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inary cross-linked N-telopeptides of type Ⅰ collagen and bone metabolic dise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延 贾维维 +2 位作者 张海文 董洁英 田小明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4-57,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ype I collagen cross linked N telopeptide (NTx) levels in human urine as an indicator of bone resorption rate in different ages, sex and in bone metabolic diseases.Methods Urinary NTx w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ype I collagen cross linked N telopeptide (NTx) levels in human urine as an indicator of bone resorption rate in different ages, sex and in bone metabolic diseases.Methods Urinary NTx was determined by immunoassay in 591 Beijing healthy subjects aged from 0 to 86 years and 379 patients with bone metabolic diseases.Results The levels of urinary NT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children than in adults (P<0.001) and higher in boys than in girls (P<0.01) and increased 1.4-2.2 times in postmenopausal females than in men and premenopausal women. Urine NTx had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urine HOP/Cr (r= 0.778, P< 0.01) and Ca/Cr ratio (r=0.320, P< 0.01 ), and a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with age (r= -0.523, P<0.01) and lumbar spine BMD (r= -0.426, P<0.01). The levels of urine NTx increased for 3.6 times in pregnancy, 1.5 times in osteoporosis, 1.9 times in fragility fracture, 3.6 time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2.1 times in rickets and 7.2 times in multiple myeloma compared to age matched controls.Conclusions NTx in urine is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indicator of bone resorption and is able to distingish normal premenopause from late osteoporotic patients. NTx could be used as diagnostic information about 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to monitor antiresorptive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turnover · biochemical markers · cross linked · n telopeptides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的参考区间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然星 李汉莲 +5 位作者 魏戌 高景华 谢雁鸣 韩艳 史颖红 游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5,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 ng/m 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 ng/m 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下载PDF
血清WISP1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杨婷 毛少华 +3 位作者 徐曼灵 浦剑虹 吴滨 鲁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nt1-inducible-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各项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血清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Wnt1-inducible-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1,WISP1)水平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各项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索WISP1在PM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共148例,利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根据不同骨量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骨量减少组(-2.5<T值<-1.0),骨质疏松组(T值≤-2.5),分别采集临床基本资料,测定骨代谢指标及血清WISP1质量浓度,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的血清WISP1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均P<0.05)。血清WISP1水平与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密切相关。结论:WISP1可能通过刺激成骨反应参与PMOP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Wnt1诱导信号通路蛋白1 骨转换标志物 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下载PDF
NTX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耿娟娟 秦福芳 张文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蛋白N末端交联肽(NTX)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设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组;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蛋白N末端交联肽(NTX)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设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组;选取30例同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设为对照组。采集每名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NTX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蛋白C末端交联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组NTX、CTX、TRAP-5b水平高于对照组,OPG、OC、BALP、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55岁患者NTX、CTX、TRAP-5b水平高于40~55岁患者,OPG、OC、BALP、PINP水平低于40~55岁患者(P<0.05)。BMI≥24 kg/m 2患者NTX、CTX、TRAP-5b水平高于<24 kg/m 2患者,OPG、OC、BALP、PINP水平低于<24 kg/m 2患者(P<0.05)。病程>10年患者NTX、CTX、TRAP-5b水平高于5~10年患者,OPG、OC、BALP、PINP水平低于5~10年患者(P<0.05)。NTX与CTX、TRAP-5b、OPG、OC、BALP、PINP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NTX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受患者年龄、BMI、病程影响,NTX与骨转换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蛋白n末端交联肽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_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BMD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金山 罗良平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03-605,共3页
目的:观察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67例绝经前期健康女性进行第(1~4)腰椎(L1-4)、左、右髋部(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测定,并根据BMD测定结果... 目的:观察绝经前期妇女血清PINP、ICTP和25-OH-VitD3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67例绝经前期健康女性进行第(1~4)腰椎(L1-4)、左、右髋部(股骨近段+股骨颈)的BMD测定,并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BMD正常组和BMD降低组。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25-羟维生素D3(25-OH-VitD3),分析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19例出现BMD降低(28.4%),两组间腰椎及左、右髋部BMD差异显著(P<0.01);②BMD减低组的PINP和ICTP[分别为(56.9±18.2)μg/L和(3.78±0.83)μg/L]高于BMD正常组[分别为(43.8±15.1)μg/L和(3.45±0.98)μg/L],其中PINP差异显著(P<0.05),25-OH-VitD3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5.6±7.8)ng/ml和(27.4±9.2)ng/ml,P>0.05];③PINP与L1-4、左股骨近段、左股骨颈的BMD呈正相关(r=0.274~0.402,P<0.05),ICTP及25-OH-VitD3与BMD无明显相关性(r=-0.226~0.083,P>0.05),PINP与25-OH-VitD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r=0.395,P<0.05)。结论:绝经前期妇女有骨转换增高趋势,BMD检查联合骨转换标志物测定有利于识别绝经前期高风险发生骨质疏松的妇女,以指导OP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期 骨密度 骨转换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 25-羟维生素D3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文娇 王亮 +5 位作者 马远征 白颖 陈琼 马伟凤 杨帆 谢媛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73例患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5例,年龄(64.51±13.27)岁,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38例,年龄(65.42±8.86)岁。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腰椎L2-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s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并测定身高、体重、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比较两组血清OC、BAP、S-CTX水平。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血清OC(13.5654±8.8701)ng/ml,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9.3113±6.7816)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形成指标BAP(15.7274±5.3279)ug/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6.7539±7.0390)ug/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骨吸收指标S-CTX(0.7746±0.7149)ng/ml,比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0.3346±0.1668)ng/m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身高(162.60±6.87)cm、体重(60.54±9.87)kg、ALT(20.19±16.56)IU/L、AST(20.09±10.41)IU/L、CRE(64.55±19.51)umol/L、BUN(5.75±1.97)mmol/L,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身高(161.92±9.33)cm、体重(64.85±11.86)kg、ALT(23.91±15.87)IU/L、AST(21.32±8.72)IU/L、CRE(63.79±13.4260)umol/L、BUN(5.27±1.60)mmo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L2-4、Neck、Troch、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别为(0.8600±0.1637)g/cm2、(0.6840±0.0.1355)g/cm2、(0.5831±0.1225)g/cm2、(0.5181±0.1304)g/cm2,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组(0.8744±0.1668)g/cm2、(0.7426±0.1686)g/cm2、(0.5995±0.1088)g/cm2、(0.5459±0.1088)g/cm2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较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霍丽静 于芳 +5 位作者 马倩 魏常梅 赵培 帖彦清 任路平 杨朝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性激素和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至2017年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确诊的PCOS患者65例(PCOS组)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5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性激素和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至2017年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新确诊的PCOS患者65例(PCOS组)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59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骨转换标志物(P1NP,β-CTX)、生物全段甲状旁腺素(PTH1-84),及各项性激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PCOS组血清中骨形成标志物(P1NP和OC),泌乳素(PR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BMI、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骨吸收标志物(β-CTX)及生物全段甲状旁腺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雌激素LH与雄激素TT水平均较正常女性相比显著升高,骨形成标志物与健康年轻女性相比显著降低,骨形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骨代谢标志物 25-羟维生素D 骨钙素 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延长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骨代谢标记物在实体瘤骨转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作艳 关泉林 赵达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5期486-4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的表达在实体瘤骨转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NTx、BALP水平。定期复查(2月1次),行近期疗效评... 目的探讨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的表达在实体瘤骨转移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NTx、BALP水平。定期复查(2月1次),行近期疗效评价。结果伴骨转移的患者基线uNTx、BALP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呈正相关(P<0.05),但与骨癌痛无明显相关性。血清BALP、uNTx水平与对骨转移后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标记物对于骨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治疗的反应敏感性优于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记物 骨转移 骨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指标年龄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鞠俊 刘雨田 +3 位作者 郭广宏 杨健 米杰 邹丽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研究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标记物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接受入学体检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共273名,对其进行详细... 目的研究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标记物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接受入学体检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共273名,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按照骨代谢标记物数值进行年龄段划分,并计算骨代谢标记物数值的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结果骨形成标记物和骨吸收标记物在不同性别中变化趋势一致,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水平较低,在青春前期开始增高,青春期达到峰值,并在青春期后快速降低。男性和女性的骨形成标记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P=0.404)及血清骨钙素(OC)(P=0.7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Ⅰ型胶原分解代谢产物C端交联肽(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5~14岁健康儿童不同性别骨形成标记物血清P1NP、O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参考值的年龄分布特点,女性骨代谢指标增高的趋势较男性提前1~2岁,峰值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代谢标志物 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骨钙素 β—I型胶原的分解代谢产物C端交联肽
原文传递
合并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骨质疏松症62例患者骨代谢及骨转换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康成为 刘雷 +3 位作者 蒲小兵 谭钢 董长超 晏兆魁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92,共6页
目的分析骨转换标志物血清1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该类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方法选... 目的分析骨转换标志物血清1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和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在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亚甲减)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作为判断该类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及脆性骨折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合并亚甲减患者62例(骨松甲减组),以及同期收治的单纯骨质疏松症伴骨痛患者65例(骨松骨痛组),并纳入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68例(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间骨代谢标志物,如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骨密度、T值、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素以及骨转换标志物血清PINP及β-CTX浓度水平。结果骨松甲减组、骨松骨痛组及正常对照组骨代谢及骨转换标志物中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25羟维生素D、骨密度、T值、β-CTX及PI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骨松甲减组PINP、β-CTX水平降低,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不能依靠骨转换标志物作为骨松甲减组骨质疏松程度的判断指标及预测骨折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血清1型胶原羧基端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