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imaging assessment of brain function reconstruction in elderly hemiplegia patients by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被引量:3
1
作者 Wenqing Wang Yongping Liu +5 位作者 Diqing Wang Yanshuang Li Jinglai Hao Hongwei Zhang Sheng Bi Changshui W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7期1316-1321,共6页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in elderly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is largely unknown.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changes of cortical blood flow in sev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in elderly hemiplegic stroke patients is largely unknown. 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the changes of cortical blood flow in sev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by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assessed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for 6 months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promoting the walking speed and balance recover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 elderly patients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robotic-assisted gait training with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被引量:6
2
作者 秦涛 张立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2954-2962,共9页
Walking is the most basic and essential part of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o enable the elderly and non-ambulatory gait-impaired patients, the repetitive practice of this task, a novel gait training robot(GTR) w... Walking is the most basic and essential part of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To enable the elderly and non-ambulatory gait-impaired patients, the repetitive practice of this task, a novel gait training robot(GTR) was designed followed the end-effector principle, and an active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PBWS) system was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successful gait training. For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a walking gait on the GTR with PBWS, the motion laws of the GTR were planned to enable the phas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s of the cycle step, 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COG) trajectory of the human body during gait training on the GTR was measured.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mpedance control principle. A robotic prototype was developed as a platform for evaluating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Preliminary gait training with a healthy subject was implemented by the robotic-assisted gait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encour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assisted gait training gait training robot (GTR)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PBWS) center of gravity (COG)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下载PDF
夹脊电针结合BWSTT干预脊髓损伤大鼠髓鞘超微结构及p-MLC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克林 胡蓉 马睿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大鼠髓鞘超微结构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EA)组、药物组和EA+运动组,每组再分连续治疗7 d和14 d的2个亚组。除正常组外,其...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脊髓损伤大鼠髓鞘超微结构及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EA)组、药物组和EA+运动组,每组再分连续治疗7 d和14 d的2个亚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运用改良的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不予治疗,EA组采取针刺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腹腔注射法舒地尔(Fasudil)进行治疗,EA+运动组采用夹脊穴电针联合部分重量支撑平板训练进行治疗。各组分别连续治疗7 d和14 d,治疗结束后,通过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评分)评估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MLC和中枢髓鞘来源的神经生长抑制受体(NGR)蛋白的表达,采用髓鞘染色(LFB染色)观察髓鞘的超微结构。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显著下降,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BBB评分较前升高,与E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p-MLC、NGR明显增多,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p-MLC和NG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p-MLC和NGR表达下降,与E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FB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轴突髓鞘结构遭到破坏,脊髓白质纤维紊乱,髓鞘缺失,有髓神经纤维较少,髓鞘染色平均IOD值下降明显,治疗7 d、14 d后,EA+运动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A+运动组平均IOD值较前升高,与E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BWSTT可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MLC的磷酸化及NGR的表达,保护髓鞘结构,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 夹脊 减重步行训练 髓鞘 大鼠
下载PDF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蔡吉利 翟晨元 +4 位作者 王尊 伍琦 方露 王钰 王彤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运动组均采... 目的 基于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自噬信号通路探讨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10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运动组均采用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假手术。3组均于SCI造模前3 d进行预适应运动训练,以适应跑台环境。运动组于造模后第8天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减重为大鼠体质量的20%~40%,跑台速度6 m/min,20 min/次,2次/d,持续训练3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造模后均自由活动,不进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在造模后第1、7、14、21、28天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法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于干预结束后(SCI后第28天)采用步态分析处理系统评估大鼠的步态参数(足印面积、步幅长度、触地强度、摆动速度和运动速度);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形态及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p-AMPK、t-AMPK、LC3、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 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组造模后第1、7、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运动组造模后14、21、28天BBB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运动组内不同时间点BBB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低,运动组足印面积明显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第28天足印面积、触地强度、摆动速度、步幅长度和运动速度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脊髓前角神经元形态及数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P<0.05),可见细胞核固缩。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脊髓前角可见较为清晰的尼氏体,细胞核固缩程度降低,脊髓前角神经元存活数目增加(P<0.05)。(4) p-AMPK、t-AMPK、LC3、p62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LC3Ⅱ/LC3Ⅰ明显降低,p62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LC3Ⅱ/LC3Ⅰ、p-AMPK/t-AMPK明显升高,p62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重平板训练可改善SCI大鼠神经功能和后肢运动功能,这可能与激活脊髓AMPK-自噬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训练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自噬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肖湘 毛玉瑢 +4 位作者 李乐 徐光青 赵江莉 张豪杰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 目的:评估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步态训练(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12例发病3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配至实验组(VR+BWSTT)和常规组(常规物理治疗)各6例,另6例正常人作为正常组。训练前后以三维步态分析对以下参数进行对比: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支撑相膝关节最大伸展角度、支撑相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结果:训练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性质、偏瘫侧、患侧下肢肌力、肌张力、步行速度、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及患侧下肢各关节角度差异无显著性。脑卒中患者步行速度、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低于正常组,步长不对称性、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高于正常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单腿支撑时间不对称性均有改善,实验组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有改善(P<0.05)。结论:VR与同步BWSTT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步态,在改善脑卒中的步长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方面较常规物理治疗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虚拟现实 步态 运动学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迎春 李岩 +3 位作者 李辉 顾旭东 姚云海 傅建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0)。两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FES。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CSS评分、FAC分级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能促进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步行 痉挛 平衡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伍少玲 马超 +1 位作者 曾海辉 麦明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林建强 孙晓敏 +1 位作者 龚艳菲 叶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9期826-827,共2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分成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分成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FMA、BB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FAC、FMA、BBS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WSTT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功能 平衡 康复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鹏 王艳君 +2 位作者 毛玉瑢 黄东锋 李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 STT)后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的改变,从肌肉层次探讨BW ST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例)和对照组(7例),实验组进行BW STT...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 STT)后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及运动功能的改变,从肌肉层次探讨BW ST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将15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例)和对照组(7例),实验组进行BW STT加常规的物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并保证两组训练量相等。连续训练3周,每周5天,每天1次,每次60min。两组患者健侧、患侧在训练前后均进行以下评定:①用B型超声检测不同踝关节角度下胫骨前肌(TA)、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②用便携式肌力与关节活动测试仪测量踝关节的肌力和活动度;③下肢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④下肢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结果:训练后,实验组患侧TA的羽状角、肌肉厚度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小腿肌肉参数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患侧的踝关节肌力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踝关节肌力在训练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训练后实验组下肢FMA评分显著提高(P<0.05),下肢M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下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在训练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BW STT较传统的步态训练方法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FMA评分和MAS评分及踝关节肌力,通过改变患者肌肉肌腱的形态结构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超声 减重步行训练 运动功能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翔 张雪艳 +2 位作者 孙全义 杨春艳 井爱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AS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独立功能评定(FIM)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FIM、FMA评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AC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A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后遗症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胸髓横断大鼠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缨 纪树荣 +6 位作者 孙异临 范晓华 周红俊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王一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6-308,I0002,共4页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 目的:探索步行训练提高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的脊髓可塑性机制。方法:84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胸髓横断模型组(n=33)、SCI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治疗组(n=33),分别于术后第7天、15天、45天,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SCI大鼠脊髓腰膨大内前角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胸髓横断大鼠BWSTT后,腰髓前角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代偿性改变。结论:BWSTT后胸髓横断大鼠可通过增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腰髓前角神经元的可塑性,促进其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超微结构 脊髓可塑性
下载PDF
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在亚急性期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杜巨豹 宋为群 +7 位作者 王茂斌 张艳明 潘钰 屈亚萍 袁英 程亦男 朱琳 刘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4-526,532,共4页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training,PBWSTT)存在的膝、踝关节控制不良,采用靶向性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ADL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runnstrom分期≥Ⅱ期的稳定性卒中患者28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靶向性训练和PBWSTT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治疗前后均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FAC由治疗前0.37±0.14提高到治疗后3.9±1.2、FMA由治疗前21.8±6.3提高到治疗后42.5±7.6、FIM由治疗前33.8±3.3提高到治疗后86.8±9.6;对照组FAC由治疗前0.38±0.28提高到治疗后2.6±1.1、FMA由治疗前19.1±5.6提高到治疗后32.6±5.2、FIM由治疗前32.3±4.8提高到治疗后73.8±7.8。试验组FAC、FMA积分及FIM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结合靶向性膝踝控制训练有利于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靶向性训练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吴琼 丛芳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6 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经过4周训练,各组FAC、MWS、6MWT及动、静态平衡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UWTT组在6MWT、患侧下肢负重时间、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及稳定极限范围方面优于BWSTT组(P<0.05)。结论UWTT在改善患者步行耐力及动、静态平衡功能等方面效果优于BW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水中平板训练 减重平板训练 康复 步行 平衡
下载PDF
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与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尹海潮 王雅儒 +3 位作者 于梅青 朱建国 闫海燕 刘秀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 目的:探讨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和减重平板训练分别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进行下肢针对性康复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减重组和矫正带组。对照组由家属辅助自主步行训练;减重组采用减重平板进行步态训练;矫正带组使用下肢矫正带辅助进行步态训练,3组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下肢功能评定。结果:3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MA(下肢功能)评分、患肢最大负重比值、10m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FAC分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减重组治疗后与矫正带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减重组和矫正带组两组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P<0.05)。结论:下肢矫正带结合助行器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康复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两者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步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佩戴下肢矫正带可以提高下肢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矫正带 助行器 减重平板训练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怡 万新炉 +2 位作者 潘翠环 蒲蜀湘 罗爱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①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组(减重步行训练组,36例);②常规康复治疗组(32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入选后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2周、4周、6周进行以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②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③日常生活行为Bar-thel指数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2组患者入组后开始为期6周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FAC、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6周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和Fugl-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2周、4周、6周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好地提高早期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梗死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能力
下载PDF
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丁晓晶 王瑾 +1 位作者 王红星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明确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减重平板组。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周开始训练,30min/d,共4周。分... 目的:明确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减重平板组。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周开始训练,30min/d,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d、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损伤后5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及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大小。结果:①减重平板组三项运动功能评分在训练后各个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②减重平板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并接近正常组数值(P>0.05)。③光镜显示减重平板组远端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仍保留有较多突起,尼氏体无明显减少;电镜显示减重平板组髓鞘分离程度明显减轻,轴索与髓鞘间的空隙减少,结构趋于完整。结论:减重平板运动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促进远端脊髓形态的恢复,减轻远端神经元的继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减重平板运动 大鼠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卢虎英 徐基民 +3 位作者 刘兰群 陈洪雷 李惠兰 陈之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和训练+电针(联合组,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减重步行训练或/和督脉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的联合治疗对促进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督脉 电针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晓冬 董继革 孙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 目的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在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巨豹 宋为群 王茂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 目的探讨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开展减重步行训练(Partial body we ight supporttreadm ill train ing,PBW STT)对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在3个月内、偏瘫肢体B runstrom分级≥Ⅱ级的稳定性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PBW STT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促进技术进行康复训练;PBW STT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PBW STT训练。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表、简式Fugl-M 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评定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治疗前FAC、FMA和FIM评分分别为0.42±0.23、17.1±5.2和35.3±3.8,治疗后为2.5±1.3、23.6±7.3和67.9±9.2,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BW STT组治疗前为0.36±0.13、16.7±6.2和35.1±3.4,治疗后为3.8±1.4、39.3±7.6和90.1±10.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后FAC、FMA评分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性(P<0.01),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能够独立步行者分别占42.6%、55.7%(P<0.05);PBW STT组为32.8%、83.5%(P<0.01)。治疗后对照组与PBW ST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在传统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减重步行训练,能更大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减重步行训练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营养因子及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惠兰 刘兰群 +3 位作者 卢虎英 陈之罡 徐基民 陈洪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NG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SD大鼠建立T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和督脉电针组,每组18只,再分为8 d、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NGF)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影响。方法 54只成年SD大鼠建立T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和督脉电针组,每组18只,再分为8 d、15 d和30 d 3个亚组,每亚组6只。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损伤尾端组织中NGF和GAP-43的表达。结果减重步行训练组和督脉电针组各时间点BBB评分及NGF、GAP-43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督脉电针15 d和30 d亚组BBB评分及NGF、GAP-43表达均明显高于减重步行训练相应亚组(P<0.01)。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均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和脊髓组织中NGF和GAP-43的表达,且督脉电针疗效优于减重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督脉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4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