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王生 +1 位作者 韩庆波 王振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比较2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后疼痛情况,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与成功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失败患者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人数占比均高于复位成功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60岁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时间短于臂丛神经阻滞,但二者总体应用效果相当。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桡神经浅支 骨膜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桡神经部分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臂丛下干的外科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运泉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在5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数目和纤维数,并用 AChE 组化法对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及尺神经进行了功能定位。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3(2~5)支分布。长头肌支平均横径0.8±0.1mm,可分离长度24.9±0.5mm,纤维数3... 在50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数目和纤维数,并用 AChE 组化法对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及尺神经进行了功能定位。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3(2~5)支分布。长头肌支平均横径0.8±0.1mm,可分离长度24.9±0.5mm,纤维数345±40根,均为运动神经;内侧头肌支平均横径0.9±0.1mm,可分离长度68.9±0.7mm。纤维数400±35根,第三支为混合性,其余为运动神经;外侧头肌支平均横径0.9±0.1mm,可分离长度48.5±0.6mm。纤维数353±38根,第三支为混合性,其它均为运动神经。根据观测结果可设计以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臂丛下干根性撕脱伤和尺神经干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肱三头肌支 神经移位 臂丛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3
作者 丁红梅 范松青 +2 位作者 万炜 陈胜华 尹知训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6期378-380,383,共4页
目的:为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起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组织学观察神经... 目的:为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转位修复腋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0侧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的起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组织学观察神经束性质,体视显微镜下神经纤维计数.结果:肱三头肌每个头均有桡神经发出的的2~4支肌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各肌支与腋神经前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长头及内、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结论:腋神经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肱三头肌支 神经移位 腋神经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红梅 向宇燕 +1 位作者 陈胜华 李素云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 为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支转位修复腋神经与肌皮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50侧成人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的起点、入肌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肌皮神经分支及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 目的 为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支转位修复腋神经与肌皮神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观测50侧成人上肢标本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的起点、入肌点、横径、无损伤分离长度;测量肌皮神经分支及腋神经前、后支起点、横径;在2侧新鲜上肢标本上切取上述肌支,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神经纤维计数。结果 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主干无损伤分离长度为44.6±1.7mrn,有2~4个分支,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与腋神经前支、肌皮神经分支在横径、纤维数上相近,外侧头肌支可分离长度大于其起点与腋神经起点间的距离,桡神经肱三头肌支起点与肱二头肌支起点在同一平面。结论 臂丛上千损伤后,桡神经肱三头肌外侧头支可转位修复腋神经、肌皮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肱三头肌支 神经移位 腋神经 肌皮神经
下载PDF
比较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慧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操作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治疗,且总体应用效果相当,但采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所需麻醉时间较少,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下载PDF
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丹迪 洪乐鹏 李沃棠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8-10,20,共4页
解剖观测了30例成人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结果表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各分支数为8~10支,多数可分离长度为48.2-121.1mm,横径为0.5-0.9mm。据此解剖学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以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损伤的新的手术方式... 解剖观测了30例成人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结果表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各分支数为8~10支,多数可分离长度为48.2-121.1mm,横径为0.5-0.9mm。据此解剖学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以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损伤的新的手术方式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肱三头肌支 神经移位 臂丛 肌皮神经
下载PDF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沛 劳杰 +1 位作者 赵新 高凯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 目的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飓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C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肋间神经 随访研究 肱三头肌肌支 神经移位
原文传递
旋后肌肌支移位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雷 董震 +1 位作者 张成钢 陈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桡神经旋后肌肌支和骨间后神经的显微解剖,为旋后肌肌支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旋后肌肌支移位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择13侧甲醛固定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肘以远桡神经及各肌支,记录旋后肌肌支及骨间后神经的形态特... 目的通过对桡神经旋后肌肌支和骨间后神经的显微解剖,为旋后肌肌支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设计旋后肌肌支移位术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选择13侧甲醛固定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肘以远桡神经及各肌支,记录旋后肌肌支及骨间后神经的形态特征、分布情况和直径。结果旋后肌肌支一般有3支,旋后肌Frohse弓近端2支,旋后肌肌管内1支,管外肌支恒定,可直接与骨间后神经缝合,且口径匹配。结论旋后肌肌支可用来移位修复骨间后神经,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神经移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臂丛 旋后肌 肌支 骨间后神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