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虚证患者骨矿物含量改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蔡新吉 张燕 黄世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4-155,共2页
报告了184例肾虚证与非肾虚证患者尺、桡骨骨矿物含量的检测结果。肾虚证组骨矿物含量显著低于非肾虚证组及对照组(P<0.01),非肾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病种的肾虚证组与非肾虚证组之间骨矿物含... 报告了184例肾虚证与非肾虚证患者尺、桡骨骨矿物含量的检测结果。肾虚证组骨矿物含量显著低于非肾虚证组及对照组(P<0.01),非肾虚证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病种的肾虚证组与非肾虚证组之间骨矿物含量有显著差别(P<0.01)。说明肾虚证患者骨矿物含量有特征性改变,以及疾病证候存在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物含量 肾虚证 非肾虚证
下载PDF
青春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女生骨矿成分和性激素水平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一民 邢文华 曾云贵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2-67,共6页
4所小学175名11岁女生为实验对象,拍摄手部X光片,然后根据CHN法判定受试者的骨龄,确定发育类型,并对实验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的骨龄,确定发育类型,并对实验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的骨龄... 4所小学175名11岁女生为实验对象,拍摄手部X光片,然后根据CHN法判定受试者的骨龄,确定发育类型,并对实验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的骨龄,确定发育类型,并对实验对象的各指标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受试者的骨龄除了与骨横径外,与各实验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即随着个体骨龄的增加,骨矿成分和性激素水平也随之增加。此外,还发现同年龄、同性别、不同发育类型女生的骨矿含量、骨密度、血清睾酮和血清雌二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指标均值的大小与发育程度一致,排列顺序为早发育>正常发展>晚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突增期 发育类型 骨龄 骨矿含量 性激素
下载PDF
上海地区女性前臂骨峰值骨量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敏 朱国英 +3 位作者 施燕 高林峰 翁世芳 胡和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77-881,共5页
目的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上海市区365例21~59岁社区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EXA)测量... 目的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上海市区365例21~59岁社区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EXA)测量了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 and ulna,Dist.R+U)、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 and ulna,Prox.R+U)和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Prox.R)的BMD值,并分析了其年龄分布,建立了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同时,以问卷调查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前臂骨各部位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OP的骨量诊断标准也可以用骨量峰值的算术均数降低标准差的形式建立。45岁以前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但不同年龄段BMD值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45岁以后BMD值明显下降。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R+U)、近端桡+尺骨(Prox.R+U)和近端桡骨(Prox.R)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3717±0.0423)g/cm2、(0.7958±0.0771)g/cm2和(0.7802±0.0671)g/cm2。此外,体重和怀孕次数对峰值骨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体重过轻和怀孕次数过多均不利于峰值骨量的形成。结论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部位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可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用于QCT的新型脊椎骨矿密度体模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阳宇春 王昆 +1 位作者 范杰 康晓斌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47,共5页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 为改进QCT在检测脊椎骨矿密度中与体模标准样品的比较精度,研制新型的QCT五标样体模。采用聚乙烯塑料同适量的碳酸钙及氧化镁混合,并用数控塑料造粒机加工成软组织的辐射等效颗粒材料(称软组织材料)。接着用颗粒材料同适量的羟磷酸钙混合,然后用数控塑料注射机加工成骨组织的辐射等效材料(称骨材料)。将骨材料机械加工成含5种羟磷酸钙密度的骨标准样品(称骨标样),将骨标准样品嵌入软组织材料块中,加工成五标样新型体模。通过对CP体模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国内外体模作对比,结果表明:新型体模的5个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分别为0,50,100,150,200 mg/cm^3,各骨标样的羟磷酸钙密度与相应的CT数呈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r≥0.999 96,用于QCT检测脊椎骨矿密度测量有利于提高线性拟合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标样骨密度体模 QCT骨矿密度测定方法 脊椎骨 羟磷酸钙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市市区208位成年女性骨矿含量测定
5
作者 向明珠 涂昭昊 陈小惠 《中国民康医学》 1998年第5期270-271,320,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健康妇女骨矿含量.方法:对本市区20~93岁,208例社区妇女(已绝经妇女122人),用SD—200型骨矿测量仪(单光子吸收测量,光源为镅),测定非优势手中下1/3处线骨矿含量(BMC)、面骨矿含量(BMD),骨皮质... 目的:了解湖北省荆州市健康妇女骨矿含量.方法:对本市区20~93岁,208例社区妇女(已绝经妇女122人),用SD—200型骨矿测量仪(单光子吸收测量,光源为镅),测定非优势手中下1/3处线骨矿含量(BMC)、面骨矿含量(BMD),骨皮质指数(骨皮质厚/骨宽度).结果:骨峰值在30-39岁组、40~49岁组的骨矿含量下降,50~59岁骨矿含量为峰值期的3/4,80岁以后骨矿含量下降51.93%,骨皮质指数亦随年龄下降,60岁以后尤为明显.结论:40岁以后女性特别是老年妇女,防治骨质疏松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妇女 骨矿含量 测定
下载PDF
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江宏 周毅 杨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6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检查及骨密度测量,分析CT表现特征:Ⅰ期改变不明显或有点滴密度改变,见星芒征,Ⅱ期... 目的探讨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检查及骨密度测量,分析CT表现特征:Ⅰ期改变不明显或有点滴密度改变,见星芒征,Ⅱ期现囊状透亮及斑片骨硬化区,囊性骨质吸收,Ⅲ期股骨头内骨小梁明显变形消失,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宽带,即"新月征",Ⅳ期股骨头变形并有间隙变化,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记录骨密度测量骨密度值与骨矿含量,评价CT联合骨密度测量、单纯CT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CT检查:Ⅰ期6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6例;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股骨颈及全髋关节感兴趣区骨密度、骨矿含量高于女性(P均<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43,P<0.05。CT联合骨密度测量的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灵敏度80.00%、准确度78.26%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P均<0.05);CT联合骨密度测量诊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ROC曲线下面积0.947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骨密度测量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骨密度测量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