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前体改性竹基多孔碳协同聚磷酸铵阻燃环氧树脂及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芳 郝建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1-218,共8页
绿色、低成本及高性能一直是材料制备面临的挑战.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物硅醇与硼酸反应制备了硅硼陶瓷前驱体改性竹基多孔碳材料(MPCM),其中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硼酸改性的MPCM(M6PCM,质量分数1.6%)与聚磷... 绿色、低成本及高性能一直是材料制备面临的挑战.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物硅醇与硼酸反应制备了硅硼陶瓷前驱体改性竹基多孔碳材料(MPCM),其中以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硼酸改性的MPCM(M6PCM,质量分数1.6%)与聚磷酸铵(APP,质量分数6.2%)协同阻燃环氧树脂(EP)的EP/APP/M6PCM复合材料氧指数达到了31.1%,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60%,残炭量增加了12.7%,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到136℃,储能模量达到3319 MPa.机理研究表明,M6PCM表面的硅硼陶瓷前驱体加快了APP脱除H_(2)O和NH_(3)形成聚磷酸的速度,促进了类陶瓷炭的形成及类石墨碳的转化.与相关研究结果相比,APP/M6PCM体系在提高EP复合材料性能的同时显示出了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硼化合物 多孔碳材料 环氧树脂 阻燃剂
下载PDF
12Cr13马氏体不锈钢B/C化学热处理的研究
2
作者 邵红红 刘凡 +3 位作者 李承龙 赵恩旭 杨柳 程晓农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8-105,共8页
研究了固体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技术工艺参数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共渗方面对12Cr13钢进行不同硼碳比例的固体硼碳共渗热处理;复合渗方面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先进行固体渗碳,然后再进行渗硼处理,得出最优的复合渗参... 研究了固体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技术工艺参数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共渗方面对12Cr13钢进行不同硼碳比例的固体硼碳共渗热处理;复合渗方面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先进行固体渗碳,然后再进行渗硼处理,得出最优的复合渗参数。对最优参数下的共渗及复合渗12Cr13马氏体不锈钢试样进行显微硬度、XRD物相结构、电化学下耐腐蚀和摩擦磨损性能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渗温度950℃、共渗6 h条件下,硼碳共渗最优渗剂硼碳比为6∶4;化学渗6 h条件下,硼碳复合渗最优参数为950℃渗碳,950℃渗硼;硼碳共渗和复合渗试件经过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后,表层组织硬度最高可达1 507.3 HV0.98 N,心部硬度为420.6 HV0.98 N,最优参数下硼碳共渗及复合渗渗层厚度分别为976μm和1 125μm;电化学测试表明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处理后材料的耐蚀性有所提高,共渗腐蚀电位为-0.578 V,复合渗为-0.582 V。磨损试验显示硼碳共渗和硼碳复合渗后经化学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硼碳共渗 硼碳复合渗 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硬质合金堆焊层经热处理后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勇 王顺兴 田保红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19,共3页
对B、C、N共渗层、碳化钨型硬质合金(D707)堆焊层、高碳高铬铸铁型硬质合金(D618)堆焊层等几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经相应热处理后的腐蚀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硬质合金堆焊层经850 ℃空冷、850±5 ℃油淬+400 ℃回火后,... 对B、C、N共渗层、碳化钨型硬质合金(D707)堆焊层、高碳高铬铸铁型硬质合金(D618)堆焊层等几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经相应热处理后的腐蚀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硬质合金堆焊层经850 ℃空冷、850±5 ℃油淬+400 ℃回火后,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优异的耐腐蚀磨损性能,且简化了表面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耐磨性 碳化钨 高碳高铬铸铁 堆焊层 腐蚀磨损性能 硼碳氮共渗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裂纹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2,共5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涂层成分的原位自生TiB2/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当陶瓷相含量高时,涂层中形成的裂纹主要有粘接金属基体中的穿晶裂纹、熔覆层边缘的高密度裂纹、金属基体与硬质陶...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碳钢表面制备了不同涂层成分的原位自生TiB2/Ni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当陶瓷相含量高时,涂层中形成的裂纹主要有粘接金属基体中的穿晶裂纹、熔覆层边缘的高密度裂纹、金属基体与硬质陶瓷相界面上的微裂纹以及热影响区中结合界面附近的微裂纹等。涂层中的裂纹主要是由涂层材料与金属基体热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热应力产生的,组织转变应力也起了重要作用。当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配制合理时,涂层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金属陶瓷涂层 应力 裂纹
下载PDF
合金元素钼对渗碳过程中碳化物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麦群 杨君刚 余历军 《中国钼业》 1997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萃取复型观察和对衍射花样的标定,研究了深层渗碳过程中析出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渗碳过程中析出的形态较好的碳化物,象点状、球状和椭球状碳化物均为钼的碳化物;而形态较差的针状、网状则为(Cr、Fe)7C3... 通过萃取复型观察和对衍射花样的标定,研究了深层渗碳过程中析出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渗碳过程中析出的形态较好的碳化物,象点状、球状和椭球状碳化物均为钼的碳化物;而形态较差的针状、网状则为(Cr、Fe)7C3和(Fe,M)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碳 碳化物 形态 合金元素
下载PDF
渗硼的渗层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彦华 张庆 《新技术新工艺》 2011年第12期74-76,共3页
渗硼过程中,随着硼浓度的增加,渗硼层的组织由内向外依次为芯部基体、过渡层和硼化物层。如碳钢的低温硼氮共渗层呈梳齿状,表层由FeB、Fe2B双相组成,内层为Fe2B单相。合金钢低温硼氮共渗层的针状变得平坦,渗层的相组成较为复杂,Cr12钢... 渗硼过程中,随着硼浓度的增加,渗硼层的组织由内向外依次为芯部基体、过渡层和硼化物层。如碳钢的低温硼氮共渗层呈梳齿状,表层由FeB、Fe2B双相组成,内层为Fe2B单相。合金钢低温硼氮共渗层的针状变得平坦,渗层的相组成较为复杂,Cr12钢低温硼氮共渗表层由Fe2B、FeB、Fe4N组成,内层相由FeB、Fe2B、Fe3(C,B)、(Fe,Cr)2B、Fe4N、Fe3C等组成,过渡区形成Fe3(C,B)、Fe4N相及Cr的碳化物,有效地强化了对硼化物层的支撑作用。渗硼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硼 固溶体 碳硼化合物 渗层组织 渗硼层的性能
下载PDF
高硼中碳合金在低真空环境下的高温磨损行为
7
作者 师晓莉 蒋业华 +1 位作者 李祖来 李日良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研究了在低真空环境下,200~600℃温度区间内高硼中碳合金的高温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高硼中碳合金在200~500℃温度区间内磨损量随温度提高而线性增大,在600℃时摩擦系数的波动越来越剧烈,摩擦表层金属产生相变而使磨损量增大了一个数量... 研究了在低真空环境下,200~600℃温度区间内高硼中碳合金的高温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高硼中碳合金在200~500℃温度区间内磨损量随温度提高而线性增大,在600℃时摩擦系数的波动越来越剧烈,摩擦表层金属产生相变而使磨损量增大了一个数量级。低温环境下磨损表现为局部的塑性变形疲劳和氧化磨损,高温环境下摩擦表层软化并形成带状组织,产生更强的塑性流动和氧化磨损,粘着磨损不明显。在600℃时磨损亚表层的共晶硼碳化合物为颗粒状,且磨损亚表层的厚度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磨损 低真空 硼碳化合物
下载PDF
20钢手锯条无毒液体化学热处理研究
8
作者 李远睿 周正 +1 位作者 陈玉安 王毅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63-70,共8页
研究了在以渗碳为主的盐浴中加入适量含稀二盐的渗剂对20钢锯条热处理工艺参数和锯切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剥层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和锯切性能试验后,确定了渗剂配方和工艺参数。文中还讨论了稀土元素在盐浴化学热处理中的作用... 研究了在以渗碳为主的盐浴中加入适量含稀二盐的渗剂对20钢锯条热处理工艺参数和锯切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组织分析、剥层分析、透射电镜分析和锯切性能试验后,确定了渗剂配方和工艺参数。文中还讨论了稀土元素在盐浴化学热处理中的作用,以及对产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渗碳 锯条 化学热处理
下载PDF
中碳铬锰硅铸钢加硼后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9
作者 杨滨 罗继文 陈国香 《江西工业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64-70,共7页
本文分析了微量硼加入中碳铬锰硅铸钢中所引起的组织形态、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热处理规范对硼碳化合物析出形式的影响。文章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低合金铸钢 硼合金化 硼相 组织 性能 中碳铬锰硅铸钢
下载PDF
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三体磨料磨损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日良 岑启宏 +1 位作者 蒋业华 李祖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7,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自制的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组织、性能与三体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硼含量的增大,试验钢中硬质相的体积分数增大,试验钢硬度提高、冲击性能降低、硬质相数量和尺寸的增大都对...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自制的三体磨料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中碳高硼合金钢的组织、性能与三体磨料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随硼含量的增大,试验钢中硬质相的体积分数增大,试验钢硬度提高、冲击性能降低、硬质相数量和尺寸的增大都对抵抗磨料切削和犁削变形有利;基体主要因微观切削和塑变而造成磨损,硬质相表现出断裂磨损机制;低载荷时变形的基体堆积较多而磨损量小,高载荷时硼碳化合物断裂加快而使磨损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体磨料磨损 高硼合金 硼碳化合物 磨损机制
下载PDF
GCr15SiMn轴承钢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燕一笑 范欣玉 +2 位作者 王元麒 庄权 王磊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1,共4页
对比渗碳淬火油和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对GCr15SiMn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渗碳淬火油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0.5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5级;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 对比渗碳淬火油和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对GCr15SiMn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渗碳淬火油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0.5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5级;GCr15SiMn轴承钢采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硬度为61~67 HRC,显微组织为马氏体3级,表层3 mm内无屈氏体。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液淬火工艺淬、回火后的硬度和金相组织符合JB/T 1255—2014的要求。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工艺提升了GCr15SiMn轴承钢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高碳铬轴承钢 滚子 高分子化合物 渗碳淬火油 硬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含炭耐火材料用硼化物添加剂 被引量:15
12
作者 叶方保 钟焰 MichelRigaud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国外研究含炭耐火材料防氧化而采用的一些含硼添加剂,介绍了这些添加剂的特性及其防止碳氧化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硼化物 含炭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 助剂
下载PDF
碳纤维的抗氧化处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龙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用硼化合物对碳纤维进行抗氧化处理,提高了纤维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用热分析、电子显显微镜、表面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经过硼化合物处理后,氧化活化能提高123.4%,热氧化分解点提高268℃,高... 用硼化合物对碳纤维进行抗氧化处理,提高了纤维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用热分析、电子显显微镜、表面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经过硼化合物处理后,氧化活化能提高123.4%,热氧化分解点提高268℃,高温使用寿命提高许多倍,但物理机械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抗氧化 硼化物
下载PDF
改善焦炭热态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轩勤生 《河南化工》 CAS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分别从系统优化配煤、改进炼焦工艺、使用劣化抑制剂抑制焦炭的劣化等方面,总结了改善焦炭性能、提高焦炭质量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硼酸及硼复合物和有机热解炭改善焦炭性能的效果、影响因素、经济性和环境影响以及工业化水平,探讨了... 分别从系统优化配煤、改进炼焦工艺、使用劣化抑制剂抑制焦炭的劣化等方面,总结了改善焦炭性能、提高焦炭质量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硼酸及硼复合物和有机热解炭改善焦炭性能的效果、影响因素、经济性和环境影响以及工业化水平,探讨了其存在问题并展望改善焦炭性能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抑制劣化反应 硼复合物 热解炭
下载PDF
高温高压法合成层状BCx化合物
15
作者 胡前库 吴庆华 +2 位作者 孙广 于栋利 何巨龙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3-877,共5页
以石墨和非晶硼粉为原料,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非晶态前驱物,然后在高温高压下制得了晶化程度较高的类石墨层状BCx(x≥3)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5GPa下,... 以石墨和非晶硼粉为原料,用机械球磨法制备非晶态前驱物,然后在高温高压下制得了晶化程度较高的类石墨层状BCx(x≥3)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5GPa下,温度为800~1000℃时,合成的样品是结晶较好的BCx(x≥3)颗粒;当温度高于1000℃时,样品中只含有B4C颗粒和纯C颗粒,未生成层状BCx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硼碳化合物 高温高压 机械球磨
原文传递
氟化硼碳平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6
作者 徐雷 戴振宏 +3 位作者 王森 刘兵 孙玉明 王伟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43-34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研究了不同氟化程度的BC3,BC5,BC7的稳定结构和电子特征,发现通过B原子替代C原子,F原子与平面结构的结合能力更强了,氟化的硼碳结构比氢化的硼碳结构更加稳定.研究发现:当只有C原子与F原子成键时,体系变成半导...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理论计算,研究了不同氟化程度的BC3,BC5,BC7的稳定结构和电子特征,发现通过B原子替代C原子,F原子与平面结构的结合能力更强了,氟化的硼碳结构比氢化的硼碳结构更加稳定.研究发现:当只有C原子与F原子成键时,体系变成半导体,而当B原子与F原子成键时,即所有原子都与F原子成键,体系变成导体.通过不同程度的氟化,BC3发生半导体-金属的转变,BC5和BC7发生金属-半导体-金属的转变.理论分析表明,B原子的pz轨道对电学性质变化有较大影响.由于其丰富的电学特性,此类氟化硼碳平面在纳米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潜在应用,并且该结果对实验合成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硼碳平面 电子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