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fractal study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s 被引量:6
1
作者 XIAO BoQi 1 , JIANG GuoPing 2 & CHEN LingXia 1 1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365004, China 2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Test Center,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05, Chin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30-37,共8页
In this paper, a fractal model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nucleation sites on boiling surfaces. The model shows the depend... In this paper, a fractal model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nanofluids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ractal distribu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nucleation sites on boiling surfaces. The model shows the dependences of the heat flux on nanoparticle size and the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suspensio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nanoparticle and nucleation site, temperature of nanofluids and properties of fluids. The fractal model predictions show that the natural convection stage continues relatively longer in the case of nanofluids. The addition of nanoparticles causes a decrease of the pool 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The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particle concentration. An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oposed mode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is found. The validity of the fractal model for 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is thu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FLUID nucleate pool boiling fractal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Forced Convection Boiling Heat Transfer and Dryout Characteristics in Helical Coiled Tubes with Various Axial Angles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烈锦 张西民 +1 位作者 冯自平 陈学俊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4期61-69,共9页
对水和水蒸汽汽液两相流体在螺旋轴呈各种倾角放置的螺旋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传热与烧毁特性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试验中系统及结构参数范围如下:压力:P=0.4~3.0MPa质量流速:G=100~2400kg/m2·s进口... 对水和水蒸汽汽液两相流体在螺旋轴呈各种倾角放置的螺旋管内强制对流沸腾传热与烧毁特性进行了系统地试验研究,试验中系统及结构参数范围如下:压力:P=0.4~3.0MPa质量流速:G=100~2400kg/m2·s进口水温:T=30~80℃出口干度:x=-0.05~1.2管内壁面热负荷:q=0~540kE/m2试验段结构参数:总长L=6448mm,管内径d=11mm,螺旋直径D=256mm,螺旋升角β=4.27°螺旋管轴向放置倾角:水平位置(0°)、向上倾斜45°(+45°)、垂直向上(+90°)、向下倾斜45°(-45°).共进行了1050个工况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管内汽液两相流强制对流沸腾传热可以划分为核态沸腾区、两相流强制对流区、烧毁及烧毁后传热区等3种区域.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总结,给出了3区域间转变的边界方程,和3个区域内两相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试验观察和数据结果,对烧毁现象及烧毁点或区域发生的条件及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一系列有关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指出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烧毁点临界质量干度的预报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水/水蒸汽汽液两相流 强制对流沸腾传热 烧毁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from Porous Surfaces
3
作者 LinZhiping MaTongz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0-256,共7页
SurfacesInvestigationofEnhancedBoilingHeatTransferfromPorousSurfaces¥LinZhiping;MaTongze;ZhangZhengfang(Inst... SurfacesInvestigationofEnhancedBoilingHeatTransferfromPorousSurfaces¥LinZhiping;MaTongze;ZhangZhengfang(InstituteofEngineer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成核沸腾 多孔介质表面
原文传递
铜表面-氧化石墨烯纳米涂层池沸腾换热特性实验
4
作者 王雪鉴 袁朝飞 +1 位作者 赵亚楠 于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3-1039,共7页
石墨烯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化学惰性,在核反应堆先进换热设备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探索石墨烯材料的强化换热性能,本文采用沸腾沉积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涂层,开展了氧化石墨烯涂层-去离子水池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氧化石墨烯纳... 石墨烯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化学惰性,在核反应堆先进换热设备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为探索石墨烯材料的强化换热性能,本文采用沸腾沉积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涂层,开展了氧化石墨烯涂层-去离子水池沸腾换热特性实验。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工质浓度为0.001、0.003、0.005 mg/mL,加热时间控制为1 h和2 h,通过沸腾沉积在裸露铜表面制备6种氧化石墨烯涂层。以此为基础开展池沸腾实验,结果发现氧化石墨烯涂层对池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小,但可显著增强池沸腾临界热流密度。从涂层表面润湿性、热导率及形貌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了氧化石墨烯涂层对池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表面特性 池沸腾 换热特性 临界热流密度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传热进展综述
5
作者 马丹丹 任诗扬 +1 位作者 马天雨 叶宗丽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7-9,共3页
伴随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制约其微型化、集成化的热交换设备高传热负荷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高效、高传热性能的新型能量输运工质,纳米流体可以有效提高工质的导热性能,并改善散热系统的换热性能。因此,对于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 伴随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制约其微型化、集成化的热交换设备高传热负荷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高效、高传热性能的新型能量输运工质,纳米流体可以有效提高工质的导热性能,并改善散热系统的换热性能。因此,对于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探究纳米流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潜力,也有助于热交换设备传热性能的提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尽管现今已有大量针对纳米流体强化机理的科学研究,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较低,仍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将从纳米流体在单相对流传热、池沸腾传热、流动沸腾传热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针对纳米流体强化的传热机理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强化传热 单相 池沸腾 流动沸腾 微结构
下载PDF
TiO_2纳米管阵列表面的池沸腾实验 被引量:7
6
作者 莫冬传 张晖 吕树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08-315,共8页
以多个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以及不同Ti表面作为换热壁面,以去离子超纯水作为工质,进行重复池沸腾实验。在实验前后进行了样品润湿性能测试实验,测量了超纯水在样品表面上的静态接触角;在实验中,使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气泡动力学... 以多个不同管径的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以及不同Ti表面作为换热壁面,以去离子超纯水作为工质,进行重复池沸腾实验。在实验前后进行了样品润湿性能测试实验,测量了超纯水在样品表面上的静态接触角;在实验中,使用高速摄像机观测气泡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管径不是对池沸腾换热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唯一主要因素,管径尺度的凹坑难以形成有效的汽化核心,不利于强化换热。实验中没有观察到大量微小气泡,证实没有大量有效的汽化核心。由于TiO2纳米管阵列表面的润湿性能较好,其能明显提高池沸腾的临界热通量(CHF),最大增幅度可达116%。但部分样品在经历CHF后会出现脱落现象,脱落后,CHF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强化换热 纳米结构 临界热通量 气泡 相变
下载PDF
低干度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杰 杨冬 +1 位作者 肖荣鸽 邓志安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63,共6页
基于近壁面气泡拥塞理论,针对高压力、低流速两相流动沸腾传热,建立适用于低蒸汽干度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模型。模型通过质量守恒方程进行气泡层与主流区域的极限流量传递计算,并采用能够考虑浮升力影响的气泡脱离直径计算公... 基于近壁面气泡拥塞理论,针对高压力、低流速两相流动沸腾传热,建立适用于低蒸汽干度条件下的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模型。模型通过质量守恒方程进行气泡层与主流区域的极限流量传递计算,并采用能够考虑浮升力影响的气泡脱离直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现有的气泡脱离点、湍流速度分布和截面含气率等经验公式作为求解模型的本构方程。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气泡层临界含气率计算公式。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在高压力、低流速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干度 流动沸腾 传热恶化 临界热流密度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沸腾换热的分形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楚化强 郁伯铭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9-272,共14页
研究沸腾换热过程是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的基础.简要评述了沸腾换热(池内沸腾、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和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沸腾换热分析解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有可能... 研究沸腾换热过程是安全、高效地利用能源的基础.简要评述了沸腾换热(池内沸腾、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和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沸腾换热分析解的理论和方法;指出了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有可能解决其它尚未解决的有关沸腾换热的若干课题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分形 池内沸腾 流动沸腾 临界热流密度 纳米流体
下载PDF
基于流固共轭传热的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及燃料子通道CHF预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冯琳娜 李权 +3 位作者 黄永忠 刘振海 齐飞鹏 M.Avramova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为对过冷沸腾两相流动进行准确模拟,并探索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方法,本文基于共轭传热和两相C FD分析的方法,通过流固界面耦合,建立流固共轭传热两相流动耦合求解的数值模型.首先通过典型燃料棒栅元过冷沸腾两相流动的模拟,验证数值... 为对过冷沸腾两相流动进行准确模拟,并探索临界热流密度(CHF)预测方法,本文基于共轭传热和两相C FD分析的方法,通过流固界面耦合,建立流固共轭传热两相流动耦合求解的数值模型.首先通过典型燃料棒栅元过冷沸腾两相流动的模拟,验证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随后对燃料子通道内两相流动进行模拟,并在两相流动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准瞬态的方法,建立与CHF试验过程非常近似的CHF预测方法,将加热壁面的温度飞升作为CHF判定的标准,实现对燃料组件子通道CHF的数值预测.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为燃料组件或其他换热系统的CHF预测奠定基础,为燃料组件的设计提供新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传热 过冷沸腾 两相流动 临界热流密度 壁面温度
下载PDF
不同压力下HFE-7100在光滑铜基表面的饱和池沸腾传热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晓光 杨磊 张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6,共10页
池沸腾是重要的传热模式之一,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饱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传热工质的热物性,进而引起表面核化及气泡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因此饱和压力对池沸腾传热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不同饱和压力(0.07MPa、0.10MPa、0.15MPa及0.... 池沸腾是重要的传热模式之一,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饱和压力的变化会影响传热工质的热物性,进而引起表面核化及气泡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因此饱和压力对池沸腾传热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在不同饱和压力(0.07MPa、0.10MPa、0.15MPa及0.20MPa)工况下对HFE-7100工质在纳米级粗糙度光滑铜基表面的池沸腾传热及可视化实验进行了研究,针对饱和压力对池沸腾传热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采用相关池沸腾传热及临界热通量预测模型对传热性能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光滑铜基表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HFE-7100工质在其上的静态接触角为9.83°。可视化图像展现了沸腾孤立气泡生成、充分发展合并及核化沸腾向膜状沸腾转换的过渡状态。实验数据表明,饱和压力的提升可强化池沸腾传热能力及提升临界热通量。相较于0.07MPa低压池沸腾,0.10MPa、0.15MPa及0.20MPa条件下池沸腾的最大传热系数分别提升29%、59%及75%,传热系数的平均提升率分别为24%、50%和63%,而临界热通量分别增加27%、48%及64%。相对而言,Forster和Zuber(1955)建立的池沸腾传热预测模型及Guan等(2011)建立的临界热通量预测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了本研究操控条件下的池沸腾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传热 临界热通量 饱和压力 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微重力下加热面尺寸对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齐宝金 魏进家 +1 位作者 王雪丽 赵建福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467,共13页
为揭示微重力环境下加热表面尺寸对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两种尺寸芯片表面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低热流密度时两种尺寸芯片表面均能维持典型的孤立气泡沸腾,气泡生长合并过程... 为揭示微重力环境下加热表面尺寸对气泡动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两种尺寸芯片表面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低热流密度时两种尺寸芯片表面均能维持典型的孤立气泡沸腾,气泡生长合并过程缓慢,仅大芯片表面气泡脱落,并且体积达到小芯片气泡的3.4倍.两芯片在中等热流密度下均呈稳定的核态沸腾,气泡生长合并加速、脱离频率升高.大芯片表面气泡脱离次数明显高于小芯片,脱离气泡产生的尾流效应减小了后续气泡的脱离直径,进而有效抑制了气泡底部干斑的形成.高热流密度时,小芯片处于膜态沸腾状态,沸腾换热显著恶化;而大芯片表面仍能维较持稳定的核态沸腾.因此,增大芯片尺寸能有效促进气泡脱离,提高临界热流密度.继续升高大芯片热流至临界热流密度之上,虽然进入膜态沸腾换热状态,但是气泡无法完全覆盖芯片表面且可缓慢滑移,从而缓和了芯片温度上升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尺寸 微重力 临界热流密度 气泡动力学行为 池沸腾 传热
下载PDF
竖直圆管内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沸腾的临界热通量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伦春 刘振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4-739,共6页
对大气压下纳米流体在竖直细小圆管内自然对流沸腾特性和临界热通量(CHF)进行了试验研究。工质使用了水和水-氧化铜的纳米流体。试验中加热管长L=200~500mm,管径d=2.1~5.4mm和纳米流体浓度ω=0.1~1.0%(wt)。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 对大气压下纳米流体在竖直细小圆管内自然对流沸腾特性和临界热通量(CHF)进行了试验研究。工质使用了水和水-氧化铜的纳米流体。试验中加热管长L=200~500mm,管径d=2.1~5.4mm和纳米流体浓度ω=0.1~1.0%(wt)。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对CHF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纯水而言,随着纳米浓度的增加,纳米流体的沸腾特性有所劣化,这主要是因为纳米颗粒在传热面上形成吸附层降低了传热表面的粗糙度,减少了表面活性核化密度,增加了传热面热阻,因此降低了传热能力。随着纳米浓度的增加,纳米流体的临界热通量也随之增加。纳米流体的临界热通量不仅与管长与管径比有关,而且还与纳米浓度有关;氧化铜颗粒质量浓度为1%(wt)的纳米流体的CHF比纯水的增加了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自然对流沸腾 临界热通量 换热
下载PDF
低流速下燃料包壳表面污垢沉积的传热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小英 尹盛晖 +3 位作者 卢向晖 林维青 王婷 陈焕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共8页
针对核电站发生破口失水事故后碎片在燃料包壳外表面形成污垢沉积的现象,采用一维模型建立了燃料包壳和周围冷却剂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与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CFX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污垢厚度、污垢导热系数以及冷却剂流速对包壳温升... 针对核电站发生破口失水事故后碎片在燃料包壳外表面形成污垢沉积的现象,采用一维模型建立了燃料包壳和周围冷却剂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模型,与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CFX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污垢厚度、污垢导热系数以及冷却剂流速对包壳温升的影响,并分析包壳温升瞬态变化.经计算发现,此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CFX模拟结果相近,最大相对偏差为2%.经分析发现污垢的产生导致包壳外表面温度突升,且温度升高的幅度随着污垢厚度增大而增大,随着污垢导热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存在一个临界冷却剂入口流速,当入口流速低于临界值时,堆芯内将产生沸腾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棒 污垢增长 沸腾传热流动 流量 临界热流密度
下载PDF
磁纳米流体对微细通道饱和沸腾CHF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罗小平 李海燕 +1 位作者 唐杨 吴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以去离子水和w(Fe_3O_4)=0.5%的磁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在3种不同尺寸的矩形微细通道内进行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了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质量流速、有无磁场作用下的磁纳米流体对CHF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的... 以去离子水和w(Fe_3O_4)=0.5%的磁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在3种不同尺寸的矩形微细通道内进行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了流动沸腾传热过程中质量流速、有无磁场作用下的磁纳米流体对CHF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均随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质量流速较小时,CHF值增幅较明显;无外加磁场时,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相比去离子水可提高71%~157%;0.5%的磁纳米流体的CHF值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幅度约为4%~17.4%;将实验值与Kosar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工质为去离子水和0.5%的磁纳米流体时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5%、30%,而对Kosar模型进行修正后,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5%,实验结果预测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通道 磁纳米流体 饱和流动 沸腾传热 磁场 质量流速 CHF
下载PDF
假塑性高粘流体垂直管内流动沸腾CHF
15
作者 刘均洪 叶林 +2 位作者 柳和生 任建勋 丁海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8-72,共5页
以CMC水溶液为介质,对高粘幂律流体进行了垂直管内流动沸腾超临界热流的研究。测定了31组临界热流数据,建立了临界热流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偏差为17.7%。
关键词 临界热流 流动沸腾 高粘流体 垂直管 管内流动
下载PDF
纳米流体对临界热流密度强化影响池沸腾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洪亮 夏虹 +2 位作者 张会勇 李业 孙吉良 《应用科技》 CAS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探究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冷却剂时,下朝向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的强化效果和不同粗糙度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强化特性。实验制备了4种纳米流体,利用扫描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纳米颗粒粒径和基液中颗粒分散状况。... 为探究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冷却剂时,下朝向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的强化效果和不同粗糙度表面的临界热流密度强化特性。实验制备了4种纳米流体,利用扫描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分别检测纳米颗粒粒径和基液中颗粒分散状况。试验段采用316不锈钢钢板,以恒电流控制电加热方式进行常压下朝向水平0°池沸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体积分数为0.001%的二氧化钛纳米流体的临界热流密度强化效果最为明显,约为61%;表面粗糙度(Ra)在0.086~1.765μm时,临界热流密度强化效果随Ra增加而降低,当Ra达到2.287μm时,所对应的CHF强化效果出现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池沸腾 临界热流密度 强化 粗糙度
下载PDF
临界热流密度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泽亮 黄潇立 +4 位作者 吴达岭 桂南 杨星团 姜胜耀 宫厚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6,共7页
临界热流密度(CHF)是反应堆重要的限制性热工水力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CHF涉及沸腾、两相流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因此通常采用实验的方式来获取。该文介绍了国内外临界热流密度相关的机理性实验和工程... 临界热流密度(CHF)是反应堆重要的限制性热工水力参数之一,它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由于CHF涉及沸腾、两相流等复杂的物理现象,因此通常采用实验的方式来获取。该文介绍了国内外临界热流密度相关的机理性实验和工程性实验研究工作,总结了实验技术相关方面的特点,可为反应堆热工水力学中CHF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热流密度 实验技术 池沸腾 流动沸腾
下载PDF
朝下针翅结构表面稳态临界沸腾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昊鹏 廖炜铖 +3 位作者 钟达文 孟继安 赵金鹏 雒晓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337-2343,共7页
针对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对提高压力容器外表面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密度(CHF)的迫切需求,本文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一种由针翅凸起结构与多孔涂层相结合的毫米-微米双尺度结构表面,运用稳态池沸腾实验研... 针对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对提高压力容器外表面沸腾换热临界热流密度(CHF)的迫切需求,本文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铜基体表面制备了一种由针翅凸起结构与多孔涂层相结合的毫米-微米双尺度结构表面,运用稳态池沸腾实验研究了铜光表面和针翅涂层结构表面在朝下不同倾角下的沸腾换热性能。结果表明:朝下表面的CHF随倾角的增加而增大,与铜光表面相比,针翅涂层结构表面CHF至少提高了63%,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下表面 池沸腾 冷喷涂 强化换热 临界热流密度
下载PDF
微通道流动沸腾过程中异态相干沸腾的强化传热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宇高義郎 郭嘉翔 陈志豪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7-923,共7页
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其散热量超过10 MW/m2将成为现实,这超出了目前大功率系统中使用的单相冷却方案的上限,所以必须再次开发新的冷却方案.克服单相传热局限性的一种方法是转变为两相沸腾传热,而临界热流密度又是所有沸腾传... 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其散热量超过10 MW/m2将成为现实,这超出了目前大功率系统中使用的单相冷却方案的上限,所以必须再次开发新的冷却方案.克服单相传热局限性的一种方法是转变为两相沸腾传热,而临界热流密度又是所有沸腾传热的上限值.因此,为了提高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的临界热流密度,本文设计开发了非均匀导热性传热板.通过将两种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铜和聚四氟乙烯)交替布置在靠近传热表面的传热板内,实现了传热表面的非均匀温度分布和异态相干沸腾模式(核态沸腾与膜态沸腾共存且相互干涉的状态).同时搭建了微通道流动沸腾实验系统,其微通道截面尺寸为1.84 mm×70.00 mm,通道长度为280.0 mm,传热板表面尺寸为10.0 mm×10.0 mm,流体工质为去离子水.在不同入口流速v=0.1 m/s、0.2 m/s、0.4 m/s和不同过冷度ΔTsub=10.0 K、20.0 K、30.0 K条件下,研究了非均匀导热性传热板在微通道流动沸腾中的传热强化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的核态沸腾状态,异态相干沸腾状态能够有效地提升流动沸腾传热的临界热流密度.此外,改变入口流速和过冷度对临界热流密度有明显影响且趋势相同,减小入口流速和过冷度都会增大临界热流密度的提升比例.在本文的实验条件范围内,在水的流速v=0.1 m/s、过冷度ΔTsub=10.0 K的条件下,实现了最高约43.4%的临界热流密度提升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传热强化 流动沸腾 异态相干沸腾 临界热流密度 非均匀导热板
下载PDF
纳米流体强化沸腾换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东民 全晓军 李金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3-1038,1047,共7页
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换热工质,十分易于制备,且与传统换热工质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导率,与微米/毫米颗粒悬浮液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流动状态下纳米流体的压降也与传统换热工质的压降基本相同,因此纳米流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换热领域... 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换热工质,十分易于制备,且与传统换热工质相比具有更高的热导率,与微米/毫米颗粒悬浮液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流动状态下纳米流体的压降也与传统换热工质的压降基本相同,因此纳米流体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换热领域,对提高传统散热方式下的热流密度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主要介绍了纳米流体的应用领域、制备方法、热物性特点、纳米流体对沸腾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因素(粒径、浓度、亲疏水性和加热表面性质等),最后对未来纳米流体强化沸腾换热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沸腾换热 沸腾换热系数 临界热流密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