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ctal dose reduction associated with hyaluronic acid implantation in brachy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1
作者 Tairo Kashihara Yuka Urago +11 位作者 Hiroyuki Okamoto Mihiro Takemori Hiroki Nakayama Shohei Mikasa Tetsu Nakaichi Kotaro Iijima Takahito Chiba Junichi Kuwahara Satoshi Nakamura Weishan Chang Yoshiyuki Matsui Hiroshi Igaki 《Asian Journal of Urology》 CSCD 2024年第2期286-293,共8页
Objectives: Hydrogel spacer (HS) was developed to reduce rectal toxicities caused by radiotherapy, but has been reported to cause major adverse events. Our institute has attempted to introduce a hyaluronic acid (HA) a... Objectives: Hydrogel spacer (HS) was developed to reduce rectal toxicities caused by radiotherapy, but has been reported to cause major adverse events. Our institute has attempted to introduce a hyaluronic acid (HA) as an alternative spacer. This study aimed to compare rectal doses and geometric distributions between the HS and HA implantation in prostate cancer.Methods: HS and HA were inserted in 20 and 18 patients undergoing high-dose brachytherapy, respectively. The rectum spacer volumes injected were 10 mL and 22 mL, re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13.5 Gy was administered with common catheter positions. The rectal dose indices were assessed between the spacer groups for dosimetry evaluation. Distances between the prostate and rectum and configurations of the spacer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ean doses irradiated to 0.1 and 2 mL of the rectum were 10.45 Gy and 6.71 Gy for HS, and 6.73 Gy and 4.90 Gy for HA (p<0.001). The mean minimum distances between the prostate and rectum were 1.23 cm and 1.79 cm for HS and HA, respectively (p<0.05).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 comparisons revealed that HA has a higher ability to expand the space than HS.Conclusion: The rectal dose reduction ability of HA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HS, suggesting its potential as a new spa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chytherapy Hyaluronicacid HYDROGEL Prostaticneoplasm RADIOTHERAPY
下载PDF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
2
作者 刘泽洲 梁岩松 +7 位作者 赵金鑫 于慧敏 张宏涛 徐克 李慧娟 底学敏 高贞 王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 目的 探讨改良术中实时计划对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Ⅰ粒子治疗的腰淋巴结转移癌患者26例。根据手术时长(<1.5 h和≥1.5 h)将患者分为两组各13例,分别接受传统术中实时计划(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和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D90、V90、V100、V150及肠管和腹主动脉的D2cc剂量参数的差异及两组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的差异。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前和术后V1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V150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余各剂量参数差值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术中实时计划组和传统术中实时计划组术后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6.9%(10/13)和46.2%(6/13;P=0.226)。两组均未出现腹膜炎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术中实时计划提高粒子剂量分布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剂量区范围,为125Ⅰ粒子治疗腰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近距离治疗 腰淋巴结转移 125Ⅰ粒子 剂量 疗效
下载PDF
探讨经腹部超声引导宫腔管置入在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云 鲁亮 +4 位作者 李勇 罗素 陈玲 刘麒麟 韦泫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0期37-39,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TAUS)引导宫腔管置入在ⅠB1~ⅣB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3D-ICB)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宫腔管置入方法分为常规置入组(24例...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TAUS)引导宫腔管置入在ⅠB1~ⅣB期宫颈癌患者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3D-ICB)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6月—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宫腔管置入方法分为常规置入组(24例)和TAUS组(24例),每组均进行120次近距离放射治疗,经CT定位扫描验证两组患者的子宫隐匿穿孔率。结果:TAUS组与常规置入组比较,操作时长缩短(18.71 min vs 13.09 min,P=0.001),术中出血比例下降(19.16%vs 15.83%,P=0.611),CT扫描次数减少(121次vs 132次),隐匿性穿孔率下降(0.83%vs 5.83%,P=0.031),其中TAUS组与常规置入组各个分期穿孔率比较:ⅠB1~ⅡA2期(0.00%vs 0.00%);ⅡB~ⅢB期(0.00%vs 2.20%,P=0.343);ⅢC~ⅣB期(1.54%vs 10.00%,P=0.040)。结论:TAUS引导可以减少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在3D-ICB宫腔管置入术中的时长,同时降低ⅢC~ⅣB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隐匿性穿孔率,为宫颈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3D-ICB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三维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 经腹超声引导 子宫穿孔
下载PDF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4
作者 凌宝珍 陈利 +5 位作者 张俊 曹新平 叶伟军 欧阳翼 迟峰 丁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79,共7页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分别为基于图形优化的正向计划Gro,基于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1、IPSA2(IPSA2是在IPSA1基础上增加体积剂量限值),以及基于混合逆向优化算法HIPO。比较4组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_(200)、V_(150)、V_(100)、D_(90)、D_(98)、适形度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_(2cc)、D_(1cc)、D_(0.1cc)剂量参数。结果正向计划优化时间相较于逆向优化时间较长,其次是HIPO优化。剂量学方面对比,逆向优化HIPO计划的HRCTVD_(90)、D_(98)、V_(100)参数优于正向优化和IPSA,逆向优化IPSA1、IPSA2、HIPO三组的HRCTVD_(90)、V_(100)高于正向优化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HIPO计划的膀胱、直肠D_(2cc)所受剂量低于其他3组,对于膀胱吸收剂量,正向优化Gro与IPSA1、HIP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IPSA1、IPSA2、HIPO组的D_(2cc)、D_(1cc)参数优于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的乙状结肠剂量参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正向与逆向优化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使用逆向HIPO优化可实现更好的靶区覆盖以及减少膀胱、直肠受量,设计时间也可接受,在计划首次优化时推荐使用,实际临床可结合图形优化人工微调以获得更为个体化的计划剂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后装放疗 逆向优化 IPSA HIPO
下载PDF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Using lodine-125 Brachytherapy 被引量:2
5
作者 Juan Wang Aixia Sui +4 位作者 Yitao Jia Binjian Xu Liang Wei Junqing Chen Wenjiang Shen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6年第3期212-215,共4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using iodine-125 (^125Ⅰ) brachytherapy.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advanced gastric cance...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using iodine-125 (^125Ⅰ) brachytherapy.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attern of CT scans. We utilized a brachytherapy planning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125Ⅰ seeds, their activity and quantity. The 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 was 110-135 Gy.^125Ⅰ seeds were implanted in a single plane or biplane by an intraoperative small incision or percutaneous puncture. The postoperative hemogram, CT, KPS, pain-relieving period and survival period were recorded. RESULTS One patient developed a complete response (CR), 4 patients a partial response (PR), 3 patients showed no change (NC) and 2 patients developed progressive disease (P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50% (5/10). The pain-relieving rate was 89% (8/9). The patients' appetite and KPS were improved. The longest survival period was 10 months and median life span was 4 months. There were 8 patients whose seeds fell off resulting in an expulsion rate of 3.8% (26/692). The patients showed 0-1 degree acute radio-therapeutic side-effects without other symptoms such as abdominal pain, vomitus cruentes o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etc.CONCLUSION Applying ^125Ⅰ implantation to treat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ith a reasonable seed distribu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e radioactive damage is mild.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125Ⅰ radioactive seeds brachytherapy.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在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龚成鹏 张雅婧 +1 位作者 胡胜清 高再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前景。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125)I粒子植入为不能再次手术、^(131)I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 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前景。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125)I粒子植入为不能再次手术、^(131)I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疗的持续或复发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段。该文将简要介绍^(125)I粒子植入在难治性甲状腺癌局部复发灶及其转移灶治疗和病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难治性甲状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黎鑫乐 陆健 +3 位作者 贡桔 李超杰 王力伟 刘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7-463,共7页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 目的:评估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6月在2家医院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84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0例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125I粒子植入(A组),64例为徒手植入^(125)I粒子(B组)。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术后剂量验证。计算术前术后D_(90)、V_(90)、V_(100)、V_(150),以及2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A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1个月,B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术后1~3个月行CT扫描,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疗效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估。比较分析2组的总体生存(OS)及不良事件发生。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于计算生存率,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Cox回归分析用于估计变量和结果之间关联的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A组和B组术后D_(90)均值、V_(90)、V_(100)、V_(150)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145.18±5.00)Gy vs (135.14±4.21)Gy、(96.37±0.71)%vs (95.25±0.81)%、(94.47±0.92)%vs (92.84±1.08)%、(75.89±2.17)%vs(76.10±1.77)%,以及(136.15±1.58)Gy vs (134.96±1.49)Gy、(96.20±0.35)%vs (96.59±0.31)%、(93.80±0.40)%vs (93.93±0.40)%、(74.49±0.96)%vs (74.22±0.49)%。A组手术操作时间为(42.1±7.1)min (1次穿刺将全部穿刺针同时植入),低于B组的(57.6±6.5)min(穿刺次数一般2~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A组和B组半年、1年、2年OS率分别为65%、20%、10%和56.7%、12.5%、4.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2)。病灶大小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A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少量渗血,静推2 U注射用蛇毒血凝酶(巴曲亭)后24 h内吸收。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证明了有效性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穿刺次数,降低手术难度,避免反复定位从而降低CT辐射受量,提高患者耐受度;在剂量学控制、术后近期疗效、总体生存率方面与徒手碘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相比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性同位素 碘-125粒子 3D打印模板 预后
下载PDF
局部晚期直肠癌腔内近距离放疗器官保留研究进展
8
作者 程天 彭冉 +1 位作者 曲昂 王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37-941,共5页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 腔内近距离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将放射源置于直肠腔内或肿瘤附近,可给予高剂量、高效率、低毒性、低成本的放射治疗。本文综述了两类ICB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器官保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讨论了ICBT在实现器官保存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优势和挑战。ICBT联合或不联合外照射放疗是LARC器官保留治疗的有效手段,可带来临床获益,但仍需谨慎选择合适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直肠癌 腔内近距离放疗 器官保留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阴道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旋转的剂量学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文君 于浪 +5 位作者 杨波 张杰 罗春丽 祝起禛 杨景茹 邱杰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34-39,45,共7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旋转误差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行子宫内膜癌术患者,回顾性分析采用阴道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治疗的患者计划,保持与临床计划相同驻留模式,分别...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内照射中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旋转误差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8例行子宫内膜癌术患者,回顾性分析采用阴道多通道柱状施源器治疗的患者计划,保持与临床计划相同驻留模式,分别顺时针旋转22.5°和45.0°,模拟临床分次间施源器置入存在旋转误差的状态,分析两种旋转幅度下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变化。结果:当施源器旋转22.5°时与临床计划相比,90%靶区体积接受的最小剂量(D_(90))降低了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膀胱、直肠接受最大照射剂量的2cc体积内的最小剂量(D_(2cc))分别增加2.35%和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2.40,P<0.05);当施源器旋转45°时与临床计划相比,靶区D_(90)降低了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7,P<0.05),膀胱、直肠D_(2cc)分别增加6.50%和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6.9,P<0.05);施源器旋转22.5°和45.0°后计划中乙状结肠和小肠的受量与原计划差异较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通道柱状施源器在阴道内照射中可提供个体化的剂量分布,但在患者实施分次治疗时,需关注施源器的置入状态,避免与初始计划中施源器位置产生角度差异影响靶区及OAR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近距离治疗 多通道柱状施源器 三维治疗计划
下载PDF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剂量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育林 朱思瑾 谭嗣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_(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D_(2cm^(3))、D_(1cm^(3))和膀胱D_(2cm^(3))、D_(1cm^(3))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 后装腔内放疗 剂量学 近期疗效
下载PDF
^(32)P敷贴+曲安奈德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近期疗效及其VTIQ评估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郑惠瑜 邓咏梅 +5 位作者 张金山 姚红霞 刘韬 李园 卢健林 袁晓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观察组),采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改良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同时对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测定剪切波速度(SWV,m/s),用以评估其近期疗效;收集本院核医学门诊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仅行^(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的共29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对23例观察组患者的34个病灶共完成了102次注射和68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为79.41%(27/34),对照组2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共进行了173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观察组的每病灶^(32)P治疗次数(次数/病灶)和总疗程(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0(2.00,2.00)比4.00(3.25,5.00);66.00(63.25,72.00)比169.0(132.2,194.0),P<0.01)]。(2)观察组治疗后SWVmax(m/s)和SWVmean(m/s)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79±3.05比6.75±3.80,4.68±1.92比5.35±2.38,P<0.05),治疗后改良法VSS评分(分)较治疗前减少(9.04±1.85比11.03±2.33,P<0.05),治疗前SWVmean与改良法VSS评分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44,P<0.05)。结论:^(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满意,与单独^(32)P敷贴相比,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了^(32)P敷贴治疗次数和缩短了总疗程;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可望为早期疗效评估提供敏感、客观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32)P敷贴 近距离放射治疗 曲安奈德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阴道填塞溻渍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齐子威 袁香坤 刘琼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近距离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阴道溻渍填塞治疗,每日1次,每次3 h。对照组予以三乙醇胺乳膏... 目的研究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近距离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中药阴道溻渍填塞治疗,每日1次,每次3 h。对照组予以三乙醇胺乳膏阴道涂抹,每次3 mg,每日1次,均14天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疼痛评分及阴道组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阴道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创面完全疗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特色填塞溻渍疗法在治疗宫颈癌近距离放疗后阴道损伤方面有效果,且在改善患者阴道疼痛评分、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阴道炎 中医溻渍疗法 三乙醇胺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13
作者 姚静 赵晓春 +2 位作者 李松泽 唐禹 黄泽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索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患者25例,所有患者缓慢静注7μg/kg阿芬太尼,随后注射瑞马唑仑0.25 mg/kg,睫毛反射消... 目的探索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2023年7月至10月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患者25例,所有患者缓慢静注7μg/kg阿芬太尼,随后注射瑞马唑仑0.25 mg/kg,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根据Dixon改良序贯法,若在插植过程中出现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下一位患者增加瑞马唑仑用量,否则为阴性反应,降低用量,剂量梯度0.01 mg/kg,直到出现7次折返,停止试验。记录入室时(T_(1))、给药完毕时(T_(2))、手术开始时(T_(3))、手术结束时(T_(4))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水平变化及术中不良反应,采用Probit analysis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及95%CI。结果纳入患者25例,阳性反应14例,阴性反应11例,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2例一过性低血压,1例一过性心动过缓。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ED_(50)为0.28 mg/kg(95%CI:0.27~0.30 mg/kg)。结论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抑制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体动反应的ED50为0.28 mg/kg(95%CI:0.27~0.30 mg/kg),患者呼吸循环稳定,镇静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术 半数有效剂量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姚涓 邵佳 +1 位作者 徐海波 陈蕾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Ⅰb2期、Ⅱa2期LACC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及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尿管尿瘘、尿潴留、肾积水、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联合新辅助化疗与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治疗LACC的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影响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腔内近距离后装放疗 根治性手术 生存期
下载PDF
机器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宋林涛 倪昕晔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9期130-135,共6页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作为一种主流的癌症治疗手段,其精准度、安全性和疗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放疗领域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在患者定位、肿瘤跟踪以及剂量传递等关键环节展现出其独特优势。本文综... 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作为一种主流的癌症治疗手段,其精准度、安全性和疗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在放疗领域的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尤其在患者定位、肿瘤跟踪以及剂量传递等关键环节展现出其独特优势。本文综述机器人在放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全面系统地探讨机器人在外照射放疗、内照射放疗、放疗辅助摆位以及图像引导放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机器人在放疗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疗 近距离治疗 放疗辅助摆位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近距离放疗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研究
16
作者 陈佳俊 胡广漠 +1 位作者 徐昕煜 薛波新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208-215,共8页
目的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LDR-BT)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52例接受RP以及108例接受LDR-BT的局限性前列... 目的比较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LDR-BT)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临床资料,共纳入452例接受RP以及108例接受LDR-BT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RP组生化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过程中连续2次PSA>0.2 ng/ml;LDR-BT组生化复发定义为术后随访过程中PSA下降至最低点后升高2.0 ng/ml。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分析两组生存曲线;再经倾向评分匹配调整后,选取198例(每组99例)患者,使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5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1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RP组有58例患者生化复发,术后3年和5年BRFS分别为88.3%和85.7%;LDR-BT组有8例患者生化复发,术后3年和5年BRFS分别为94.1%和92.6%;两组间的B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于倾向评分匹配后的198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LDR-BT组和RP组5年总生存期(OS)分别为90.3%和92.8%,两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LDR-BT组和RP组5年总BRFS分别为93.9%和82.8%,LDR-BT组BRFS高于RP组(P=0.017)。首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1.67 ng/ml(P=0.026)、前列腺体积≤38.4 ml(P=0.036)、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0.695 ng/ml 2(P=0.009)、BMI≤22.49 kg/m 2(P=0.008)、临床分期为T 1c~T 2b(P<0.05)的患者中,LDR-BT组BRFS显著高于RP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下,选择LDR-BT治疗(HR=2.887;95%CI:1.107~7.528;P=0.030)与BRFS升高显著相关。结论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而言,LDR-BT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RP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更适合选择LDR-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性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生化复发
下载PDF
初始治疗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或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徐耀宗 丁雪飞 +2 位作者 朱良勇 章俊 施国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患者5年和10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同时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5-2020年诊断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53例,其中接受RP者153例,接受BT者100例,采用K-M分析比较患者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PFS)和5年CSS。结果基于SEER数据库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HR=1.319,95%CI:1.256~1.386,P<0.001);年龄、婚姻状况和TNM分期也均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调整相关变量后结果显示:与RP比较,BT并不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HR=0.964,95%CI:0.924~0.996,P=0.808)。从O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RP的OS越优于BT(P<0.001);但CS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BT的CSS优势要大于RP(P<0.001)。单中心数据分析得出BT相较于RP在5年bPFS(P=0.263)和5年CSS(P=0.9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没有控制年龄、婚姻状况、TNM分期等因素,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存在区别,初始治疗RP疗效优于BT,特别是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但控制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应当多角度衡量,充分告知后尊重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近距离放射治疗 SEER数据库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总生存率 无生化复发生存期
下载PDF
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患者中晚期肺癌:效果与展望
18
作者 罗阳 胡鸿 +1 位作者 钟立明 魏欣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5-568,共4页
大部分初次确诊肺癌患者年龄较高。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具有瘤内高剂量、周围组织放射性损伤小的优势,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及外放射治疗的老年患者。本文就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患者中晚期肺癌效果与其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肿瘤 老年人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散射效应和异质性对高剂量率192Ir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李磊 陈斌 +1 位作者 陈仁金 杨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究散射效应和异质性对高剂量率192Ir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用MCNP5蒙特卡罗方法模拟Flexisource HDR192Ir放射源的TG-43剂量学参数:剂量率常数Λ、径向剂量函数g(r)、各向异性函数F(r,θ)。基于临床分别构建身体围度... 目的:探究散射效应和异质性对高剂量率192Ir近距离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用MCNP5蒙特卡罗方法模拟Flexisource HDR192Ir放射源的TG-43剂量学参数:剂量率常数Λ、径向剂量函数g(r)、各向异性函数F(r,θ)。基于临床分别构建身体围度差异、偏心、浅表三种非完全散射和组织成分差异、肺插植、腔道插植三种异质性的简化模型,分别计算放射源的径向剂量分布,并通过比较各简化模型和标准模型的同点径向剂量的偏差来评价散射效应和异质性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Λ、g(r)和F(r,θ)模拟值和TPS数据的偏差均小于1%;非完全散射:TPS高估2 cm、5 cm、10 cm处的真实剂量可达约4%、14.8%、16.4%;皮质骨:TPS高估2 cm、5cm、10 cm处的真实剂量约0.7%、1.14%、10%;肿瘤介质:TPS高估真实剂量平均约1.1%;肺介质:TPS高估0.5 cm~6 cm内的真实剂量平均约1.80%,低估6 cm~15 cm内的真实剂量平均约7.77%;肺插植:半径1 cm肿瘤,TPS高估0.5 cm~8 cm内的真实剂量平均约4%,低估8 cm~15 cm内的真实剂量平均约7.8%;腔道插植:半径为1 mm、4 mm、8 mm腔道,TPS低估真实剂量平均约0.75%、1.30%、2.48%。结论:忽略散射效应和异质性会引入显著的剂量误差。临床治疗时,校正患者真实的剂量分布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 近距离治疗 蒙特卡罗 剂量学
下载PDF
加速器生产^(103)Pd的厚铑靶制备工艺研究
20
作者 马承伟 段菲 +6 位作者 褚浩淼 李光 王晓明 赵紫宇 李超 王成志 温凯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铑靶的制备是加速器生产核素^(103)Pd的关键技术。为制得致密、稳定、厚度高的铑靶,采用改性工艺对硫酸铑溶液进行预处理,并加入一定量电镀添加剂A,得到低应力镀铑液。实验靶片选择金属铜材质,靶片面积约100 mm×10 mm。分别针对电... 铑靶的制备是加速器生产核素^(103)Pd的关键技术。为制得致密、稳定、厚度高的铑靶,采用改性工艺对硫酸铑溶液进行预处理,并加入一定量电镀添加剂A,得到低应力镀铑液。实验靶片选择金属铜材质,靶片面积约100 mm×10 mm。分别针对电镀过程中的电源电流密度、电镀温度、H_(2)SO_(4)浓度、电镀添加剂A浓度等进行条件实验,获得最佳电镀条件。结果表明,选用最佳电镀条件下,连续四个批次制备的铑镀层质量厚度均大于150 mg/cm^(2),在热冲击实验和坠落实验中,镀层未出现起皮、脱落等问题,镀层致密、平整、与基底结合牢固。在C30回旋加速器内辐照5~51.5 h,可以获得产额5.18~6.04 MBq/(μA·h)、核纯度大于99.9%的^(103)Pd核素。本研究解决了脉冲电镀法制备铑靶工艺稳定性差的问题,制备的厚铑靶可满足^(103)Pd批量化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Pd 核素制备 回旋加速器 脉冲电镀 近距离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