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齐巍 高烁 +1 位作者 王一兵 周力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一科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的18例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1~73(44.1±14.2)岁... 目的探讨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一科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的18例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1~73(44.1±14.2)岁;左膝7例,右膝11例;交通伤8例,摔伤10例。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住院期间观察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疼痛评分(FPS-R)。患者出院后于术后6周、8周、10周、12周、6个月、12个月门诊复查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康复时间、末次随访FPS-R,末次随访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FPS-R评分6(4,6)分,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失访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6,8.5)周;膝关节屈曲康复时间:90°需3(3,4)周,120°需6(6,8)周,全范围需10(8,10)周;末次随访FPS-R评分2(0,2)分;末次随访B?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29(28,30)分,优1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18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内固定激惹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提篮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疗效确切、满意。该技术可达到骨折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优良率高。该技术内固定材料获取容易,手术技术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骨固定钢丝 髌骨下极骨折 微型接骨板
下载PDF
由“骨极”理论探讨细胞自噬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金坤 黄旭东 +8 位作者 周航 张泽臣 黄海 黄振 蒋欣 丰杰 叶佰盛 袁一峰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8-1043,共6页
“骨极”理论来源于中医学“五劳六极七伤”学说,是祖国医学对虚劳后期病机和症状的高度概括,病机重点在“虚劳感邪,邪久不解,内客肾脏,发为骨极”,临床表现为“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典型的骨代谢性疾病,其... “骨极”理论来源于中医学“五劳六极七伤”学说,是祖国医学对虚劳后期病机和症状的高度概括,病机重点在“虚劳感邪,邪久不解,内客肾脏,发为骨极”,临床表现为“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典型的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骨重塑过程被破坏密切相关,而骨形成和骨吸收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重塑功能的基础。“骨极”理论描述的病机和症状与骨质疏松症高度相似,是阐释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重要切入点。细胞自噬是细胞分化和增殖的重要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噬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自噬水平异常导致的骨稳态失衡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键因素。基于论证,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兴的“骨极-细胞自噬-骨质疏松症”学说,以期从“骨极”理论切入,探讨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极 细胞自噬 骨质疏松症 中医中药
下载PDF
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锚钉治疗
3
作者 龚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15例,均使用锚钉系统编织骨折块。结果术后12周1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均未移位,术后8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应用锚钉系... 目的探讨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15例,均使用锚钉系统编织骨折块。结果术后12周15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均未移位,术后8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3例。结论应用锚钉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线锚钉 髌骨下极骨折 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
4
作者 袁伟 陈扬平 +2 位作者 朱恒杰 彭磊 程少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和观察... 目的探讨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固定治疗),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效果、随访结果、生活质量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C型臂X光机使用次数、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开始下地活动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深浅双骨道钢丝环扎联合克氏针的固定疗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深浅双骨道 钢丝环扎 克氏针固定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永强 蒋练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2期811-816,共6页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是一种近年被认为能够较好解决严重牙槽嵴骨量不足的骨增量方法,包括帐篷螺丝技术、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帐篷螺丝技术操作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可在局部骨缺损区进行有效的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并... 帐篷式骨增量技术是一种近年被认为能够较好解决严重牙槽嵴骨量不足的骨增量方法,包括帐篷螺丝技术、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帐篷螺丝技术操作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可在局部骨缺损区进行有效的水平向及垂直向骨增量,并发症较少。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主要用于较大范围骨缺损区骨增量,操作相对简单,但需结合部分自体骨移植,技术敏感性及并发症较高。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最为复杂,主要用于下颌严重牙槽嵴吸收区骨增量,通过联合自体骨移植能获得最大的垂直向骨增量高度,术后并发症相对较高。本文对近年来应用此技术修复各类牙槽骨缺损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种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骨增量 帐篷螺丝技术 自体皮质骨帐篷技术 种植体帐篷支撑技术 骨吸收
下载PDF
两种内固定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松健 倪卓民 +5 位作者 沈杰 周小建 孙惠清 徐军 姜雪峰 任科伟 《系统医学》 2023年第7期130-134,共5页
目的评估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两种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因髌骨下极骨折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处理方法的差异分为A... 目的评估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两种术式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因髌骨下极骨折收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处理方法的差异分为A和B两组,A组60例患者使用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治疗,B组60例患者则使用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并发症、膝关节活动程度、Bostman评分及疗效评价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9.2±1.8)mL、手术时间(53.2±7.9)min、膝关节活动度(134.2±4.7)°以及Bostman评分(29.6±0.8)分优于B组的术中出血量(32.7±11.6)mL、手术时间(60.0±7.0)min、膝关节活动度(132.0±4.9)°以及Bostman评分(28.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4.990、2.509、8.056,P<0.05);A组住院天数以及医疗费用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出现伤口感染、软组织激惹、关节僵硬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B组1例出现软组织激惹。结论对于髌骨下极骨折,新型改良经骨缝线修复短期随访疗效优于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术后允许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经骨缝合修复 缝线桥 垂直钢丝
下载PDF
带孔克氏针缆索系统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郁新建 殷吉强 +3 位作者 卢海丹 吴洁石 薛骏 徐瑞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带孔克氏针缆索系统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3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型固... 目的比较新型带孔克氏针缆索系统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新方法。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3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型固定组(采用带孔克氏针缆索系统固定)和传统固定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每组16例。观察两组内固定后即刻膝关节被动屈伸的安全活动度,以及术后1、3、6个月时膝关节主动活动的屈伸活动度(ROM),评估术后6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8.5个月。术后骨折对位良好,新型固定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3个月膝关节ROM明显大于传统固定组,术后6个月Bostman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传统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新型固定组未发生克氏针移位、缆索断裂或切割骨块、骨折块移位等内固定相关不良事件,传统固定组骨折块部分移位2例、钢丝断裂2例、内固定周围组织刺激征2例。结论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相比,采用新型带孔克氏针缆索系统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短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固定钢丝 克氏针 张力带
下载PDF
浑圆桩练习增进健康效果的实验分析及推广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晓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索浑圆桩练习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以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个月的站桩练习,分别于站桩前、站桩过程中、站桩结束2个月对测试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浑圆桩练习有助于人体大脑产生α波... 目的:探索浑圆桩练习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方法:以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个月的站桩练习,分别于站桩前、站桩过程中、站桩结束2个月对测试者的部分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浑圆桩练习有助于人体大脑产生α波;能够有效改善颈部和腰部的生理弯曲,使之趋于正常并得以保持;能够有效增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骨密度,但站桩结束2个月后,力量和柔韧性有所降低。结论:浑圆桩练习可有效增进人体健康。建议:应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辅导和创新工作,推动站桩健身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桩 浑圆桩 脑电波 脊柱生理弯曲 肌肉力量 柔韧性 骨密度 推广
下载PDF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
9
作者 周义家 彭滨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30期105-105,共1页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58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周恢复行走能力...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58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周恢复行走能力,经过3~36个月随访并取得完整资料,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24例,良3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3.1%.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小,早期重建髋关节功能,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最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颈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 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