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Downstream Increase in Peak Discharge of Hyperconcentrated Flood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1
作者 Zhijing Li Zhongwu Jin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6年第4期641-647,共7页
Hyperconcentrate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some peculiar phenomena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general conceptions of ordinary sediment-laden flow (e.g., downstream increase in peak discharg... Hyperconcentrated floods in the Yellow River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some peculiar phenomena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general conceptions of ordinary sediment-laden flow (e.g., downstream increase in peak discharge, instability flow, ripping up the bottom). Up to date, the mechanisms for the abnormal phenomena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facilitate a new insight into the abnormal downstream increase in peak discharge of hyperconcentrated flood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Numerical mode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 typical flood occurred in August 1992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which the peak discharge at Huayuankou station was 1690 m3/s larger than the value at Xiaolangdi station at upstream. It is found that a fully coupled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bed evolution to the mass conservation of the water-sediment mixture, can reasonably well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ak discharge rise and severe bed scour, while separate numerical experiment using a decoupled model, which ignores the feedback effects of bed evolution, shows no rise in the peak discharge. This leads us to comment, if only briefly, that the entrainment of sediment due to bed eros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ausing peak discharge increase along downstream cou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concentrated flood Abnormal Phenomena Peak discharge Increase sediment Transport Mathematical Model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道滞沙指标研究
2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2 位作者 王佳 张原锋 张广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8,共6页
水沙搭配关系是影响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重要因素,局部河段滞沙则是改善下游水沙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槽沿程冲刷不均衡,河床粗化,细沙补给不足,输沙效率明显降低。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及水沙演进规律,建立... 水沙搭配关系是影响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重要因素,局部河段滞沙则是改善下游水沙关系的有效手段之一。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河槽沿程冲刷不均衡,河床粗化,细沙补给不足,输沙效率明显降低。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特性及水沙演进规律,建立不同类型洪水滞沙河段(花园口以上河段)与排洪瓶颈河段(高村—艾山河段)的冲淤关系。基于滞沙对河道行洪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排洪瓶颈河段不淤积为约束,提出洪水滞沙的水沙优化配置指标。中泥沙洪水滞沙指标为:洪水平均流量为1800~3700 m^(3)/s,平均含沙量为66~235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沙指标 滞沙河段 排洪瓶颈河段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汛期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不同河段过流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玉芹 夏军强 +2 位作者 周美蓉 程亦菲 陈建国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7-628,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水沙输移特性显著改变,下游河道经历强来沙作用下的持续淤积与小浪底水库调控下的持续冲刷过程。基于黄河下游1986—2020年实测水沙数据与固定断面地形,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量化了汛期与非汛期水沙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水沙输移特性显著改变,下游河道经历强来沙作用下的持续淤积与小浪底水库调控下的持续冲刷过程。基于黄河下游1986—2020年实测水沙数据与固定断面地形,计算了河段尺度的平滩流量,量化了汛期与非汛期水沙过程对各河段过流能力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①小浪底枢纽运行前水流冲刷强度随时间减弱,下游河道呈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的整体淤积态势,平滩流量持续减小,最小过流能力小于2000 m^(3)/s。②小浪底枢纽运行后水流冲刷强度显著增大,尤其在非汛期,对河床冲刷产生重要影响;各河段过流能力显著恢复,其中游荡段恢复最为迅速。③各河段平滩流量与前5 a汛期、非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呈良好的幂律关系,该关系能较好地反映汛期与非汛期累积水沙过程对过流能力的综合影响。④小浪底枢纽运行后,非汛期水沙条件对平滩流量的贡献率增大,尤其是对游荡段具有重要影响(占比53%),对过渡段与弯曲段贡献则较小(占比不到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非汛期 汛期 不同河型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汛期洪水资源化利用对三峡水库淤积影响研究
4
作者 赵汗青 任实 +3 位作者 闫静 张成潇 刘志武 高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4-644,共11页
作为三峡水库诸多优化调度方式中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受到持续关注,开展针对场次洪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水库淤积科学问题的认识,有望为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2013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与... 作为三峡水库诸多优化调度方式中的一种,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受到持续关注,开展针对场次洪水的相关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水库淤积科学问题的认识,有望为调度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通过2013年以来的历史水文资料分析与水沙运动数值模拟,探究了入库洪水的输沙过程以及洪水资源化利用对库区淤积与水库排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洪峰流量介于30000~55000 m 3/s的中小洪水是近年三峡入库洪水的主要形式,随着入库洪峰流量的增加,洪水的地区组成逐渐趋向于金沙江下游、嘉陵江共同主导;常年回水区淤积、水库排沙是“消化”入库泥沙的两种主要途径,且以前者的作用为主;针对Ⅰ-3类入库洪水,坝前起调水位Z 0的抬升或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主要在于造成了库区淤积的重分布,次要在于改变了水库的排沙作用,在Z 0≤150 m条件下,洪水资源化利用对水库淤积的影响相对较小;针对典型洪水,当武隆洪峰流量Q′WL与入库洪峰流量Q′RK的比值小于1/5(即Q′WL/Q′RK<1/5)且朱沱洪峰流量Q′ZT与北碚洪峰流量Q′BB的比值介于3/2和3之间(即3/2<Q′ZT/Q′BB≤3)时,在Z 0=145 m情景下,洪水量级的提高增加了约50%的入库沙量,而水库调度抬升的库水位不足坝前水深的5%,导致前者较后者产生了更加严峻的变动回水区淤积和水库排沙情势;随着嘉陵江的洪水输沙作用逐渐显著,变动回水区,尤其是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口下游河道的淤积情势愈发明显,应当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洪水资源化利用 场次洪水 坝前起调水位 入库水沙体量 地区组成
下载PDF
三峡水库汛期排沙规律研究
5
作者 任实 高宇 +2 位作者 吕超楠 赵汗青 张成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2-1571,共10页
汛期排沙是控制泥沙淤积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概化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主要因素,依据实测水沙资料建立了三峡水库汛期排沙比经验公式,探讨了汛期优化调度下的泥沙淤积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汛期来沙占... 汛期排沙是控制泥沙淤积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概化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三峡水库汛期排沙的主要因素,依据实测水沙资料建立了三峡水库汛期排沙比经验公式,探讨了汛期优化调度下的泥沙淤积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汛期来沙占全年来沙的90.5%以上,且主要集中于场次洪水过程;建立了汛期排沙比经验公式,三峡汛期排沙比受流量和水位的双重影响,与代表进出库流量和坝前水位的综合影响因子呈较好的反比关系;汛期可采用“大水低位、小水高位”的运行方式提高综合效益。本研究能够为控制三峡水库泥沙淤积、优化汛期运行方式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汛期 排沙比 优化调度 泥沙淤积风险
下载PDF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河槽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绪坚 韩其为 方春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通过计算黄河下游的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的萎缩过程。第一造床流量与年水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的深槽平浅滩流量700—1000m^3/s是相对稳定的,恒定流的平衡输沙能力约为18-21kg/m^3。通过小... 本文通过计算黄河下游的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的萎缩过程。第一造床流量与年水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的深槽平浅滩流量700—1000m^3/s是相对稳定的,恒定流的平衡输沙能力约为18-21kg/m^3。通过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年平均拦沙约3亿t,并在汛期强化调水调沙运用,基本可以控制黄河下游河槽的淤积萎缩。第二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恢复和维持平滩流量约4000m^3/s的中水河槽是比较合理的。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状况,提出了恢复和维持黄河下游稳定中水河槽的措施,并探讨了强化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第一造床流量 第二造床流量 平滩流量 中水河槽 调水调沙 小浪底水库
下载PDF
河道生产堤对洪水影响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东坡 廖小龙 +2 位作者 王鹏涛 张晓雷 刘晓平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30,共7页
河道主槽两侧修建的生产堤影响滩槽泥沙横向交换,对河床演变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现实状况,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按现状生产堤、废除生产堤、限制生产堤三种条件进行了典型洪水的模拟,模拟计算给出了夹河滩-... 河道主槽两侧修建的生产堤影响滩槽泥沙横向交换,对河床演变带来很大影响。本文针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现实状况,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按现状生产堤、废除生产堤、限制生产堤三种条件进行了典型洪水的模拟,模拟计算给出了夹河滩-高村河段不同边界洪水演进、漫滩的过程及滩区淹没程度。作者分析了三种不同边界条件对洪水水位、河段流速、滩槽冲淤的影响,表明废除生产堤使洪水提前进滩,与现状生产堤状态相比大大降低了河道洪水位;限制生产堤方案可以适当控制漫滩流量,扩大滩槽泥沙横向交换,改善滩区生产条件。为了维持黄河河槽活力,协调人河关系,抑制二级悬河发展,限制下游河道生产堤治理方案是比较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堤 二级悬河 泥沙横向交换 洪水模拟 漫滩流量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河道泥沙冲淤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华侠 陈建国 +1 位作者 陈建武 李宜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从1973~1990年,共选取106个洪峰时段。分析了洪水期,三门峡出库不同含沙量级中,输沙用水量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调整的关系。所得成果对三门峡水库今后的运用,以及下游河道减淤均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洪峰流量 输沙用水量 减淤 河道泥沙 冲淤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灾害问题及应对 被引量:16
9
作者 谢和平 许唯临 +7 位作者 刘超 杨兴国 谢红强 聂锐华 周家文 安瑞冬 田忠 肖明砾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共14页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 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尤为重要。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意识,地球人都要有灾害教育"已深入人心,中国人的灾害意识和防灾技术水平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独特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气象等条件,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水灾害频发的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国家布局在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传承和创新了都江堰的治水智慧,在应对高坝泄洪与防洪安全、高坝工程结构安全、山洪泥沙灾害与滑坡防治、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水灾害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主要有:1)开发细观实验与模拟技术,揭示了高坝水力学复杂水流现象的细观机理,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判别准则和计算方法,形成系统的细观水力学体系,并创新地提出了多级泄洪原理与技术;2)原创性地提出了地质力学模型破坏模拟与综合法试验新技术,揭示了高坝工程整体结构安全响应机制,建立了能够准确反映受复杂地质环境及超标洪水等因素影响下高坝-坝基-库水整体结构安全评价体系;3)揭示了山洪与泥沙共同作用下"小水大灾"机制,提出了特大山洪泥沙灾害"降阶防控"技术,将山洪泥沙灾害致灾不确定性降到可防控范围;4)引入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新设备与技术实现了滑坡变形监测从"点、线、面"拓展到三维空间整体,提升了水动力型滑坡的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以及灾害应急响应能力;5)针对滑坡-堰塞坝物质组成和结构特性变异性大的问题,提出了滑坡-堰塞湖分类应急处置与综合治理技术;6)针对西南地区地理、生态与环境特点,提出了生态需水配置和过鱼、梯级水库水温预测成套方法和低温水控制、高坝泄水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的预测与调控等一整套维护水生生物生境的关键技术,将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从工程局部及单一水环境领域,拓展到山区流域整体系统并形成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体系。最后,针对中国西部山区河流水灾害的特点以及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总体需求,提出了变化环境下的水灾害形成与演化、耦合致灾机理与临界判据、水灾害动力灾变机制与演化过程、突变河流的生境-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灾变河流的生态演变机制和新平衡态、水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基础大数据库与云平台、水灾害流域协同管理与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山区水灾害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技术问题,有助于促进下一步防灾减灾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灾害 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泄洪与防洪安全 高坝工程结构安全 山洪泥沙灾害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溢流孔分流齿坎对水舌形状及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万五一 江春波 +1 位作者 李玉柱 张世彦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研究分流齿坎对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的影响,在七表孔八深孔的泄洪拱坝模型试验中,对采用大差动带分流齿的溢流表孔的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进行对比性试验。测量了单孔泄洪时齿坎对水舌形状和落水区域的影响,并研... 为了研究分流齿坎对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的影响,在七表孔八深孔的泄洪拱坝模型试验中,对采用大差动带分流齿的溢流表孔的水舌形状和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力进行对比性试验。测量了单孔泄洪时齿坎对水舌形状和落水区域的影响,并研究了表孔和深孔联合泄洪时不同分流齿坎设置方案对水舌空中碰撞效果及水垫塘底板承受的冲击压力的影响,推荐了合理的齿坎布置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间表孔设置齿坎和边侧表孔不设置齿坎的整体布置形式,可以提高碰撞消能效果,减小水垫塘底板承受的最大冲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齿坎 表孔 中孔 消能 泄洪 水垫塘底板 脉动压力
下载PDF
杭州湾口门中部水沙输运机制初探——以岱衢洋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泽坤 张俊彪 +3 位作者 施伟勇 许雪峰 俞亮亮 杨万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4,共8页
根据2012年9月在杭州湾口门中部外侧海域岱衢洋主槽内获得的包括大、中、小潮的垂向流速和悬浮泥沙观测资料,利用机制分解方法计算了岱衢洋的水沙输移通量等特征,分析并讨论了各个输沙项对总输沙量的贡献,解释了杭州湾水沙进出外海的输... 根据2012年9月在杭州湾口门中部外侧海域岱衢洋主槽内获得的包括大、中、小潮的垂向流速和悬浮泥沙观测资料,利用机制分解方法计算了岱衢洋的水沙输移通量等特征,分析并讨论了各个输沙项对总输沙量的贡献,解释了杭州湾水沙进出外海的输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单宽涨潮量大潮为小潮的2.3倍,单宽落潮量大潮为小潮的1.6倍。从小潮到大潮的余流和单宽净输水量由向海变为向陆;单宽涨潮输沙量大潮为小潮的4.5倍,单宽落潮输沙量大潮为小潮的2.7倍。单宽输沙量表现为小潮和中潮向海,大潮向陆的特点,大潮单宽净输沙量约为小潮和中潮的2倍;在各输沙项中,平流输沙主要来自水体净输移(拉格朗日余流决定)对悬沙输移的贡献,平流输沙方向小潮向海,中潮和大潮向陆,其中大潮和小潮时平流输沙在各项中贡献率最大;潮泵输沙小潮和中潮向海,大潮输沙向陆,中潮时潮泵输沙贡献率在各项中贡献率最大;垂向净环流输沙方向均向陆,大中小潮悬沙含量的垂向的差异是导致小潮垂向净环流输沙量大,大潮输沙量小的主要原因;杭州湾中部通过岱衢洋通道与外海泥沙交换的主要形式是大进大出、反复搬运,而在一个完整的半月周期内外海泥沙净进杭州湾的量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中部 岱衢洋 水动力 水沙通量 水沙输运机制
下载PDF
低实用堰水力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国君 刘晓平 +2 位作者 方森松 孙文红 侯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24,共4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对比分析了某低水头水利枢纽在运行中WES堰和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的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结果表明:2种堰型均能满足规范中平原地区的行洪能力要求,而WES堰的行洪能力略优于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对比分析了某低水头水利枢纽在运行中WES堰和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的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结果表明:2种堰型均能满足规范中平原地区的行洪能力要求,而WES堰的行洪能力略优于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但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的堰面紊动强度较大、范围较广,能有效增强水流挟沙能力,易使泥沙起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堰面泥沙淤积问题,从而保证检修闸门正常工作,保障枢纽安全运行。综合对比分析,推荐采用改进后折线型实用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实用堰 行洪能力 过沙能力
下载PDF
塔里木河现代河道冲淤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冯起 陈广庭 李振山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43,共6页
通过对现代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大断面的泥沙堆积情况、河道的基本特征和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研究,认为塔里木河河道冲淤较大,主槽摆动频繁;涨水时低滩地淤积,落水时冲刷;每经一个汛期,滩面有所抬高;长时期内滩槽相对高差变化不大;... 通过对现代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大断面的泥沙堆积情况、河道的基本特征和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研究,认为塔里木河河道冲淤较大,主槽摆动频繁;涨水时低滩地淤积,落水时冲刷;每经一个汛期,滩面有所抬高;长时期内滩槽相对高差变化不大;河道淤积量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沙、来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河道 冲淤变化 含沙量 洪水流量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易灵 周庆欣 +1 位作者 庞远宇 刘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3,共6页
水文特性及规律是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及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水文特性既有成因上特有的规律,又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针对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了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径流量、洪水量级、... 水文特性及规律是流域治理、开发、保护及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水文特性既有成因上特有的规律,又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针对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影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了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径流量、洪水量级、水位流量关系以及泥沙的影响,给出了人类活动对珠江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影响结论,为下一步流域治理规划、水文计算及工程设计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洪水 水位流量关系 泥沙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安龙 王红涛 +1 位作者 章燕喃 黄泰仁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8,共7页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调节库容小、洪水调节能力差,而且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量大等特点,用调整表孔、底孔结构尺寸的方式进行泄洪规模和表底孔泄洪能力分配的比选,探讨其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不同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最大下泄流量应以... 针对周宁抽水蓄能电站调节库容小、洪水调节能力差,而且洪水的洪峰流量和洪量大等特点,用调整表孔、底孔结构尺寸的方式进行泄洪规模和表底孔泄洪能力分配的比选,探讨其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原则。不同方案的对比研究表明:最大下泄流量应以校核洪水下高水位时局部时段敞泄为原则进行设计,以减小闸门控制误差所造成的洪水雍高风险。对于调节能力差、洪水流量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应布置表孔、底孔进行联合泄洪;底孔的布置应保证低水位时各频率洪水均得到快速下泄,避免在水位上升过程中出现滞洪现象;在总超泄能力满足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表孔规模较大的方案,实现表孔和底孔泄流能力的优化分配。研究成果对调节能力差、洪水流量大的电站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 联合调洪 泄洪建筑物 泄洪规模 表孔 底孔 布置方案
下载PDF
泄洪雾化降雨的纵向边界估算 被引量:38
16
作者 孙双科 刘之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3-58,共6页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对部分已建工程的泄洪雾化...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高坝的陆续兴建,泄洪雾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切需要进行预测研究。由于泄洪雾化的物理过程与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基于大量原型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对部分已建工程的泄洪雾化原型观测资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现泄洪雾化纵向边界与泄流流量、水舌平均入水流速及入水角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并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建立了估算泄洪雾化降雨纵向边界的经验关系式。该成果可用于实际工程的泄洪雾化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泄洪雾化 纵向边界
下载PDF
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江恩惠 梁跃平 +1 位作者 张原锋 张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31,共6页
随着黄河清水来源区基流的减少、中下游地区耗水量的增加,使近十几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增加,从而导致一些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明显削弱。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 随着黄河清水来源区基流的减少、中下游地区耗水量的增加,使近十几年黄河下游中小洪水、高含沙洪水出现机率增加,从而导致一些迎送溜关系较好的控导工程对河势的控导作用明显削弱。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改变进入下游的水沙及洪水过程,中小洪水持续时间将更长,今后游荡性河道如何整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模型和原型资料的对比,对已建整治工程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工程对中小水的适应性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形势下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设计河宽及新型河道整治工程状况下排洪河宽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工程设计 整治流量 整治河宽 工程设计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小平 李勇 曲少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3,共3页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水的输沙水量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排沙比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输沙水量不再明显减小;③可以用平均流量为3 200 m3/s、平均含沙量为65 kg/m3的水沙搭配来代表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比 高效输沙洪水 冲淤特性 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 黄河下游
下载PDF
维持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阈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涛 陈晓宏 +2 位作者 陈志和 王高旭 杜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4,共6页
针对河口入海径流匮乏和海相来沙淤积的特点,引入纳潮回淤法计算漳卫新河河口年均纳潮淤积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口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河道冲淤量,建立洪峰流量与河道冲淤量的回归关系,确定了维持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 针对河口入海径流匮乏和海相来沙淤积的特点,引入纳潮回淤法计算漳卫新河河口年均纳潮淤积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河口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河道冲淤量,建立洪峰流量与河道冲淤量的回归关系,确定了维持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阈值。结果表明,漳卫新河河口年均纳潮淤积量36.7万m3,维持河口冲淤平衡的洪峰流量阈值为772.1m3/s、相应的5日平均流量为318.9m3/s。研究为河口冲淤平衡洪水流量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下淤积 冲淤平衡 洪水流量 阈值 漳卫新河河口
下载PDF
三峡水库修建后下游长江冲刷及其对防洪的影响 被引量:32
20
作者 韩其为 何明民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4-46,共13页
求文首先阐述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过程、含沙量过程及悬移质级配的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河道边界条件,以及下泄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其次介绍了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的预报,包括冲刷概况、冲刷重量、冲刷深度以及... 求文首先阐述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过程、含沙量过程及悬移质级配的变化和长江中下游河道边界条件,以及下泄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床演变的影响。其次介绍了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的预报,包括冲刷概况、冲刷重量、冲刷深度以及水位降低等。同时分析了冲刷的特点及机理,并用三门峡水库下游黄河、丹江口水库下游汉江、葛洲坝水库下游荆江的实际冲刷资料和美国柯罗拉多河上三座水库下游河道冲刷数据论证了研究结果的合理性。最后论证了三峡水库下游河道冲刷导致长江水位降低和洞庭湖减淤等,在整体上对防洪是有明显效益的;至于冲刷过程中的河道普遍展宽并不可能,但局部崩岸需要而且可能防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河床演变 冲刷 防洪 崩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