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起树木溃疡病病原菌Botryosphaeria属及相关无性态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海燕 田呈明 +1 位作者 梁军 张星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5-150,169,共7页
对引起的树木溃疡病的病原菌B otryosphaeria属及其相关无性态的分类演化、形态特征和寄主种类、分布及危害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其在分类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 无性态 树木溃疡病 分类
下载PDF
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粗毒素产生的条件及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军 魏淑花 +1 位作者 叶建仁 张星耀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9-564,共6页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 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菌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 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高温,0.11 MPa压力处理15 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 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自然pH条件下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北京杨 溃疡病 毒素 葡萄座腔菌 愈合组织
下载PDF
DES Mutagenesis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o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and Optimization of Its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3
作者 Li Limei Zheng Tiantian +5 位作者 Sui Yan Li Xin Sun Jinghua Zhang Linhao Zhu Chunyu Chen Yuequ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7年第1期15-20,23,共7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wag to improve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on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 Method ]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ES were adopted for mutagenic treatment of antagonistic S... [ Objective] The paper wag to improve the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on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 Method ]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ES were adopted for mutagenic treatment of antagonistic Streptomyces F-58. After fermentation, the mutant strain numbered F-58-06 with genetic stability and good antimicrobial effect was selected among 200 mutant strains;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strain was determined with B. dothidea as the indicator fungus, and the best concentration of DES wag 2%.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antagonistic substances of Streptomyces strain F-58-06 produced in shake flasks were opti- mized using the method of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 Resul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were carbon source corn flour, nitrogen source KNO3, initial pH 7, loading volume 30 mL in 250 mL shake flask, inoculation volume 3%, incubation time 132 h. Based on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he best cultured medium ratio was corn flour 4%, KNO3 0.5%, CaCO3 0.2%, NaCI 0.35%, MgSO4 · 7H2O 0. 15%. [ Conclusion ] After mut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Streptomyces F-58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average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was 1.35 times of that of the original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AGENESIS Poplar canker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STREPTOMYCES Fermentation condition OPTIMIZATION
下载PDF
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病原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4
作者 张海燕 李达 +4 位作者 李冬 张杰 赵姣 张北红 栾丰刚 《生物灾害科学》 2023年第3期271-279,共9页
【目的】樟树溃疡病主要危害幼龄樟树枝干部,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明确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评估5种农药对病原菌的药效尤为必要。【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3个地区典型的樟树枝干溃疡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物,通... 【目的】樟树溃疡病主要危害幼龄樟树枝干部,严重影响樟树的生长。明确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及评估5种农药对病原菌的药效尤为必要。【方法】本研究采集了江西省3个地区典型的樟树枝干溃疡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分离物,通过致病性试验明确病原菌,采用形态与分子生物技术鉴定病原菌种类,进一步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江西省樟树溃疡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超过35℃生长受到抑制;杀菌剂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8%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两种病原菌的菌落抑制效果较好,EC_(50)分别为0.01和0.015mg/L,其次为95%己唑醇。【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江西樟树溃疡病病原菌种类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新壳梭孢
下载PDF
由Botryosphaeria rhodina引起的番石榴茎溃疡病及其病原性测定
5
作者 王智立(C. L. Wang) 謝鴻業(H. Y. Hsieh) 《植物病理學會刊》
西元2003至2005年调查发现,番石榴茎溃疡病普遍发生於高雄县燕巢乡、大社乡、冈山镇,台南县後壁乡、玉井乡,及彰化县溪州乡、社头乡等番石榴主要产区。本病害造成主干及分枝形成线形溃疡且树皮开裂,受害部位横切面可见形成层及木质... 西元2003至2005年调查发现,番石榴茎溃疡病普遍发生於高雄县燕巢乡、大社乡、冈山镇,台南县後壁乡、玉井乡,及彰化县溪州乡、社头乡等番石榴主要产区。本病害造成主干及分枝形成线形溃疡且树皮开裂,受害部位横切面可见形成层及木质部组织褐化,并延伸至髓部(Pith)组织;另外茎溃疡病亦造成枝条萎凋,及主干与分枝的树皮条状剥离,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且叶片枯萎而逐渐死亡。以菌丝块人工伤口接种番石榴珍珠拔品种的植株後获得相同的病徵。於高雄地区罹病植株的褐化组织及子囊孢子,分离获得10个分离株进行形态观察,依子囊孢子分离株监定病原菌的有性世代为Botryosphaeria rhodina;於田间溃疡组织及BR-10分离株中可发现精子器(spermogonia)形成,扁球形至圆锥形;精子(spermatia)为无色,短杆状;将10个分离株分别接种於含番石榴叶的1.5%水琼脂(water agar)上,并置於近紫外灯下培养,10个分离株皆产生Lasiodiplodia theobromae的分生孢子。选择致病性(virulence)较强的BR-01与BR-11为供试菌株,接种於17种番石榴品种、草莓番石榴、真珠拔、模里西斯番石榴及7种热带果树(包含凤梨释迦、印度枣、荔枝、龙眼、芒果、木瓜及莲雾等)的新梢,结果显示模里西斯番石榴、荔枝、龙眼、芒果及凤梨释迦等对病原菌具有抗性。然而,番石榴新梢亦对2个芒果分离株及1个印度枣分离株具有抗性,显示B. rhodina存在不同的病原型(pathotype)。此外,L. theobromae於枯萎靠接苗的接合部位(graft union)、乾枯的果柄及乾枯的新梢等部位的高分离率,显示此些部位可能为田间的侵入感染点(infection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莖潰瘍病 病原性
全文增补中
中国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被引量:103
6
作者 国立耘 李金云 +8 位作者 李保华 张新忠 周增强 李广旭 王英姿 李晓军 黄丽丽 孙广宇 文耀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0-123,共4页
2008年5~6月,对我国山东等7个苹果主产省市的88个果园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总体发病率达77.6%。随着树龄的增大,枝干轮纹病危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4~10年生果树发病率... 2008年5~6月,对我国山东等7个苹果主产省市的88个果园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总体发病率达77.6%。随着树龄的增大,枝干轮纹病危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4~10年生果树发病率为56.7%,病情指数为37.0;11~17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78.7%,病情指数为53.8;18~24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91.5%,病情指数为70.8;25年以上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95.3。不同省份之间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该病在山东、河南和北京的危害相对较重,而在山西和陕西的危害相对较轻;几个主栽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枝干轮纹病的化学防治中,石硫合剂是最常用的药剂,其次是多菌灵。已被禁用于无公害果园生产中的福美胂仍然在不少果园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病害调查 苹果干腐病菌梨专化型
下载PDF
危害进口色叶乔木的主要有害生物及发生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培昶 李跃忠 +3 位作者 徐颖 池杏珍 严巍 鞠瑞亭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4,共4页
介绍了色叶乔木6种重要或危险性有害生物。栎树突死病和栎树枯死病是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重要栎树病害,已造成大面积植物死亡,是极其严重的危险性病害;七叶树流胶性溃疡病和七叶树大斑病主要危害七叶树;葡萄座腔菌溃疡病引起北美红栎,连... 介绍了色叶乔木6种重要或危险性有害生物。栎树突死病和栎树枯死病是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重要栎树病害,已造成大面积植物死亡,是极其严重的危险性病害;七叶树流胶性溃疡病和七叶树大斑病主要危害七叶树;葡萄座腔菌溃疡病引起北美红栎,连香树等多种植物溃疡病,可导致多种植物死亡。同时研究了上海地区进口色叶乔木引种基地的主要有害生物及发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叶乔木 有害生物 栎树突死病 葡萄座腔菌溃疡病 引种
下载PDF
核桃溃疡病症状及其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瑜 柯杨 +2 位作者 王琴 李勃 李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47,525,共6页
【目的】明确中国陕南地区核桃树溃疡病成因。【方法】对陕西南部主要核桃产区的病害流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典型的枝干病灶组织中分离到了该病的致病菌,应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该致病菌的致病性,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病原... 【目的】明确中国陕南地区核桃树溃疡病成因。【方法】对陕西南部主要核桃产区的病害流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从典型的枝干病灶组织中分离到了该病的致病菌,应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了该致病菌的致病性,同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利用BLAST软件将测序所得真菌ITS序列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数据库中已登录的序列进行同源序列比对,获得其分类地位,利用MEGA 5.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陕西南部核桃溃疡病的病原菌形态特征与葡萄座腔菌相符合,其ITS序列与已公布的葡萄座腔菌的ITS序列相似度为99.8%,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结论】陕西南部核桃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柯赫氏法则
下载PDF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璇 马良进 +2 位作者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为71.42%,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分离频率分别为14.28%。经致病性测定,上述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健康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枝条发病,但致病性存在差异。在山核桃上发现的B.obtusa和B.fabicercianum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经济林学 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科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系统发育 山核桃
下载PDF
红瑞木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卿权 徐颖 刘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17,123,共4页
为了明确近年来引起上海辰山植物园红瑞木上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首先对病原菌分离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然后进行了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葡萄座腔菌(Botr... 为了明确近年来引起上海辰山植物园红瑞木上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首先对病原菌分离并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验证,然后进行了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一致,其rDNA-ITS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JN638454)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相似性达到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葡萄座腔菌处于同一分支。将辰山植物园红瑞木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瑞木 枝干溃疡 葡萄座腔菌 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泡核桃干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杀菌剂室内筛选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丽华 张家恒 +4 位作者 吴毅歆 何鹏飞 刘凌 闫争亮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4-629,共6页
为明确泡核桃干腐病的病原和筛选合适的化学防治药剂,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核桃病害标本中分离和鉴定了病原菌,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分离得到的该菌株能侵染泡核桃,产生干腐症状。依据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 为明确泡核桃干腐病的病原和筛选合适的化学防治药剂,从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核桃病害标本中分离和鉴定了病原菌,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分离得到的该菌株能侵染泡核桃,产生干腐症状。依据形态特征和r DNA-ITS序列分析,将病原鉴定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的EC50从大到小依次为氟啶胺0.060 4 mg/L、戊唑醇0.169 0 mg/L、苯醚甲环唑0.177 8 mg/L、嘧菌酯0.476 9 mg/L、福美双2.094 7 mg/L、噻呋酰胺3.961 0 mg/L、异菌脲4.219 0 mg/L、霜脲氰101.764 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核桃 干腐病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山核桃干腐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比较及其对苯醚甲环唑敏感基线的建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传清 章祖平 +4 位作者 孙品雷 陈为民 俞春来 包春泉 徐志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6,共3页
测定了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杀菌剂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甲... 测定了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戊唑醇、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和醚菌酯对山核桃干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上述7种杀菌剂抑制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活性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百菌清>醚菌酯>啶酰菌胺。进一步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对采自安徽和浙江两省从未使用过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150株山核桃干腐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0.43(±0.11)μg/mL,可作为其敏感基线用于以后的抗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干腐病 干腐病菌 杀菌剂 抑菌活性 苯醚甲环唑 敏感基线
下载PDF
树木溃疡病菌主要类群系统地位及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种内一致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星耀 赵嘉平 +1 位作者 梁军 吕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3-68,共6页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_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座腔菌属 盾壳霉属 疡壳孢属 茶蔗子葡萄座腔菌 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 树木溃疡病
下载PDF
福建李、奈干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尤剑 胡翠风 高日霞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63-66,共4页
1988—1992年对福建李、上发生的干腐病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干腐病是导致福建李和树产生流胶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在福建4-11月份均可发生,发病与品种、地势。相对湿度和栽培管理条件等有关.病原菌为Botryos... 1988—1992年对福建李、上发生的干腐病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干腐病是导致福建李和树产生流胶的重要病害之一.此病在福建4-11月份均可发生,发病与品种、地势。相对湿度和栽培管理条件等有关.病原菌为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exFr.)CesetdeNot.(syn.B.ribisGrossetDugg.),其无性阶段为Fusicoccumsp.此病在福建系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腐病 流胶 果树 核果类
下载PDF
杨树溃疡病菌温度依赖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仲东 曹支敏 张星耀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3,72,共3页
通过对菌落最大生长速率、直径加倍时间的测定和所得结果的聚类分析 ,将供试菌株分为 4个温度依赖型 ,并分析了杨树溃疡病菌 ( 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极限温度和对连续高温的忍受能力及扩散趋势。
关键词 最大生长速率 菌落直径加倍时间 杨树 溃疡病菌 温度依赖性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CGMCC 11640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程敏 徐秋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6-331,共6页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导致山核桃树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核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平板对峙法成功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导致山核桃树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核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平板对峙法成功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菌种保藏号:CGMCC 11640)。试图通过扫描电镜探究该菌株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对峙培养4,6和7 d后,比较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现病原菌菌丝出现萎缩干瘪现象,培养时间越长,菌丝萎缩干瘪程度越大;对峙培养4 d时病原菌孢子正常,而到第6天时部分病原菌孢子表现出凹陷、萎缩现象,第7天异常孢子数量增加。用CGMCC 11640发酵上清液与水分别按V(上清液)∶V(水)=1∶9,2∶8,5∶5的比例配制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混合培养基培养病原菌,结果发现病原菌菌丝抑制率分别为75.81%,88.84%和94.30%,说明灭菌发酵上清液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电镜观察发现,病原菌菌丝在含有灭菌发酵上清液的PDA混合培养基上出现萎缩干瘪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推测CGMCC 11640菌株及其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主是通过破坏菌丝和孢子细胞壁和细胞膜,使细胞内原生质泄露,从而导致菌丝和孢子萎缩,最终杀死病原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山核桃干腐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 抑菌机制 扫描电镜
下载PDF
DES诱变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甜甜 朱春玉 +3 位作者 潘思明 张晓军 孙伟 李立梅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共7页
为提高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DES(硫酸二乙酯)对生防链霉菌F-57进行诱变处理,以杨树溃疡病菌为指示菌,发酵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DES诱变最佳浓度为2%,最终从200株突变株中筛选到1株遗传稳定抗菌效果较好的... 为提高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DES(硫酸二乙酯)对生防链霉菌F-57进行诱变处理,以杨树溃疡病菌为指示菌,发酵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DES诱变最佳浓度为2%,最终从200株突变株中筛选到1株遗传稳定抗菌效果较好的突变株,编号F-57-06。对摇瓶培养F-57-06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初始pH为7,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接种量3%,培养时间132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营养成分配比为:玉米粉4%,KNO30.5%,CaCO30.2%,NaC1 0.35%,MgSO4·7H2O 0.15%。经DES诱变及培养基优化后,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F-57抑菌活性有很大提高,其抑菌圈直径达原始菌株的1.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 杨树溃疡病 葡萄座腔菌 链霉菌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菌物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庆灵 于贵朋 +2 位作者 邢军超 崔建州 赵嘉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8,共12页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确该类菌物所致树木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寄主植物范围,为河北省树木溃疡、枝枯类病害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树木溃疡类病害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菌物无性型及有性型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特征对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在内的8个市(县、区)25个不同地点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结果】共获得葡萄座腔菌科菌物5种73株,分别属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B.stevensii、B.obtusa、B.sarmentorum和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其中B.dothidea为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优势菌物种,占全部检出菌物菌株总数的77%。葡萄座腔菌科菌物侵染杨树、柳树、苹果、核桃等28种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构树、火炬树、连翘、花椒和刺梅等6种新寄主植物。【结论】B.dothidea不仅危害杨树等传统寄主,而且危害花椒等新寄主植物以及入侵树种火炬树,是危害河北省树木健康生长的最为重要、分布最为广泛的枝干病原菌物,有必要对其溃疡致病性分化和种群遗传分化进行深入分析。来自柿树、花椒等寄主的10个具有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的菌株形成单系类群,提示这些菌株可能是与B.sarmentorum和B.iberica不同的一个系统发育学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溃疡病 分类学 系统发育 葡萄座腔菌 葡萄座腔菌科
下载PDF
2种生防菌株对杨树溃疡病原葡萄座腔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蕾 周国英 梁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3,共7页
【目的】从生防菌株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及生防菌株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2方面研究黄绿木霉(YGF9)和木贼镰刀菌(LX6F2)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葡萄座腔菌的抑菌机制,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纤维素... 【目的】从生防菌株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及生防菌株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2方面研究黄绿木霉(YGF9)和木贼镰刀菌(LX6F2)对杨树溃疡病病菌葡萄座腔菌的抑菌机制,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生防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纤维素培养基、β-l,3-葡聚糖培养基和酪蛋白培养基上的反应和生长情况,判定生防菌株能否产生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β-1,3-葡聚糖酶和蛋白酶;通过显微镜观察2种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YGF9和LX6F2代谢过程中均能使β-1,3-葡聚糖培养基中的蓝色消失,说明2种菌株具有产β-1,3-葡聚糖酶的能力;2种菌株可以在酪蛋白培养基上形成水解圈,说明2种菌株具有产蛋白酶的能力;2种菌株在几丁质培养基和纤维素培养基上没有产生水解圈和透明圈,说明2种菌株可能没有产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菌株LX6F2的菌丝可以与病原菌菌丝平行生长、缠绕或穿插生长在病菌菌丝上,从而使得病原菌菌丝扭曲、变形、异常膨大;菌株YGF9的菌丝使得病原菌菌丝发生折叠、畸形、断裂,从而阻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2种菌株的发酵产物均可导致杨树溃疡病菌葡萄座腔菌的孢子皱缩畸形、孢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病原菌孢子不能正常萌发;抑菌物质使病原菌芽管变短、扭曲畸形,从而芽管上长出的菌丝不能向前伸展,使孢子失去侵袭能力;生防菌株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94%以上。【结论】2种生防菌株可通过自身产生的拮抗作用酶和影响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来达到对葡萄座腔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中未发现2种生防菌株产生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在后续研究中需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验证。此外,本文仅对生防菌株产生拮抗作用酶进行了定性研究,没有计算其产酶量,若今后需要分离提取这些拮抗作用酶,则需要进一步对生防菌株的产酶量进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溃疡病 黄绿木霉 木贼镰刀菌 葡萄座腔菌 生防菌株 抑菌效果
下载PDF
蓝莓枝干溃疡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康海婷 凌丹燕 +3 位作者 吴志娟 路梅 宗宇 郭卫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6-443,共8页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 为明确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综合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菌落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rDNA-ITS)对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采用活体接种病原菌和病斑长度测量的方法检测了5种蓝莓品种的抗病性。从病枝分离得到疑似病原菌菌株15株(JA1~JA8、JB1~JB7),菌株JA4和JB2均可导致蓝莓枝干溃疡病。rDNA-ITS序列分析和菌落形态学鉴定发现,JA4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JB2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接种试验表明,布里吉塔、蓝丰和蓝美人对枝干溃疡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均可以引起蓝莓枝干溃疡病,拟茎点霉菌在春天条件适宜情况下可由花芽侵入,而葡萄座腔菌必须从伤口侵染,两种病原菌也可以产生复合侵染。蓝莓品种布里吉塔、蓝美人和蓝丰等品种抗性强;夏普蓝易受病原菌侵染,抗病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枝干溃疡病 拟茎点霉菌 葡萄座腔菌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