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scular changes caused by deep brain stimulation using double-dose gadolinium-enhanced brain MRI 被引量:1
1
作者 Byeong Sam Choi Yong Hwan Kim Sang Ryong Jeo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76-279,共4页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intractable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who had undergone staged bilater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i from Januar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patients with medically intractable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 who had undergone staged bilater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i 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11. The vascularture of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two deep brain stimulations was detected using double-dose gadolinium-enhanced brain MRI. The dimensions of straight sinus,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ipsilateral internal cerebral vein in the tha- lamic branch and ipsilateral anterior caudate vein were reduced.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bilater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i affects cerebral venous bloo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gadolinium-enhanced brain MRI deep brain stimulation subtha-lamic nuclei vascularture straight sinus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internal cerebral vein in the tha-lamic branch anterior caudate vein KRCF National Agenda Projec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何春磊 张帅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7%(3/52),低于对照组的21.57%(1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可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气压治疗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塞通注射液 气压治疗仪 股静脉血流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术中针对性干预对脑部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3
作者 江雯 刘艳 +1 位作者 管诚 陈银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针对性干预对脑部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脑部手术治疗的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术中针对性干预将患者... 目的探讨术中针对性干预对脑部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脑部手术治疗的7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术中针对性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75)和对照组(n=388)。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情况、术后抗凝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D-二聚体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针对性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部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手术 脑外伤 脑出血 术中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大脑深部静脉循环代偿能力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2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 目的:对大脑深部静脉的循环代偿能力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成人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及其属支与其它脑静脉的吻合较少,而基底静脉及其属支与邻近的脑静脉有较丰富的吻合支存在。结论:大脑内静脉的代偿循环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静脉 侧支循环 循环代偿 形态学
下载PDF
大脑深部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3 位作者 杨顺生 韩卉 李汉杰 董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大脑深部的静脉与松果体区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成人脑标本的大脑深部静脉进行观察。结果:大脑内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上方占61.7%,其间距为3.0±1.3mm;基底静脉位于松果体外下方占58.8%,其间距为4.4±1.3mn1;所有大脑大静脉均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其起点位于松果体后上方占47.5%、后方占21.0%。大脑大静脉的起点与松果体之间的距离为6.6±3.2mm。结论:经幕下小腋上入路途径对大脑深部静脉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静脉 大脑内静脉 基底静脉 显微解剖学
下载PDF
应用M模-TCD评价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深静脉的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桂红 王红 +3 位作者 魏东宁 白亚秋 张星虎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明确M模经颅多普勒检查(M模-TCD)在评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患者大脑深静脉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模-TCD(DWL Doppler Box,德国)对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及4例年... 目的明确M模经颅多普勒检查(M模-TCD)在评估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T)患者大脑深静脉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模-TCD(DWL Doppler Box,德国)对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观察组)及4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大脑中深静脉(dMCV)进行检测,记录dMCV的峰血流速度及脉动指数。结果对照组中,dMCV的检出率为75%,平均峰血流速度为(14±2)cm/s;CVT患者中,dMCV的检出率为87.5%,4例患者均检测出一侧或两侧dMCV的峰血流速度的明显增加,平均峰血流速度为(55±25)cm/s。两组峰血流速度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VT患者来说,M模-TCD可提供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测深静脉动力学改变的非介入性技术。颅内深静脉血流速度的增加可能为CVT诊断的一个间接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窦血栓形成 超声 多普勒 大脑中深静脉 静脉窦
下载PDF
小儿大脑大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7
作者 狄荣科 吴永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提供小儿大脑大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分组观察了75例小儿大脑大静脉的形态和行程,测量了大脑大静脉与松果体、胼胝体压部和直窦间的位置关系,结合松果体区肿瘤、大脑大静脉畸形等疾病的诊治讨论了与之有关的临床应用问题.
关键词 静脉 解剖学 儿童
下载PDF
大脑内静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凡 姚国刚 杨顺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270-273,共4页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正常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1)大脑内静脉多在室间孔后缘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形成,(2)左右大脑内静脉多在第三脑室顶同一水平面内后行。(3)左右大脑内静脉间最窄处多位于...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7例(34侧)正常成人脑标本进行观察。(1)大脑内静脉多在室间孔后缘由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脉络膜上静脉形成,(2)左右大脑内静脉多在第三脑室顶同一水平面内后行。(3)左右大脑内静脉间最窄处多位于大脑内静脉的前半,最宽处多位于其后半,其间距分别为0.60±1.10mm和6.27±2.16mm。(4)大脑内静脉绕过松果体后行时,多位于松果体外上方。所有大脑内静脉均注入大脑大静脉。(5)本文还对大脑内静脉属支的出现率、起源、形成、管径、回流和支数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深部静脉 大脑内静脉 显微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小儿大脑静脉角的应用解剖
9
作者 狄荣科 吴永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14-217,共4页
为提供小儿大脑静脉角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观察了75例小儿的丘纹上静脉、大脑内静脉和二者形成的大脑静脉角的形态,在三维坐标系内测量了大脑静脉角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讨论了与之相关的临床应用问题。
关键词 人脑 脑静脉角 解剖学
下载PDF
大白鼠大脑大静脉及其侧副循环的研究
10
作者 孙善全 桥本一成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用脑血管树脂铸型技术,结合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大白鼠脑静脉系,特别是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及其侧副循环。发现大白鼠双侧大脑内静脉与岩上窦和窦汇之间各有一静脉管道相连。扫描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注入大脑内静... 用脑血管树脂铸型技术,结合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大白鼠脑静脉系,特别是大脑内静脉、大脑大静脉及其侧副循环。发现大白鼠双侧大脑内静脉与岩上窦和窦汇之间各有一静脉管道相连。扫描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毛细血管注入大脑内静脉的小集合静脉;一些小静脉互相平行、盘绕,某些部位呈袢状;大脑大静脉的远位与近位属支间有重叠现象,两者间存在共同引流区。这些发现提示大脑内静脉具有极大的运载能力,当大脑大静脉阻塞后,在该静脉与窦汇及岩上窦间可形成有效的侧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系 内静脉 大静脉 侧副循环
下载PDF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建 钟旺旺 +2 位作者 陈五研 陈贤妃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 目的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DCVT)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影像学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DCVT最常累及Rosenthal基底静脉、大脑内静脉、Galen静脉和直窦,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有头痛、意识障碍、复视、偏瘫等,常见诱发因素有口服避孕药、产褥期、妊娠期等。丘脑水肿为DCVT患者最常见的影像学征象。肝素抗凝治疗简单有效,大脑深静脉可恢复再通,临床症状缓解。结论DCVT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特殊成像技术和特定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其明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底静脉 大脑内静脉 GALEN静脉 直窦 影像学 治疗
下载PDF
广东省不同地域孕产妇围生期栓塞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7
12
作者 黄启涛 钟梅 +13 位作者 王晨虹 陈敦金 刘正平 黎静 王硕石 汪丽萍 宋天蓉 郭雪菁 冷灵芝 罗小华 刘建 秦竞霞 梁海英 刘丽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域孕产妇围生期栓塞性疾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广东省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13家三甲医院共169218名孕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妊娠期或产褥期栓塞性疾病的发... 目的探讨广东省不同地域孕产妇围生期栓塞性疾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广东省珠三角及粤东、西、北地区13家三甲医院共169218名孕产妇病历资料,分析妊娠期或产褥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169218名孕产妇中,栓塞性疾病共201例,发生率为1.3‰,其中妊娠或产褥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28例,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68例,合并肺栓塞5例,发生率分别为O.8‰、0.4‰、0.02‰。(2)珠三角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妊娠合并症、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卧床时间〉3d、孕期体重增长〉15kg;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D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孕期体重增长〉15kg、卧床时间〉3d、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妊娠合并症。珠三角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卧床时间〉3d、既往血栓病史或血栓家族史;粤东、西、北地区孕产妇CVT发生前5位高危因素主要为子痫、子痫前期、高龄或低龄妊娠、孕期体重增长〉15kg、妊娠合并症。结论不同地域围生期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存在着一定差异;对不同地域栓塞性疾病发病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和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颅内静脉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侯丽敏 刘芳艳 +1 位作者 孟雪 李思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42-46,52,共6页
背景血管内治疗术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常用手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对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 背景血管内治疗术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常用手段,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对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并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33例,根据术后3 d下肢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14)和非DVT组(n=1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相关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DVT组患者年龄大于非DVT组,术后首次运动时间长于非DVT组,踝泵运动时间短于非DVT组,术后第1、3天D-二聚体高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1,95%CI(1.008,1.138)〕、术后首次运动时间〔OR=1.002,95%CI(1.001,1.003)〕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首次运动时间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95%CI(0.516,0.835)〕、0.866〔95%CI(0.777,0.95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8岁、993 min,灵敏度分别为64.3%、71.4%,特异度分别为68.9%、89.7%。结论年龄、术后首次运动时间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术后首次运动时间对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静脉 脑静脉系统血管病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内治疗术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脑静脉系统流出端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颅内压增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颉 司志超 +5 位作者 赵光宇 王光彬 栾立明 丁峰 武乐斌 庞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颅内压增高与正常压力状态下脑静脉系统流出端的影像学特征,描述该段血管汇人静脉窦前的狭窄形成,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探讨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机制中该血管狭窄节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颅内... 目的对比观察颅内压增高与正常压力状态下脑静脉系统流出端的影像学特征,描述该段血管汇人静脉窦前的狭窄形成,结合前期实验结果探讨脑静脉系统参与颅内压调节机制中该血管狭窄节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非血管性疾病1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1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技术扫描成像,获得脑桥静脉及脑内静脉窦原始影像,以最大强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记录脑桥静脉汇人静脉窦前即两者交界处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不同压力状态下脑桥静脉的直径。结果颅内高压患者的脑桥静脉直径大于对照组,并且大部分颅内压增高患者(32/40)可出现影像学上脑静脉流出端磁共振信号的减弱甚至消失,形成影像学上的明显狭窄,而正常志愿者中仅有l例出现类似的信号减弱。结论脑桥静脉作为脑静脉系统的最后通路,在颅内压增高时形成的狭窄结构提示其可能参与脑静脉系统自身体积变化的被动调节,进而对颅内压的调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压力增高时脑桥静脉直径增加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该狭窄结构限制了静脉血液向颅外的顺畅引流,导致静脉血液的淤积并进一步增加了颅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增高 脑静脉系统 脑桥静脉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强 黄好峰 +6 位作者 李习珍 胡海成 李春 张成 韩超 王如海 曹祥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5例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试验组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照组使用常规气管切开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因及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相关费用[(694±22)元]明显低于对照组[(1402±1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23,P=0.000);手术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导丝弯折率及更改术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渗血、低氧血症、心律失常、皮下气肿、气胸、纵膈气肿、切口感染、切口处溢痰及套管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常规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前提下,神经重症患者应用深静脉穿刺包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同样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降低手术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气管切开术 深静脉穿刺包 颅脑损伤 自发性脑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