的使用使临床建立正常值范围数据成为可能,正常人的AH、HV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H间期受年龄、心率影响较小,性别对希氏束电图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生理学 体表电位图
下载PDF
Laplacian心电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兴 李川勇 关晓光 《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 CAS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Laplacian心电图技术是利用表面Laplacian值的概念,通过对体表电位进行微分,得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心脏电活动的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Laplacian心电图研究的发展和现状,主要包括理论背景、实际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Laplacian心电图技术是利用表面Laplacian值的概念,通过对体表电位进行微分,得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心脏电活动的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Laplacian心电图研究的发展和现状,主要包括理论背景、实际测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并指出了Laplacian心电图的研究困难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PLACIAN 心电图 体表电位图 表面Laplacian值
下载PDF
体表心电标测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1 位作者 吴宁 关东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 目的 探讨有更大体表取样范围的体表心电标测 (BSPM)中反映的QT间期离散度及分布。方法  (1)记录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2月间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平均年龄 5 9岁 )的 96导联体表心电标测图及 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QT间期及QT离散度 ,并与 5 8名正常对照 (平均年龄 5 0岁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正常人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离散度、QT最大值均大于 12导心电图值 ,QT最小值小于 12导心电图 ;(2 )正常人BSPM法测得的QTd为 (5 0 .6± 17.1)ms。最大值多位于左侧胸及偏后部、胸骨上部和右锁骨区 ,最小值位于胸部偏右下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SPM法测得的QTd为 (83.3± 2 8.7)ms ,较正常对照组高。QT间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QT间期最大值移至覆盖于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区域 ;(3)BSPM法测得QTd的变异系数低于 12导心电图。BSPM法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QTd的灵敏度高于 12导心电图 (分别为 81% ,5 8% ) ;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90 %。结论  12导心电图及BSPM方法均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加 ,BSPM方法较 12导心电图能更有效地发现体表QT间期最大、最小值及心室复极的离散 ,尤其可展示QT间期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体表心电标测
下载PDF
心电地图仪中工频干扰的一种滤除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凤麟 李山河 梁岩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1994年第3期183-190,共8页
在心电地图仪中记录到的体表心电信号往往由于电磁的影响而引进工频干扰.基于体表心电信号中工频干扰的特点,作者提出了一种滤除工频干扰的方法,即就单独—胸导联信号通过提高频谱的分辨率来估计工频干扰的频率;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 在心电地图仪中记录到的体表心电信号往往由于电磁的影响而引进工频干扰.基于体表心电信号中工频干扰的特点,作者提出了一种滤除工频干扰的方法,即就单独—胸导联信号通过提高频谱的分辨率来估计工频干扰的频率;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来估计各导联信号中工频干扰的幅度和相位。文中还给出了该算法的流程图和滤波性能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应用该算法对心电地图仪中的工频干扰进行对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心电地图仪 工频干扰 滤除
下载PDF
一种求解心电场逆问题的新方法用于心肌梗塞参数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光林 吕维雪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1-43,40,共4页
基于一种求解心电场逆问题的新方法,对心肌梗塞参数识别进行研究.仿真研究了心肌梗塞参数(部位和大小)与体表电位分布(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BSPM)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用DSPM中对梗塞部位和大小的敏感特征参数构造了优化系统的... 基于一种求解心电场逆问题的新方法,对心肌梗塞参数识别进行研究.仿真研究了心肌梗塞参数(部位和大小)与体表电位分布(BodySurfacePotentialMappings:BSPM)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用DSPM中对梗塞部位和大小的敏感特征参数构造了优化系统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梗塞部位和大小,梗塞部位的识别精度为一个心肌分区,梗塞大小的识别精度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场逆问题 心肌梗塞 心电仿真模型 bspm 求解
下载PDF
心脏电活动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研究——模型的构造与实现原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振耀 符影杰 吕维雪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1期9-17,共9页
心电场仿真是心电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讨论首次在IBM—PC微机上实现的一个完整的心电场仿真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的仿真研究表明,它具有仿真速度快、使用方便和易于推广应用的优点。
关键词 心脏模型 心电图 体表电位图
下载PDF
体表电位标测判定预激综合征旁路的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俊堂 杨舒玲 +4 位作者 肖洁 李俊华 杨新春 商丽华 胡大一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评价体表电位标测在房室旁路定位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5 2例常规行射频导管消融 (RFCA)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Wolff- Parkinson- White syndrom e,WPW)病人 ,术前后体表电位标测 (B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旁... 目的 评价体表电位标测在房室旁路定位中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5 2例常规行射频导管消融 (RFCA)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Wolff- Parkinson- White syndrom e,WPW)病人 ,术前后体表电位标测 (Body Surface Potential Mapping,BSPM)。旁路定位采用 :(1)等电位图 :除极 40 ms后 ,稳定持续 10 ms以上的极小值位置。 (2 )等积分图 :等积分图中极小值的位置。其结果与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ECG)和有创的电生理检查相对照。结果  (1) BSPM与电生理检查完全一致符合率为 71.2 % ,而 ECG为 6 5 .4% ,P>0 .0 5 ;(2 )与电生理检查相近符合率为 96 .2 % ,而 ECG为 86 .5 % ,P>0 .0 5。结论 初步观察显示 ,用 BSPM对房室旁路进行定位是可行的 ,SBPM法更便于判断 ,可能比 12导 ECG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标测 预激综合征 旁路定位
下载PDF
心电体表地形图系统简介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洪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515-3518,共4页
心电体表地形图是一种在体表标记心脏电活动的全新心电标测系统,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相比,该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无特异性改变,而80导... 心电体表地形图是一种在体表标记心脏电活动的全新心电标测系统,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相比,该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许多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2导联心电图上无特异性改变,而80导联心电体表地形图有助于UA/NSTEMI的诊断和治疗。对那些症状和体征疑似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包括心电体表地形图检测的诊断流程进行诊断,可以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图 胸痛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心外膜电位重构中边界条件不完全的仿真研究
15
作者 黄嵩 何为 姚德贵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在建立三维非均匀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边界元法就边界条件不完全对心外膜电位分布图(Epicardial potential m ap,EPM)重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逆向模拟计算及成像对比分析 ,表明只要不完全的边界条件包含体表电位极值区... 在建立三维非均匀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边界元法就边界条件不完全对心外膜电位分布图(Epicardial potential m ap,EPM)重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逆向模拟计算及成像对比分析 ,表明只要不完全的边界条件包含体表电位极值区域 (临床出现在人体胸部 ) ,则所得心外膜电位就能达到满足临床应用的精度要求 ,并减少了体表电位检测数据量 ,使心外膜重构的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不完全 仿真 心外膜电位图 人体躯干模型 心电图 心外膜电位重构
下载PDF
心脏位置的改变对体表电位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姚德贵 何为 杨浩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27-529,共3页
作者在所建三维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边界元方法对诸如深吸气等引起的心脏位置的改变而对体表电位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正向模拟计算。文中给出了心脏分别处在中间位、垂位及横位时的体表电位分布图以及相应的心电图 ( QRS期间 )... 作者在所建三维仿真人体躯干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边界元方法对诸如深吸气等引起的心脏位置的改变而对体表电位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正向模拟计算。文中给出了心脏分别处在中间位、垂位及横位时的体表电位分布图以及相应的心电图 ( QRS期间 )。结果表明心脏处在不同的位置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躯干模型 边界元法 体表电位图 心脏位置 心电图 QRS期间
下载PDF
用体表心电标测方法探讨复极离散及空间分布
17
作者 叶小钧 柯元南 +2 位作者 吴宁 关东旭 郑知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用体表心电标测时空图法探讨复极离散空间分布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体表心电标测时空图法及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 (QTd) ,并与 5 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1)在正常人... 目的 用体表心电标测时空图法探讨复极离散空间分布和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体表心电标测时空图法及12导联心电图 ,分别测定 6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 (QTd) ,并与 5 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结果  (1)在正常人及AMI患者时空图法测得QTd均大于 12导联心电图 ,两种方法均表明AMI后QTd增加。 (2 )正常人时空图分布 :T波呈单群、结束时间相对较一致 ;AMI后时空图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梗死区对应体表部位T波结束延长 ,大致分 3型 ,部分患者可见零线垂直偏斜 ,ST T复极过程中分群现象 ,T波结束离散增大。 (3)AMI患者死亡及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者时空图法测得QTd较无心律失常者增加、分布主要表现第Ⅰ、Ⅲ型 (18/ 2 1) ,12导联心电图未发现两组间差异。 (4 )时空图尚可展示相邻部位的复极离散和U波分布。结论 时空图法可直观反映QT间期空间分布及离散 ,并能有效鉴别U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QT离散度 体表心电标测时空图 复极离散 空间分布 12导联心电图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体表电位标测评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丙芳 安银东 +3 位作者 臧益民 朱妙章 贾国良 李兰荪 《心电学杂志》 199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报告7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体表电位标测(BSPM)的变化。结果表明:PTCA 后 T 波等电位图异常形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ST-T 标测计算指标和 ST-T 极小值位置 PTCA 前、后有明显改变。提示 BSPM 可用于 PTCA 近... 报告7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体表电位标测(BSPM)的变化。结果表明:PTCA 后 T 波等电位图异常形态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ST-T 标测计算指标和 ST-T 极小值位置 PTCA 前、后有明显改变。提示 BSPM 可用于 PTCA 近期疗效的无创伤性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电位标测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非梗死相关动脉狭窄对急诊介入术后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19
作者 姚青海 吴尚勤 +6 位作者 孙姗 杨琦 程爱娟 丁军 陈炳伟 李鹏 杨培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不同程度病变对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341例,经急诊PCI再通者212例(再通组),未能实现IRA再通者129例(非再通组)。再通组患者又根...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不同程度病变对急诊PCI术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患者341例,经急诊PCI再通者212例(再通组),未能实现IRA再通者129例(非再通组)。再通组患者又根据IRA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104例)和多支病变组(102例),除外6例狭窄等于50%患者。另选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以校正的T波顶点至终点时间(Tp-e/c,Tp-e/RR^(1/2))作为TDR的量化指标。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患者Tp-e/c降幅和降幅百分比。结果非再通组患者入院时Tp-e/c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入院即刻比较,单支病变组患者术后Tp-e/c明显降低(P<0.01),且术后第3天较第2天明显下降(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术后Tp-e/c明显降低(P<0.01),术后3天内Tp-e/c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急诊PCI能有效降低STEMI患者发病早期的TDR,且改善效果与IRA的病变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梗死 急症 体表电位图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预激综合征旁路体表电位标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翟关群 赵玲 +2 位作者 山路 郭涛 韩明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经过临床研究、动物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 ,体表电位标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可行性的临床诊断技术。不仅为外科手术及射频消融房室旁路提供精确定位 。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旁路 体表电位标测 研究进展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