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全海琴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孟氏骨折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孟氏骨折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麻醉优良率、运动阻滞有效率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有效率为86.11%(31/36),高于对照组的5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孟氏骨折手术患儿可缩短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提高麻醉优良率和运动阻滞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但需延长麻醉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超声引导下 肌间沟 腋路 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涛 邓文芸 +1 位作者 尹洁 何纬新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8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昆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肱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腋窝组(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组(超声引导下锁骨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38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入手术室时(T_(0))、麻醉阻滞时(T_(1))、切皮时(T_(2))、术后30min(T_(3))、术毕(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和认知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肌间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T_(2)、T_(3)、T_(4)时刻,肌间沟组患者的HR、MAP均显著低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rSO_(2)均显著高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术后12、24、48h,肌间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腋窝组和锁骨组(P<0.05)。三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维持老年肱骨骨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稳定和脑氧供需平衡,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 腋窝入路 锁骨入路 肌间沟入路
下载PDF
阿芬太尼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晓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2期1666-16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阿芬太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阿芬太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抽签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8.42±3.3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8.89±3.53)岁。两组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研究组采用阿芬太尼。对比麻醉不同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一氧化氮(NO)、平均动脉压(MAP)、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心率(H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t检验。结果阻滞前,两组HR、SaO2、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1、0.182、0.020,均P>0.05);阻滞后30 min,研究组SaO2[(0.9935±0.1062)比(0.8745±0.0480)]、MAP[(90.50±10.21)mmHg(1 mmHg=0.133 kPa)比(83.45±9.68)mmHg]均高于对照组,HR[(69.05±8.43)次/min比(74.59±8.31)次/min]低于对照组(t=5.527、2.875、4.803,均P<0.05)。术前1 d,两组SOD、ACTH、N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7、0.984、0.071,均P>0.05);术后3 d,研究组SOD、ACTH、NO均低于对照组(t=7.589、3.989、5.319,均P<0.05)。研究组术后1.0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2.980,P<0.05);两组术后0.5、3.0、24.0、72.0 h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7、1.077、0.349、0.705,均P>0.05)。结论采用阿芬太尼进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在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避免术后应激的同时,维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骨折 超声 阿芬太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祝兵 翟小强 +1 位作者 张卫东 赵江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方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方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阻滞前后心率及平均血压、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观察组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前,两组心率、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两组心率高于阻滞前,平均血压低于阻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涛 周颖 黎炎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2月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开展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比较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患肢肌力、浅感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30 min内痛觉阻滞效应与运动阻滞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内自控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及肌力异常、浅感觉异常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骨折手术效果显著,可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增强阻滞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肌间沟入路 腋路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骨折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
6
作者 钟永灿 郭志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2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市中医院急诊拟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晋江市中医院急诊拟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止血带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区域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需要辅助静脉麻醉药物占比低于对照组,止血带反应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腋路臂丛、肌皮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好,可减少止血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 腋路臂丛 肌皮神经 肋间臂神经 断指再植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小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4期17-19,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期间在宁都县中医院接受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方...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0月期间在宁都县中医院接受肩部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手术麻醉均采用局部麻醉,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方案,试验组3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2组麻醉操作及起效时间、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麻醉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部手术中应用价值高,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部手术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左小明 刘琳 李同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收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上干阻滞)和对照组(臂丛神经上中下三干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刻生命体征,术后不同时刻屈肘、屈腕肌力。结果两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苏醒即刻与术后6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3.52±0.4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82±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1,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术后6 h的屈肘屈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上干阻滞操作时间短,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远端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 臂丛神经上干阻滞 生命体征 肌力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效果
9
作者 秦俊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0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盲探法肌间沟臂丛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盲探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用药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血液流速、平均血液流速、血流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熟T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有助于提高阻滞效果,减少麻醉用药,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肌间沟入路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春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4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肌间沟入路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肌间沟入路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86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取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支配术区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效果、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的痛觉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操作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前者的神经阻滞更完全,且并发症发生少,值得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入路 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正安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80-281,共2页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以肌间沟联... 目的探讨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上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以肌间沟联合腋路法阻滞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单一的肌间沟或腋路阻滞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达到完全阻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联合 腋路 臂丛麻醉 效果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肩袖损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瑞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3期6245-624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肩袖损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肩袖损伤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安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接受全麻手术,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手术。于麻醉诱导前(T_(0))、插管时(T_(1))、插管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时,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术后2、6、24 h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T_(0)时相比,两组T_(1)、T_(2)时MAP、HR水平均降低(P<0.05);与T_(2)时相比,两组T_(3)时MAP、HR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6、24 h时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能够稳定生命体征,缓解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秀菊 翁伟君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9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三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分别在肌间沟臂丛上、中、下支神经周围注入麻醉药物行臂丛神经麻醉,比... 目的:探讨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9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三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分别在肌间沟臂丛上、中、下支神经周围注入麻醉药物行臂丛神经麻醉,比较三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手术穿刺时间、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7.37%,较A、C组患者显著性提高(P<0.05);三组手术穿刺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感觉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较A、C组患者显著性缩短,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较A、C组患者显著性延长(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中支注药点麻醉为效果完善的分支周围注射方案,解决了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全需要更改麻醉方式的问题,并且麻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上支 中支 下支 上肢手术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鲁鸿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0期1341-1342,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以罗哌卡因浓度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3组,患者用药浓度分别为0.5%,0.375%及0.25%,观察3组患者的麻醉及阻滞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显著短于B、C组,镇痛持...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以罗哌卡因浓度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3组,患者用药浓度分别为0.5%,0.375%及0.25%,观察3组患者的麻醉及阻滞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显著短于B、C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长于B、C组,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完全阻滞率显著高于C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5%、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效果值得肯定,但相对而言,高浓度(0.5%)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及麻醉维持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佳,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毛永莉 张顺吉 《智慧健康》 2021年第21期177-179,182,共4页
目的探究将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150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 目的探究将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150例接受上肢手术的患儿,将所有患儿基本资料录入Excel表格,采用公式法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75。实验组患儿选择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儿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记录所有患儿的麻醉优良率以及阻滞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两种患儿在麻醉完成后效果良好,均顺利完成手术,但对照组患儿的麻醉优良率相较于实验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氯胺酮用量等指标水平分别为(4.66±1.62、6.71±4.11、451.37±16.04、26.81±6.71、18.61±6.51),均要低于对照组(3.94±1.81、8.36±1.24、416.64±15.15、31.92±8.63、22.71±8.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上肢手术进行麻醉时,选择七氟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案所获得的麻醉效果更为良好,具有良好的手术配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腋路臂丛神经 上肢手术 麻醉方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付秀丽 王森 +2 位作者 孙志鹏 雷凤琼 范丽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4-509,共6页
本文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传统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收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儿104例,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案,将104例锁骨骨折患儿分... 本文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传统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收集拟接受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儿104例,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案,将104例锁骨骨折患儿分为超声组和传统组,每组52例患儿,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的动态波动变化情况、肌力参数及两种麻醉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对比分析,超声组均短于传统组,而镇痛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传统组(P<0.05);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更好的神经阻滞效果(P<0.05);超声组患儿术后2 h、6 h、12 h屈肘关节的肌力评价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并发症率比较,超声组低于传统组(P<0.05)。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较传统一针法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能更准确地进行操作,缩短操作时间,麻醉效果更好,对患儿肌力恢复影响更小,麻醉并发症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骨折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1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70例超声引导下ISBPB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5)和试验组(n=3...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的镇静、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住院治疗的70例超声引导下ISBPB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参照组患者采用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入室时(T0)、切皮时(T1)、手术30 min(T2)、术毕时(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优良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T2、T3的HR、MAP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优良率(97.14%)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照组,试验组的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SBPB予以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麻醉,可维持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改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麻醉维持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镇静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64
18
作者 孙大健 张洁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07-609,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接受上肢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罗哌卡因配合超声波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加用右美托咪定,而对照组患者加用等剂量医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持续时间,患者麻醉前10 min (T1)、接受麻醉后20 min (T2)和40 min (T3)、手术完成后10 min (T4)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并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阻滞时间为(684.42±28.53) 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83.32±25.53) min,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11.23±0.9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26±1.11)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0.85±4.99)次/min和(87.47±5.74) mmHg,分别与对照组的(80.91±5.28)次/min、(87.02±6.11) 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及T4时,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6.11±5.26)次/min、(75.23±6.17)次/min、(78.74±5.21)次/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6.29±5.41)次/min、(65.78±6.03)次/min、(72.78±5.26)次/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0.55±6.11) mmHg、(79.38±6.04) mmHg、(83.96±6.02) 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85.38±7.08) mmHg、(84.27±6.42) mmHg、(86.24±6.37)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对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麻醉阻滞效果显著,可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勇兵 卓秋贵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年第8期1048-1049,10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漳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药物选用罗哌卡因。其中A组患者给予0.3%罗哌卡因,B组患者给予0.4%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率为92.68%(38/41),明显高于B组的82.9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6%(4/41),明显低于B组的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显著,镇痛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亮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2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A组...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A组、B组、C组药物浓度分别为0.500%、0.375%、0.250%。评价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部位神经阻滞情况。结果A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优于C组(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感觉恢复时间及运动恢复时间优于B组、C组,但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更长(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在一定范围内,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效果越好,但不可超过最佳浓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