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引流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邢皓 孟庆峰 常正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6,共6页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 背景: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与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骨与软组织感染可累及包括骨膜、骨皮质、骨松质和骨髓在内的所有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如糖尿病足、骨髓炎、手术切口感染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等均属此范畴,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且治疗困难,因而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近年来用于伤口治疗的新兴技术,尤其在骨与软组织感染领域疗效显著。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1990-2022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英文检索词“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 assisted closure,negative pressure,osteomyelitis,bone infection”;中文检索词“负压伤口疗法,局部负压疗法,负压包扎,负压封闭技术,机械力,骨髓炎,骨感染”。共检索到711篇相关文献,其中6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创面辅助治疗方式,相对于单一作用的传统敷料,其稳定创面、减轻水肿、降低细菌载荷、刺激肉芽组织和血管生成、改善组织灌注、调控末梢神经、调节生物免疫、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多重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管理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复杂创面;②现有的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辅助治疗骨与软组织感染中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感染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创面 细菌 免疫
下载PDF
骨膜瓣治疗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巾帼 茹能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77-180,共4页
骨外露创面的修复一直都是临床治疗中的巨大难题,目前治疗此类创面的主流方案是皮瓣移植,但该术式手术难度较高,需要临床医生具备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而且,如何减轻供瓣区的创伤、如何修复供瓣区遗留的创面同样对临床医生造成了困扰。... 骨外露创面的修复一直都是临床治疗中的巨大难题,目前治疗此类创面的主流方案是皮瓣移植,但该术式手术难度较高,需要临床医生具备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而且,如何减轻供瓣区的创伤、如何修复供瓣区遗留的创面同样对临床医生造成了困扰。骨膜瓣因具备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切取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颌面外科、骨科对骨缺损的修复重建。随着临床对骨膜瓣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许多成功利用骨膜瓣修复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案例被报道,进一步证实了骨膜瓣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对骨膜瓣修复创伤性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骨膜瓣解剖结构、治疗骨外露创面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情况、优缺点及面临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骨膜瓣在创伤性骨外露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瓣 软组织缺损 骨外露创面 创面修复
下载PDF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性创面换药临床研究
3
作者 龚国星 易荷花 桂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75-777,共3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 目的:观察《理伤续断方》桃红散用于骨科感染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用庆大霉素纱块外敷换药,研究组用《理伤续断方》桃红散换药。结果:两组3周后创面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第5d、第10d用药后细菌株数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第10d起研究组创面肉芽面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伤续断方》桃红散对骨伤科感染性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创面 《理伤续断方》桃红散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大黄素骨水泥对感染性创面炎症因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欣 郭罗琴 +3 位作者 刘哲 杨沁彤 徐磊 方豫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29-834,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素载药骨水泥对感染性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素骨水泥组(PMMA+E)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PMMA+V),除空白组外均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于干预后... 目的:观察大黄素载药骨水泥对感染性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素骨水泥组(PMMA+E)和万古霉素骨水泥组(PMMA+V),除空白组外均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切除模型;于干预后第1、7、14天观察大鼠创面面积愈合情况;于干预后第7、14天检测各组创面菌落数,HE染色法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RT-qPCR法检测创面中IL-6、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创面中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后第7、14天,与模型组、PMMA+V比较,PMMA+E组大鼠创面面积明显缩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PMMA+E组菌落数明显减少(P<0.05);PMMA+E组与PMMA+V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PMMA+V组比较,PMMA+E组HE染色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大量血管新生。与模型组、PMMA+V组比较,PMMA+E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MMA+E组大鼠创面IL-6 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PMMA+E组与PMMA+V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PMMA+V组比较,PMMA+E组大鼠创面TNF-α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MMA+E组大鼠创面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PMMA+E组与PMMA+V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外用大黄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感染性创面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创面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骨水泥 感染性创面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8
5
作者 宋永焕 李士 +6 位作者 林大木 李晓阳 周飞亚 陈一衡 陈星隆 李志杰 高伟阳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61-763,共3页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1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55岁,平均32.5岁;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2例,碾压伤5例;单纯的肌肉软组织外露8例,肌腱外露2例,骨外露5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并持续负压引,Ⅱ期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VSD覆盖创面并负压吸引,7~14 d后去除负压封闭引流,人工真皮上方移植游离皮片,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6.5个月。15例患者植皮片全部存活,人工真皮移植后植皮间隔时间为7~14 d,平均9.5 d。术后移植皮肤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无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真皮植入后再行植皮传统的方法需2~3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人工真皮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明显缩短Ⅱ期植皮时间,无须皮瓣修复,供皮区损伤少,创面愈合质量高,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骨外露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修复难愈性骨外露创面疗效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伟华 蒋亮 +3 位作者 贺万强 王林 陈建利 高小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修复难愈性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中心门诊治疗的骨外露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RF治疗)和对照组(藻酸盐敷料+...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修复难愈性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9年3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中心门诊治疗的骨外露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RF治疗)和对照组(藻酸盐敷料+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周的创面肉芽组织覆盖情况、肉芽组织覆盖全部创面时间、换药次数。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后骨外露面积缩小(4.6±1.12)cm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61)cm2,肉芽组织全覆盖时间为(20.5±6.15)d少于对照组(37.4±9.13)d,换药次数(3.83±1.09)次低于对照组的(15.86±4.28)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能明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骨外露创面肉芽覆盖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可以作为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骨外露 慢性创面 难愈性创面 藻酸盐敷料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全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住院时间、VAS视觉评分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面积减小,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效果
下载PDF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瑜 刘立华 +2 位作者 梁健 陈国政 黄勤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9 2例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被本院所收治患有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患展开研究,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治疗法... 目的:研究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9 2例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被本院所收治患有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患展开研究,将他们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患给予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以治疗,对比2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2组病患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情况,治疗前,2组病患的评分情况差别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对比价值。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病患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评分为(1.21±0.16)分,对照组为(3.50±0.19)分,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对比2组病患的并发症产生情况,观察组病患在治疗的过程中共出现了5例并发症问题,占本组总例数的10.8 7%,对照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共出现了18例并发症问题,占本组总例数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的产生,帮助病患尽早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治疗效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兔皮肤和骨损伤的超微结构与损伤时间推断研究
9
作者 喻林升 朱金昌 +2 位作者 胡芸 方周溪 王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16-19,共4页
兔小腿皮肤和骨损伤后,经1天、4天、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用光镜及电镜进行了观察,并计算ra/fa和ccn/acn值。结果表明:①皮肤损伤后4天,纤维母细胞内浆网扩张,7天达最高峰,ra/fa为23.13... 兔小腿皮肤和骨损伤后,经1天、4天、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用光镜及电镜进行了观察,并计算ra/fa和ccn/acn值。结果表明:①皮肤损伤后4天,纤维母细胞内浆网扩张,7天达最高峰,ra/fa为23.13%,14天后缩小;②皮肤损伤1天,即出现肌纤维母细胞,损伤4天胞浆内出现微丝束,7天~14天微丝束最多;③骨损伤切口细胞数在1天最多,ccn/acn值最高,4天和7天也较多,14天和21天下降,28天仍未降至正常。这些变化规律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损伤 骨损伤 超微结构 损伤时间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凯 张琮 +4 位作者 杜伟力 胡骁骅 沈余明 陈欣 陈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4-728,共5页
背景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小腿整体软组织条件差,临床修复困难。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需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我院创新性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 背景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小腿整体软组织条件差,临床修复困难。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的治疗作用需临床观察。目的分析我院创新性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8例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17~49岁,中位年龄32岁。创面面积22 cm×8 cm~28 cm×15 cm。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范围24 cm×10 cm~30 cm×17 cm。18例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一期直接拉拢缝合或一期缩小创面后二期游离植皮修复,供瓣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患者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均得到修复,其中2例皮瓣发生破损,经换药后愈合。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可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设计切取灵活,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移植 贴骨瘢痕 骨外露 创面修复
下载PDF
β射线照射皮肤损伤创面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的创面愈合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国良 苏本玄 +3 位作者 林伟 祁强 赵小瑜 陆兴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951-956,共6页
背景: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①选用SD雌性大鼠3只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②选... 背景: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难愈,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①选用SD雌性大鼠3只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生长至第5代,DAPI标记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②选3月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47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应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β射线(45Gy)单次照射大鼠臀部皮肤40mm×30mm,建立急性深Ⅱ度β射线皮肤损伤动物模型,创面出现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注入大鼠创面皮下及真皮层;对照组β射线照射同治疗组,创面出现后注射安慰剂,用法同治疗组。正常组为正常大鼠。光镜下观察治疗后1,2,3,4周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悬液后1-4周CD31、CK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Β射线 皮肤损伤 创面 创面愈合 大鼠 成纤维细胞 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其他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MEBO治疗骨外露创面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魏加国 时秀霞 刘明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总结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探寻骨外露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骨外露患者创面清创后,全部采用MEBO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骨外露创面自行愈合,新生皮肤肤色接近正常,无瘢痕挛缩,无关节强直,无感... 目的观察、总结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探寻骨外露创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骨外露患者创面清创后,全部采用MEBO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骨外露创面自行愈合,新生皮肤肤色接近正常,无瘢痕挛缩,无关节强直,无感染加重及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MEBO可减轻创面感染,减少瘢痕形成,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治疗骨外露创面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烧伤膏 骨外露 创面 疗效
下载PDF
针对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中的应用
13
作者 郭亮霞 《大医生》 2017年第6期169-169,173,共2页
目的研究针对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诊治的120例接受VSD治疗骨创伤创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实验组实行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 目的研究针对护理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创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诊治的120例接受VSD治疗骨创伤创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实验组实行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创伤创面患者接受VSD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患者痛苦,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创伤创面 针对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伟 王成军 《临床研究》 2022年第8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12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共计12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P<0.05),换药次数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时间
下载PDF
抗菌可吸收缝线拉拢闭合术修复正中开胸术后因胸骨深部伤口感染致小范围骨缺损创面的效果
15
作者 李汉华 熊兵 +7 位作者 刘族安 黄志锋 孙传伟 罗红敏 马亮华 卞徽宁 郑少逸 赖文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抗菌可吸收缝线拉拢闭合术修复正中开胸术后因胸骨深部伤口感染致小范围骨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32例[男2... 目的探讨采用抗菌可吸收缝线拉拢闭合术修复正中开胸术后因胸骨深部伤口感染致小范围骨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将2017年10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收治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8±11)岁]符合入选标准且实施抗菌可吸收缝线拉拢闭合术(以下简称直接闭合术)的患者纳入直接闭合组,将2015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59±11)岁]符合入选标准且实施双侧胸大肌肌瓣填塞修复术的患者纳入肌瓣填塞组。Ⅰ期对胸骨感染创面彻底清创后行Ⅱ期创面修复术。2组患者清创后的胸骨横截面缺损宽度均<1 cm。直接闭合组患者的Ⅱ期创面修复术为采用双线间断缝合胸骨前板或胸骨全层6处或7处。统计2组患者Ⅱ期创面修复术的时长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创面感染细菌情况。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2组患者创面是否存在感染或复发情况以及直接闭合组患者胸骨愈合情况。结果与肌瓣填塞组相比,直接闭合组患者Ⅱ期创面修复术的时长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t值分别为13.61、6.25,P<0.05)、Ⅱ期创面修复术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感染的细菌以葡萄球菌为主。直接闭合组中1例患者术后2周创面处有渗液,经保守换药治疗2周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肌瓣填塞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创面经换药或再次手术后愈合;其余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2~45个月,直接闭合组患者与肌瓣填塞组存活患者创面均未见再次感染或复发。直接闭合组患者胸骨均达到解剖愈合。结论直接闭合术不仅能在早期有效修复正中开胸术后因胸骨深部伤口感染致胸骨横截面缺损宽度<1 cm的创面,而且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创术 胸骨切开术 外科伤口感染 抗菌可吸收缝线拉拢闭合 骨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文剑 张红艳 刘德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0-1148,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61岁。创面位于小腿近端外侧者5例、内侧者2例,小腿近端内侧及膝下胫前者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6 cm~22 cm×11 cm,采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并根据钢板周围感染情况决定是否立即拆除钢板。应用以包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终末细小分支的肌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者3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者6例,应用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联合胫前肌肌瓣者2例,肌瓣血运稳定后移植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封闭创面。肌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7 cm~18 cm×8 cm,肌瓣切取面积为6.0 cm×4.0 cm~18.0 cm×12.0 cm。3例应用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的患者中2例大腿供瓣区创面经直接缝合关闭,在1例患者大腿供瓣区创面缝合后未闭合处移植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予以修复。将8例应用小腿肌瓣者供瓣区切口直接缝合。术后观察并记录组织瓣成活情况和肌瓣上移植皮片存活情况、组织瓣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供瓣区缝合口愈合及移植皮片存活情况。记录术后及随访期间是否拆除钢板。随访时,观察组织瓣外形及质地,组织瓣受区有无红肿、破溃或窦道形成;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根据Hohl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测定8例应用小腿肌瓣修复创面的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瓣区瘢痕情况,观察瘢痕是否影响患肢活动。结果11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均成活;1例患者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远端皮肤坏死,行换药+健侧大腿薄中厚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远端肌肉坏死,经换药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肌瓣上移植的皮片均存活良好。组织瓣受区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为组织瓣移植术后13~42 d;供瓣区缝合口愈合、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1例患者在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修复创面时即拆除了钢板;1例患者在应用以包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终末细小分支的肌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创面3周后仍有渗出,拆除钢板后创面愈合;其余患者钢板得以保全。随访6~25个月,除1个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蒂部较臃肿外,其余组织瓣外形、质地良好;1例患者出院后6周组织瓣受区出现红肿,经抗感染治疗后红肿消退无复发;1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组织瓣受区反复破溃渗液,形成窦道,拆除钢板后窦道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伤后6~1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者4例、良者6例、差者1例;8例应用小腿肌瓣修复创面的患者中7例踝关节跖屈肌力为Ⅵ级,1例踝关节跖屈肌力为Ⅴ级;供瓣区瘢痕VSS评分为2~7分,瘢痕未明显影响患肢活动。结论以包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终末细小分支的肌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腓肠肌肌瓣联合比目鱼肌或胫前肌肌瓣是常用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腓肠肌肌瓣的衍生类型,用其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不仅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还可尽可能保全钢板和促进骨折愈合,同时不明显影响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科皮瓣 肌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感染创面
原文传递
胫骨横向搬移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玺 王倩 +1 位作者 黄鑫(综述) 简华刚(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424-1427,1432,共5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当今医疗界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彻底清创、局部抗感染、血管介入、持续负压吸引等方法,然而疗效均不尽如人意。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是基... 慢性难愈性创面有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佳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当今医疗界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彻底清创、局部抗感染、血管介入、持续负压吸引等方法,然而疗效均不尽如人意。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是基于Ilizarov技术进行的创新,因其在改善下肢血供、重建局部微循环等方面均能起到良好效果,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该方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但胫骨横向搬移技术有再发骨折、溃疡复发等问题,且其在促进创面修复的生物学原理、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未取得共识。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胫骨横向搬移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研究,总结该技术的优势、不足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为难愈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Ilizarov夫技术 难愈性创面 糖尿病足 缺血性创面 综述
下载PDF
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迎春 吕刚 +2 位作者 孙辉 依力潘·凯赛尔 王国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9-584,共6页
目的比较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采用非盲法、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法[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48岁,平均(33... 目的比较三层紧密缝合法与Allgower-Donati缝合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采用非盲法、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将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法[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9~48岁,平均(33.69±8.84)岁]和Allgower-Donati缝合法[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19~49岁,平均(32.38±8.45)岁]关闭切口。所有患者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均采用传统“L”形大切口。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炎性反应面积、“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切口愈合等级。结果术后52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2周拆线时,三层紧密缝合组切口皮肤炎性反应面积[(26.46±9.37)mm^2]小于Allgower-Donati组[(33.16±9.33)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4,P=0.013)。“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术前、术后第1天两组无差异,术后第2、3天三层紧密缝合组切口皮肤温度[(36.47±0.33)℃和(36.54±0.22)℃]均高于Allgower-Donati组[(36.20±0.42)℃和(36.22±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1;t=3.48,P=0.001)。三层紧密缝合组:甲级愈合25例,乙级愈合1例,甲级愈合率96.15%(25/26);Allgower-Donati组:甲级愈合22例,乙级愈合1例,丙级愈合3例,甲级愈合率84.62%(22/26)。三层紧密缝合组26例患者只有1例局部有少量血性渗液的乙级愈合切口,而Allgower-Donati组1例乙级愈合切口边缘发黑坏死,3例切口化脓,钢板外露。结论采用三层紧密缝合方法处理跟骨骨折“L”形手术切口较Allgower-Donati缝合法,术后切口炎性反应面积更小、“L”形切口拐角处皮肤温度变化在术后第2、3天更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更高,切口并发症表现轻微,是一种更好的缝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伤口缝合技术 伤口愈合
原文传递
PRP治疗难愈性骨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蔡伟 熊敏 冒海军 《现代医学》 2017年第12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骨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难愈性骨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清创处理后,均运用自体PRP伤口内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难愈性骨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溧阳市中医院收治的30例难愈性骨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清创处理后,均运用自体PRP伤口内注射进行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首次PRP注射治疗10 d后创面修复情况良好,25例的外露肌肉/骨组织表面有新生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及脓苔消失,创面色泽红润、血供良好,与P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治疗前的创面体积为(12.75±2.46)cm^3,PRP治疗2次后的创面体积为(3.22±1.14)cm^3,治疗前后的创面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治疗2次后的平均创面覆盖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RP治疗2次后的创面愈合率为33.33%。结论:难愈性骨创面或腱性组织外露创面运用自体PRP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修复,加快创面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骨创面 腱性组织外露创面 富血小板血浆 修复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技术辅助人工真皮与自体皮移植修复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陈欣 王浩 +2 位作者 戴允东 张琮 王成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直用负压引流技术辅助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2014年11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存在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的11例患者,根据I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6例、对照... 目的探讨直用负压引流技术辅助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1月-2014年11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存在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的11例患者,根据I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6例、对照组5例。试验组患者包括芙节开放4例、骨折处骨外露1例、关节开放合并骨折处骨外露1例,创面扩创后,移植剪孔的人工真皮,并存其上应用负压引流装置,持续负压治疗1周。对照组患者包括关节开放2例、骨折处骨外露2例、关节开放合并骨折处骨外露1例,创而扩创后,仅移植剪孔的人工真皮。Ⅱ期手术时,在完成血管化的人工真皮上,2组患者创面均移植自体刃厚皮修复。结果试验组5例患者的关节开放创面,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自体皮移植成活,创面愈合。对照组3例患者的关节开放创面,人工真皮移植均因感染而失败,后采用局部组织瓣修复。2组3例单纯骨折处骨外露创而患者,无论是否应用负压引流装置,人工真皮均顺利血管化,移植自体皮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辅助人工真皮与自体皮移植可用于修复关节开放和/或骨折处骨外露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伤口疗法 骨折 皮肤移植 骨外露创面 关节开放 人工真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