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gienic Quality of Fish Depending of Cadmium (Cd) and Lead (Pb) Content in Bottom Sediments of Water Reservoirs Kolinany
1
作者 Klaudia Halfiszova Tomas Toth +1 位作者 Jaroslav Andreji Lenka Gresov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3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 镉(CD) 水库底泥 卫生质量 铅含量 鲤鱼 沉积物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仪 PB
下载PDF
Spatio-seasonal patterns of fish diversity,Haizhou Bay,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苏巍 薛莹 +1 位作者 张崇良 任一平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Spatial-seasonal patterns in fish diversity in Haizhou Bay were studied based on stratified random surveys conducted in 2011.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diversity components,and... Spatial-seasonal patterns in fish diversity in Haizhou Bay were studied based on stratified random surveys conducted in 2011.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diversity components,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11 diversity indices were explored.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to examin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diversity indices.Eleven diversity indices were grouped into four components:(1) species numbers and richness,(2) heterogeneous indices,(3) evenness,and(4) taxonomic relatedn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diversity indices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are complementary.Spatial patterns show that fish diversity was higher in coastal areas,which was affected by complex bottom topography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water mass and currents.Seasonal trends could be best explained by the seasonal migration of dominant fish species.Fish diversity generally declin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except for taxonomic distinctness,which increased with latitude.In addition,bottom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diversity index of richness.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bstrate complexity and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had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fish diversity patterns,and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fishery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Furthermore,diversity in two functional groups(demersal/pelagic fishes) wa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refore,th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species or new indicators in diversity should be applied to examine spatio-seasonal variations in fish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多样性 季节性变化 海州湾 时空 多样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 中国 渔业资源管理
下载PDF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New Trawlers Fishing Gear in Mediterranean Sea
3
作者 Agustin Mayans Fernandez Ignacio J. Martinez Soler +1 位作者 Antonio V. Martinez Sanz Vicente Colomer Romero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Ocean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拖网渔船 渔具 能源效率 地中海 发动机寿命 生态系统 燃料消耗 投资回报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鱼类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汝贤 杨刚 +3 位作者 耿智 赵峰 冯雪松 张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75,共11页
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样品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比,阐述长江口鱼类群落在其生境内的多样性特征,探讨eDNA技术在长江口水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eDNA技... 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长江口水域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样品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比,阐述长江口鱼类群落在其生境内的多样性特征,探讨eDNA技术在长江口水域鱼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eDNA技术共检测到10目21科41属45种鱼类,各站点鱼类丰富度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底拖网法共捕获11目16科29属33种鱼类。有18种鱼类在两种方法中均检测到,占鱼类总数的30%。两种方法检测到的鱼类中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其次是鲤形目(Cypriniformes),两种方法的结果均表明刀鲚(Coilia nasus)和凤鲚(Coilia mystus)为优势物种。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在长江口水域渔业资源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在禁捕环境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底拖网法 长江口 鱼类多样性
下载PDF
离底拖网的游泳动物群落特征——以兄弟岛渔场为例
5
作者 蔡建堤 徐春燕 +2 位作者 马超 刘勇 庄之栋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为探究离底拖网对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捕捞量的影响,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在福建海域兄弟岛渔场开展了36网次的底拖网专项试验,通过调整曳纲长度控制底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变动,分别保持底拖网作业在贴底或离底1 m的状态,以物种... 为探究离底拖网对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捕捞量的影响,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在福建海域兄弟岛渔场开展了36网次的底拖网专项试验,通过调整曳纲长度控制底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变动,分别保持底拖网作业在贴底或离底1 m的状态,以物种组成、渔获量对数均值、优势度、多度谱、多样性等参数,分析和比较了贴底拖和离底拖的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贴底拖和离底拖游泳动物的种类数分别为126种和79种,贴底拖游泳动物的总尾数和总体质量均为离底拖的3倍,贴底拖的渔获量对数均值比离底拖要高0.36,表明贴底拖网的渔获物以栖息于底层的游泳动物为主;贴底拖的游泳动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分别为2.81、0.65和10.01,均高于离底拖(2.29、0.60和8.13),经济幼鱼的比例更高,说明贴底拖会对游泳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幼鱼造成更大的损害;离底拖游泳动物的优势度指数为0.41,高于贴底拖的0.29,其多度谱曲线更陡,说明近底层游泳动物群落优势种分布更集中、数量分布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以为底拖网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 贴底拖 离底拖 网位 群落结构 游泳动物 兄弟岛渔场
下载PDF
1440.00 m×253.49 m单船底层拖网渔具渔法调查分析
6
作者 党璐瑶 郑基 +2 位作者 陈慧玲 唐军伟 查秉男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3期146-153,共8页
本文采用实际调查的方法对1440.00 m×253.49 m的单船底层拖网渔具结构、装配方法、操作技术、渔期渔场、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网在东海区生产作业处于中下层,对海底的生态系统破坏较小,属于环境友好型... 本文采用实际调查的方法对1440.00 m×253.49 m的单船底层拖网渔具结构、装配方法、操作技术、渔期渔场、经济效益与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网在东海区生产作业处于中下层,对海底的生态系统破坏较小,属于环境友好型网具。浙江省台州市、温州市的单船底层拖网从业人员占渔业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单船底层拖网单船产值一般为230万~240万元,虽然其作业产值较桁杆拖虾网和帆张网稍低,但具有所需作业人员少、操作简单的优点。建议将网囊改为横目装配,网目内径尺寸改为54 mm,以有效释放幼鱼、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于2022年1月14—18日通过浙普渔32228进行拖网海上试验,对比分析了改良网和对照网捕捞的渔获物,验证了该建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船底层拖网 渔具渔法 环境友好型 改良建议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活态”的海岛渔村社区色彩营造
7
作者 毛雪 《色彩》 2023年第8期84-86,共3页
本研究以“社会生活态”理论作为顶层模型,关注乡村居民自生生活状态,以海岛型渔村为研究对象,以社区色彩营造为手段,探究基于“社会生活态”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从渔村“三农问题”为着眼点,形成基于社会生活“软环境”、物质空间... 本研究以“社会生活态”理论作为顶层模型,关注乡村居民自生生活状态,以海岛型渔村为研究对象,以社区色彩营造为手段,探究基于“社会生活态”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从渔村“三农问题”为着眼点,形成基于社会生活“软环境”、物质空间“硬环境”、村民主体共建的“三位一体”的社区色彩营造方法论。研究强调社区色彩营造作为一种温和柔性的内生力量介入海岛渔村,关注乡村在地色彩资源的资产化,以“自下而上”的可持续营造视角,提高居民色彩营造意识与能力。以台州下大陈岛为试验田,展开居民共建的“岛色”工作坊,以验证基于“社会生活态”的色彩营造是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创新变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态 海岛型渔村 社区色彩营造 自下而上
下载PDF
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 Tilesius摄食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天翔 杜宁 +2 位作者 张义龙 薛莹 李文涛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3年第4期74-78,共5页
于 2 0 0 2年 1 1月、1 2月共采集 6 7尾黄海大头鳕 ,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大头鳕食物中出现的主要种类有鱼类、甲壳类、瓣鳃类、头足类、蛇尾类和海绵等六个生物类群 ,共 2 2多种 ,其中主要有小黄鱼、方氏云、大头... 于 2 0 0 2年 1 1月、1 2月共采集 6 7尾黄海大头鳕 ,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大头鳕食物中出现的主要种类有鱼类、甲壳类、瓣鳃类、头足类、蛇尾类和海绵等六个生物类群 ,共 2 2多种 ,其中主要有小黄鱼、方氏云、大头鳕、脊腹褐虾、太平洋磷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鳃类 食饵 头足类 磷虾 摄食 生物类群 海绵 食性 鱼类 甲壳类
下载PDF
黄、东海冬季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86
9
作者 程济生 俞连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 根据1991年和2000年冬季在黄海中南部和东海中北部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黄、东海底层鱼类群落的资源状况、重要种类的生态优势度与结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指数明显下降,个体小型化使生物资源密度显著上升;重要种类成分发生演替,优势度有较大变化;物种丰富度指数(D)下降极其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也有所下降,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冬季 底层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量指数 物种丰富度指数
下载PDF
三横山鱼礁生境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汪振华 章守宇 王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26-2035,共10页
为了解三横山人工鱼礁建设的生态效果,2009年1-8月对鱼礁、泥地、岩礁3种生境中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及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生境的相关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方面的比... 为了解三横山人工鱼礁建设的生态效果,2009年1-8月对鱼礁、泥地、岩礁3种生境中的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及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及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生境的相关生物群落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鱼礁区除保留原有泥地生境中的优势种外,还增加了褐菖鲉等岩礁优势种类。鱼礁生境的种类丰富度显著高于泥地和和岩礁生境(P<0.05),多样性也明显高于泥地生境(P<0.05),但和岩礁生境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鱼礁和岩礁生境相关群落基本处在同一功能块,且显著区别于泥地群落,但三者之间的种类组成相似性均未达到中等相似水平,仍分属3种不同的群落。温度对鱼礁生境生物群落的相关性最高(0.472),而泥地为叶绿素a(0.459),岩礁为温盐组合因子(0.684),不同生境的生物群落对相同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并不同。由此可见,人工鱼礁生境综合了自然和人工环境的特点,其特有的群聚模式对自然群落结构有着互补和强化作用,对保护岩礁资源和岛礁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横山 鱼礁 岩礁 泥地 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贻贝养殖区底层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振华 王凯 +1 位作者 赵静 章守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31,共11页
采用相对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相似性指数,结合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级聚类和生物与环境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贻贝养殖和泥地生境中的鱼类组成、群落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在两生境... 采用相对丰度、种类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相似性指数,结合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等级聚类和生物与环境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贻贝养殖和泥地生境中的鱼类组成、群落时空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在两生境共采集鱼类41种,其中MF为35种,SB为25种。MF中以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代表的石首鱼科鱼类的优势度皆高于同期的SB,且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成为MF的季节性优势种。但鲬(Platycephalus indicus)和黄鮟鮟(Lophius litulon)等泥地优势种在MF却较为少见。单变量分析表明两生境间各季度种类组成中等不相似。春夏季MF站位的群落丰度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比SB高,但两生境间各指标并无显著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3个站位的群落格局皆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且2生境间群落组成差异明显。ABC分析揭示幼小鱼类的数量优势在MF站位要比SB更明显,群落稳定性高于后者。BIOENV分析显示溶解氧皆为两生境鱼类群落组成的最大相关因子。研究表明,相对于同期的泥地生境,贻贝养殖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并无显著影响,但养殖活动对石首鱼科鱼类和一些趋礁鱼类的种群可能起到了积极的养护作用,同时也为幼小鱼类提供了更多的人工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养殖 泥地 鱼类群落 鱼类多样性 人工生境
下载PDF
夏季台湾海峡北部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环境解释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2 位作者 严利平 袁兴伟 程家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9-1416,共18页
根据2014年7月台湾海峡中部、北部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优势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探讨了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结果表明,调... 根据2014年7月台湾海峡中部、北部及邻近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包括种类组成、区系特点、优势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等,探讨了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鱼类84种,隶属于16目、48科、69属。从种类数上看,适温类型以暖水种为主,区系类型以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以及大陆架岩礁性鱼类为主;从生物量组成上看,区系类型则以大陆架浅水中低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合计渔获质量占总渔获质量的46.92%,对总渔获质量的回归贡献值分别为0.30和0.62;高生物量区集中分布在台湾海峡北口海域,在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生态位重叠。层次聚类分析将群落优势物种划分为2个主要的生态类型:沿海类型和广布类型,沿海类型的代表性物种包括龙头鱼、黄鲫、鳓;广布类型物种有带鱼、窄颅带鱼、七星底灯鱼、竹荚鱼、刺鲳、麦氏犀鳕。Shannon-Wiener多样性、Pielou均匀度和Margalef丰富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2.31、0.11-0.72、0.36-4.04,平均值分别为1.44、0.51、1.59,丰富度与总渔获质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r=-0.65),与深度显著正相关(r=0.48)。物种?环境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与物种空间结构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为底盐、底层无机氮、底温、表底温差和水深;而影响群落优势群体分布的因子为底温、底盐和底层无机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底拖网 鱼类群落 生物量分布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福建底拖网捕捞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方水美 苏新红 +1 位作者 郑奕 肖方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4-561,共8页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 根据2002年福建闽南地区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结合相关的渔捞记录,应用DEA法,分析了福建各地、市底拖网的捕捞能力和闽南地区不同作业方式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计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市实际拥有底拖网的渔船数量、功率和吨位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能力利用度"差异悬殊,1999年和2001年最低的仅为19.4%、19.9%;全省底拖网平均"能力利用度"偏低,1999年和2001年分别为64.3%、67.5%,全省底拖网作业仍然存在渔船的投入数量过多、功率和吨位偏大的问题;因捕捞方式不同,影响捕捞能力的因子有所不同,但投入功率和作业天数都是影响双船底拖网和单船底拖网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考虑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转换为"能力利用度"时,其前提条件是计算采用的因子必须一致。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在考虑计算投入因子的数量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采用DEA法可获得各种投入要素下捕捞能力变化的信息,结果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法 作业方式 不同地区 底拖网 捕捞能力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研究──Ⅰ.复合微生物分解有机底泥及对鱼类的促生长效应 被引量:75
14
作者 李卓佳 张庆 陈康德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应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进行分解养鱼池有机污泥的试验,菌剂合活菌数为109个/g.用量为1.5~4.5mg·L-1。经一个月的试验,池底原有厚3~5cm的有机污泥被分解,并对鱼类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说明应用以芽孢杆... 应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进行分解养鱼池有机污泥的试验,菌剂合活菌数为109个/g.用量为1.5~4.5mg·L-1。经一个月的试验,池底原有厚3~5cm的有机污泥被分解,并对鱼类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说明应用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的微生物复合制剂净化养殖池塘底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鱼类 池塘底质 养殖生态 微生物分解
下载PDF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主要经济鱼类渔业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15
作者 林龙山 郑元甲 +2 位作者 程家骅 刘勇 凌建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5,42,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出现个体小型化...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出现个体小型化,15种鱼类的开发率过高,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其中,4种为重度超额开发,开发率大于0.8,7种为中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介于0.7~0.8之间,4种为轻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为0.5~0.7。建议加强保护和管理,以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生物学 经济鱼类 底拖网 渔业资源评估 东海区
下载PDF
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仲霞铭 张虎 +6 位作者 汤建华 钟非 钟俊生 熊瑛 高银生 葛珂珂 于雯雯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8-246,共9页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拖网专项调查数据,研究目标区内小黄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1)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产卵、索饵群体以南黄海群为主,东海群为次,黄渤海群影响甚微;(2)小黄鱼生物量高发生...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拖网专项调查数据,研究目标区内小黄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1)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产卵、索饵群体以南黄海群为主,东海群为次,黄渤海群影响甚微;(2)小黄鱼生物量高发生期为春、夏两季,夏季大幅高于春季,秋季高于冬季;(3)分布区随季节推移总体呈现北延趋势,而秋季至冬季北移迹象明显;(4)全年总体发生量,中南部的辐射沙脊群及邻近区域远高于中北部区域,但冬季则相反;(5)近长江口南部局部区域为南黄海群和东海群种群组成的混栖群体,四个季节生物密度稳定;(6)趋于性成熟群体春季陆续洄游至目标区产卵、孵化,幼体夏季在目标区出现较密集分布,但随时间推移幼鱼群体呈逐步分散趋势,目标区不是稳定的索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资源群体 地理种群 禁渔区线内侧 时空分布 江苏近岸
下载PDF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古长庆 李君文 +7 位作者 晁福寰 宋农 郑金来 王新为 邵萍 刘聪 樊恩源 梁舜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5,共5页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不仅能够使藻相比较复杂,而且使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增加,而使代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降低;微生物制剂还具有影响养殖水的理化环境,改善池塘底泥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制剂 藻类 水质 富营养化 养殖 底泥
下载PDF
大管径连续油管在处理水平井井下复杂情况的实践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勇 邱蜀峰 +1 位作者 宋丹 王艳梅 《油气井测试》 2014年第3期70-72,78,共3页
GS5H井在下入电缆桥塞过程中工具掉井,决定采用60.325 mm连续油管实施打铅印、打捞、通井作业,落鱼打捞成功后根据压裂施工井底压力、连续油管作业通井过程的悬重、铅印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准确判断了井下的复杂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GS5H井在下入电缆桥塞过程中工具掉井,决定采用60.325 mm连续油管实施打铅印、打捞、通井作业,落鱼打捞成功后根据压裂施工井底压力、连续油管作业通井过程的悬重、铅印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准确判断了井下的复杂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顺利完成了后续压裂施工。大管径连续油管在处理该井复杂情况中发挥了打捞落鱼、判断井况、清理井筒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落鱼 井底压力 悬重 套管变形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摩洛哥底拖网渔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程 陈新军 +4 位作者 汪金涛 雷林 徐良琦 刘大鹏 黄建忠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
根据2012—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收集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叶绿素浓度和海面高度距平均值以及实地调查的水深数据,用栖息地指数方法,以几何平均模型(GMM)和算术平均模型(AMM)对摩洛哥底拖网渔场进... 根据2012—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收集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叶绿素浓度和海面高度距平均值以及实地调查的水深数据,用栖息地指数方法,以几何平均模型(GMM)和算术平均模型(AMM)对摩洛哥底拖网渔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叶绿素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不一致,各月适宜的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占总数的65.92%,作业产量占总数的67.57%;G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占总数的只有44.78%,作业产量占总数的49.60%。AMM模型比GMM模型更适合于摩洛哥底拖网渔场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指数 摩洛哥 底拖网渔场 头足类
下载PDF
阿曼湾深水渔场拖网渔获组成及渔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峰 朱文斌 +4 位作者 徐国强 冯卫东 郭爱 张洪亮 李德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4-490,共7页
阿曼湾海域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之一,根据2016年我国底拖网渔船在阿曼湾深水海域生产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我国底拖网作业渔场分布、渔获物组成以及主捕种类的开发现状,为阿曼湾深水渔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 阿曼湾海域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之一,根据2016年我国底拖网渔船在阿曼湾深水海域生产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我国底拖网作业渔场分布、渔获物组成以及主捕种类的开发现状,为阿曼湾深水渔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阿曼湾深水渔场主要分布在N 25°25′~25°40′,E 57°00′~57°25′的200 m以深海域;渔获物种类共29种,主要经济种类为带鱼、海鳗和大眼黑姑鱼。2016年带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3.89 t/d。渔汛旺期为1—3月和10—11月,3月带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最高(5.57 t/d);淡季为12月和4—6月,4月带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最低(1.00 t/d)。分析认为,阿曼湾深水渔场狭窄,渔船容纳量有限。建议未来我国渔船在中伊渔业协议的框架下入渔,严格控制入渔指标,有序地推进伊朗阿曼湾海域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阿曼湾 带鱼 渔场 底拖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