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林丽红 段凯 +2 位作者 胡毅 许梓童 韩丽萍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485-1488,共4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数据...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头颈CTA联合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螺旋CT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检查,完成脑CTP扫描,通过自带工作站系统对获得CBV、CBF、MTT数据和图像进行分析;完成头颈CTA扫描,检查患者脑供血动脉的狭窄闭塞和斑块情况。联合CTA和CTP扫描,计算联合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情况。结果:脑CTP检查中CBF、CBV、MTT图结果的敏感度分别为63.8%、72.3%、89.3%;特异性分别为92.3%、100%、69.2%。脑CT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MTT图的敏感度最高,CBV图的特异度最高,CBF图介于二者之间。脑CTP异常患者的患侧CBF和CBV值小于健侧,MTT值大于健侧。脑CTP异常组患者与脑CTP正常组患者在头颈CTA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斑块检测结果中存在显著差异。CTP与CTA联合应用时CT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8%(118/130)、99.6%(773/776)、98.3%(891/906)。结论:头颈CTA联合脑CTP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其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的检查诊断带来新突破和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64层螺旋CT 头颈cta 脑CTP
下载PDF
优化触发阈值CTA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剑 王新辉 +2 位作者 何平 杨学俊 李建文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合理的扫描触发阈值,获得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以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3组行16排螺旋CT颅脑CTA检查(触发阈值分别为110、130、150 Hu),测量右侧颈内动脉C3段,右侧大脑前、中、后动脉中段及直窦CT值,对比3组患者... 目的探讨合理的扫描触发阈值,获得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以提高疾病检出率。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3组行16排螺旋CT颅脑CTA检查(触发阈值分别为110、130、150 Hu),测量右侧颈内动脉C3段,右侧大脑前、中、后动脉中段及直窦CT值,对比3组患者阈值的动静脉CT值差异,并进行主观影像质量评价。结果 3组患者动脉平均CT值与直窦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影像质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行颅脑CTA,在主动脉弓降主动脉侧触发扫描并以130 HU为扫描触发阈值,能够得到满意的颅内动脉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颅脑cta 触发阈值
下载PDF
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黄鸿旗 曹海念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比较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其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硬化的检测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CTA检查异常2... 目的比较头颅CT血管成像(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病变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比较其颅内外动脉狭窄及硬化的检测情况。结果 53例患者中,CTA检查异常24例(45.3%),颈部血管彩超异常50例(94.3%);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颅CTA和颈部血管彩超均可检测出患者颅内或颅外动脉病变,而后者检出率更高,可作为诊断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头颅cta 颈部血管彩超 颅内外动脉病变
下载PDF
颈内动脉易损斑块的CTA新特征与脑梗塞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立勋 贺栋梁 王俊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95-97,共3页
头颈部CT动脉造影(CTA)指环征被认为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新特征,但迄今缺乏有效的病理学或临床确证。本研究依据临床头颈CTA检查结果设置指环征阳性及阴性病例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脑梗塞发生率及一般临床指标的差异,探... 头颈部CT动脉造影(CTA)指环征被认为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新特征,但迄今缺乏有效的病理学或临床确证。本研究依据临床头颈CTA检查结果设置指环征阳性及阴性病例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脑梗塞发生率及一般临床指标的差异,探讨影像学指环征与易损斑块导致缺血性脑梗塞临床后果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指环征阳性患者更倾向于发生脑梗塞(χ~2=8.104,P=0.004);性别、年龄、血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可影响指环征的形成(P<0.05)。提示指环征和急性脑梗塞的发生存在关联,其可能成为影像学诊断易损斑块及预测脑梗塞发生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cta 易损斑块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颅脑CTA中斑点征与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龚良国 钱克俭 《当代医学》 2018年第35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CTA中斑点征与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斑点征,分为阳性组(n=60)和阴性组(n=60)。在发病6 h内,患者均接受颅脑CTA与CT检查,并于常规发病2... 目的探讨颅脑CTA中斑点征与脑出血血肿增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血肿增大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斑点征,分为阳性组(n=60)和阴性组(n=60)。在发病6 h内,患者均接受颅脑CTA与CT检查,并于常规发病24 h后复查CT。根据CTA是否出现斑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同时记录血肿增大的情况,并分析颅脑CTA中斑点征及血肿增大和血肿未增大情况。结果斑点征阳性组的血肿增大(70.00%)明显高于斑点征阴性组(48.34%),血肿未增大(30.00%)明显低于斑点征阴性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入院时GCS评分颅脑CTA中斑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CTA中斑点征与脑出血血肿增大密切相关,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a中斑点征 脑出血 血肿增大 相关性
下载PDF
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南晓东 许亚军 +4 位作者 强孔俊 任博 刘东源 骆帅 张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9期1634-1636,1640,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在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人。一组采用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设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12... 目的:探讨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在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人。一组采用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设为观察组;另一组采用128层CT对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72h血肿清除量、术后颅内出血例数、治疗后近期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63.3%,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较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72h血肿清除量为(23.64±4.65)ml,对照组患者术后72h血肿清除量为(20.27±2.00)ml,观察组患者术后72h血肿清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穿刺手术后,出现2例脑脊液漏患者,1例颅内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患者行微创穿刺手术后,出现5例脑脊液漏患者,4例颅内感染患者,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3例,对照组病死4例,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128层CT引导联合颅脑CTA微创穿刺治疗脑出血,提高了微创穿刺手术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CT 颅脑cta 脑出血 微创穿刺
下载PDF
基于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对颈动脉源性脑灌注异常的研究
7
作者 黄典 刘慧慧 刘文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6期2741-2744,共4页
目的:通过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灌注异常进行研究,借此成像技术追寻脑灌注异常的脑区分布及演化特征。方法:通过超声检查收集25例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行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成像,将不同... 目的:通过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对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灌注异常进行研究,借此成像技术追寻脑灌注异常的脑区分布及演化特征。方法:通过超声检查收集25例无症状颈动脉斑块者及25例健康志愿者,行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成像,将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进行分类归纳,对比健康志愿者分析CTP图像中rCBV、rCBF、rMTT指标异常的脑区分布,并进一步探究异常脑区随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演变特征。结果:对比健康组,颈动脉轻度狭窄组中全脑的rCBV、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及纹状体的rMTT有轻度延长(P<0.05);对比健康组,颈动脉中度狭窄组中全脑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纹状体、内侧颞叶、岛叶及眶额区的rCBF有轻度减低(P<0.05),海马区、纹状体、内侧颞叶、岛叶及眶额区的rMTT有轻度延长(P<0.05);对比健康组,颈动脉重度狭窄组中全脑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区、纹状体、内侧颞叶、岛叶、眶额区的rCBF有轻度减低(P<0.05),海马区、纹状体、内侧颞叶、岛叶、眶额区、前顶叶及枕叶的rMTT有轻度延长(P<0.05)。结论:一站式头颈CTA及全脑CTP技术除了能够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外,还能够就异常脑功能区域分布精准显示,并进一步基于颈动脉狭窄程度推演脑功能异常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脑动脉成像 CT脑灌注成像 颈动脉狭窄 脑区
下载PDF
图像校正技术在急重症患者脑血管CTA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黎学兵 李小军 +2 位作者 陈钇地 胡春阳 向辉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图像校正技术在急重症患者脑血管CTA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并接受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34例扫描过程中配合欠佳的急重症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去骨、角度纠正和标准校正3种去骨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 目的:探讨图像校正技术在急重症患者脑血管CTA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并接受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34例扫描过程中配合欠佳的急重症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去骨、角度纠正和标准校正3种去骨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将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角度纠正组和图像标准校正组;统计各组的去骨用时和图像评分,分析比较3种去骨方法的用时和效果评分。结果:图像后处理中对照组、角度纠正组和图像标准校正组的去骨用时分别为(75.47±14.34)s、(69.21±12.76)s和(50.76±12.58)s,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95,P<0.05);效果评分分别为(2.21±0.73)分、(2.71±0.58)分和(3.18±0.83)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P<0.05)。3组图像后处理中标准校正组去骨用时最少、效果评分最高,与对照组和角度纠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去骨用时=7.69,t=5.74;t效果评分=-5.55,t=-2.69;P<0.05)。结论:图像角度纠正技术和标准校正技术均有助于提高脑血管CTA的后处理图像质量,且标准校正技术优于角度纠正技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校正 脑血管 CT血管造影(cta) 图像质量 后处理
下载PDF
Willis环变异与颈动脉狭窄及脑缺血疾病关系CTA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冠晖 郑志研 +1 位作者 李林蔚 周玉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35-37,共3页
目的:运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Willis环类型,探讨Willis环变异与颈动脉狭窄、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我院颈动脉狭窄>70%患者385例,根据CT/MR检查分单纯颈动脉狭窄(A组)103例和颈动脉狭窄伴脑缺血(B组)28... 目的:运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Willis环类型,探讨Willis环变异与颈动脉狭窄、脑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我院颈动脉狭窄>70%患者385例,根据CT/MR检查分单纯颈动脉狭窄(A组)103例和颈动脉狭窄伴脑缺血(B组)282例。2名医师独立对Willis环进行评估,分为环完整、发育不良(管径<0.8mm)及不显影。两名医师诊断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Willis环变异率分别为95.1%、93.3%,高于对照组86.7%(P<0.05)。A、B两组A1段及前、后交通动脉变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A1段变异率高于A组(P<0.05)。2名医师诊断一致性较好(k=0.75)。结论: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变异,A、B两组Willis变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Willis环变异中后交通动脉变异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CT血管造影(cta) WILLIS环 颈动脉狭窄 脑缺血 变异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评估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预测脑卒中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汪欣 马宝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6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在预测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经本院放射科进行颈部CTA扫描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的患者原始图像资料,根据有无脑卒中情况将患...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在预测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经本院放射科进行颈部CTA扫描发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的患者原始图像资料,根据有无脑卒中情况将患者分为A、B组,分析CT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性表现,研究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颈动脉钙化斑块44侧、纤维斑块31侧、脂肪斑块37侧及混合斑块26侧,发现29侧颈动脉轻度狭窄(50%~75%)、64侧中度狭窄(76%~90%)、24侧重度狭窄(>90%)。各种类型硬化斑块在引起动脉管壁增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较重、钙化斑块所致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较轻;混合型斑块与脂肪斑块易引起动脉管壁溃疡;钙化斑块不易引起颅内血管病变(P<0.05)。纤维斑块、脂肪斑块及混合斑块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颈动脉轻度狭窄和重度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CTA能够分析硬化斑块的类型和准确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能够起到预先评估脑卒中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技术 硬化斑块 脑卒中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栋 胡卫星 +4 位作者 顾培元 李猛 幸标 张寒 陈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术中实际观察一致。27例病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22例。结论 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术中风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a 脑深部肿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脑动脉瘤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春福 海洋 +2 位作者 才春红 肖兴丽 黄崎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DSA)诊断的价值,并与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结果作对比。方法:收治术后确诊脑动脉瘤患者21例,均应用64层螺旋CT DSA及三维CT 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效果。结果:DSA的... 目的:分析脑动脉瘤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DSA)诊断的价值,并与三维CT血管造影(CTA)的诊断结果作对比。方法:收治术后确诊脑动脉瘤患者21例,均应用64层螺旋CT DSA及三维CT CT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效果。结果:DSA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显著大于CAT(P<0.05);但三维CTA与DSA对脑动脉瘤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 DSA诊断脑动脉瘤的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诊断价值尤其对脑动脉瘤的显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64层螺旋CT DSA 三维CT cta
下载PDF
CT脑血管成像中减影去骨技术的评价
13
作者 陈凯 李占军 +3 位作者 梁明柱 孙福洲 秦培鑫 柳学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3期34-35,共2页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手动方法处理增强的原始图像也获得血管图像。两位高年资医师通过盲法比较两种方法处理血管的清晰锐利度,脑血管根据大小分1~5级。结果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处理1~3级血管的效果更优(χ2=64.6,P<0.0001),4~5级血管无差异;减影图像显示颅底血管狭窄及动脉瘤更好。结论CT减影技术显示脑血管的效果比手动去骨技术更好,更加适宜颅底血管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CT成像
下载PDF
无创血管成像检查脑动脉瘤的技术参数
14
作者 杨庭才 刘文 +1 位作者 袁哲星 胡君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2期162-162,201,共2页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A对脑动脉瘤检查的技术参数。方法:回顾复习我院2005-02~2009-09期间使用GE双排螺旋CT为诊断脑动脉瘤而做的CTA成像的病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4 mL/s速率,行外周静脉高压注射,进行螺旋薄层扫描,再进行拆分重建,...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A对脑动脉瘤检查的技术参数。方法:回顾复习我院2005-02~2009-09期间使用GE双排螺旋CT为诊断脑动脉瘤而做的CTA成像的病例。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4 mL/s速率,行外周静脉高压注射,进行螺旋薄层扫描,再进行拆分重建,最后在工作站完成3D成像后处理,得到脑血管3D图像。结果:CTA可清楚显示脑动脉动瘤图像。结论:CTA的技术参数是影响CTA检查的效果和后处理3D血管图像质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动瘤 cta CT扫描参数 高压注射参数
下载PDF
全脑灌注CT联合CT血管造影技术在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春瑶 赵雁鸣 +2 位作者 于珊珊 刘小龙 李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80-2183,共4页
近年来全脑灌注CT(CT perfusion,CTP)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传统的16层、64层CT灌注扫描范围局限,不能反映烟雾病脑血管的整体情况,全脑灌注CT不仅解决了灌注范围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CT血管造影(CT an... 近年来全脑灌注CT(CT perfusion,CTP)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传统的16层、64层CT灌注扫描范围局限,不能反映烟雾病脑血管的整体情况,全脑灌注CT不仅解决了灌注范围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成像,这对于烟雾病的诊断、术前定位、分级、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在神经外科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16
作者 濮春华 赵卫国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12期56-58,共3页
三维CT血管造影是螺旋CT扫描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方法。它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可清晰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在脑血管病诊断上具有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等优点,特别有助于神... 三维CT血管造影是螺旋CT扫描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血管成像方法。它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可清晰显示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在脑血管病诊断上具有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等优点,特别有助于神经外科术前的评估、手术入路方案的模拟比较、术中病灶准确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手术前 三维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监测C-反应蛋白在评价重型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忠祖 艾卫青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026-1028,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监测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伤后(术前)CTA检查证实存在脑血管形态改变,血管推移或移位(移位组)12例、脑静脉狭窄(狭窄组)25例、脑动脉痉挛(...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监测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定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伤后(术前)CTA检查证实存在脑血管形态改变,血管推移或移位(移位组)12例、脑静脉狭窄(狭窄组)25例、脑动脉痉挛(痉挛组)12例、脑动脉和(或)脑静脉闭塞(闭塞组)10例,术后存活者均动态监测伤后第6小时、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上午7~8时CRP值,共5次,以mg/L表示。每天分别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生存质量及做好死亡记录。结果:术后第14天C-反应蛋白的水平也明显降低,相比术前CTA对血管形态进行检测,术后3个月血管形态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CT血管造影(CTA)监测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评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监测 C-反应蛋白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一站式脑CT成像对烟雾病诊断及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再通与脑灌注恢复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文超 赵磊 +1 位作者 乔刚 许洋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9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CT科行320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30例烟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 目的:探讨320排CT灌注成像对烟雾病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桥血管再通及手术前后脑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CT科行320排CT灌注成像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30例烟雾病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仅行CT全脑灌注成像,观察组采用一站式CT脑成像与DSA成像对于侧枝循环评估的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患者桥血管走行及显示情况,比较两组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胸苷三磷酸(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时间(DLY)等脑灌注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烟雾病患者,术后CTA均能显示颞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搭桥血管,显示率100%(30/30)。观察组rCBV、rCBF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7,t=2.924;P<0.05),观察组TTP、MTT及DLY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5,t=9.950,t=5.391;P<0.05)。结论:320排CT灌注成像技术可通过一次性对比剂注射,实现全脑的动态4D信息采集,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能准确的评价患者术后搭桥血管情况,对于烟雾病的早期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一站式脑CT CT血管造影(cta) 灌注成像 脑血流变化
下载PDF
D-ACT与3D-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昊 狄奇 +1 位作者 陈志平 时胜利 《社区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882-885,共4页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 目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LAN)患者预后关键,但临床检查及诊断方法较多,当前尚未明确各方法在LAN中诊断价值。本研究探讨LAN患者实施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10-01-2018-10-01收治的80例L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3D-DSA检查,对照组实施3D-CTA检查,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对两组检出情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评估。结果以全脑血管造影为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及阴性检出率分别为62.50%和37.50%,对照组分别为52.50%和4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8 4,P=0.365 6。瘤体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出准确率为92.50%,与对照组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2,P=0.809 4;灵敏度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 2,P=0.817 6;特异性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 1,P=0.956 3;阳性预测值为92.00%,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 8,P=0.470 7;阴性预测值为93.33%,与对照组的89.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 1,P=0.325 9。结论 LAN患者实施3D-CTA和3D-DSA技术诊断均有显著价值,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治疗需求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全脑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