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水面蒸发年内滞后效应分析
1
作者 王晓春 闫金波 +3 位作者 吕超楠 王伟杰 林涛涛 韩松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0-900,共11页
水面蒸发在季节变化上相比净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位延迟反映了水体储热对水面蒸发的影响,量化这一对气象要素波动的滞后响应对理解和估算深水水库(湖泊)蒸发非常重要。三峡水库等河道型深水水库的水位和面积具有显著周期性变动,使得其水... 水面蒸发在季节变化上相比净辐射等气象要素的相位延迟反映了水体储热对水面蒸发的影响,量化这一对气象要素波动的滞后响应对理解和估算深水水库(湖泊)蒸发非常重要。三峡水库等河道型深水水库的水位和面积具有显著周期性变动,使得其水面蒸发的响应模式更为复杂,而目前对其认识非常薄弱。本文利用2013年8月—2020年7月三峡水库巴东站水面蒸发场和陆面蒸发场的蒸发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水面蒸发的季节变化及其年内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水面蒸发场蒸发量在年内的8和12月呈现双峰变化,与只有8月单峰值的陆面蒸发场蒸发量显著不同。水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净辐射、平均气温和水面温度分别存在4、3和2个月的滞后,而陆面蒸发场蒸发量相对滞后时间均在1个月以内;水面与陆面蒸发场相比,水温、蒸发量和水面与大气饱和差之间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3和4个月,而平均气温和净辐射之间不存在滞后。本文揭示出三峡水库巴东段水面蒸发年内滞后效应主要受到水库水温引起的水面与大气饱和差在季节上滞后的影响,需通过深入分析水温的时空变化来明确整个三峡水库的水面蒸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滞后效应 水体储热 三峡水库 水温变化
下载PDF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发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尹焕英 崔衬娟 +1 位作者 石换华 邹颖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4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喘嗽发热患儿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儿体温变化、整体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寮步医院儿科住院的80例肺炎喘嗽发热患儿,所有入组患儿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肺炎喘嗽发热患儿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儿体温变化、整体疗效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寮步医院儿科住院的80例肺炎喘嗽发热患儿,所有入组患儿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当患儿腋温高于37.4℃时,观察组给予辅助的中药足浴,对照组给予辅助的温水足浴。若患儿体温反复升高,可分别再予应用。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后1 h,2 h,4 h,24 h和48 h的体温变化,对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予以评价。结果治疗1 h,2 h,4 h,24 h和48 h后观察组体温分别为(37.24±0.16)、(37.17±0.15)、(37.01±0.14)、(36.83±0.11)、(36.52±0.12)o C,均低于对照组(37.72±0.24)、(37.51±0.22)、(37.33±0.20)、(37.05±0.18)、(36.94±0.17)o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5、8.076、8.290、6.596、12.765,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免疫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与免疫球蛋白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肺炎喘嗽发热患儿可以提高整体疗效以及免疫功能,有效控制患者体温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喘嗽发热 中药足浴 体温变化 疗效
下载PDF
热像理论建模中的厚壳船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兰香 沈国土 +1 位作者 杨宝成 蔡继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迄今为止的海面目标红外热像理论建模研究中,都采用了所谓"薄壳"结构模型,并且在计算中都使用了稳态温度场近似[1,2]。该文为不能按薄壳模型处理的船壳结构建立了非稳态温度场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继承了已有模型的成熟算法...  在迄今为止的海面目标红外热像理论建模研究中,都采用了所谓"薄壳"结构模型,并且在计算中都使用了稳态温度场近似[1,2]。该文为不能按薄壳模型处理的船壳结构建立了非稳态温度场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继承了已有模型的成熟算法和软件,并对原有的理论公式和软件进行了扩展,作了计算机理论模拟计算,研究了厚壳船体的体效应对目标非稳态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目标热像 厚壳体效应 非稳态温度场
下载PDF
体温变化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振强 张作明 +2 位作者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眼视光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9-31,35,共4页
目的研究体温变化对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12周龄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应用精密温度计测量SD大鼠肛温。实验1:大鼠体温维持在(35±1)℃,每间隔10min测量一次视网膜电图。实验2:从35℃、30℃、25℃到20℃依... 目的研究体温变化对正常SD大鼠视网膜电图的影响。方法12周龄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应用精密温度计测量SD大鼠肛温。实验1:大鼠体温维持在(35±1)℃,每间隔10min测量一次视网膜电图。实验2:从35℃、30℃、25℃到20℃依次降低大鼠体温,记录每个体温梯度的视网膜电图。结果实验1: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和振荡电位潜伏期和幅值没有明显改变。实验2:随着体温的降低,视网膜电图的幅值明显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结论体温变化明显影响视网膜电图的潜伏期和幅值。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评价视网膜功能时,尤其是应用小动物(例如大鼠)进行实验研究时,维持其体温恒定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变化/副作用 视网膜电描记术/方法 大鼠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冲洗液温度对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家红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老年患者使用加温冲洗液,观察术中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冲洗液用预热的方法至37±1℃,B组冲洗液为23±1℃。记录患者肛温和腋温,并观察术中与低温有... 目的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老年患者使用加温冲洗液,观察术中体温的变化。方法选择100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冲洗液用预热的方法至37±1℃,B组冲洗液为23±1℃。记录患者肛温和腋温,并观察术中与低温有关的不良反应,如怕冷、寒战等。结果在手术60min、90min和术毕与B组相比,A组肛温和腋温明显增高(P<0.05);与基础值相比,B组肛温和腋温明显降低(P<0.01)。A组怕冷5例,寒战3例;B组怕冷21例,寒战1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行TURP中给予加温的冲洗液可以避免术中的低体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护理 灌洗/副作用 温度 体温变化
下载PDF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婷婷 张玉霞 陈晓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6期156-158,共3页
目的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此次试验对象均为新生儿,将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利用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体温变... 目的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此次试验对象均为新生儿,将时间控制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利用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鸟巢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新生儿体温变化、出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及体质量增长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8.0%,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极高,有效地维持了各生命指标的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应用效果 体温 不良反应 生命体征指标
下载PDF
麻醉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强 李丹平 +1 位作者 朱志富 杜志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1期171-173,182,共4页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患者 体温变化 麻醉苏醒效果 拔管时间
下载PDF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康建勋 刘立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1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外科临床上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体温变化对于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全麻情况下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处理组和手术保温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及保温手术治... 目的:分析和探讨外科临床上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体温变化对于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全麻情况下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处理组和手术保温组,分别给予常规处理及保温手术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术后平均鼻咽温度。结果:保温手术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平均体温高于常规处理组,保温手术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短于常规处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保温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3.77%(2例),低于常规处理组的18.87%(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手术操作可以显著提高体温,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变化 麻醉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不良反应率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综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雪静 张海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1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温护理,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温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基础体温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20 min、胸腔冲洗后、术毕时体温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控制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缩短患者术后麻醉清醒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保温 胸腔镜 肺叶切除 低体温 体温变化 控制效果
下载PDF
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杨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5期70-71,共2页
目的:分析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入术中保温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 目的:分析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入术中保温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麻醉患者术中保温处理的效果十分有效,有助于增加患者术中鼻咽温度,缩短拔管时间,加快患者苏醒,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体温变化 拔管时间 鼻咽温度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晓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7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基础治疗组采取基础对症治疗,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则采取基础药物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8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组,基础治疗组采取基础对症治疗,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则采取基础药物联合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手足口病症状缓解率高于基础治疗组,手足疱疹、口腔疱疹以及体温升高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基础治疗组,证候积分、体温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组和基础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加速症状消失,缩短治疗的时间,且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小儿手足口病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 体温 手足疱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