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Computing with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1
作者 Jiadong Wu Yinan Wang +2 位作者 Zhiwei Li Lun Lu Qingjiang Li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3期2909-2939,共31页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have led to landmark changes in many fields,but they still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themechanisms of real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 and face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mputing costs,exce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s)have led to landmark changes in many fields,but they still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themechanisms of real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s and face problems such as high computing costs,excessive computing power,and so on.Spiking neural networks(SNNs)provide a new approach combined with brain-like science to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computational architecture,and biological credibility of current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s.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its poor performance hindered the application of SNNs in real-world scenarios.In recent years,SNNs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and practic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earlier research results,and are continuously producing significant results.Al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many pieces of literature on SNNs,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SN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practicality as well as incorporating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Starting from this issue,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SNNs along the complete usage process of SNNs including network construction,data processing,model training,development,and deployment,aiming to provid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NNs.Therefore,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SNNcomputing is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from four aspects:composition structure,data set,learning algorithm,software/hardware development platform.The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NNs i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re summarized,the current challenges of SN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also prospected.Our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fields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intelligent computing,SNNs have comparable network scale and performance to ANNs and the ability to challenge large datasets and a variety of tasks.The advantages of SNNs over ANNs in term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spatial-temporal data processing have been more fully exploit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ing and deployment tools has lowered the threshold for the use of SNNs.SNNs show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for brain-like compu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king neural networks neural networks brain-like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earning algorithm
下载PDF
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 for brain-like computing 被引量:1
2
作者 Lejian Yu Xipeng Li +5 位作者 Chunyi Luo Zhenkang Lei Yilan Wang Yaqi Hou Miao Wang Xu Hou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2期503-514,共12页
The human brain performs computations via a highly interconnected network of neurons.Tak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information delivery and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the human brai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s,bioinspired ... The human brain performs computations via a highly interconnected network of neurons.Taking inspiration from the information delivery and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the human brai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s,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 has been proposed and gradually engineer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onventional electron-based von Neumann architecture,which shows the promising potential to enable efficient brain-like computing.Anomalous and tunable nanofluidic ion transport behaviors and spatial confinement show promising controllability of charge carriers,and a wide range of structural and chemical modification paves new ways for realizing brain-like functions.Herein,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of mechanisms and design strategy is summarized to enable the rational design of nanofluidic systems and facilita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This review provides recent advances and prospects of the 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including ion-based brain computing,comprehension of intrinsic mechanisms,design of artificial nanochannels,and the latest artificial neuromorphic functions devices.Furthermore,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bioinspired nanofluidic iontronics in the pioneer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s are proposed,including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artificial 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brain ion transport nanofluidics brain-like computing memristive effect
原文传递
Next Generation Semantic and Spatial Joint Perception——Neural Metric-Semantic Understanding
3
作者 ZHU Fang 《ZTE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1期61-71,共11页
Efficient perception of the real world is a long-standing effort of computer vision.Mod⁃ern visual computing techniques have succeeded in attaching semantic labels to thousands of daily objects and reconstructing dens... Efficient perception of the real world is a long-standing effort of computer vision.Mod⁃ern visual computing techniques have succeeded in attaching semantic labels to thousands of daily objects and reconstructing dense depth maps of complex scenes.However,simultaneous se⁃mantic and spatial joint perception,so-called dense 3D semantic mapping,estimating the 3D ge⁃ometry of a scene and attaching semantic labels to the geometry,remains a challenging problem that,if solved,would make structured vision understanding and editing more widely accessible.Concurrently,progress in computer vi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has motivated us to pursue the cap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digitally reconstructing the surrounding world.Neural metric-se⁃mantic understanding is a new and rapidly emerging field that combines differentiable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with physical knowledge from computer vision,e.g.,the integration of visualinertial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mesh reconstruction,and semantic un⁃derstanding.In this paper,we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recent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of neural metric-semantic understanding.Starting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underlying computer vis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concepts,we discuss critical aspects of such perception approaches.Specifical⁃ly,our emphasis is on fully leveraging the joint semantic and 3D information.Later on,man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the perception capability such as novel view synthesis and semantic aug⁃mented reality(AR)contents manipulation are also presented.Finally,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techn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technology under a 5G edge computing scenar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computing semantic and spatial joint perception dense 3D semantic map⁃ping neural metric-semantic understanding
下载PDF
SA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for Aircraft Electromagnetic Countermeasures
4
作者 Jiajing Wang Dandan Fu +1 位作者 Tao Wang Xiangming An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会议论文集》 2015年第1期143-144,共2页
In electronic confront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vulnerable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nic jamming. The research on SAR jamming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can provide the prerequisite for SAR jamming and... In electronic confronta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s vulnerable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onic jamming. The research on SAR jamming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can provide the prerequisite for SAR jamming and anti-jamming technology, which is an urgent problem that researchers need to solve. Traditional SA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metrics analyze statistical error between the reference image and the jamming image only in the pixel domain; therefore, they cannot reflect the visual perceptual property of SAR jamming images effectively. In this demo, we develop a SA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ircraft electromagnetic countermeasures simulation platform.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iques of big data are applied to our system. In the demonstration, we will present the assessment result interface of the SA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下载PDF
基于贪婪算法的云计算数据块节能存储仿真
5
作者 谢辅雯 邹道生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2期522-526,共5页
针对云数据储存能量消耗大的问题,提出基于贪婪算法的云计算数据块节能存储方法。建立具有用户访问层、核心服务层和服务管理层的云计算架构,了解数据块产生过程和储存环境;将物理机利用率、能源消耗量和主机储存能力作为节能储存的约... 针对云数据储存能量消耗大的问题,提出基于贪婪算法的云计算数据块节能存储方法。建立具有用户访问层、核心服务层和服务管理层的云计算架构,了解数据块产生过程和储存环境;将物理机利用率、能源消耗量和主机储存能力作为节能储存的约束条件,将待储存的数据块封装为虚拟机,利用贪婪算法描述虚拟机部署问题,构建贪婪算法下虚拟机分配环境;计算单个物理机和整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块储存能力和资源请求能力,综合考虑虚拟机分配的相关向量,运算数据储存时的能量消耗;以总体能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将虚拟机分为主模块与备用模块,通过设置虚拟机状态转换规则来减少储存开销,实现节能储存。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数据储存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服务器开启数量,节省储存功率,达到节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婪算法 云计算 数据块 节能储存 状态转换
下载PDF
雷电预警及防护装置智能监管系统研究
6
作者 王玉福 张艳 +2 位作者 刘贺扬 刘辛颖 龙大鹏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4,89,共6页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弥补雷电防护装置监管手段落后的短板,雷电防护智能在线监控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前端检测设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智能感知新技术方便、快捷、高效的实现了矿场生产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设备的入侵雷电数据...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弥补雷电防护装置监管手段落后的短板,雷电防护智能在线监控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前端检测设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智能感知新技术方便、快捷、高效的实现了矿场生产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设备的入侵雷电数据、接地电阻及电源范围的实时在线监测,按国家规范要求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建设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护监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大数据 边缘计算 智能感知新技术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增强装配智能人机交互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晗 郭宇 +3 位作者 汤鹏洲 吴鹏兴 魏禛 郑冠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增强装配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系统与用户交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件拾取感知方法。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手部和零件的类别与位置信息,并通过区域相交判定方法获取图像感兴趣区域。搭建分类网络以识别单帧深度图像中... 针对增强装配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系统与用户交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零件拾取感知方法。采用目标检测算法提取手部和零件的类别与位置信息,并通过区域相交判定方法获取图像感兴趣区域。搭建分类网络以识别单帧深度图像中零件的拾取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出连续帧状态识别方法消除单帧识别结果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航空发动机零件装配过程中,所提方法单帧感知速度在0.031 s内,连续帧下准确率可达100%,满足现场识别准确率和速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装配 人机交互 深度学习 拾取感知
下载PDF
多元文化经历提升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心智知觉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滕玥 张昊天 +2 位作者 赵偲琪 彭凯平 胡晓檬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60,共15页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 人类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快速迭代、迅猛发展、不断变革,引发诸多伦理问题。其中一个核心关切便是在人类与AI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之下,人类是否会对机器人持有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关怀并对其做出利他行为。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哪些文化心理因素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本研究旨在从多元文化经历的视角开展科学探索。基于中西两种文化样本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多元文化经历正向预测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人对机器人的心智感知起部分中介作用。此中介模型在中西文化被试中不存在显著文化差异,表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文化普适性。最后,线上启动实验研究虽未能证实因果机制,但存在符合研究假设的总体趋势。本研究丰富了多元文化经历的下游效应,对探讨何种前因变量会提高人类对机器人的利他行为及其解释机制做出了一定的原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经历 人机交互 利他行为 心智知觉 文化普适
下载PDF
共享调节视角下的群体感知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9
作者 仇星月 陈向东 付道明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5,共9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迎来了技术变革,群体感知工具开始成为管理和监控协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群体感知研究通常缺乏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理论支撑。为了让群体感知工具更好地提升协作学习质量,文章依托共...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加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迎来了技术变革,群体感知工具开始成为管理和监控协作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群体感知研究通常缺乏系统性和过程性的理论支撑。为了让群体感知工具更好地提升协作学习质量,文章依托共享调节学习理论,开展了群体感知应用模式设计、工具开发、案例实践等多维度探索。首先,从已有研究成果中提炼群体感知工具应用的关键原则,并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共享调节视角下的群体感知应用模式。其次,基于应用模式,在Co-learning协作学习平台上开发了群体感知模块。最后,通过案例研究,评估了应用模式的作用效果并揭示了促进协作学习的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知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共享调节 应用模式 案例实践
下载PDF
面向工业大模型的算力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10
作者 沈昕炎 林亚捷 +1 位作者 许方敏 赵成林 《自动化博览》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生产逐渐迈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工业大模型作为推动工业创新的核心引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工业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也给算力网络提出了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实时性需求。本...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生产逐渐迈入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工业大模型作为推动工业创新的核心引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工业大模型的广泛应用也给算力网络提出了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实时性需求。本文深入研究了工业大模型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问题,着眼于其对算力网络的需求,分析了工业大模型在实时性方面的复杂需求,提出了面向工业大模型的算力网络架构,并对算力网络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工业大模型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模型 算力网络 算力感知 分布式计算
下载PDF
基于GD32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
11
作者 余致立 王玥 刘江珊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149-150,154,共3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以GD32E230芯片为核心,结合电磁循迹模块和超声波避障模块等智能小车感知模块实现电磁循迹、自动避障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小车能出色地完成实验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可以为智能小车在物流运输...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循迹小车,以GD32E230芯片为核心,结合电磁循迹模块和超声波避障模块等智能小车感知模块实现电磁循迹、自动避障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小车能出色地完成实验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可以为智能小车在物流运输等场景的应用中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迹小车 智能控制 单片机 感知模块
下载PDF
移位方式对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空间感知的影响
12
作者 潘志庚 孟乾宇 +3 位作者 袁庆曙 柳嘉鑫 王紫晗 寿恺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2,共9页
虚拟环境中用户的空间感知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真实行走、传送和万向跑步机行走等典型的移位方式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让用户执行3种实验任务,即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无参照物定量移动)、... 虚拟环境中用户的空间感知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针对真实行走、传送和万向跑步机行走等典型的移位方式对空间感知的影响,让用户执行3种实验任务,即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有圆柱参照物的场景中根据系统语音提示完成指定距离或角度的移动或旋转(有参照物定量移动)、在无参照物场景中添加小球作为目标导航物完成移动或旋转(参照物导航移动),系统记录主客观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种移位方式对角度感知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对距离感知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真实行走时用户能保持最好的距离感知,万向跑步机行走能较好地保留用户的距离感知,传送会明显降低用户的距离感知.参照物导航移动比无参照物定量移动和有参照物定量移动更好地保留了用户的空间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空间感知 移位方式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MLP和多头自注意力特征融合的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
13
作者 吴俊洁 王佳阳 +1 位作者 朱萍 肖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43,共5页
针对情感计算中传统的单模态情感分析通常存在分类准确率不高和不同语言环境间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以同时使用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两种不同模态的情感数据。首先,利用多层感知机(MLP)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 针对情感计算中传统的单模态情感分析通常存在分类准确率不高和不同语言环境间泛化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模态情感计算模型,以同时使用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两种不同模态的情感数据。首先,利用多层感知机(MLP)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次,基于MLP和自注意力机制分别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多模态分析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在构建的包含中英文两种语言数据的数据集上进行二分类情感计算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相较于次优的BiLSTM模型,精度提高了1.22%;相较于单模态情感计算模型,精度提高了6.21%~1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计算 多语言泛化 多层感知机 自注意力机制 双模态
下载PDF
数字孪生建造——探索信息时代数字建造的新范式
14
作者 张烨 崔宇 +1 位作者 曲翠萃 王智聪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数字孪生建造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实现了数字模型与物理建造交互共融的需求,是促进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文章总结了数字孪生建造的起源、内涵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代表性案例介绍了... 数字孪生建造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实现了数字模型与物理建造交互共融的需求,是促进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文章总结了数字孪生建造的起源、内涵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代表性案例介绍了数字孪生建造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以近年来笔者团队进行的两个建造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孪生建造虚实交互的运行机制和实时优化的工作流。以期能够给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建筑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数字建造 双向数据流 实时反馈 智能感知与计算
下载PDF
基于全景图像的社区体检评估技术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孝贤 周元婧 +2 位作者 李大勇 姜冬睿 茅明睿 《建筑师》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23年住建部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将城市体检单元细化到了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尺度,其中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尺度的体检工作需要通过实地调研采集来开展,且体检要求更加精细化。为了提升调研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减... 2023年住建部全国城市体检工作将城市体检单元细化到了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尺度,其中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尺度的体检工作需要通过实地调研采集来开展,且体检要求更加精细化。为了提升调研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减低体检评估成本,笔者所在的城市象限团队提出了基于全景图像的社区评估技术方案,通过智能感知背包和电动轮椅的一体化采集装备,完成体检调研过程中全景图像的自动采集;并结合图像算法、物联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进行云端数据智能处理,初步实现了包括环境品质、路面平整、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品质等50多项建成环境指标的智能分析计算,探索了基于智能感知的全景图像进行体检指标计算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智能感知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夜跑友好视角下城市街道环境视觉感知评价
16
作者 陈崇贤 刘欣宜 +1 位作者 邱添 刘京一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共8页
【目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居民对夜跑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跑步环境研究较多关注日间情景,城市街道夜间环境对跑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以广州越秀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机对抗评分平台评估... 【目的】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城市居民对夜跑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已有跑步环境研究较多关注日间情景,城市街道夜间环境对跑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方法】以广州越秀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人机对抗评分平台评估不同类型街道对夜跑的安全感、恢复力、舒适度、吸引力及环境质量等方面视觉感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各类街道环境要素与夜跑环境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滨水街道和商业街可提升夜跑者的舒适度和恢复力,历史文化街道可增强夜跑的安全感和吸引力,而餐饮街和商住混合区街道较难激发正面跑步体验。不同街道环境要素对夜跑环境视觉感知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考虑夜跑环境视觉感知评价对优化城市夜间跑步环境具有指导意义,未来可以通过区分街道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措施来提升不同街道的夜跑体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视觉感知 计算机视觉 城市街道 体力活动 夜间 地理加权回归(GWR)
下载PDF
孤独症人工智能诊疗进展及前沿
17
作者 王志永 刘晶晶 +4 位作者 王新明 陈博文 聂伟 张瀚林 刘洪海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4年第3期15-27,共13页
【目的】近年来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孤独症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向。本文围绕孤独症人工智能诊疗技术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文献范围】本文采用关键字检索的方法调研了来自主流会议和期刊的相关论文,并... 【目的】近年来人工智能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孤独症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向。本文围绕孤独症人工智能诊疗技术进行了文献综述,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文献范围】本文采用关键字检索的方法调研了来自主流会议和期刊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总结归纳。【方法】从临床人工诊疗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诊断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干预研究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基于不同方法和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结果】孤独症人工智能诊疗有助于克服临床上的局限性,如主观性强、耗时长、资源紧缺等。【局限】相关文献多为近年来的工作,对更早期的工作可能存在遗漏。【结论】通过分析最新的人工智能方法对孤独症诊疗的影响,梳理孤独症人工智能诊疗的挑战和展望,有助于推动孤独症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人工智能 早期诊疗 多模态感知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云电脑业务场景的算网智能调度研究
18
作者 付永振 王靖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6期43-49,6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云电脑业务场景的算网感知和调度能力,通过云电脑业务场景特点分析,结合算网融合机制,提出了基于算网调度系统的创新解决方案,实现了资源的智能调度与优化,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与业务效率。本文中的算网调度系统以其高效的... 本文旨在研究云电脑业务场景的算网感知和调度能力,通过云电脑业务场景特点分析,结合算网融合机制,提出了基于算网调度系统的创新解决方案,实现了资源的智能调度与优化,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与业务效率。本文中的算网调度系统以其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智能化的自我优化及强大的协同能力,为云电脑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后续实践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网调度系统 算网感知 云电脑 智能调度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传统出版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丁洁 《软件》 2024年第6期127-129,共3页
现代技术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支持,包括传统出版在内,这也要求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本文以计算机技术带给传统出版行业的积极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思路、方法,包括作业系统建设、运用范围拓展等,展望计算机技术在... 现代技术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支持,包括传统出版在内,这也要求其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本文以计算机技术带给传统出版行业的积极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思路、方法,包括作业系统建设、运用范围拓展等,展望计算机技术在传统出版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技术优势的发挥以及传统出版行业发展提供少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传统出版 感知网络 反馈交互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和城市感知的碳排评价方法——以都江堰为例
20
作者 张雨舟 邓颖睿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文章以碳排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以都江堰城市街景图为实证落脚点,鉴于人们对城市碳排水平的感知水平主要来源于天空、建筑、车辆、区域位置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城市感知获取部分数据,应用强化学习的方法构建城市碳评新模型。区别于传... 文章以碳排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以都江堰城市街景图为实证落脚点,鉴于人们对城市碳排水平的感知水平主要来源于天空、建筑、车辆、区域位置等,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城市感知获取部分数据,应用强化学习的方法构建城市碳评新模型。区别于传统研究方式,本文提出基于弱监督学习的方法,结合深度强化学习与按照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特点,模拟人类水平的感知能力,兼顾反映主观性与客观性,更为准确的评价居民对碳排放感知,使CIM建设、城市更新、城市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人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感知 强化学习 碳排放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