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萍 王菊英 +5 位作者 李倩 许复郁 王姿颖 徐红岩 刘兆平 张岫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质(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和200 mg.kg-1)以及尼莫地平0.4mg.kg-1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T-PCR等方法,观察黄芩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促进HSP70基因的转录与翻译。结论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促进HSP70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蛋白质70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炎症反应及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玉生 张文高 +1 位作者 郑国玲 张剑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6-748,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醒脑静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体重),醒脑静组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4 ml/Kg.体重),均为每天2次,共5 d。...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醒脑静组,每组25只,模型组与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体重),醒脑静组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4 ml/Kg.体重),均为每天2次,共5 d。然后对模型组及醒脑静组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造成急性脑缺血模型,术后药物剂量加倍注射1次。观察三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脑含水量、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CAM-1水平、脑含水量显著高于醒脑静组和对照组(P均<0.01);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可见,模型组损伤最明显,醒脑静组次之,对照组损伤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NF-α水平与I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TNF-α、ICAM-1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程度、减轻病理损伤,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 肿瘤坏死因子-A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脑含水量 病理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贾玉洁 闵连秋 +1 位作者 季占胜 刘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原花青素100mg/kg组、200mg/kg组及400mg/kg组,共5组,每组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和原花青素100mg/kg组、200mg/kg组及400mg/kg组,共5组,每组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断头取脑,制备脑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原花青素100mg/kg组和200mg/kg组的SOD活性分别为(54.0±2.8)NU/mg和(52.7±2.2)NU/mg,与缺血对照组(46.2±1.8)NU/m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原花青素100mg/kg组和200mg/kg组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15±0.17)μmol/g和(1.17±0.14)μmol/g,与缺血对照组(1.54±0.18)μmol/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原花青素对局灶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和自由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损伤严重度评分 神经保护药 原花青素
下载PDF
贺氏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麟鹏 刘慧林 +5 位作者 刘志顺 赵吉平 赵因 王桂玲 张晓霞 指导:贺普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将列入统计病例3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58例),观察组以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采用放血、... 目的: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临床试验原则,将列入统计病例31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58例),观察组以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采用放血、火针和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我科常规选穴手足十二针法,均每日1次,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93%,对照组为70.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急性期入组或恢复期入组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于中风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取穴,并且提示分期应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中风病之急性期与恢复期治疗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贺氏三通法
下载PDF
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周腾飞 朱良付 +4 位作者 李天晓 邵秋季 吴立恒 周志龙 宋朝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可回收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1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记录围手术期栓塞事件以及术后3个月内颅内出血或死亡。结果 31例患者共使用33枚Solitaire AB支架,其中19例首次机械取栓即实现血管再通;11例进一步行支架植入术,9例实现血管再通,最终总体血管再通率为90.32%(28/31)。术后1周NIHSS评分(8.81±3.40)分,低于术前的(16.06±4.82)分(t=-7.104,P=0.000)。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6例(51.61%)。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3例,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出血4例,共死亡6例。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机械取栓安全、有效,首次机械取栓血管再通失败可以联合支架植入术作为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伟 杨鲲鹏 +1 位作者 盛利 苏志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7,51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和Occludin的变化,探讨BBB的结构改变及Occludin的表达异常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12h、24h、72h组,应用透射电镜、RT-...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和Occludin的变化,探讨BBB的结构改变及Occludin的表达异常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3h、12h、24h、72h组,应用透射电镜、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区皮质BBB的超微结构,Occlud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皮质BBB的超微结构受损,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上述变化开始于再灌注后3h,再灌注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弱。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BBB的超微结构损伤及Occludin的表达下降加重了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BBB) OCCLUDIN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胡霞敏 周密妹 +1 位作者 胡先敏 王君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给TanⅡA 8、16、32 mg·kg-1,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短...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给TanⅡA 8、16、32 mg·kg-1,灌胃7 d,末次给药1 h后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分别用Longa’s法、TTC染色法、干燥失重法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状态、脑梗死面积及其脑水肿的程度;观察线粒体呼吸酶活性的变化;评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ATP含量的变化。结果TanⅡA(16、32 mg·kg-1)可明显减少MCAO后脑梗死面积、脑水肿的程度及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同时TanⅡA(16、32 mg·kg-1)能明显抑制MCAO大鼠脑线粒体呼吸酶及SOD酶活性的降低,升高脑组织ATP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其改善脑线粒体能量代谢、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脑缺血 线粒体 自由基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上调海马pCREB表达和改善脑缺血小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远寿 潘贵书 +3 位作者 秦伟 罗孝美 禹静 张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小鼠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EPO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2-VO)方法复制...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小鼠脑缺血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和EPO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2-VO)方法复制小鼠全脑缺血模型,跳台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Neurolucida软件分析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树突棘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和树突棘丢失;EPO治疗能显著提高脑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少脑缺血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和树突棘的丢失,显著上调海马CA1区神经元pCREB蛋白的表达。结论:EPO可能通过上调pCREB的表达来保护神经元损伤、防止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进而改善脑缺血小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红细胞生成素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树突棘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Pulsinelli四血管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文东 姜洪波 +2 位作者 连晓清 刘晓丽 杜爱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阶段制作,第1阶段:游离双侧颈总动... 目的探讨改进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阶段制作,第1阶段:游离双侧颈总动脉,备线,缝合皮肤;第2阶段:沿第1颈椎内斜向上的神经来寻找翼突孔,用尖端磨得细长的电烙铁分2次灼烧双侧椎动脉;第3阶段:24 h后夹闭颈总动脉10 min。假手术组除不凝闭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大鼠造模成功27只,造模成功率为67.5%,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存活率为96.3%。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无水肿、变性;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采用此改进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提高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率和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Pulsinelli四血管法 全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黄芩苷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Caspase-3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丽娅 张占军 +1 位作者 王忠 王永炎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通过TTC染色,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脑组织超微组织观察判断黄芩苷对局灶缺血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TC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对脑缺血后动物进行... [目的]通过TTC染色,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脑组织超微组织观察判断黄芩苷对局灶缺血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TTC染色,神经功能检查法对脑缺血后动物进行行为测评,病理及超微组织观察作为药效评价辅助手段,应用原为杂交技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变化,准确判断黄芩苷对局灶缺血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黄芩苷可以减少脑缺血后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组织海马、皮层Caspase-3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具有神经脑保护作用,调节Caspase-3表达可能是使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脑缺血大鼠 CASPASE-3
下载PDF
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情况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敬 华琦 +4 位作者 王彩荣 李靖 高承梅 李晓辉 刘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98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存在PFO,分为PFO组和无PFO组。其中PFO组125例...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或住院的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98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是否存在PFO,分为PFO组和无PFO组。其中PFO组125例,无PFO组73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检查,观察卵圆孔未闭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行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结果①PFO组患者的年龄低于无PFO组[(37±10)岁,(43±1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比较中,PFO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高脂血症等比例均低于无PF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FO组中有18例(14.4%)合并房间隔瘤,无PFO组中有5例(6.8%)合并房间隔瘤,PFO组合并房间隔瘤的比例高于无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④PFO组无任何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无PF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可能是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重要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脑缺血 卒中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群 张毅 +1 位作者 苏敏 苗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明确脑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含明胶的定量酶谱技术检测再灌注3h到7d内MMP-2、MMP-9的表达,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EB含量。结果 (1... 目的明确脑缺血再灌注后MMP-2、MMP-9与血脑屏障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含明胶的定量酶谱技术检测再灌注3h到7d内MMP-2、MMP-9的表达,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EB含量。结果 (1)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缺血侧脑内MMP-9表达明显升高,48h到达顶峰,4d后显著下降,7d后水平更低。24h组和48h组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0MMP-2缺血再灌注48h后明显升高,7d到达高峰,7d组大鼠缺血侧脑内MMP-2水平与3h组和24h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P<0.01)。(2)再灌注24h大鼠缺血侧脑内EB含量最高,显著高于3h及7d组(P<0.05),但与48h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出现了MMP-2、MMP-9和血脑屏障的动态变化,血脑屏障损伤与MMP-9 的升高相关,而与MMP-2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脑缺血
下载PDF
大鼠全脑缺血后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永明 陆兆丰 +2 位作者 田鑫 江基尧 罗其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4-78,95,共6页
目的探讨3种谷氨酸转运体业型(EAAT-1、EAAT-2、EAAT-3)在全脑缺血大鼠脑内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SD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各6只)及全脑缺血组(30只)。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缺血... 目的探讨3种谷氨酸转运体业型(EAAT-1、EAAT-2、EAAT-3)在全脑缺血大鼠脑内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SD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各6只)及全脑缺血组(30只)。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缺血后6h、24h、48h、72h、7d及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3种谷氨酸转运体在海马CA1、CA3及皮质运动区的表达。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在海马CA1、CA3及皮质运动区,EAAT-2的表达在缺血后下降,随后逐渐升高;EAAT-3在海马CA1、皮质运动区的表达为逐渐下降趋势,存海马CA3区变化不明显;而EAAT-1在3个区域变化不规律。在大鼠缺血早期神经细胞损伤以坏死为主,缺血后期出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变化参与了全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学过程。EAAT-2表达的降低与早期神经细胞的坏死有关,而EAAT-3表达升高则参与缺血损伤的耐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谷氨酸转运体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红瑛 范建中 +2 位作者 罗仁 李川 魏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8-599,共2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IGF-1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表达最弱,随缺血时间延长,梗死中心和半影区IGF-1的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后3d达到高峰(14.83±0.48),7d后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IGF-1表达增强,3d时表达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下丘脑CRH和NGF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爱丽 李方莲 +3 位作者 朱洪权 刘娜 孙海燕 李会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1-74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对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老龄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4只大鼠。分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缺血15 ...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对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老龄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组,每组4只大鼠。分假手术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缺血15 min组、缺血15 min再灌注1 h、6 h、1 d、2 d4、d、9 d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老龄大鼠局部脑缺血下丘脑的CRH和NGF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假手术组下丘脑有少量CRH和NGF表达,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1 h内下丘脑CRH和NGF表达均无变化,此后缺血再灌注6 h下丘脑CRH和NGF均有短暂一过性消失,随后缺血再灌注2 d二者在下丘脑的表达相继明显增加。结论:脑缺血后下丘脑CRH分泌细胞并非立刻进入活动增强状态;脑缺血后下丘脑后续阶段存在CRH分泌细胞的活动增强效应;NGF对维系HPA的活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WISTAR 神经生长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燕 杨金升 +1 位作者 谷有全 石向群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再分为3,6,24,48和72h亚组,每...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再分为3,6,24,48和72h亚组,每亚组各6只鼠.在预定时间点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TUNEL法检测CA1区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RK的表达特征.结果:MCAO后海马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凋亡细胞大量出现,以48h为高峰;MCAO后3h,磷酸化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显著升高,6h达到最高峰,72h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ERK活性上调,参与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类 细胞凋亡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大鼠
下载PDF
mito K_(ATP)和κ-阿片受体介导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抗大鼠脑缺血/复灌损伤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佳 孙丽娜 +1 位作者 吴莉萍 夏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侧LIPC组,双侧LIPC组(bLIPC),bLIPC+mito 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ate(5-HD)预处理组,bLIPC+κ-阿...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单侧LIPC组,双侧LIPC组(bLIPC),bLIPC+mito 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ate(5-HD)预处理组,bLIPC+κ-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预处理组,bLIPC+双侧后肢体外循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术后进行神经系统症状评分,血浆强啡肽和脑啡肽水平测定,大脑梗死面积测定。结果:单侧LIPC能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P<0.05),并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而双侧LIPC能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后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并显著减少大脑梗死面积(P<0.01),比单侧LIPC的作用更为明显(P<0.05)。双侧LIPC后5、15、30min,1和2h这五个时间点,血浆强啡肽水平显著增高(P<0.01),12和24h这两个时间点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血浆脑啡肽水平的改变与双侧LIPC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or-BNI预处理(25nmol)和5-HD预处理(10mg/kg)均消除了双侧LIPC所致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增加和大脑梗死面积减少(P<0.01)。结论:LIPC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复灌损伤中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LIPC诱导内源性阿片激动剂释放和激活mitoKA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后处理 局灶性脑缺A/复灌损伤 Κ-阿片受体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下载PDF
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邹伟 孙晓伟 +3 位作者 于学平 罗玉敏 程化坤 王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66-469,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则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影响血脑屏障改变的因素及其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脑组织硫化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任彩丽 赵红岗 +5 位作者 刘磊 甄万里 王湜卿 尹晓峰 侯志慧 李东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病理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皮质脑组织硫化氢(H2S)水平动态变化。方法SD新生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假手术组,HIBD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及7d组,每组各8只。HIBD各组大鼠乙醚麻醉后,颈部正...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病理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皮质脑组织硫化氢(H2S)水平动态变化。方法SD新生大鼠56只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假手术组,HIBD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及7d组,每组各8只。HIBD各组大鼠乙醚麻醉后,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两端结扎中间凝断,消毒后缝合切口,2~4h置常压缺氧舱中,以1.5L/min的速度通入80mL/L氧气和920mL/L氮气的氮氧混合气体2h制成HIBD模型,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以确定建模是否成功,舱温控制在37℃左右,湿度为(70±5)%,而后放回原饲养环境继续母乳喂养。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切开颈正中皮肤和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不吸入氮氧混合气体。HIBD组新生大鼠分别在建模后12、24、48、72h及7d时间点快速断头取脑,分离出左侧大脑皮质,用生化反应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新生大鼠皮质脑组织内源性H2S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HIBD12h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中H2S水平升高,是假手术组的1.5倍(P<0.01);之后开始降低,HIBD48h时,大脑皮质中H2S水平降至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HIBD72h组、7d组新生大鼠皮质脑组织H2S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HIBD过程中新生大鼠皮层脑组织H2S水平呈动态变化,H2S可能参与HIBD新生大鼠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硫化氢
下载PDF
模拟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建立中大型实验动物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时贵 刘波 +2 位作者 李伟英 桑池学 巫志峰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6期823-824,835,共3页
目的建立中大型实验动物脑缺血模型。方法模拟血管介入栓塞技术,行颈内动脉栓塞明胶微球,建立脑缺血模型。结果mg级明胶微球介入栓塞后,动物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症状,0.4mg剂量的模型成功率为70%,脑组织缺血灶明显;磁共振成像显示缺血灶T2W... 目的建立中大型实验动物脑缺血模型。方法模拟血管介入栓塞技术,行颈内动脉栓塞明胶微球,建立脑缺血模型。结果mg级明胶微球介入栓塞后,动物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症状,0.4mg剂量的模型成功率为70%,脑组织缺血灶明显;磁共振成像显示缺血灶T2WI显示高信号,边界清晰,显示突出;病理组织学见缺血脑组织呈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中有核碎屑,坏死脑组织周围有水肿改变。结论极少量明胶微球可使动物出现明显的脑缺血症状;该实验操作流程清晰,动物损伤小,成功率高,与人类脑栓塞相似;调节栓塞剂量即可应用于大鼠、兔、犬、猴等常用实验动物,具有可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介入 明胶微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