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1
作者 张丽勇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7期117-119,共3页
主要对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大蒜量、水量和蒸馏时间均为相同定值时,大蒜粉碎程度好,出油率会增加;当料液比、蒸馏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浸泡后,挥发油出油率高;当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和粉碎... 主要对大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大蒜量、水量和蒸馏时间均为相同定值时,大蒜粉碎程度好,出油率会增加;当料液比、蒸馏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浸泡后,挥发油出油率高;当料液比、蒸馏时间、浸泡时间和粉碎程度为定值时,大蒜去皮与带皮,大蒜挥发油出油率无明显差别,可以带皮提取,省时省力;浸泡时间达到25 h,蒸馏时间可大大缩短。这就为挥发油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挥发油 提取工艺 水蒸气蒸馏法 蒸馏时间
下载PDF
琥珀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喆 林可心 +3 位作者 左奇 符星星 赵轶男 张树彪 《化学世界》 CAS 2023年第6期431-435,共5页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琥珀油)。在琥珀油提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类型提取溶剂、琥珀粉碎程度、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琥珀油得率的影响,以及优化琥珀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与有...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琥珀挥发油(琥珀油)。在琥珀油提取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类型提取溶剂、琥珀粉碎程度、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琥珀油得率的影响,以及优化琥珀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与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琥珀油量少,纯度较高;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的琥珀油量多,但纯度较低。当琥珀粉粒径为1.5×10^(5)nm、提取温度为120℃,提取时间为12~14 h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琥珀油最为纯净,琥珀油最大得率为0.7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琥珀油中主要含有烷烃类、脂肪酮类或饱和脂肪酸酯、芳烃类、醇和烯烃类化合物等,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琥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鉴定出琥珀油中主要成分有斯巴醇(质量分数为36.74%)、α-咕巴烯(质量分数为23.84%)、氧化石竹烯(质量分数为5.25%)、马兜铃烯环氧化物(质量分数为5.02%)、β-榄香烯(质量分数为3.63%)、1,6-二烯-3-律草醇(质量分数为3.29%)、异长叶烯(质量分数为3.10%)和α-比萨波醇(质量分数为2.79%)等,琥珀挥发油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重金属含量较少,菌落数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蒸气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 琥珀 挥发油
下载PDF
芳香化湿药挥发油部分与水溶液部分药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8
3
作者 邱赛红 首第武 +2 位作者 陈立峰 戴汉云 柳克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比较芳香化湿药挥发油与水溶液作用的差异。方法:将8味芳香化湿药的挥发油部分与水溶液部分灌胃大鼠,观察对动物胃液分泌、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泌素及胃粘膜氧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8味药物挥发油部分对上... 目的:比较芳香化湿药挥发油与水溶液作用的差异。方法:将8味芳香化湿药的挥发油部分与水溶液部分灌胃大鼠,观察对动物胃液分泌、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泌素及胃粘膜氧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8味药物挥发油部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在总体上与水溶液的作用基本相当。部分挥发油获取率较高的药物,其挥发油部分在增加胃液分泌及GMBF方面的作用较水溶液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湿药 挥发油 水溶液 药理作用 中药
下载PDF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立国 王飞霞 +3 位作者 倪力军 王银亮 杨宇杰 王春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5,共5页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ER)与水蒸气蒸馏工艺(SD)及提取条件对莪术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和条件。方法:WER与SD两种工艺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莪术挥发油得率差异的显著性,对莪术挥发油进行GC-M...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ER)与水蒸气蒸馏工艺(SD)及提取条件对莪术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和条件。方法:WER与SD两种工艺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莪术挥发油得率差异的显著性,对莪术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比较。结果:WER与SD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0h,提取12 h,8倍量水(SD:12倍量水),两种工艺下莪术挥发油得率有显著性差异,其挥发油中有12个共有组分,分别占鉴定出组分的97.19%(SD)与92.25%(WER),且共有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超声不利于莪术挥发油提取,相同条件下WER提取的莪术挥发油可延续SD工艺下挥发油的品质且能显著提高莪术挥发油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提取-共沸精馏耦合 水蒸气蒸馏 莪术 超声辅助提取
下载PDF
苍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唐裕芳 张妙玲 +1 位作者 陶能国 刘华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8-594,共7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3种苍术挥发油对3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苍术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微波萃取法和索氏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苍术挥发油。平板法涂布研究了3种苍术挥发油对3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滤纸片固相扩散法研究了苍术挥发油对供试菌体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的MIC分别为:水蒸气蒸馏法为5.00、150.00、150.00、5.00、5.00、5.00、20.00 mL/L;索氏提取法的为10.00、150.00、200.00、20.00、5.00、60.00、40.00 mL/L;微波萃取法的为10.00、150.00、150.00、20.00、20.00、20.00、20.00 mL/L。3种苍术挥发油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相当强的抑菌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抑菌实验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青霉、黑曲霉、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都比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苍术挥发油对同一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效果不相同,同一种方法提取的苍术挥发油对不同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效果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微波萃取法 索氏提取法 最低抑制浓度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杏香兔耳风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葛菲 吴爱梅 +2 位作者 郝秀斌 赖学文 刘庆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2,共6页
杏香兔耳风是菊科兔耳风属植物,民间以全草入药。本实验用水浸提法提取杏香兔耳风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杏香兔耳风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挥发油 水提法 气-质联用技术
下载PDF
花椒水煮及热油处理麻味素的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公敬欣 杨峥 +2 位作者 谢建春 陈海涛 孙宝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花椒萃取物中纯化花椒麻味素标准品。模拟厨房水煮、油煎条件,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研究了水煮、热油处理对花椒麻味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油处理时花椒麻味素的浸出量远高于水煮,但其热损失也大;随着水...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花椒萃取物中纯化花椒麻味素标准品。模拟厨房水煮、油煎条件,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研究了水煮、热油处理对花椒麻味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油处理时花椒麻味素的浸出量远高于水煮,但其热损失也大;随着水煮或热油处理的时间增长,萃取出的花椒麻味素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油温升高,花椒麻味素损失显著增大,油温控制在<190℃较好。传统烹饪中,水煮1.5h较好,煮出的麻味物质含量高;热油处理时油温150 180℃时间0.5h较好,油液中麻味物质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麻味素 水煮 热油 浸提 定量分析 羟基-山椒素
下载PDF
葛根复方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晶 李玲 +3 位作者 王冰 张彤 袁秀荣 刘素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7-522,共6页
目的优化葛根复方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含有量,葛根素、阿魏酸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3... 目的优化葛根复方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艺。方法以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综合评分(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含有量,葛根素、阿魏酸转移率,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30 min,提取2次,每次加入10倍量水,第1次提取5 h以收集挥发油,第2次提取1 h以收集水溶性成分,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含有量分别为0.806、1.111、1.635 mg/g,葛根素、阿魏酸转移率分别为61.62%、73.38%,干膏得率为34.42%。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葛根复方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复方 挥发油 水溶性成分 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干姜及其提取物的抗晕动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琪 赵晓红 +2 位作者 雷虹 李翔 李永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研究干姜挥发油、醇提物、水提物、干姜粉对晕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匀速模型和三角形模型分析不同剂量的干姜挥发油、醇提物、水提物、干姜粉对小鼠晕动病的对抗作用,用晕反应指数评价各实验组的抗晕动效果。结果在两种晕动模型... 目的研究干姜挥发油、醇提物、水提物、干姜粉对晕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匀速模型和三角形模型分析不同剂量的干姜挥发油、醇提物、水提物、干姜粉对小鼠晕动病的对抗作用,用晕反应指数评价各实验组的抗晕动效果。结果在两种晕动模型中,挥发油组、醇提物组、干姜粉组均有良好的抗晕作用,与模型组小鼠晕反应指数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干姜水提物在以上两种模型中均无抗晕作用。结论干姜挥发油、干姜醇提物、干姜粉具有良好的抗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干姜 挥发油 醇提物 水提物 干姜粉
下载PDF
紫苏挥发油的共水蒸馏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美玲 占今舜 +1 位作者 赵国琦 郭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33,共4页
以干紫苏叶粉末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共水蒸馏法提取紫苏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紫苏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Cl浓度4%,浸泡时间1 h,蒸馏时间5 h,料液比1∶6。
关键词 紫苏 挥发油 共水蒸馏 提取
下载PDF
热带睡莲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优化及其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黄秋伟 毛立彦 +1 位作者 龙凌云 唐毓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8-195,共8页
以热带睡莲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热带睡莲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萃取精油中的挥发性组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 以热带睡莲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热带睡莲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萃取精油中的挥发性组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热带睡莲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5 MPa,萃取温度45℃,循环萃取时间120 min,此时的精油得率为1.92%。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萃取所得的睡莲精油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超过5%的优势成分有5种,这些成分包括6,9-十七碳二烯(含量为25.406%)、十五烷(含量为22.010%)、苄基醇(含量为11.011%)、8-十七碳烯(含量为9.916%)和金合欢烯(含量为8.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睡莲 精油 超临界CO2萃取 成分分析 挥发成分
下载PDF
缬草挥发油与水提物镇静催眠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丁菲 方颖 +1 位作者 文莉 刘焱文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10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了解缬草镇静催眠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通过缬草挥发油急性毒性实验,了解挥发油毒性的大小,确定药效实验剂量。采用镇静催眠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缬草挥发油与水提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 目的:了解缬草镇静催眠的主要药效物质,为深入研究其有效成分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通过缬草挥发油急性毒性实验,了解挥发油毒性的大小,确定药效实验剂量。采用镇静催眠的药效学实验,比较缬草挥发油与水提物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结果:小鼠灌胃缬草挥发油的LD_(50)为278.99 g·kg^(-1)(以生药计),从而确定药效试验的给药剂量为高剂量组(85.71 g·kg^(-1))、中剂量组(57.14 g·kg^(-1))和低剂量组(28.57 g·kg^(-1));缬草镇静催眠药效学实验表明,缬草挥发油可促进小鼠入睡效率,延长小鼠睡眠时间;水提物仅可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与水提物相比,缬草挥发油能有效延长小鼠的睡眠时间。结论:缬草挥发油的镇静催眠效果明显优于其水溶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挥发油 水提物 镇静催眠作用
下载PDF
不同方法萃取紫草中挥发油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日福 黄萍萍 +1 位作者 丘泰球 范晓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9-293,共5页
目的:采用超声强化亚临界水萃取紫草中挥发油,与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比较。方法:考察了挥发油萃取率、萃取物中组成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以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超声强化亚... 目的:采用超声强化亚临界水萃取紫草中挥发油,与超声辅助溶剂萃取、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比较。方法:考察了挥发油萃取率、萃取物中组成成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以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超声强化亚临界水萃取、超声辅助溶剂萃取及水蒸汽蒸馏的挥发油萃取率分别为2.39%、1.93%和0.62%;3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中都检测出6种主要成分,但水蒸汽蒸馏和超声辅助溶剂得到的挥发油还检测出更多的杂质。水蒸汽蒸馏萃取得到的挥发油还原能力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超声强化亚临界水萃取的活性最差。结论:超声强化亚临界水萃取挥发油萃取率最高,含杂质成分少,主要表现在还原能力和抑菌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萃取 水蒸汽蒸馏法 超声辅助溶剂萃取 超声强化 挥发油
下载PDF
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岳麟 郑晓梅 王文广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6,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获得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柚皮粉碎60s,加水5倍,提取6h。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获得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柚皮粉碎60s,加水5倍,提取6h。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早熟金柚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了其中的25种化合物,占峰面积的98.43%。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主要成分有柠檬烯(65.82%)、β-月桂烯(25.52%)、4-侧柏烯(1.78%)、紫苏烯(0.44%)、氧化芳樟醇(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金柚果皮 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提取 GC-MS
下载PDF
艾叶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伟 张亚囡 +2 位作者 王会 朱兰兰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7期392-396,共5页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小鼠单次肝毒性"量...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小鼠单次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小鼠单次灌服8.0g/kg的艾叶水提组分和0.34 mL/kg的艾叶挥发油组分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造成肝损害程度不同:艾叶水提组分ALT、AST均在药后2 h达到高峰,毒性持续时间约达72h。艾叶挥发油组分ALT在给药后4 h、AST在给药后6h达到高峰,毒性持续时间约72 h;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艾叶水提组分在8.0、5.6、3.92、2.74、1.9、1.33g/kg剂量范围内、艾叶挥发油组分在0.34、0.27、0.23、0.19、0.15、0.13 mL/kg剂量范围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服艾叶不同组分均可造成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均呈现有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组分 单次给药 小鼠 肝毒性
下载PDF
艾叶不同组分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龚彦胜 张亚囡 +2 位作者 黄伟 王会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氧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按照艾叶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分别为9.0,4.68,1.17g.kg-1,挥发油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25,0.50,0.13 mL.kg-1连续给药7天,检测...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程度与氧化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小鼠按照艾叶水提组分高、中、低剂量分别为9.0,4.68,1.17g.kg-1,挥发油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25,0.50,0.13 mL.kg-1连续给药7天,检测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可致血中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NO含量增加,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GSH含量下降,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多次给药后可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组分 肝毒性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艾叶不同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伟 张亚囡 +1 位作者 王会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7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ALT、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结...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ALT、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ALT、AST在给药后1天即有明显升高3,天肝毒性明显,可持续到7天。与正常组比较,给药后7天之内,水提组分在(1.17~9.0)g.kg-1剂量范围、挥发油在(0.13~0.25)mL.kg-1剂量范围之内,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AKP、TBI升高,ALB降低,肝体比值增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肝毒性作用程度挥发油>水提组分。结论多次给小鼠一定剂量的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组分 多次给药 小鼠 肝毒性
下载PDF
金银花挥发油不同提取工艺比较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建军 连笑雅 +2 位作者 任美玲 尚星晨 王红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1-716,共6页
采用共水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金银花挥发油,并对2种提取工艺进行比较,采用GC-MS对所得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共水蒸馏法最佳提取条件:金银花粉碎度20目,质量分数5%盐溶液浸泡28 h,料液比1∶10(g∶L),提取42 h,得率0.17%,提取产... 采用共水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金银花挥发油,并对2种提取工艺进行比较,采用GC-MS对所得产物进行成分分析。共水蒸馏法最佳提取条件:金银花粉碎度20目,质量分数5%盐溶液浸泡28 h,料液比1∶10(g∶L),提取42 h,得率0.17%,提取产物为黄色蜡状固体,脂腊味较重;超临界CO2萃取最佳萃取工艺:金银花粉碎度80~100目,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4 L·min-1,静态萃取0.5 h,动态萃取1 h,得率为2.07%,产物为淡黄色至淡绿色膏状物,味道清香柔和。产物经GC-MS分析,共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检测出79种成分,占总成分98.77%;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检测出56种成分,占总成分89.81%;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呈香成分相对共水蒸馏法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挥发油 共水蒸馏 超临界萃取 GC-MS
下载PDF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中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安堂 李佳佳 +5 位作者 魏艳婷 张涛 戴影 李晓霞 李建彪 李春花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中白术和桂枝混合挥发油的两种提取方法,优选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分别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WER)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白术和桂枝混合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比...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中白术和桂枝混合挥发油的两种提取方法,优选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分别采用提取-共沸精馏耦合(WER)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白术和桂枝混合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WER法挥发油得率为每100 g生药0.51 mL,SD法挥发油得率为每100 g生药0.98 mL。两种方法共分析得到17个化合物,WER法分析鉴定了15个化合物,主要为醛类物质(43.59%);SD法分析鉴定了11个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物质(59.31%)。结论WER法提取的挥发油纯度、化合物成分含量均高于SD法,更适合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中白术和桂枝混合挥发油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苓桂术甘汤 挥发油 提取-共沸精馏耦合法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虎耳草挥发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莹 廖川 +2 位作者 丁丽娜 袁月玲 杨迺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23-25,共3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标准谱库,对虎耳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8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2.5%,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为丹皮酚(46.0%)、二叔丁对甲酚(19.2%)、正二十三烷(1.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标准谱库,对虎耳草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8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2.5%,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1%为丹皮酚(46.0%)、二叔丁对甲酚(19.2%)、正二十三烷(1.9%)、正二十四烷(1.8%)、正二十五烷(1.7%)、正二十二烷(1.7%)、正二十一烷(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 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