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军 罗志强 +2 位作者 李国庆 叶新芊 江建开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单纯全脑照射 2 0例 (WBI组 ) ,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 9例 (SRT组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 39例 (SRT +WBI组 )。WBI组和SRT +WBI组全脑放疗总剂量均为 30~ ... 目的 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单纯全脑照射 2 0例 (WBI组 ) ,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1 9例 (SRT组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 39例 (SRT +WBI组 )。WBI组和SRT +WBI组全脑放疗总剂量均为 30~ 40Gy/ 2~ 4周。SRT组和SRT +WBI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每次剂量为 4.5~ 7.5Gy ,每周 3次 ,总剂量 2 1~ 42Gy。结果 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 ,WBI组分别为 6 5 .0 %、2 5 .0 %和 5 2 .9% ;SRT组分别为 94.7%、5 .3%和1 6 .7% ;SRT +WBI组分别为 89.7%、0和 8.7%。WBI组与其它 2组比较 ,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在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方面优于全脑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肿瘤 放射疗法 全脑照射 疗效比较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剑明 李亚明 裴著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18F-FDGPET/CT全身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PET/CT全身扫描的头部图像进行分类。依据CT表现将瘤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及无结节型四种形式,并观察病灶周边水肿情况;根据...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18F-FDGPET/CT全身扫描的图像特点。方法对25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PET/CT全身扫描的头部图像进行分类。依据CT表现将瘤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及无结节型四种形式,并观察病灶周边水肿情况;根据病灶摄取18F-FDG程度将PET图像分为0级、1级、2级和3级四级;分析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本组发现脑转移瘤病灶共53个,其中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囊性密度结节和无结节型各占16.98%(9/53)、52.83%(28/53)、9.43%(5/53)和20.75%(11/53)。无结节型脑转移病灶摄取18F-FDG情况均为0级(11/11,100%),高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均不超过2级(9/9,100%),而等密度结节周边无论有或无水肿,摄取18F-FDG均不低于1级(28/28,100%),并以3级居多(20/28,71.43%);囊性密度结节摄取18F-FDG程度与囊壁厚度有关。结论脑转移瘤的18F-FDGPET/CT表现形式多样,掌握其PET与CT图像间的对应关系及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F氟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CT和MRI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家文 刘斌 +3 位作者 钱银锋 吕益忠 刘可夫 余永强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分析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及MR灌注成像 (PWI)表现 ,着重讨论血管母细胞瘤的PWI特点。方法 :对 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3 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16例行MRI平扫和增强 ... 目的 :分析脑和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及MR灌注成像 (PWI)表现 ,着重讨论血管母细胞瘤的PWI特点。方法 :对 44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3 1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 ,16例行MRI平扫和增强 (其中 5例同时行PWI ,3例曾行CT检查 )。结果 :44例患者中囊腔结节型 3 3例 (其中大囊小结节 2 7例 ,单纯囊性 6例 ) ,实质型 10例 ,43例均为单发 ,1例多发 (小脑半球病灶为大囊小结节 ,颈髓为单纯囊性 )。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 3 3例 ,小脑蚓部 8例 ,脑干 1例 ,胸髓 1例 ,1例多发 (病灶分别位于小脑半球和颈髓 )。所有壁结节及实质型肿瘤均显示明显强化 ;5例血管母细胞瘤实质部分PWI均呈明显高灌注表现 ,血管母细胞瘤的SRRmax和rCBV分别为 ( 87.3 2± 3 .18) %和 70 4.68± 46.74,肿瘤与脑白质的rCBV之比为 13 .79± 0 .99,两者的MTT之差为 ( 0 .99± 0 .3 9)s。结论 :CT、MRI均可用于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 ,MRI因在显示肿瘤壁结节和流空血管方面优势明显 ,价值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脊髓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CT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伽玛刀术后顽固性肿瘤周围脑水肿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卢刚 吴旭 +3 位作者 吴越 赵仲生 河野宽一 王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伽玛刀术后顽固性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79例伽玛刀术后常规脱水治疗无效的顽固性PVBE患者予以ACTH治疗,并对其中再次手术获取的27例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超... 目的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伽玛刀术后顽固性肿瘤周围血管源性脑水肿(PVBE)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79例伽玛刀术后常规脱水治疗无效的顽固性PVBE患者予以ACTH治疗,并对其中再次手术获取的27例肿瘤标本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ACTH治疗前79例患者的血清ACTH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水肿指数(EI)为4.7~9.6,首次治疗1个月后PVBE-EI降至1.1~2.9(P〈0.05)。27例伽玛刀治疗后顽固性PVBE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病灶坏死和间质增生,肿瘤血管壁可呈纤维样坏死变性;VEGF和PCNA染色阳性表达明显降低;电镜检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皱缩扁平,内皮细胞间连接缝隙增大甚至中断。结论ACTH可明显降低伽玛刀术后顽固性PVBE的EI,其疗效与病灶周围脑水肿区域血脑屏障的受损及修复程度有关并呈一定的药物依赖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水肿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影像表现与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学文 李丹鸿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特点,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6例患者淋巴瘤单发11例,多发5例,单发...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特点,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6例患者淋巴瘤单发11例,多发5例,单发者部位包括额叶、顶叶、颞叶、中脑及基底节区,共19个病灶。多数位于脑组织深部,MRI平扫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楚但不锐利,增强扫描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呈团块状。结论: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分析MRI影像特点,将其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一般可获得较准确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慧灵 刘秀英 +1 位作者 陈娜 潘建基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20例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复发灶每次剂量为2.0Gy,总量56-60Gy/28-30次。治疗过程... 目的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治疗20例放疗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复发灶每次剂量为2.0Gy,总量56-60Gy/28-30次。治疗过程用脱水剂治疗脑水肿。结果PR10例,有效率为50%,中位生存期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4%、15.27%。脑水肿发生率50%,经治疗后减轻或消失,病人均能耐受。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治疗放疗后复发恶性胶质瘤能减轻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瘤 复发 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的分级与CT诊断(附100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友权 刁志光 唐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9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定性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定性的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分析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与CF表现,其中原因是Ⅰ级20例,Ⅱ级60例,Ⅲ、Ⅳ级20例。年龄5~75岁。结果:Ⅱ级... 目的:探讨CT对星形细胞瘤分级定性诊断的价值,以提高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定性的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分析了10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与CF表现,其中原因是Ⅰ级20例,Ⅱ级60例,Ⅲ、Ⅳ级20例。年龄5~75岁。结果:Ⅱ级星形细胞瘤在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瘤周水肿及CT表现上与Ⅰ级星形细胞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Ⅲ、Ⅳ级星形细胞瘤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具有复发及转移特性。结论:Ⅱ级星形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CT扫描在星形细胞瘤的诊断、病理分级及病变定性方面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CT 诊断 分级
下载PDF
血清及脑脊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测定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宋芷珩 杨波 +3 位作者 于笑难 李为 张朝东 张弘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 (β-G)活性测定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技术测定脑肿瘤及非肿瘤脑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和健康献血者 (正常对照 )血清β-G活性,并以CT、MRI及病理结果为... 目的 :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β-葡萄糖醛酸酶 (β-G)活性测定对脑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技术测定脑肿瘤及非肿瘤脑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和健康献血者 (正常对照 )血清β-G活性,并以CT、MRI及病理结果为参照 ,进行诊断试验研究。结果 :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β-G活性均明显高于脑膜瘤及正常对照组 (血清组P<0.05 ,脑脊液组P<0.01) ;神经胶质瘤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增高程度呈正相关 (r=0.745 ,P<0.05) ,检测血清 β-G活性判断恶性脑肿瘤的灵敏度为78.1 %、特异度为74.1%、准确度为75 %。结论 :血清和脑脊液中β-G活性测定对恶性脑肿瘤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β-G活性可以作为一种初步筛选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脑脊液 β—葡萄糖醛酸酶 测定 脑肿瘤 诊断
下载PDF
82例脑实质结核和肺癌脑转移瘤的MRI鉴别 被引量:1
9
作者 过丽芳 周新华 +2 位作者 谢汝明 吕岩 贺伟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D对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对42例脑实质结核和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MRJ平扫、Gd-DTPA增强和DWI扫描。分析两者MR/表现特点,测量病灶各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 目的探讨MRI,尤其是增强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D对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对42例脑实质结核和4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MRJ平扫、Gd-DTPA增强和DWI扫描。分析两者MR/表现特点,测量病灶各部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实质ADC值的比值(rADC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42例脑实质结核均为多发性结节,82.56%(374/453)病灶〈1.0cm,T1增强上33.77%(153/453)病灶均匀结节状强化、66.23%(300/453)呈环形强化,环壁厚薄较均匀、内外壁较光滑,约36.42%(165/453)的病灶周围存在不同程度水肿,以轻、中度为主;而32.50%(13/40)肺癌脑转移瘤呈单发结节,41.01%(57/139)病灶〈1.0cm,T1增强上4.32%(6/139)病灶呈均匀结节状强化、9.35%(13/139)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86.33%(120/139)病灶呈环形强化,仅19,17%(23/120)的瘤壁厚薄较均匀、余表现为壁毛糙或伴壁结节,75.54%(105/139)的病灶周围存在水肿,且以中、重度水肿为主。脑实质结核实性部分、壁平均ADC值分别为(O.97±0.15)×10^-3mm%和(1.07±0.20)×10^-3mm2/s,均低于肺癌脑转移瘤的实性成分、壁ADC值(1.10±O.25)×10^-3mm2/s和(1.28±0.32)×10^-3mm2/s,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增强MRI可显示脑实质结核及肺癌脑转移瘤病灶的不同形态特点,DWI和ADC值能反映两种疾病组织微观结构变化,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实质 肺肿瘤 脑转移 MRI DWI ADC值
下载PDF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为人 余日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791-79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17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共34个瘤灶;其中单发8例,多发9例;幕上病灶29个,幕...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17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共34个瘤灶;其中单发8例,多发9例;幕上病灶29个,幕下病灶5个。MR平扫T1WI等信号15个病灶,略低信号19个病灶,T2WI呈等低信号23个病灶,略高信号11个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22个,不均匀强化12个,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7个病灶。2例共3个瘤灶弥散受限。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同期手术切除(附7例报告) 被引量:14
11
作者 徐志飞 孙耀昌 +3 位作者 张光霁 卢亦成 答作为 李建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6-217,共2页
7例肺癌脑转移病人同期做肺叶切除(其中有1例单纯探查)和颅内转移瘤摘除术。其中3例存活12~24个月,1例至今已存活2.5年。说明有脑转移的晚期肺癌行联合病灶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文中对病例选择和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切除术
原文传递
分期不同入路切除儿童颅内巨大肿瘤(附50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振宇 姚红新 +3 位作者 齐巍 甲戈 罗世祺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颅内深部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期不同入路切除儿童颅内深部巨大肿瘤5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无死亡、昏迷等其他后遗症。其中颅咽管瘤40例,星形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脑膜瘤1例。随访最长...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颅内深部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期不同入路切除儿童颅内深部巨大肿瘤5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0例,无死亡、昏迷等其他后遗症。其中颅咽管瘤40例,星形细胞瘤5例,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脑膜瘤1例。随访最长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多位于中线,巨大者多见,儿童生理条件脆弱,血容量少,一次全切除肿瘤风险大,而且很难做到彻底全切除。而分期不同入路是切除儿童颅内深部巨大肿瘤较好的方法,可以获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肿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脑瘤患者围术期血内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敏 魏小斌 林赛娟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7-659,共3页
目的 了解异丙酚(pro)对脑瘤患者围术期血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2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n=10),和对照组(异氟醚组,n=10... 目的 了解异丙酚(pro)对脑瘤患者围术期血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2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n=10),和对照组(异氟醚组,n=10),麻醉诱导药为芬太尼、氟哌利多、依托咪酯、琥珀胆碱。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静脉持续滴入异丙酚(6~9mg·kg^(-1)·h^(-1))辅以曲马多、阿曲库铵。异氟醚组吸入1%~2%异氟醚辅以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自麻醉诱导前至开颅手术后1、3、6、12、24小时(T_0~T_5)血清NOS活性、NO产量。并以4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两组术前(T_0)NOS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异丙酚组NOS活性(T_2~T_5)、NO产量(T_2~T_5)与 T_0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1)。而对照组NOS活性(T_0,T_3~T_5)、NO产量(T_1,T_5)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同时组间(T_2~T_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脑瘤患者术前存在NOS、NO代谢紊乱,开颅手术后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脑瘤 围术期 血内 NOS 活性 N0 产量 影响
原文传递
原发性脑恶性淋巴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14
作者 黎辉 王则胜 +1 位作者 黎萍 熊国胜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2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内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初步探讨其起源问题。方法 对 5例脑内恶性淋巴瘤作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型 ) ,其中 2例为中心母细胞型 ,1例为中心细胞一中心母细胞混合... 目的 研究脑内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初步探讨其起源问题。方法 对 5例脑内恶性淋巴瘤作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5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型 ) ,其中 2例为中心母细胞型 ,1例为中心细胞一中心母细胞混合型 ,2例为小细胞型。结论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与组织类型有关 ,免疫组化是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脑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瑞玲 张志强 +3 位作者 边庆虎 李艳丽 孟利江 张山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小剂量去... 目的评价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N组)。2组均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目标导向进行补液,当SVV≤13%时,以1~2ml·kg^-1·h^-1的速度补液;当SVV>13%超过5min时,加速补液,使其降至13%以下。N组在麻醉诱导后通过中心静脉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1~0.03μg·kg^-1·min^-1,维持MAP≥65mmHg。在麻醉诱导后(T1)、打开硬脑膜时(T2)、开硬脑膜1h(T3)和术毕(T4)时记录HR和MAP,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和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术中液体出入量。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脉-颈静脉球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脑血流/脑氧代谢率比值(CBF/CMRO2比值)和脑乳酸生成率(LacPR)。结果与G组相比,N组T4时MAP和T3,4时CERO2升高,总液体量和晶体液量降低(P<0.05),CaO2、CjvO2、Ca-jvO2、CBF/CMRO2比值和Lac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可减少术中输液量,改善脑氧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骨切开术 去甲肾上腺素 补液疗法 每搏输出量 氧耗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