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unsteady flow in porous media while considering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with Green's fun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仁义 陈岭 +2 位作者 Y.Zee Ma 刘雪莹 于柏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01-208,共8页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 The flow behavior in porous media with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TPG) is more complex than Darcy flow and the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outer boundary and inner boundary with TP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Darcy flow for unsteady flow of a producing well in a reservoir. An analytic method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is in a need of reestablishment.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Green's function and Newman product principle in a new way are used to solve the unsteady state flow problems of various shapes of well and reservoir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Four Green's functions of point, line, band and circle while considering the TPG are achieved. Then, two well models of vertical well and horizontal well are built and simultaneously the function to calculate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s provid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sidering TPG the pressure field is much different, which has a sudden pressure change, with a moving boundary in it. And the moving boundary of each well model increases with time but slows down rapidly, especially when the TGP is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Darcy flow Green's function moving boundary threshold pressure gradient (TPG)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Learning Algorithm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 Bottom-Hole Pressure Predic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Mehdi Mohammadpoor Farshid Torab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1年第4X期586-591,共6页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压力预测 石油工程 井底压力 学习算法 垂直多相流 RBFNN 应用
下载PDF
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流动分离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明新 周莉 +2 位作者 史经纬 张诣 王占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82,共12页
为了研究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的流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了不同落压比(NPR)下S弯收扩喷管内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落压比为2.0时,喷管内发生非对称分离,出现非对称的双“λ”激波结构,喷流整体向上偏转,上侧出现限制性流动分离RSS,... 为了研究S弯收扩喷管过膨胀状态下的流动分离特性,数值模拟了不同落压比(NPR)下S弯收扩喷管内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在落压比为2.0时,喷管内发生非对称分离,出现非对称的双“λ”激波结构,喷流整体向上偏转,上侧出现限制性流动分离RSS,下侧出现自由性流动分离FSS,并产生三维分离涡,喷流出现明显的三维效应。随着落压比从高度过膨胀状态下开始增加,喷管下侧保持FSS不变,喷管上侧RSS逐渐向后移动,直至与外界大气相连,转变为FSS,之后随着落压比增加,上下侧分离结构逐渐对称。推力矢量角随着落压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在极小的落压比变化范围内快速降低,直至变为0°,之后保持0°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收扩喷管 过膨胀状态 流动分离 落压比 推力矢量角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Flow Control in an S-Shaped Duct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晖 李锋 +1 位作者 宋耀颖 孙佰刚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897-904,共8页
An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glow discharge plasma, is presented for flow control in an S-shaped duct.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an expanding channel with a constant width and a rectangular c... An electrohydrodynamic (EHD)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glow discharge plasma, is presented for flow control in an S-shaped duct. The research subject is an expanding channel with a constant width and a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 An equivalent divergence angle and basic function are introduced to build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Subsequently, the plasma physical models are simplified as the effects of electrical body force and work (done by the force) on the fluid near the wall. With the aid of FLUENT software, the source terms of momentum and energy are added to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Finally, the original performance of three models (A, B and C) is studied, in which model A demonstrates better performance. Then EHD control based on model A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HD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of reducing flow loss and improving uniformity at the duct exit. The innovation in this study is the assessment of the EHD control effect on the flow in an S-shaped duct. Both the parametric modeling of the S-shaped duct and the simplified models of plasma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aircraft inlet 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 hydrodynamic (EHD) s-shaped duct flow control glow discharge plasma total pressure.
下载PDF
S弯进气道合成双射流流场控制特性分析
5
作者 彭文强 罗振兵 +2 位作者 周昕润 朱寅鑫 周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5-224,共10页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中S弯进气道明显流动分离和出口总压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合成双射流的S弯进气道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S弯进气道分离点附近施加合成双射流控制,在整个射流周期内通过... 针对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中S弯进气道明显流动分离和出口总压畸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合成双射流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建立了合成双射流的S弯进气道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在S弯进气道分离点附近施加合成双射流控制,在整个射流周期内通过“吹”“吸”接力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流动分离,有效提升总压恢复系数。对比研究了合成双射流不同射流角度、射流峰值速度和激励频率对S弯进气道流场控制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成双射流与主流的角度越小,流动分离控制效果越好,较大射流峰值速度会对主流形成“阻挡”致使控制效果下降,激励频率与流场特征频率越接近控制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进气道 合成双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流动分离 总压恢复系数
下载PDF
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泵内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全莉 刘颖 +1 位作者 吴泽昊 严杰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究低扬程泵站平面S型泵装置内压力脉动特性和流动稳定性。【方法】采用软件CFX开展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选择为RNG k-ε。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在Ansys后处理系统中对流场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 【目的】探究低扬程泵站平面S型泵装置内压力脉动特性和流动稳定性。【方法】采用软件CFX开展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选择为RNG k-ε。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对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在Ansys后处理系统中对流场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了小流量工况0.8 Qd、设计工况Qd和大流量工况1.2 Qd等3个典型工况下泵装置内的流动特性、压力脉动特性和涡量分布特性。【结果】进水流道内水流流态稳定,流量工况主要影响出水流道内的流动稳定;叶轮内压力脉动激励源为叶轮的旋转作用,在叶轮进口脉动频率成分复杂,主频为叶频;而叶轮出口脉动幅值较小,存在明显的低频脉动;进水流道内水流涡量接近0,叶轮室、导叶室和出水流道内的涡量差别很大,受到叶轮的旋转扰动叶轮室内和导叶室内流场涡量最大。小流量工况下泵段和出水流道内的涡量差异最大,随着流量的增大涡量减小。【结论】涡量分布规律与泵装置内流态变化一致,这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不同流量工况下流动稳定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对充分了解平面S型泵装置内流动特性和流动稳定机理提供理论指导,对工程运行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 涡量 压力脉动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交流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主动控制S形进气道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刘汝兵 曾剑鸿 +1 位作者 梅笑隐 林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50,共13页
S形进气道内的流动分离和二次流造成进气道出口压力损失和气流畸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为改善其流场特性,采用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lternating current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主动控制进气... S形进气道内的流动分离和二次流造成进气道出口压力损失和气流畸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为改善其流场特性,采用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lternating current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主动控制进气道内的流场。在来流风速为10m/s,雷诺数ReD为1.35×10^(5)的工况下,探究了控制位置、布局形式对控制效果的作用规律,从流向和出口截面流场及压力分布出发,探究了主动控制的机理。结果表明,AC-DBD等离子体激励器能够提高壁面静压恢复系数,抑制流动分离并改善出口压力畸变。激励器控制位置在分离点附近最佳,且以诱导气流与来流平行的布局形式最优。在本实验范围内,出口静压系数提高了8.94%,出口稳态畸变指数降低了4.58%。其控制机理是DBD等离子体产生的诱导气流直接加速边界层运动,提高边界层抵抗逆压梯度的能力,从而抑制流动分离。同时,抑制二次流运动,降低压力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进气道 流动控制 DBD等离子体 流动分离 总压畸变
下载PDF
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泵内流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吴泽昊 严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6-180,共5页
为分析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泵内流动特性,采用软件CFX对平面S型泵装置开展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并采用能量梯度理论分析不同工况下泵装置内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工况下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进水流道内的水流均非常平顺,整体... 为分析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泵内流动特性,采用软件CFX对平面S型泵装置开展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并采用能量梯度理论分析不同工况下泵装置内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流量工况下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进水流道内的水流均非常平顺,整体差异较小。出水流道内的水流流态差别较大,流量越小出水流道内流态越差。小流量工况下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内相同位置的压力脉动最大。小流量工况下出水流道内能量梯度差异最大,说明此工况下出水流道内会产生较大的能量损失。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装置出水流道设计时应尽量增加出水流道的平顺段长度,保证能量梯度分布均匀。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平面S型轴伸泵装置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s型轴伸贯流泵 能量梯度 压力脉动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应用油水井联动测试优化不稳定注水参数方法研究
9
作者 蔡涛 李坪东 +5 位作者 刘强灸 刘春林 范鹏 张禹 魏周城 安娜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常规注水波及范围相对固定,技术适应性逐渐变差,采用以注水量增减或注水井停开的周期注水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文提出通过对多个周期注水的井组开展油水井联动测试,即在注水量周期性变化或停注开注...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常规注水波及范围相对固定,技术适应性逐渐变差,采用以注水量增减或注水井停开的周期注水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文提出通过对多个周期注水的井组开展油水井联动测试,即在注水量周期性变化或停注开注过程中,监测注入井和采出井井底流压变化,以此来对不稳定注水的波动幅度和波动周期进行优化。该方法操作简单,受外界因素影响小,适用于不同不稳定注水油藏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合理参数 联动测试 井底流压
下载PDF
Low parameter model to monitor bottom hole pressure in vertical multiphase flow in oil production wells 被引量:5
10
作者 Mohammad Ali Ahmadi Morteza Galedarzadeh Seyed Reza Shadizadeh 《Petroleum》 2016年第3期258-266,共9页
The importance of the flow patterns through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s proved for upstream experts to provide robust production schem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bout flow behavior.To provide accurate flow pattern distr... The importance of the flow patterns through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s proved for upstream experts to provide robust production scheme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bout flow behavior.To provide accurate flow pattern distribution through production wells,accurate prediction/representation of bottom hole pressure(BHP)for determining pressure drop from bottom to surface play important and vital role.Nevertheless enormou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elop mechanistic approach,most of the mechanistic and conventional models or correlations unable to estimate or represent the BHP with high accuracy and low uncertainty.To defeat the mentioned hurdle and monitor BHP in vertical multiphase flow through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s,inventive intelligent based solution like as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method was utilized.The evolved first-break approach is examined by applying precise real field data illustrated in open previous surveys.Thanks to the statistical criteria gained from the outcomes obtained from LSSVM approach,the proposed least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model has high integrity and performance.Moreover,very low relative deviation between the model estimations and the relevant actual BHP data is figured out to be less than 6%.The output gained from LSSVM model are closed the BHP while other mechanistic models fails to predict BHP through petroleum production wells.Provided solutions of this study explicated that implies of LSSVM in monitoring bottom-hole pressure can indicate more accurate monitoring of the referred target which can lead to robust design with high level of reliability for oil and gas production operation fac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tom hole pressure Multiphase flow Production well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enetic algorithm
原文传递
基于R-S模型的微小井眼钻井连续油管内钻井液流阻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学军 金锐 +2 位作者 宋洪奇 张辉 吕玉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3,共7页
微小井眼连续油管(CT)滑动钻井技术是一项易于实现钻井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新型钻井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微小井眼钻井使用的CT内水眼直径小,钻井液的流阻大。针对该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R-S模型计... 微小井眼连续油管(CT)滑动钻井技术是一项易于实现钻井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新型钻井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微小井眼钻井使用的CT内水眼直径小,钻井液的流阻大。针对该问题,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R-S模型计算微小井眼钻井在滚筒上和井筒中CT内钻井液流阻,分析微小井眼钻井CT内钻井液流阻与CT内水眼直径、循环流速、CT长度或井深、滚筒直径、钻井液密度等参数的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小井眼CT钻井技术可使用的CT管柱外径为44. 45~73. 03 mm,可使用的钻井液流速为2~3 m/s。该研究结果对于推动微小井眼CT钻井技术在中国的推广使用有一定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井眼 连续油管 钻井 R-s模型 流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炉压力波动信号的R/S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牛苗任 梁钦锋 +2 位作者 于广锁 王辅臣 于遵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在利用炉膛压力信号对气化炉内燃烧稳定性进行诊断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采用R/S分析(rescaledrangeanalysis)方法研究了气化炉内的压力波动信号,得到相应的压力波动Hurst指数,说明气流床气化炉内的压力波动具有分形特征.增大氧油比(... 在利用炉膛压力信号对气化炉内燃烧稳定性进行诊断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工作.采用R/S分析(rescaledrangeanalysis)方法研究了气化炉内的压力波动信号,得到相应的压力波动Hurst指数,说明气流床气化炉内的压力波动具有分形特征.增大氧油比(氧气进料量(m^3/h)/柴油进料量(kg/h)),炉内接近烧嘴位置处的Hurst指数将增大.所以,通过计算炉内接近烧嘴位置处Hurst指数变化大小的情况,可以分析炉内的燃烧情况.发现热态条件下,Hurst指数变化范围比冷态条件下Hurst指数变化范围大.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冷态气化炉内压力波动信号的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1.25~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气流床 压力波动 分形 R/s分析
下载PDF
渤海S油田聚合物驱受效井合理井底压力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维易 王锦林 +2 位作者 于晓涛 王晓超 李百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为研究渤海S油田注聚合物阶段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推导了聚合物驱受效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计算公式,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反九点井网条件下的聚合物驱受效井,其合理井底压力界... 为研究渤海S油田注聚合物阶段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利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推导了聚合物驱受效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计算公式,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反九点井网条件下的聚合物驱受效井,其合理井底压力界限主要受地层压力、水驱阶段井底压力、注聚合物时机、含水率的影响。井底压力位于合理压力界限内的油井,聚合物驱效果较好。该研究成果为油田提高聚合物驱效果,扩大注聚合物区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数值模拟 井底压力 渤海s油田
下载PDF
带鼓包的背负式大S弯进气道流场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洪印 周桂宇 +2 位作者 唐静 吴晓军 马明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2-579,共8页
背负式进气口结合大S弯内管道的进气系统设计方案,由于其良好的隐身特性,在各类作战飞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自主开发的大规模并行流场解算器,对某带鼓包的背负式大S弯进气道流场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首先... 背负式进气口结合大S弯内管道的进气系统设计方案,由于其良好的隐身特性,在各类作战飞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自主开发的大规模并行流场解算器,对某带鼓包的背负式大S弯进气道流场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一体化数值模拟研究。首先介绍了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大S弯进气道模型,验证了程序对进气道内分离流动预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带鼓包背负式大S弯进气道在超声速来流情况下入口激波分布、进气道内部流动情况以及出口流场的气流品质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鼓包高度和唇缘后掠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进气道内独特的S弯设计,会导致流动分离和二次流,造成总压损失;不同外部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鼓包高度或减小唇缘后掠角,有利于进气道性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负式 s弯进气道 鼓包 总压恢复 二次流 参数影响
下载PDF
一种基于全局敏感性分析的气井产能测试制度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伟强 赵洪绪 +2 位作者 赵洪涛 房鑫磊 杨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设计气井产能测试方案时,首先选取所有不确定的储层参数作为敏感参数,并设定其可能性范围;利用Sobol序列实现各敏感参数的随机取值和组合,并生成所有组合的井底流入动态样本曲线;然后针对样本曲线中每个流压位置... 利用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设计气井产能测试方案时,首先选取所有不确定的储层参数作为敏感参数,并设定其可能性范围;利用Sobol序列实现各敏感参数的随机取值和组合,并生成所有组合的井底流入动态样本曲线;然后针对样本曲线中每个流压位置的产量与敏感参数的对应关系,计算所有敏感参数对产量的全局影响指数,最终得到不同流压下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权重和变化趋势。计算结果显示:地层压力p_(r)、非达西流系数D、测试开井时间t等参数的影响指数在特定流压范围明显占优。对目标区气井井底流入动态的全局敏感性分析,可定量化判断某个参数在不同工作制度下对产量的影响程度,指导气井产能测试制度设计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产能 测试制度优化 井底流入动态 井底流压 全局敏感性分析 sobol序列
下载PDF
扩压式双S隐身进气道设计和流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建华 包晓翔 +1 位作者 刘凯 李锋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17年第2期219-225,共7页
采用扩压式双S隐身进气道能够提高飞行器的隐身特性和综合性能。针对保形短程、高隐身、大偏距的亚音速隐身无人机进气道,以保形入口、中间控制面和出口截面为约束并结合多项式对中心线和面积、截面形状进行控制,实现对保形进口截面形... 采用扩压式双S隐身进气道能够提高飞行器的隐身特性和综合性能。针对保形短程、高隐身、大偏距的亚音速隐身无人机进气道,以保形入口、中间控制面和出口截面为约束并结合多项式对中心线和面积、截面形状进行控制,实现对保形进口截面形状和弯曲形式复杂的双S隐身进气道的快速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心线曲率、面积分布和中间截面形状等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S进气道流场特性复杂,第二S弯处顶部的分离和空间二次涡引发的流场畸变的综合控制是设计的重点,通过截面参数约束并结合多项式能够对双S进气道内的流场品质进行控制;在中心线曲率、扩张角和多项式参数等配制上应该朝利于第二S弯流场稳定的方向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进气道 短程扩压 总压恢复系数 畸变指数
下载PDF
滤筒除尘器喷吹孔孔径的优化
17
作者 黄瑶 赵云菲 +3 位作者 覃镜元 尹茜茜 范俊哲 林龙沅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为控制各个喷吹管气流量的均匀性,对喷吹管上的喷吹孔径进行优化,提高滤筒除尘器清灰效果。【方法】自制高压脉冲喷吹气流量测量装置对现有喷吹管气流量进行测定,采用光纤传感分析仪测试除尘器滤筒各部分的侧壁压力峰值,分析各... 【目的】为控制各个喷吹管气流量的均匀性,对喷吹管上的喷吹孔径进行优化,提高滤筒除尘器清灰效果。【方法】自制高压脉冲喷吹气流量测量装置对现有喷吹管气流量进行测定,采用光纤传感分析仪测试除尘器滤筒各部分的侧壁压力峰值,分析各滤筒清灰效果不均匀的原因;以滤筒各部位侧壁压力峰值作为清灰均匀性效果评估指标,优化喷吹孔径。【结果】优化前4个喷吹孔径均为19 mm,喷吹孔的气流量依次为13.69、 14.78、 16.03、 16.93 L,对应4个滤筒上、中、下部侧壁压力峰值的最小值分别为最大值的37%、 26%、 20%,气流量均匀度标准差为1.41;优化后4个喷吹孔径分别为23、 20、 18、 17 mm,喷吹气流量依次为14.05、 15.08、 15.87、 16.13 L,对应4个滤筒上、中、下部测壁压力峰值的最小值为最大值的56%、 56%、 53%,气流量均匀度标准差降为0.93。【结论】优化后的喷吹管气流量均匀化程度提高,可实现滤筒除尘器的均匀清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筒除尘器 喷吹孔 孔径 气流量 侧壁压力峰值
下载PDF
海底电缆覆盖物清理的移动射流过程仿真分析
18
作者 蔡晔 黄小卫 +4 位作者 李晓骏 王思宇 于嵩松 申卓远 武硕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在实际工况中,高压喷嘴存在横向移动的速度,使得射流对土体的冲埋深度难以预测,导致海缆表面覆盖物清理不完全。针对此问题,建立了优化后的流场与冲埋深度预测理论模型,利用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首先,建立了一种喷嘴流场优化模型... 在实际工况中,高压喷嘴存在横向移动的速度,使得射流对土体的冲埋深度难以预测,导致海缆表面覆盖物清理不完全。针对此问题,建立了优化后的流场与冲埋深度预测理论模型,利用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首先,建立了一种喷嘴流场优化模型,阐述了冲埋深度的预测方法;其次,建立了水射流破土数值仿真模型,选取射流压强、喷嘴直径、喷嘴横移速度以及土壤剪切强度4种控制参数,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冲埋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压强、喷嘴直径的增大,冲坑深度逐渐增大;随着喷嘴横移速度和土体剪切强度的增加,冲坑深度逐渐减小。最后,理论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该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冲埋深度难以预测的问题,可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移动速度 理论模型 数值仿真 冲埋深度 流场优化模型 射流压强 土体剪切强度 喷嘴直径
下载PDF
不同进口边界层条件下S形扩压器流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鹏 董金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1-758,共8页
为了研究S形扩压器边界层分离和二次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进口边界层条件下的S形扩压器内流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分离和二次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边界层分离带来的大面积低速区显著地加大了二次流的... 为了研究S形扩压器边界层分离和二次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进口边界层条件下的S形扩压器内流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边界层分离和二次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边界层分离带来的大面积低速区显著地加大了二次流的强度和尺度,二次流又反过来会改变分离区的分布。S形扩压器二次流的发展可认为是两个弯道产生的流向涡相互对抗的过程,对于进口带有长等直段的方案,边界层更易发生分离,扩压器出口二次流最终发展成为"上抬涡"模式。此时总压恢复系数等于0.978,而总压畸变指数和旋流系数分别高达0.55和0.035,其气动性能明显劣于无长等直段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形扩压器 进口边界层 边界层分离 二次流 总压恢复 总压畸变
下载PDF
高压集输气井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
20
作者 王锦昌 赵润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 针对采用高压集输工艺气水同出的天然气井,为准确计算其井筒积液量及井底流压,以指导泡排工艺的实施,建立了一种井筒积液量与流压计算方法。通过简化油管与环空内气水两相分布,并以套压折算流压等于油压折算流压为基本原则,推导出包含油管等效液面处压力p_(1)、环空等效液面处压力p_(2)、环空与油管等效液柱高度比值k等3个关键参数的计算方程,并结合动态监测数据,给出了3个关键参数的求解方法,从而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得出井筒积液量与井底流压。经45口气井实测数据验证,流压计算平均误差4.4%,积液量计算平均误差14.8%。同时,该方法主要利用生产数据和少量流压测试数据进行并行迭代计算,具有成本低、计算速度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集输气井 井筒积液量 井底流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