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峰乌骨鸡配套系母本与商品代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1
作者 王婷 胡小爱 +3 位作者 姚亚铃 李梅春 贺长青 曲湘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为比较雪峰乌骨鸡配套系母本纯系与商品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试验选取1日龄雪峰乌骨鸡配套系母本纯系、商品代各140只(公母各半),采用非线性模型拟合生长曲线并对其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上市日龄公母各选30只进行屠宰,测定... 为比较雪峰乌骨鸡配套系母本纯系与商品代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试验选取1日龄雪峰乌骨鸡配套系母本纯系、商品代各140只(公母各半),采用非线性模型拟合生长曲线并对其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上市日龄公母各选30只进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显示:雪峰乌骨鸡最适生长曲线模型是Von Bertalanffy,配套系拐点周龄早于纯系,上市体重显著大于纯系,耗料增重比略小于纯系;配套系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显著大于纯系公鸡,母鸡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显著大于纯系母鸡;配套系公鸡的滴水损失显著小于纯系公鸡,剪切力、黄度值、肌纤维面积和直径显著大于纯系公鸡,母鸡的滴水损失显著小于纯系母鸡,pH、红度值、肌纤维面积和直径显著大于纯系母鸡;配套系公母鸡的乌度值、灰分、脂肪、蛋白质、总氨基酸含量与纯系公母鸡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配套系商品代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在今后育种过程中,可将提高配套系肉质嫩度和降低腹脂率作为育种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乌骨鸡 配套系 纯系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整复手法对骶髂关节错位骨盆及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李长辉 汤丽珠 +5 位作者 林斌强 林鑫阳 翁财 余弦 陈彦 陈倩婧 《中医康复》 2024年第4期18-21,25,共5页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在整复手法复位后腰背肌肌张力和对称性,骨盆、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0例,先理筋手法,再行整复手法,前错位60例,... 目的:观察骶髂关节错位患者在整复手法复位后腰背肌肌张力和对称性,骨盆、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骶髂关节错位患者120例,先理筋手法,再行整复手法,前错位60例,采用屈髋屈膝复位法,后错位60例,采用后伸扳法,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K值、后表链肌张力对称值、骨盆倾斜、扭转、水平旋转情况,以及下肢支撑相、摆动相、足偏角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VAS评分,后表链肌张力系数K值、肌张力对称性差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骨盆的倾斜、扭转、水平旋转角度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治疗后,骶髂关节前、后错位患者的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较治疗前延长(P<0.05),摆动相较治疗前缩短(P<0.05),骶髂关节前错位患者较治疗前足偏角变大(P<0.05),后错位患者足偏角较治疗前变小(P<0.05)。结论:整复手法可以降低骶髂关节错位患者腰背肌肌张力,使两侧腰背肌趋于平衡,且能纠正骨盆的偏歪,改善下肢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复手法 骶髂关节错位 骨盆 下肢生物力线
下载PDF
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的锥形束CT评价
3
作者 庄昕仪 彭源浩 +3 位作者 喻婷 吕冬梅 温秀杰 程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53-1258,共6页
背景:微种植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研究却十分鲜见,未见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运用锥形束CT对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进行测量,探究... 背景:微种植钉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研究却十分鲜见,未见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的系统性研究。目的:运用锥形束CT对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下颌骨外斜线区骨量进行测量,探究不同颈椎骨龄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差异及该区域骨量与颈椎骨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5例青少年患者矫治前的锥形束CT资料,采用颈椎成熟法分为CS3组(n=24)、CS4组(n=26)、CS5组(n=29)及CS6组(n=26)。应用Mimics Medical 21.0软件对青少年外斜线区进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下颌骨右侧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下6,11 mm颊侧骨宽度,釉牙骨质界颊侧4,5 mm处骨高度,测量分4个层面:第1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近中根所在层面;第2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一磨牙远中根所在层面;第3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根所在层面;第4层面为下颌右侧第二磨牙远中根所在层面。结果与结论:①在同组内,4组青少年外斜线区颊侧骨宽度均自第一磨牙近中向第二磨牙远中逐渐增大,釉牙骨质界下6 mm及11 mm颊侧不同层面间骨宽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距釉牙骨质界下11 mm颊侧的骨宽度均大于6 mm处;4组青少年外斜线区颊侧骨高度自第一磨牙近中向第二磨牙远中逐渐增大,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及5 mm处不同层面间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距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处的骨高度均大于5 mm处;②在相同层面下,CS3组、CS4组、CS5组第4层面距釉牙骨质界下方11 mm颊侧骨宽度均小于CS6组(P<0.05);CS3组及CS4组第3层面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及5 mm处骨高度、第4层面釉牙骨质界颊侧5 mm处骨高度均小于CS6组(P<0.05),CS3组第4层面距釉牙骨质界颊侧4 mm处骨高度也小于CS6组(P<0.05);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除部分测量位点与颈椎骨龄有弱相关外,其余测量位点骨量与颈椎骨龄无相关性;④结果显示,青少年外斜线区骨量随颈椎骨龄的增长变化不明显,CS3-CS6青少年外斜线区第二磨牙近中根及远中根颊侧满足微种植钉植入的骨量要求,为适合的植入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龄 下颌外斜线区 骨量 微种植钉 锥形束CT
下载PDF
关节线参数对机械对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量的影响
4
作者 王杨 彭大霖 +3 位作者 朱裕成 郑红兵 袁鑫鑫 王博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线参数对于机械对齐(M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截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8例(201个膝关节)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内翻膝171个,外翻膝30个。根据MA技术要求,在冠状位下使用全长负重X线片进行虚拟截骨,并通过术中... 目的:探讨关节线参数对于机械对齐(M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截骨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78例(201个膝关节)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中内翻膝171个,外翻膝30个。根据MA技术要求,在冠状位下使用全长负重X线片进行虚拟截骨,并通过术中卡尺测量验证虚拟截骨的准确性。将截骨量与关节线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关节线参数包括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和胫骨平台内翻角(MPTA),并分析术中截骨调整与关节线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将内翻膝分为2组:A组股骨外翻130个(64.7%),B组股骨内翻41个(20.4%);将外翻膝分为2组:C组胫骨内翻20个(10.0%),D组胫骨外翻10个(5.0%)。在A组中,截骨量与mLDFA和MPTA均呈正相关(P<0.05);在C组中,截骨量与MPTA呈正相关(P<0.05)。在内翻膝关节中,术中截骨调整与mLDFA和MPTA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在A组中,术中截骨调整仅与mLDFA呈负相关(P<0.05);而在外翻膝关节中,术中截骨调整与mLDFA和MPTA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股骨外翻的内翻膝关节行MA-TKA时,截骨量与mLDFA和MPTA呈正相关,而术中截骨调整与mLDFA呈负相关,当mLDFA降低,术中截骨调整有增加的趋势,可在术前规划时评估手术中截骨调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性关节炎 关节线 截骨量 机械对齐
下载PDF
双荧光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转录组学特征分析
5
作者 陆悦 仇荣 +2 位作者 邓妍 刘星羽 杜玉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7-265,共9页
背景与目的骨是肺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但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肺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缺乏易于示踪且稳定高骨转移的肺腺癌细胞模型,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 背景与目的骨是肺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但肺腺癌骨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肺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缺乏易于示踪且稳定高骨转移的肺腺癌细胞模型,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luorescent protein,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LUC)双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为肺腺癌骨转移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工具。方法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GFP-LUC经左心室注射至裸鼠体内构建骨转移模型,经连续3次体内驯化,获取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A549-GFP-LUC-BM3;CCK-8(cell counting kit-8)、克隆形成实验比较A549-GFP-LUC-BM3细胞株和亲本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Western blot比较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进一步将A549-GFP-LUC-BM3细胞和亲本细胞行测序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A549-GFP-LUC-BM3,相较于亲本细胞,该细胞骨转移发生率显著提高,且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细胞,A549-GFP-LUC-BM3细胞中共筛选到差异基因2954个,其中1021个基因上调,1933个基因下调;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周、质膜以及细胞外基质等细胞组分,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信号受体结合、钙离子结合和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等,生物过程富集在细胞黏附和生物黏附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视黄醇代谢、细胞黏附分子、CYP对药物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成功建立GFP和LUC双标记的人高骨转移肺腺癌细胞株,该细胞株在生物学行为水平和转录组测序水平均提示具有高骨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骨转移 动物模型 细胞株 转录组学分析
下载PDF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6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乙状切迹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是影响尺背侧乙状切迹骨块移位唯一的危险因素(P<0.05)。④提示在累及桡骨背侧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Ⅱ型最常见,Ⅲ型和Ⅰ型次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其受下尺桡关节韧带影响易发生术后移位,术中至少1枚有效螺钉固定能降低其移位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乙状切迹背侧骨块 掌侧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下载PDF
Novel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one metastatic clone isolated by scintigraphy, X ray and micro PET/CT 被引量:2
7
作者 Bi-Zeng Zhao Jie Cao +9 位作者 Jin-Chen Shao Yan-Bing Sun Li-Min Fan Chun-Yu Wu Sheng Liang Bao-Feng Guo Guang Yang Wen-Hui Xie Qing-Cheng Yang Shun-Fang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期1030-1037,共8页
AIM:To establish a Chines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cell line with high bone metastasis potency using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micro-pinhole scintigraphy,X ray and micropositron emission to... AIM:To establish a Chinese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cell line with high bone metastasis potency using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micro-pinhole scintigraphy,X ray and micro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fo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in esophageal cancer.METHODS:The cells came from a BALB/c nu/nu immunodeficient mouse,and oncogenic tumor tissue was from a surgical specimen from a 61-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ESCC.The cell growth curve was mapped and analysis of chromosome karyotype was performed.Approximately 1×106oncogenic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eft cardiac ventricle of immunodeficient mice.The bone metastatic lesions of tumor-bearing mice were detected by99mTc-MDP scintigraphy,micro-PET/CT and X-ray,and were resected from the mice under deep anesthesia.The bone metastatic cells in the lesions were used for culture and for repeated intracardiac inoculation.This in vivo/in vitro experimental metastasis study was repeated for four cycles.All of the suspicious bone site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parental cells and in the bone metastatic clone.RESULTS:The surgical specimen was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in immunodeficient mice and the tumorigenesis rate was 100%.First-passage oncogenic cells were named CEK-Sq-1.The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of the cell line was hypotriploid.The bone metastasis rate went from 20%with the first-passage oncogenic cells via intracardiac inoculation to 90%after four cycles.The established bone metastasis clone named CEK-Sq-1BM had a high potential to metastasize in bone,including mandible,humerus,thoracic and lumbar vertebrae,scapula and femur.The bone metastasis lesions were successfully detected by micro-pinhole bone scintigraphy,micro-PET/CT,and X-ray.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icro-pinhole scintigraphy,X-ray,and micro-PET/CT imaging examinations were:89.66%/32%/80%,88.2%/100%/89.2%,and 88.75%/77.5%/87.5%,respectively.Some gene expression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parental and bone metastasis cells.CONCLUSION:This newly established Chinese ESCC cell line and animal model may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 bone
下载PDF
Prolonged propag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s relies on inhibiting autocrine/paracr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signals 被引量:1
8
作者 Yirui Sun Liangfu Zhou +4 位作者 Xing Wu Hua Liu Qiang Yuan Ying Mao Jin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3期965-971,共7页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 lines has not been achieved due to proliferation arrest and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In the current study, neural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the subventricul...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 lines has not been achieved due to proliferation arrest and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 in vitro. In the current study, neural precursor cells derived from the subventricular zone of adult rats spontaneously underwent astroglial and oligodendroglial differentiation after limited propagation. This differentiation was largely induced by autocrine or paracr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sign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inhibiting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signals, adult rat neural precursor cells could be extensively cultured in vitro as t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In addition to adult rat neural stem cells, we found tha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tagonists can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Therefore, the present findings illustrated the role of autocrine or paracr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and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signaling in determining neural stem cell self-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By antagonizing both signals, the long-term propagation of rat neural stem cell lines can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stem cells cell dormancy proliferation arrest stem cell line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下载PDF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天放 王明 邢孟勇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翻修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30例)和骨水泥聚乙烯内... 目的观察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翻修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30例)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3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盆前后正位X射线检查情况以及翻修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和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且两组末次随访时的疼痛、功能、畸形、关节活动及Harri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00%,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连续性复查X射线片对比结果显示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髋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改变、假体松动等情况;围手术期内,单纯聚乙烯内衬更换组出现1例假体脱位,发生率为3.33%,骨水泥聚乙烯内衬置换组无假体脱位发生,且两组均未出现切口及假体周围感染、术区血肿。结论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对于需要进行髋关节翻修术且保留稳定性良好的髋臼杯患者的修复效果显著,并且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聚乙烯内衬技术 聚乙烯内衬更换 髋关节翻修术
下载PDF
DDH患儿不同体位超声PFD测量及其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乔乔 李梦娜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58-3462,共5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不同体位超声耻骨-股骨距(PFD)测量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长安医院收治的102例DDH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经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不同体位超声耻骨-股骨距(PFD)测量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长安医院收治的102例DDH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经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PFD值、骨缘覆盖率、基线与骨顶线的夹角α,比较两组受检者不同性别的左、右髋部PFD差值(ΔPFD);同时比较观察组单侧、双侧DDH患儿的ΔPFD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α角、骨缘覆盖率、PFD各指标对DDH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双侧患病38例,单侧病患64例,共145患髋;女性121髋,男性24髋;左侧88髋,右侧57髋;根据超声检查可知GrafⅡa型42髋,GrafⅡb型17髋,Graf C型18髋,Graf D型20髋,GrafⅢ型25髋,GrafⅣ髋23髋。观察组患儿的PFD为(6.33±1.54)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28±0.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α角(51.25±6.87)°、骨缘覆盖率(36.32±10.36)%,明显小(低)于对照组的(69.45±10.18)°、(65.45±9.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ΔPFD为(3.43±0.78)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8±0.1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患儿ΔPFD分别为(3.43±0.54)mm、(3.58±0.97)mm,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0.53±0.14)mm、女性(0.58±0.1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儿的Δ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患儿的ΔPFD为(3.46±0.45)mm、双侧患儿为(3.28±1.07)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8±0.1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单侧与双侧DDH患儿的ΔPF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α角、骨缘覆盖率、PFD诊断DDH患儿的特异性分别为91.3%、88.2%、99.3%,敏感性分别为78.2%、69.6%、90.6%(P<0.05)。结论不同体位超声PFD测量有助于DDH患儿的筛查诊断,且髋PFD差值与患儿性别相互独立,可为DDH疾病诊疗提供客观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体位 超声检查 耻骨-股骨距 骨缘覆盖率 骨顶线
下载PDF
姿势性高低眼畸形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及分度的探究
11
作者 齐田源 党禄 +4 位作者 陈孝强 李学拥 荀文兴 赵华强 李金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姿势性高低眼畸形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制定畸形分度,为患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1例姿势性高低眼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制作高低眼畸形患者分度模拟图,以问卷调查的形... 目的:探讨姿势性高低眼畸形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制定畸形分度,为患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31例姿势性高低眼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制作高低眼畸形患者分度模拟图,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人群对此畸形分度的评判,制定临床畸形分度。结果:姿势性高低眼畸形患者大多有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寰枢椎半脱位病史,即患者长期头部偏斜状态造成婴幼儿至青少年期面中部骨骼因重力原因发育畸形,其主要特征为瞳间线与骨性鼻长轴不成直角,而骨性鼻长轴基本与下面部中线基本重合。临床分度:瞳间线偏斜0°~1°为正常,1°~3°为轻度,3°~5°为中度,5°~7°为重度,>7°为极重度。结论:姿势性高低眼畸形是瞳间线与骨性鼻长轴不成直角的面部偏斜畸形。瞳间线偏斜大于5°以上的严重病例可能与患者儿童时期的寰枢椎半脱位或先天性斜颈病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骨畸形 面部偏斜 高低眼 瞳间线 分度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的三种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
12
作者 刘书画 李艺 +1 位作者 彭观发 叶军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0-524,544,共6页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该损伤预后较差,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最大难题是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相关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 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该损伤预后较差,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的最大难题是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相关研究证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雪旺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中,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元再生困难、局部生长因子匮乏、损伤轴突脱髓鞘化和胶质疤痕形成等,促进脊髓损伤修复。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雪旺细胞进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修饰后在脊髓损伤中的有关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雪旺细胞
下载PDF
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康 季晖 +2 位作者 李绍平 于冰 李耐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18,共6页
用维A酸、摘除卵巢及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血清钙(s-Ca)、磷(s-P),尿钙/肌酐(u-Ca/Cr)及羟脯氨酸/肌酐(u-Hop/Cr)等为指标,引入骨表观线密度(W/L)... 用维A酸、摘除卵巢及糖皮质激素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以血清碱性磷酸酶(s-ALP),血清钙(s-Ca)、磷(s-P),尿钙/肌酐(u-Ca/Cr)及羟脯氨酸/肌酐(u-Hop/Cr)等为指标,引入骨表观线密度(W/L)、面密度(W/Lφ)两个新的骨指数,对该三种较常用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维A酸组(90、100、120mg/kg)及摘除卵巢组骨重(W)减轻,W/L、W/Lφ明显降低(p<0.01,p<0.05),形成典型的大鼠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组s-ALP、u-Ca/Cr及u-Hop/Cr显著升高(p<0.01,p<0.01),但W/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维A酸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模型 摘除 卵巢 ALP 尿钙 大剂量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对维A酸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7
14
作者 季晖 刘康 +1 位作者 李绍平 龚小健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225,共4页
以 90 mg/ kg维 A酸结合低钙饲料诱导大鼠形成骨质疏松症 ,模型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 (s-AL P)及热不稳定性碱性磷酸酶 (HIS- s- AL P)显著升高 ,股骨、胫骨骨重 (W)下降 ,骨表观线密度 (W/ L)、表观面密度 (W/ L D )、骨灰重 (Wash)、... 以 90 mg/ kg维 A酸结合低钙饲料诱导大鼠形成骨质疏松症 ,模型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 (s-AL P)及热不稳定性碱性磷酸酶 (HIS- s- AL P)显著升高 ,股骨、胫骨骨重 (W)下降 ,骨表观线密度 (W/ L)、表观面密度 (W/ L D )、骨灰重 (Wash)、灰分表观线密度 (Wash/ L )及灰分表观面密度 (Wash/ L D )明显降低。淫羊藿总黄酮75、15 0、30 0 mg/ kg连续给药一个月 ,可降低模型大鼠的 s- AL P与 HIS- s- AL P,提高股骨 Ca、P含量。30 0 mg/ kg剂量组可增加血清钙 (s- Ca)含量 ,提高股骨和胫骨 W/ L、W/ L D以及股骨 W和基质表观面密度 (Wmatrix/ L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淫羊藿总黄酮 维A酸 防治
下载PDF
根据地性线绘制等高线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夫来 郝向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5-349,共5页
根据地形特征点和地性线绘制等高线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现有自动绘制等高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地性线及其拓扑关系直接求取和跟踪等高线的方法。针对利用各种传统曲线光滑算法所绘相邻等高线间... 根据地形特征点和地性线绘制等高线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现有自动绘制等高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地性线及其拓扑关系直接求取和跟踪等高线的方法。针对利用各种传统曲线光滑算法所绘相邻等高线间常常出现不协调现象的缺点,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相邻等高线通过点间的抛物线双向加权平均光滑算法。大量实践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跟踪和光滑方法所绘等高线的光滑性和协调性是令人满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性 等高线 跟踪 光滑 地形测量 地形图
下载PDF
CBCT观察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19
16
作者 钱文涛 樊林峰 +1 位作者 徐光宙 张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98-403,共6页
目的:观察在曲面断层片(Orthpantomography,OPG)中表现为重叠影像的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管在CBCT(cone beam CT)中的位置关系。方法:对在OPG上表现为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管影像重叠的116名患者(136颗牙)进行CBCT扫描。利用软件(I-view)对... 目的:观察在曲面断层片(Orthpantomography,OPG)中表现为重叠影像的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管在CBCT(cone beam CT)中的位置关系。方法:对在OPG上表现为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管影像重叠的116名患者(136颗牙)进行CBCT扫描。利用软件(I-view)对所得图像测量分类。通过SA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136颗牙中,在下颌第三磨牙和下颌管接触方面的概率上与性别无关(P=0.0758);而当OPG中下颌管与第三磨牙重叠时,骨白线的存在与否与两者是否接触是有关的(P=0.0003)。结论:下颌CBCT和OPG相比,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下颌管和下颌第三磨牙的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OPG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管 骨白线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文明 吴垠 +2 位作者 朱嘉芷 Jeannette Soria Massoud Mirshahi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0-314,共5页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对人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系(HBMEC)的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骨髓瘤细胞系获得上清液,将此培养液培养HBMEC,研究其时HBMEC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将此液...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对人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系(HBMEC)的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用含2%胎牛血清(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骨髓瘤细胞系获得上清液,将此培养液培养HBMEC,研究其时HBMEC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并将此液放入含有携带HBMEC微珠的三维纤维蛋白中,研究其对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含2%FBS的RPMI 1640培养液比较,骨髓瘤细胞系培养液对HBMEC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01),并促进HBMEC的迁移,诱导毛细血管管腔的形成(长度及宽度)(P<0.001)。结论:骨髓瘤细胞系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促进HBMEC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 骨髓来源内皮细胞系 血管新生 MM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颞骨撞击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成 陈继川 +2 位作者 王毅 王冰 姬长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4-1035,1037,共3页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线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撞击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成人尸头12具,将头颅固定于BI M-Ⅱ型生物撞击机的致伤架上,分别选取800、1 200、1 400kPa的驱动压力进行撞击,将撞击后尸头于64排容积CT下扫描,在ADW4.... 目的探讨颞骨骨折线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撞击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成人尸头12具,将头颅固定于BI M-Ⅱ型生物撞击机的致伤架上,分别选取800、1 200、1 400kPa的驱动压力进行撞击,将撞击后尸头于64排容积CT下扫描,在ADW4.2图像工作站上应用容积重建技术对颞骨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颞骨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和客观地显示出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和损伤的范围。结论颞骨骨折线的三维重建有利于骨折线的显示和诊断,颞骨骨折线的三维成像在颞骨撞击伤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伤 颞骨 三维重建 骨折线
下载PDF
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丁晓燕 樊英 +5 位作者 马飞 李青 王佳玉 袁芃 张频 徐兵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36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骨相关事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8.5岁,≥60岁49例(老年组),...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136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骨相关事件、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8.5岁,≥60岁49例(老年组),<60岁87例(年轻组)。其中104例患者接受一线化疗,32例接受一线内分泌治疗。老年组较年轻组总SREs发生率有所增高,分别为44.9%和3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合并SREs的与不合并SREs的绝经后患者比较,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P=0.011)。全组患者中位OS为48.0月,其中,老年组及年轻组中位OS分别为50.0月和40.0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89)。老年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较年轻组延长,分别为17.0月和11.0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年龄是否大于60岁并没有明显影响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OS及PFS。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年龄增加SREs发生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SREs的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总生存明显缩短。提示SREs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乳腺癌 骨转移 一线治疗 骨相关事件 预后
下载PDF
转IL-3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对造血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激扬 郝洁 谢蜀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 m IL - 3基因的基质细胞系 QXMSC1对骨髓造血细胞前体的影响。方法用含鼠 IL - 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骨髓基质细胞系 QXMSC1,获得 IL - 3高表达细胞系 QXMSC1IL - 3用于实验。观察QXMSC1IL - 3细胞... 目的探讨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 m IL - 3基因的基质细胞系 QXMSC1对骨髓造血细胞前体的影响。方法用含鼠 IL - 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骨髓基质细胞系 QXMSC1,获得 IL - 3高表达细胞系 QXMSC1IL - 3用于实验。观察QXMSC1IL - 3细胞上清对骨髓前体细胞 CFU- GM、CFU - E、CFU - GEMM的影响 ,QXMSC1IL - 3基质细胞对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的影响。结果 QXMSC1IL- 3培养上清对骨髓前体细胞、CFU- GM、CFU- E、CFU- GEMM有明显促进作用。QXMSC1IL- 3能明显增加有核细胞数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数 ,诱导分化形成 CFU- GM增多。阻断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相互接触 ,QXMSC1IL- 3促造血细胞增殖作用有所减弱。结论基质细胞 QXMSC1IL- 3可能作为有效的基因载体进一步促进骨髓移植后或辐射损伤后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系 造血功能 IL-3 转基因 骨髓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