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特征——以柴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为例
1
作者 张振铎 姚宗全 +2 位作者 穆波宇 涂加沙 潘品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2-955,共14页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井相及连井相对比,精细刻画出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沉积特征,并剖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并主要发育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坝上河可分为以河为主式、对称式和以坝为主式3种类型,并随着河流作用由强到弱,湖水阻力由弱到强,组合逐渐由以河为主式演变为对称式进而演变为以坝为主式;滩坝区别出有滩无坝及滩坝共生2种类型,其中有滩无坝的远岸滩砂发育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局限且较为零散,滩坝共生的近岸砂体面积较大呈席状分布,远岸砂体多孤立呈土豆状分布。最后,根据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沉积相模式,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周边的坝上河复合砂体及近岸滩坝是主要的优势储层。研究可为油气田下一步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河 滩坝 微相组合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 下油砂山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磊 钟怡江 +1 位作者 陈洪德 王峻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0-1181,共12页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 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短轴方向,常常发育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在岩芯以及地球物理资料的识别上常常容易混淆。通过对它们沉积特征、地球物理资料特征、含油气性和控制因素的对比研究和分析认为:扇三角洲是陡坡带冲积扇直接入湖形成,地震反射特征为楔形前积,沉积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反映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作用;辫状河三角洲是缓坡带辫状河入湖形成的三角洲,向湖盆方向推进较远,地震反射特征为叠瓦前积,沉积特征反映牵引流作用。扇三角洲易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以及前扇三角洲容易发育的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易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以及半深湖中的浊积岩体。古气候变化、构造—古地貌以及湖平面变化速率三者共同作用于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其中构造—古地貌是主控因素。结合二者沉积特征差异,建立了中国东部箕状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图,以期能对相似构造背景下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断陷盆地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2 位作者 王建国 曹少芳 肖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大多数人认为属于辫状河沉积。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类型、特征、沉积相标志研究后认为,八道湾组沉积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体系,并对八道湾组沉积相展布与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证了该区继晚三叠世末期的湖平面大幅度下降,伴随湖盆的衰亡,八道湾组进入早期(J1b53)广泛的沼泽沉积环境,随着泥沙的带入,沼泽逐渐消亡,而河流作用加强,地层逐渐由东向西超覆,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至J1b5亚期晚时(J1b51)湖平面开始迅速上升,发育了大片的浅湖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在J1b4亚期湖平面又迅速下降,导致浅湖沉积退出研究区;J1b2+3亚期再次发生湖侵作用,以大面积的浅湖沉积为特征;而J1b1亚期伴随着湖平面的再次下降,河流作用逐渐减弱,泥质沉积日渐增多,在八道湾组末期重新又形成了大片的沼泽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沼泽 沉积相演化 湖侵 湖退 八道湾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79
4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骨架砂体 ,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控制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是河流类型、地形坡度、水体深浅、不同水体密度差及河流沉积作用和湖泊的分散作用等。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曲流河水系 ,沉积物较细 ,地形坡度平缓 ,喷流机制为似等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大 ,以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网状河水系 ,沉积物较粗 ,地形坡度较小 ,喷流机制属高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小 ,湖泊分散作用较强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根据两类三角洲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沉积模式 ,并指出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平原相带呈透镜状或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成因机理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现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良 金振奎 +2 位作者 李桂仔 高白水 闫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9,共7页
古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并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现代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却发育较少,内蒙古岱海辫状河三角洲是为数不多的、发育良好的现代实例之一。为此,实地考察、研究了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 古代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发育,并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之一,但现代湖泊辫状河三角洲却发育较少,内蒙古岱海辫状河三角洲是为数不多的、发育良好的现代实例之一。为此,实地考察、研究了该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并取得以下结论性认识:1三角洲前缘没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一入湖即消失,在其前方形成朵状河口坝,沿岸流将河口坝砂再次沿湖岸搬运沉积,形成席状滩;河口坝与席状滩连片,沿湖岸连续展布,河口坝厚度比席状滩大,地形上常隆起,并垂直于湖岸延伸。2辫状河入湖可以形成2种三角洲,即分流河道呈辫状河的三角洲和分流河道呈曲流河的三角洲,前者发育于三角洲形成早期阶段,三角洲平原较小、坡度较大;后者发育于三角洲形成晚期阶段,三角洲平原变大、变平缓,皆呈朵状。3早期阶段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两岸河岸砂发育,主要为细砂;而晚期阶段则以粉砂和泥为主。4三角洲前缘砂体比平原分流河道的细,前者以砂质沉积为主,后者以砾质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岱海 现代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河口坝 席状滩 朵叶体 亚微相
下载PDF
川南麻柳场—大塔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娟 田景春 +1 位作者 张翔 王文之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3期70-75,共6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在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将川南麻柳场—大塔场须家河组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个沉积相,进一步在三角洲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辫状河三角...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及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在岩石颜色、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等沉积相识别标志研究的基础上,将川南麻柳场—大塔场须家河组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个沉积相,进一步在三角洲中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湖泊进一步划分为滨湖和浅湖亚相,并对各微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可以更详尽地了解川南须家河时期的沉积环境,为川南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湖泊 沉积模式 须家河组 麻柳场—大塔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沉积相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武春英 韩会平 +1 位作者 康锐 尹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7-86,共10页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 依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沉积期的沉积类型、沉积微相特征及沉积相对天然气成藏富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沉积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缓坡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相,亚相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滨湖和浅湖,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滨湖砂坝、滨湖泥湾和浅湖泥湾;各微相在空间上相互叠置,复合加积;各微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造成微相在沉积物成分和组构上各异,导致其成岩作用不同;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发育处密集形成相互叠置的大面积骨架砂体,构成区内主砂带,成为天然气优质储集层,是有利勘探相带;沉积相明显控制优质储集层的分布,进而影响着天然气的富集成藏。总之,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微相是砂岩优质储集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也是今后勘探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分流河道 石盒子组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长8油层组湖岸线确定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启亮 刘良刚 +3 位作者 何珍 刘启伟 李士涛 朱俊强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4,共7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重点通过对研究区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划分出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并进一步结合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层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精确确定了... 以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重点通过对研究区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划分出湖岸线的大致位置,并进一步结合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在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生物化石、沉积层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精确确定了研究区长8油层组时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即湖岸线的位置,为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和有利区块预测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湖岸线 延长组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巧珍 陈峰 +2 位作者 杨香华 舒誉 吴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2,共8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广泛发育浅水湖泊,然而长期被认为是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岩性组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指标、砂岩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在惠州凹陷恩平组沉积时期湖盆广阔平缓,湖泊淤...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恩平组广泛发育浅水湖泊,然而长期被认为是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模式。通过岩性组合、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指标、砂岩粒度特征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在惠州凹陷恩平组沉积时期湖盆广阔平缓,湖泊淤浅,陆源供应充足,证实了在这种沉积背景下,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体系具有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极其发育,而河口坝等反旋回序列不发育等特征,该体系的提出揭示了研究区断拗转换期湖盆广、薄煤层发育、砂体分布广、沉降速率高、碎屑颗粒粗等沉积特色,与前人探讨的惠州凹陷恩平组的沉积面貌完全不同,为惠州凹陷古近系的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恩平组 浅水湖泊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东亮 周继兵 +3 位作者 易贤银 王昭辉 宋子辉 李斌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9期105-108,共4页
准东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含煤岩系形成于大型陆相湖盆。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描述、测井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的沉积特征,共识别出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的6种亚相,11种微相。... 准东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含煤岩系形成于大型陆相湖盆。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结合钻井岩心描述、测井等资料,详细研究了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的沉积特征,共识别出辫状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的6种亚相,11种微相。研究表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较高的砂泥比,发育厚层复合砂体,典型的河口坝沉积序列,以及各种河流-湖泊交互环境下形成的交错层理、砂泥复合层理,多见生物扰动构造和滑塌变形层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湖泊沉积在垂向上交互,侧向上共生。区域性分布的厚煤层主要发育于废弃的辫状河三角洲朵叶之上和於浅的滨浅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田 西黑山勘查区 西山窑组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须五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邹任洲 李勇 +3 位作者 汪正江 余谦 陈斌 王伟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0-754,共5页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 龙门山前陆盆地南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是该区重要的油气产层,由于长期被视为烃源岩与盖层,对其沉积相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利用野外实测剖面、测录井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须五段沉积相类型、砂体分布特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研究区须五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类沉积体系,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漫沼泽、河口砂坝、远砂坝及浅湖泥等微相。须五段沉积时期,研究区西北部主要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东南部多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砂体厚度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薄,沉积相类型由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过渡到湖泊沉积,物源可能来自于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辨状河三角洲 湖泊沉积 须五段 龙门山前陆盆地
下载PDF
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朋波 王昕 +3 位作者 官大勇 李才 高坤顺 张海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缩阶... 综合壁心、薄片、钻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分析渤海东部庙北地区古近系层序与沉积特征,并运用地震相、古地貌和地震属性刻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研究表明,古近系由1个二级层序、4个三级层序组成,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湖泊初始发育、扩张及萎缩阶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碳酸盐岩浅滩、半深湖-深湖、辫状河三角洲等沉积体系。不同的沉积体系形成于不同的湖泊演化阶段,地震响应特征也不同。扇三角洲和碳酸盐岩浅滩发育于湖泊初始发育阶段,扇三角洲表现为填充型楔形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断坡带呈朵状分布;碳酸盐岩浅滩表现为水进型丘形叠瓦状反射,呈椭圆状分布于水下古隆起带上,椭圆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水下古隆起带走向;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发育于湖泊扩张期,表现为平行连续中弱振幅反射,在庙西北洼和渤东凹陷深陷带最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湖泊萎缩期,表现为低角度中高频、中弱振幅前积反射,沿凸起边缘挠曲坡折带呈朵叶状分布。庙北地区油气显示普遍,这种沉积体系识别与刻画结果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北地区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碳酸盐浅滩 半深湖-深湖 断坡带 挠曲坡折
下载PDF
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以大港枣园油田枣南断块孔一段枣V油组为例 被引量:22
13
作者 冯文杰 芦凤明 +3 位作者 吴胜和 张莹 孟庆龙 张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利用大港油田枣南断块岩心、三维地震、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模式指导、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构型深入解剖,针对这类三角洲的前缘提出了按照近端、中端及远端三分的细分方案,明确了... 利用大港油田枣南断块岩心、三维地震、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模式指导、动静结合的方法对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进行构型深入解剖,针对这类三角洲的前缘提出了按照近端、中端及远端三分的细分方案,明确了各相带内部沉积构型样式的特征与差异性,建立了精细的断陷湖盆长轴缓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盆地长轴端地形坡度较缓、物源充足、水体较浅、前缘亚相宽,根据前缘亚相水动力、水深条件,结合地下储层砂体厚度、砂体横向连通性、岩性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将前缘分为近端、中端及远端3个相带;2)近端相带分流河道规模大、水动力强,水携沉积物充足,在其控制下形成大规模近连片分布的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内又包含多个增生体,前积倾角约3.8°,坝内缘与坝外缘发育程度较低.近端分流河道多深切至河口坝底部并在其侧缘形成多个小型决口扇(岩性以泥、粉砂为主),河口坝内可形成增生体间泥质披覆夹层和决口扇泥质夹层;3)近端分流河道分汊后进入前缘中端,形成中等规模、呈串珠状排列的河口坝复合体,单一河口坝内可包含2~3期增生体,前积倾角为2.1°~2.6°,增生体的堆积方式包括顺源前积和侧积两种,堆积方式主要受控于分流河道水动力强度大小,增生体间发育前积或侧积的泥质披覆夹层;4)中端分流河道在远端进一步分汊,导致分流河道规模减小、水携沉积物粒度变细且分流河道频繁"摆动",远端河口坝规模较小、多孤立分布,顶部泥质披覆夹层将不同期河口坝完全分隔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长轴缓坡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构型样式 构型要素规模 夹层分布
原文传递
沾化凹陷馆陶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74-979,共6页
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这些认识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通过近期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 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普遍发育河流相的观念由来已久,这些认识束缚了对馆陶组下段的油气勘探。通过近期的勘探实践和深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孤岛油田馆陶组仅普遍发育河流相的沉积观点,认为馆陶组下段不仅发育砾质辫状河沉积,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充填型浅水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组成,水下分流河道为三角洲前缘骨架砂体,河口坝和远砂坝不甚发育,前三角洲发育普遍较薄。该沉积体系的发现,展示了研究区浅层馆陶组下段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馆陶组 辫状河三角洲 浅水湖泊 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