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in (Ng_3)~3 bottom water reservoir of Lin 2-6 fault-block in Huimin depression and potential tapping in horizontal well 被引量:6
1
作者 HAN Zuo-zhen YANG Ren-chao +2 位作者 FAN Ai-ping CHEN Qing-chun SHAO Yun-ta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102-107,共6页
Oil reservoirs with secondary bottom water in Ng33 members (in Guantao formation, Paleogene system) of Lin2-6 fault block in Huimi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have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containi... Oil reservoirs with secondary bottom water in Ng33 members (in Guantao formation, Paleogene system) of Lin2-6 fault block in Huimi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have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containing-exploitation. Oil exploitation from vertical wel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efficient. The reservoir type, with water displacing oil and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re specifically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covery ratio. An integrated scheme for adjusting horizontal wells has been designed and the key technique of the scheme optimi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positive rhythm of fluvi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is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flooding of oil reservoirs while water injec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patterns and accumulative petroleum production are the external causes; 2) oil-water driving patterns have transferred from edge water advancing to bottom-water-coning;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upper rhythm and top of the middle rhythm in Ng33 members; 3) a great deal of remaining oil is enriched in high positions of faults, in axes of tiny structures, in stagnation areas among water-injection wells and oil-wells and in tectonic saddle areas with sparse wells. Compared with vertical wells, horizontal wells hav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recovery, high off-take potential, high critical output, large controlling areas and long time of bottom-water breakthrou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采 油槽地层水 残油 水平井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Earl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Bottom Water Heavy Oil Reservoir
2
作者 Xiujuan Zhao Songru Mou +2 位作者 Jie Tan Bowei Liu Enhui Su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11期201-208,共8页
The bottom water heavy oil reservoir has high natural energy, and the bottom water body multiple of the reservoir is 300 times or even higher. The natural energy of the reservoir can keep the superior condition that t... The bottom water heavy oil reservoir has high natural energy, and the bottom water body multiple of the reservoir is 300 times or even higher. The natural energy of the reservoir can keep the superior condition that the formation energy does not decreas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liquid volume and high recovery rate. In view of this reservoir condition, we take C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oilfield development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rge liquid volume and high-speed production,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production and medium low-speed production on recovery rate of similar heavy oil bottom water-reservoi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ing trend of water cut in oilfield is the same whether high-speed development with large liquid volume or conventional low-speed development is adop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liquid production, the sweep efficiency of water flooding is high in the same period of time, which has certain advantage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early large liquid production is explored, which provides certain guidance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tom Water Heavy oil High Speed Development
下载PDF
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空气辅助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
3
作者 刘晓丽 李阳 +5 位作者 白雷 吴丛文 王红波 马挺 姜振学 万云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筛选了乳化效果好的采油功能菌株H3;通过对主要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磷源的筛选,开展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可实现原油乳化分散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复合粉激活体系;研究了底水油层“船底形”剩余油富集特征,形成了“微生物乳化+空气提效+稠化剂封堵”提高采收率驱油模式,明确了提高采收率幅度与注入菌体浓度、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正相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实施“4注20采”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先导试验,注入微生物激活剂0.13倍孔隙体积,2017至2023年阶段增油5.6×104 t,采收率提高4.0个百分点,增油效果好的井主要分布在总菌浓度高、石油地质储量大、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大、底水薄、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域。研究成果对丰富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序列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激活体系 采收率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下载PDF
边底水稠油油藏微生物氮气复合吞吐工艺
4
作者 张吉星 宋欣 +1 位作者 林军章 刘涛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由于原油黏度高,边底水稠油油藏油水流度比大,单井含水上升快,导致该类油藏采出程度低。探索边底水油藏微生物复合氮气吞吐工艺,扩大微生物的作用半径,提高微生物与剩余油接触和动用效率,从而实现单井产量提高。首先建立乳化降黏和润湿... 由于原油黏度高,边底水稠油油藏油水流度比大,单井含水上升快,导致该类油藏采出程度低。探索边底水油藏微生物复合氮气吞吐工艺,扩大微生物的作用半径,提高微生物与剩余油接触和动用效率,从而实现单井产量提高。首先建立乳化降黏和润湿洗油的微生物复合吞吐体系,0.3%复合体系表面张力为27.5 mN/m,洗油效率为91.3%,原油降黏率达83.7%;该体系与氮气复合后具有一定的泡沫性能。利用一维物理模拟实验优化微生物体系与氮气复合注入工艺,气液比为2,注入浓度为0.3%,焖井周期为10 d;采用微生物氮气复合吞吐工艺在弱边底水油藏现场试验了6口井,平均含水降低10%以上,增油达8494 t,取得了良好的矿场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 稠油 微生物 氮气 吞吐工艺
下载PDF
渤海JZ-X油田气顶窄油环油藏井位优化和挖潜策略
5
作者 岳宝林 孟智强 +3 位作者 房娜 郑炀 瞿朝朝 王双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 针对气顶底水窄油环油藏易气窜水锥、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生产难题,在渤海矿区逐渐探索出利用水平井开发的井位优化与挖潜策略。基础井网阶段:水平井段垂直构造线穿多层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并匹配智能滑套分采管柱以缓解层间矛盾;基础井网平行于流体界面,部署于油水界面之上1/3油柱高度避气控水。综合调整阶段: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富集于井间滞留区,纵向上后期水体能量驱动逐渐发挥主要作用,剩余油主要富集于油层上部。对比井间侧钻、气顶注气和屏障注水方案增油量指标,当前剩余油挖潜策略以井间侧钻与气顶注气为主。井间侧钻通过低产低效井平面侧钻至井间,纵向高部位部署挖潜剩余油,单井净增油量为3.4×10^(4)~4.2×10^(4)m^(3);气顶注气通过采气井转天然气回注,补充气顶能量,气驱水平井上部剩余油,提高原油采收率,预测净增油量为5.2×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 底水 窄油环 井网部署 综合调整 剩余油 井间侧钻 注气 屏障注水
下载PDF
吸油烟机检测油脂分离度若干问题分析
6
作者 王奎 李世君 +3 位作者 王弘达 杨雷 叶超 刘媛 《日用电器》 2024年第3期103-105,127,共4页
吸油烟机是家中必备的电器之一,市场保有量非常大,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是能效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能反应出一台吸油烟机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也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大厂家也对该参数重视程度很高。实验室在检测吸油烟... 吸油烟机是家中必备的电器之一,市场保有量非常大,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是能效检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不仅能反应出一台吸油烟机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也对环境保护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各大厂家也对该参数重视程度很高。实验室在检测吸油烟机油脂分离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根据我院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简单总结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分离度 蠕动泵 独立过滤器 平底锅
下载PDF
断溶体底水油藏不同隔板参数堵水强度影响规律
7
作者 秦飞 张雯 +2 位作者 毛志强 陈立峰 曾慧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9,共8页
针对断溶体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典型缝洞结构制作了二维断溶体底水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隔板参数对堵水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凝胶相比于冻胶,自身力学强度大且与岩石壁面的... 针对断溶体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底水锥进导致油井含水率高、采收率低等问题,基于典型缝洞结构制作了二维断溶体底水油藏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隔板参数对堵水强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油凝胶相比于冻胶,自身力学强度大且与岩石壁面的黏附性能好,堵水强度大,当注入量为0.1 PV时,突破压力分别为1.97 MPa和0.57 MPa。隔板深层封堵效果优于中层和浅层封堵,展布长度越大,堵水强度越大。在段塞设计上,双段塞隔板适用于弱底水油藏,三段塞隔板由于更能够有效抑制冻胶的运移,从而形成稳定的隔板结构,适用于强底水油藏。该研究应用于塔河油田TH102X井后,平均产油量从0.23 t/d增至0.76 t/d,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板参数 断溶体底水油藏 油凝胶 冻胶 堵水强度
下载PDF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hut in Pressure Cone in Offshore Strong Bottom Water Reservoir
8
作者 Jie Tan Enhui Sun +2 位作者 Dongdong Yang Wentong Zhang Songru Mo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X oilfield is an offshore strong bottom water reservoir with water cut up to 96% at present, and liquid extra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liquid production of ... X oilfield is an offshore strong bottom water reservoir with water cut up to 96% at present, and liquid extrac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liquid production of the oilfield reaches 60,000 m</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d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offshore platform, well trough and equipment, the oilfield is unable to continue liquid extrac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oil production of the oilfiel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trategy of shut in and cone pressure.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such as crude oil density, viscosity, reservoir thickness, interlayer, permeability and so on, on the drop height of water cone and the effect of precipitation and oil increase after well shut in. At the same time,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is analyzed by combining the actual dynamic data with the 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and the strategy of well shut in and cone pressure is formulated for the offshore strong bottom water reservoir. It provides the basis and guidance for the reasonable use of shut in pressure cone when the reservoir with strong bottom water meets the bottleneck of liquid vo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Strong bottom Water Reservoir Shut in Pressure Cone Precipitation to Increase oil Production Fuzzy Mathematics
下载PDF
ZXDJ-1堵水剂在桩西边底水稠油油藏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孟庆标 隋清国 +3 位作者 林志彬 贾庆乐 段志刚 宋洪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9期76-82,共7页
桩西油田桩139等区块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因边底水活跃造成油井含水率偏高是其主要生产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从调堵增产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种新型高强度堵水剂ZXDJ-1,基本配方为6.0%改性锂藻土+0.5%多聚甲醛+0.5%酚醛树... 桩西油田桩139等区块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因边底水活跃造成油井含水率偏高是其主要生产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从调堵增产角度出发,开发了一种新型高强度堵水剂ZXDJ-1,基本配方为6.0%改性锂藻土+0.5%多聚甲醛+0.5%酚醛树脂PN760+1.6%增黏剂+0.4%改性CMC。研究证实,该堵水剂具有较高强度、良好的耐温、热稳定性及封堵性能。采用双管并联模式的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堵水剂的优越性表现在对调堵层位不仅具有强的选择性,还具有高耐冲刷性。堵水剂堵水技术现场应用5井次,应用效果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油井调堵效果,可为类似油藏调堵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西油田 底水油藏 稠油油藏 堵水剂 研究 应用
下载PDF
东海西湖底水薄油气藏开发策略研究及实践
10
作者 徐晨 王健伟 +3 位作者 李妍 刘舒 田雨桐 方沛杰 《海洋石油》 CAS 2023年第3期23-27,共5页
实现均衡水侵是减缓底水薄油气藏水侵速度、延长无水采气期、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该文利用机理模型对底水薄油气藏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井型、水平井长度、完井方式、避水高度及采速等因素,并对东海西湖开发实践进行总结。研究表... 实现均衡水侵是减缓底水薄油气藏水侵速度、延长无水采气期、提高开发效果的关键。该文利用机理模型对底水薄油气藏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井型、水平井长度、完井方式、避水高度及采速等因素,并对东海西湖开发实践进行总结。研究表明:水平井+变密度定向射孔是开发底水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控制采油气速度至关重要;水平井长度及避水高度对开发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开发策略可延长无水期3年,提高采收率5%。东海西湖成功的开发实践可为该类油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薄油气藏 开发策略 水平井长度 变密度定向射孔 采油气速度 避水高度
下载PDF
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与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伟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1期58-61,67,共5页
太平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探明地质储量2872×10^(4)t,为一大型的潜山披覆构造带上的强边底水稠油油藏,但含水率上升快,储层易出砂,注汽热采和化学堵水效果不佳。为改善区块的开发效果,提出了转降黏复合开发的技术对策。首先,... 太平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为馆陶组,探明地质储量2872×10^(4)t,为一大型的潜山披覆构造带上的强边底水稠油油藏,但含水率上升快,储层易出砂,注汽热采和化学堵水效果不佳。为改善区块的开发效果,提出了转降黏复合开发的技术对策。首先,通过小尺度网格数值模拟研究了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水平井水侵规律,在室内实验筛选出降黏剂的基础上,提出了“降黏+新井整体转流线”和“降黏+调堵局部转流线”两种技术对策,并分别优选井位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 稠油 小尺度网格 水侵规律 降黏复合
下载PDF
无夹层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波及系数主控因素研究
12
作者 孙一丹 周文胜 +1 位作者 刘凡 王励琪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水平井开发底水稠油油藏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底水呈现非活塞式推进、流线形态不断变化,导致波及系数难以预测。基于典型油藏实际生产动态分析,结合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波及系数的主控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在水平井开发底水稠油油藏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底水呈现非活塞式推进、流线形态不断变化,导致波及系数难以预测。基于典型油藏实际生产动态分析,结合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确定了波及系数的主控因素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平井开发的无夹层底水稠油油藏波及系数主要受产液能力、避水高度、水平段长度、井距和平均渗透率等因素的影响;可根据各主控因素对底水稠油油藏波及系数的影响,对水平井的设计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稠油油藏 波及系数 水平井 主控因素 灰色系统关联分析
下载PDF
惠州凹陷流体动力场研究方法及应用
13
作者 游婷婷 庞雄奇 +5 位作者 李洪博 袁武 胡涛 于飒 施砍园 蔡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惠州凹陷深层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顶底界限不明,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问题,以测井、试油、高压压汞等资料为基础,综合采用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和实例剖析法确定研究区浮力成藏下限,采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储层内外势... 惠州凹陷深层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顶底界限不明,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问题,以测井、试油、高压压汞等资料为基础,综合采用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和实例剖析法确定研究区浮力成藏下限,采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储层内外势差法确定油气成藏底限,对惠州凹陷自由流体动力场和局限流体动力场进行划分,明确非常规油气藏分布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浮力成藏下限为3500~4000 m,对应孔隙度为8.50%,渗透率为1.00 mD;油气成藏底限临界孔喉半径为0.0325μm,临界孔隙度为1.72%~2.00%,对应的深度底限为6000~6500 m。研究结果为惠州凹陷开拓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接替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致密油气 油气成藏底限 流体动力场 判别方法 惠州凹陷
下载PDF
海上底水稠油油藏油水相渗特征实验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周伟强 郑继龙 +1 位作者 赵军 张勋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海上稠油油田大部分都伴随着边水或底水,底水稠油油藏生产特征为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低,从而影响油田产量。为了更好地了解底水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点,为后期方案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底水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 海上稠油油田大部分都伴随着边水或底水,底水稠油油藏生产特征为含水率上升快、采出程度低,从而影响油田产量。为了更好地了解底水稠油油藏水驱开发特点,为后期方案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依据,针对底水稠油油藏地质特点和流体性质,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底水稠油油藏条件下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研究,对比了稳态法与非稳态法2种相渗实验方法的差异性,并分析了底水稠油油藏相渗曲线特征。研究表明,油水相渗曲线主要表现为油相水相相对渗透率总体偏低并呈现凸型、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幅度快、油水共渗点低,且稳态法相渗曲线形态更为准确,可为该类型油藏动态预测及精细挖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稠油油藏 相渗特征 油水相对渗透率 剩余油开发
下载PDF
基于漏磁检测方法的储油罐底板缺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兴海 《设备监理》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实现储油罐底部缺陷部分的漏磁检测,达到预防和解决储罐安全问题的目的,本文基于漏磁检测基础原理进行漏磁检测研究,对漏磁检测技术中正反演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储油罐底腐蚀缺陷检测流程,对缺陷进行仿真研究,设计储油罐底部缺陷漏磁... 为了实现储油罐底部缺陷部分的漏磁检测,达到预防和解决储罐安全问题的目的,本文基于漏磁检测基础原理进行漏磁检测研究,对漏磁检测技术中正反演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储油罐底腐蚀缺陷检测流程,对缺陷进行仿真研究,设计储油罐底部缺陷漏磁检测装置,构建二维模型与匹配传感器,完成漏磁检测装置设计。建立模型并通过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不同缺陷条件下对漏磁信号曲线的影响,探究漏磁信号曲线与不同缺陷条件间的联系,以达到磁化装置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磁检测 仿真研究 漏磁信号 磁化装置 储油罐底板缺陷
下载PDF
探边工具在稠油底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凯 王海涛 +2 位作者 徐立帆 殷小琛 杨小婕 《天津科技》 2023年第2期31-33,37,共4页
南堡油田某区块的稠油油藏储层横向发育变化大,属于底水油藏;另外,受前期开发影响,油水系统也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油藏开发效果和实现近顶避水钻进和油藏开发效益最大化,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实时更新对油藏的认识,通过充分利用旋转导向与探... 南堡油田某区块的稠油油藏储层横向发育变化大,属于底水油藏;另外,受前期开发影响,油水系统也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油藏开发效果和实现近顶避水钻进和油藏开发效益最大化,在作业实施过程中实时更新对油藏的认识,通过充分利用旋转导向与探边工具优势,实现了对井眼轨迹的有效控制,并取得了实时测井资料,为实现稠油油藏的长期高效稳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边工具 稠油油藏 底水油藏 水平井
下载PDF
基于油气相平衡的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垂向井位优化
17
作者 韩啸 江文博 +2 位作者 唐斌 周晋冲 黄家曦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气顶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同时赋存,水平井垂向位置不合理,则极易发生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气窜和底水锥进,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结合气顶底水油藏流体分布特点,校正了状态方程计算逸度误差,计... 气顶底水油藏油气水三相同时赋存,水平井垂向位置不合理,则极易发生气窜和水锥,导致油井产能下降。为了有效控制气窜和底水锥进,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基于热力学相平衡理论,结合气顶底水油藏流体分布特点,校正了状态方程计算逸度误差,计算了油气体系相平衡闪蒸模型,利用天然气状态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进一步推导出了气顶指数、底水倍数与地层压力的垂向水平井布井位置评价模型,总结了水平井开发过程中随油藏地层压力下降油气相间传质规律。经实例计算及数值模拟验证,采用本方法得到的布井位置可以有效延长水平井稳产时间,为气顶底水油藏水平井部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气顶底水 油环 水平井 垂向位置 稳产时间
下载PDF
常温原油储罐罐底边缘板的腐蚀与防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洪川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97-100,共4页
常温原油储罐多修建在沿海地区,受海洋大气环境的影响储罐发生严重的腐蚀,储罐区附近的石油炼化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加剧了储罐的腐蚀。常温原油储罐罐底边缘板处易积水,腐蚀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针对常温原油储罐罐底边缘板的腐蚀现状,分... 常温原油储罐多修建在沿海地区,受海洋大气环境的影响储罐发生严重的腐蚀,储罐区附近的石油炼化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气加剧了储罐的腐蚀。常温原油储罐罐底边缘板处易积水,腐蚀现象尤为明显。本文针对常温原油储罐罐底边缘板的腐蚀现状,分析腐蚀发生的原因,阐述腐蚀机理,提供了几种防腐措施技术,以期对原油储罐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储罐 罐底边缘板 腐蚀 防护
下载PDF
海上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堵水与低温热化学吞吐复合增效应用
19
作者 戎凯旋 袁玉凤 +3 位作者 孟小芳 王飞 王鹏润 赵心茹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58-62,68,共6页
渤海W油田P井区为强底水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储层厚度大、地层原油黏度高,储层物性好等特点,投产初期采用冷采开发,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等特征,开发效果差。为了改善油田开发现状,结合水平井冷采井筒条件,提出了堵水体系、化... 渤海W油田P井区为强底水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储层厚度大、地层原油黏度高,储层物性好等特点,投产初期采用冷采开发,出现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等特征,开发效果差。为了改善油田开发现状,结合水平井冷采井筒条件,提出了堵水体系、化学增效剂和低温热水的复合吞吐方法,并利用三维物模装置开展不同堵水体系及化学药剂复合吞吐的实验。实验表明,氮气泡沫+热水+降黏剂复合吞吐控水增油效果最好,提高采出程度23.52%,且先注堵水药剂再注热水+降黏剂的段塞组合顺序效果更好。结合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优选P3H井开展氮气泡沫-低温热水-降黏剂复合吞吐先导试验,措施后含水率从91.80%降低至5.53%,高峰日产油量为措施前的5倍,有效期达105 d,单次措施累计增油3852 t,措施效果较好。该项技术为海上深层底水普通稠油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也为海上类似稠油油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底水稠油油藏 控水 低温热水复合吞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废机油残留物再生沥青物理性能研究
20
作者 赵培馨 《天津建设科技》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充分利用废机油残留物(Re-refined Engine Oil Bottom, REOB),改善REOB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将2种不同来源的REOB掺加到3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中,对比不同REOB掺量再生沥青的物理流变性能,确定了REOB在老化沥青的适宜掺量。结果表明:... 为充分利用废机油残留物(Re-refined Engine Oil Bottom, REOB),改善REOB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将2种不同来源的REOB掺加到3种不同老化程度的沥青中,对比不同REOB掺量再生沥青的物理流变性能,确定了REOB在老化沥青的适宜掺量。结果表明:REOB可使老化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增大,软化点和黏度降低且在老化沥青质量15%~20%的掺量下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 废机油残留物 针入度 延度 软化点 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