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核心技术及其突破: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
1
作者 李慧 张薇玮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8期12-19,共8页
中国既有相关研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解构尚不够清晰。为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观,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文献回顾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23年的205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论文,从关键核心技术... 中国既有相关研究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解构尚不够清晰。为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观,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文献回顾法,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23年的205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的相关论文,从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组织模式和路径等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关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相关文献在2017年至2023年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实施全面封锁所导致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研究的热点聚焦于新型举国体制、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技术识别等方面;对关键核心技术主要从知识论、技术体系、产业链和国家战略等4种视角进行研究,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解释,主要从关键核心技术本身及其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类型划分,分为驱动和制约两大类影响因素,并主要形成政府驱动、领军企业驱动和多主体协同的创新组织模式,以及基于知识重组理论、基于技术创新发展阶段和基于特定产业/企业及技术范式的路径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从研究问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拓展,需要更精准地界定和识别关键核心技术,拓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程度的测度方法,开展更多跨学科的实证研究,以揭示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同社会、经济及政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突破 组织模式 突破路径 文献综述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河南银洞坡金矿“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及应用示范
2
作者 唐相伟 张晓飞 +3 位作者 杨泽强 郭跃闪 王海生 李积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32,共13页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 河南银洞坡金矿位于河南省桐柏县朱庄镇,为一特大型金矿床,同体共生银、铅锌。运用勘查区找矿预测方法与理论,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野外调查和矿床学研究认为,矿床成因为与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主成矿阶段温度介于200~350℃之间,碳、氢、氧、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确定成矿地质体为矿区深部隐伏早白垩世花岗岩体;成矿结构面为岩性界面(硅/钙面)、褶皱成矿构造系统结构面、沉积成岩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主要为矽卡岩化、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铁白云石化、萤石矿化、碳酸盐化。由此建立了银洞坡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施工的钻孔见矿率达到85%,对该地区及邻区进一步找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突破 找矿预测模型 成矿地质体 成矿结构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银洞坡金矿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
3
作者 蒲万芬 靳星 +2 位作者 唐晓东 白园园 王遨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 注水开发使得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更加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及预测油井见水模式来针对性地指导水淹治理措施。神经网络模型具备处理多元回归问题和计算速度快等优势,可被用于分析地质工程多因素参数与油井见水模式的内在关系,构建见水模式预测模型。在油井见水模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和神经网络算法对BCL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和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水层厚度、隔夹层数、隔夹层长度和避水高度是该类油藏注水开发下影响油井见水模式的主控因素。基于主控因素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油井见水模式预测模型。通过对18组测试数据进行验证,平均预测误差1.4%,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通过易于获取的主控因素快速预测注水开发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的见水模式,为该类油藏的高含水针对性治理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见水模式 主控因素 低渗透底水油藏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4
作者 李毅 何宇娟 肖腊梅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 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2010—2021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5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17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年间,其他5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3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长株潭城市群 突破性创新 能力评价 SMIOE模型 交叉熵权-TOPSIS
下载PDF
考虑温度变化下三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理论模型
5
作者 江文豪 冯晨 李江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32,共16页
针对考虑温度变化下由土工膜(geomembrane,简称GM)+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简称GCL)+压实黏土衬垫(compacted clay liner,简称CCL)组成的3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问题,基于相关假定发展得到了热传导与... 针对考虑温度变化下由土工膜(geomembrane,简称GM)+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简称GCL)+压实黏土衬垫(compacted clay liner,简称CCL)组成的3层复合衬垫中重金属污染物一维运移问题,基于相关假定发展得到了热传导与重金属污染物运移的控制方程,并建立了相应理论模型。通过有限差分,对所建理论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随后,开展了与试验结果、解析解计算结果以及其他数值解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以Cd^(2+)为例,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因素对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温度升高会使复合衬垫中Cd^(2+)的运移通量和底部浓度增大,但会使其上部浓度降低。热扩散效应对运移行为的影响会随Soret系数ST的增大而变显著,当ST为0.001、0.005、0.01、0.05、0.1 K^(-1)时,所定义的击穿时间tb依次为37.9、37.2、36.4、31.2、26.5 a。GCL和CCL最大吸附量的增大均会使t_(b)近似线性增加,且在一定渗沥液水头h_(b)下,t_(b)随GCL和CCL厚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此外,当h_(b)从0.5m增大到1.0m时,t_(b)平均降低了8.33 a。在工程实践中,可结合GCL和CCL的吸附性能和厚度来设计复合衬垫,同时应考虑温度变化对阻隔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热传导 重金属污染物运移 3层复合衬垫 理论模型 击穿时间
下载PDF
辽宁职业篮球发展的模式突破与路径创新研究
6
作者 李旦宜 程茂滕 +1 位作者 陈鸯鸯 杨铄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在分析我国职业篮球基本运营模式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青训人才与院校人才结合、体制培养与市场流动结合、专业训练与社会影响结合三个角度分析辽宁职业篮球“院校—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职业篮球未来... 在分析我国职业篮球基本运营模式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青训人才与院校人才结合、体制培养与市场流动结合、专业训练与社会影响结合三个角度分析辽宁职业篮球“院校—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职业篮球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辽篮精神与文体强省的融合形成文化建设的体育符号,职业体育与一带一路的融合迈向对外开放的体育前沿,体育产业与振兴发展的融合构建产业转型的体育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篮球 辽宁体育 模式突破 发展创新
下载PDF
烘丝尾气冷凝液致香成分的吸附浓缩
7
作者 安彤 蔡振波 +3 位作者 王嘉乐 李圣楠 武斌 吴达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1-5,共5页
烘丝过程蒸发的致香成分在冷凝液中低浓度存在,回收利用困难。测定了烘丝尾气冷凝液主要致香成分和浓度;选择代表性香味成分,考察吸附法富集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苯乙醇、二氢大马酮、糠醛在HP-20大孔树脂中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等... 烘丝过程蒸发的致香成分在冷凝液中低浓度存在,回收利用困难。测定了烘丝尾气冷凝液主要致香成分和浓度;选择代表性香味成分,考察吸附法富集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苯乙醇、二氢大马酮、糠醛在HP-20大孔树脂中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可以用Freundlich或Langmuir方程表征;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实验考察了固定床动态吸附特性,恒定波模型可较好表征吸附进程。研究表明,大孔树脂吸附结合乙醇洗脱,能有效提浓和回收致香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中性致香组分 穿透曲线 恒定波模型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瓶颈与突破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一佳 朱爱民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8期98-100,共3页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深入剖析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识别并分类影响其效率的多维瓶颈问题,包括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文章进一步深化对瓶颈问题的理解,并结合理...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受到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深入剖析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识别并分类影响其效率的多维瓶颈问题,包括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文章进一步深化对瓶颈问题的理解,并结合理论和实践探讨一系列针对性的突破策略,旨为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有益参考,并推动科技成果更高效地转化应用,进而驱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瓶颈问题 突破策略 管理模式
下载PDF
缓冲层-复合隔离墙-含水层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二维运移规律研究
9
作者 江文豪 冯晨 +1 位作者 黄啸 李江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31-741,共11页
复合隔离墙常用于污染场地的防污防渗工程。针对由土工膜和土-膨润土组成的复合隔离墙,考虑了污染源区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深度不均匀分布及缓冲层的存在,建立了缓冲层-复合隔离墙-含水层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二维运移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差分... 复合隔离墙常用于污染场地的防污防渗工程。针对由土工膜和土-膨润土组成的复合隔离墙,考虑了污染源区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深度不均匀分布及缓冲层的存在,建立了缓冲层-复合隔离墙-含水层系统中有机污染物二维运移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对比试验测定结果、已有解析模型和COMSOL软件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建理论模型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合隔离墙中有机污染物的运移特性。结果显示,相比于一维运移理论模型,二维运移理论模型下复合隔离墙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低,这是由于有机污染物会通过竖向扩散减慢水平向运移速度。缓冲层存在有助于减缓复合隔离墙中有机污染物运移速率,且缓冲层厚度越大,所定义击穿时间t_(b)越长,墙体外侧总运移通量越小。当土工膜渗透系数从0.5×10^(-12)m/s增大到5.0×10^(-12)m/s时,对应的t_(b)将从172.8 a降低至28.2 a。鉴于隔离墙厚度及其线性吸附系数增大均可显著增强复合隔离墙的防渗效果,可结合隔离墙的吸附性能选定墙体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复合隔离墙 二维运移 理论模型 缓冲层 击穿时间
下载PDF
煤矸石基多孔基质对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
10
作者 柴春镜 冯政君 +3 位作者 吴海滨 史晓凯 张俊杰 宋慧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116,共10页
针对矿区存在的养分贫瘠、干旱缺水、表土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煤矸石制备多孔基质,并选择其作为矿区表土重构材料进行生态修复的思路,以及从溶质运移的角度评估其可行性。通过垂直土柱易混置换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基多孔基质对土壤中Cl^... 针对矿区存在的养分贫瘠、干旱缺水、表土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煤矸石制备多孔基质,并选择其作为矿区表土重构材料进行生态修复的思路,以及从溶质运移的角度评估其可行性。通过垂直土柱易混置换试验,研究了煤矸石基多孔基质对土壤中Cl^(−)和Na^(+)运移特征的影响,揭示了多孔基质对土壤孔隙分布、饱和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多孔基质掺量为10%~30%(体积分数)时,会缩短Cl^(−)和Na^(+)的穿透时间,这是由于少量掺杂的多孔基质与土壤颗粒相互填充,小孔隙数量增加,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运移路径及多孔基质对Na^(+)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会延长Cl^(−)和Na^(+)的穿透时间;随着多孔基质添加量的继续增加(>30%),由于多孔基质容重较小,导致饱和导水率增加,反而会逐渐缩短Cl^(−)和Na^(+)的穿透时间。添加30%多孔基质时,出流液中的Cl^(−)和Na^(+)浓度分别降低了1.65%~46.30%和10.12%~32.88%,Cl^(−)和Na^(+)运移方式以对流为主。土壤孔隙分布和土壤对溶质的吸附性是影响溶质运移的主要因素。煤矸石基多孔基质和黄土以体积比为3∶7混合的复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溶质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基质 溶质运移 穿透曲线 CDE模型 煤矸石
下载PDF
基于采灌均衡模拟的砂岩热储合理采灌井距计算方法
11
作者 段晓飞 康凤新 +4 位作者 吴晓华 王明珠 杨亚宾 战静华 陈京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为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需要明确不同采灌条件下合理的采灌井间距。为此,以鲁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层状热储开发的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模拟软件建立了地热对井采灌井距计算器。通... 为实现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目标,需要明确不同采灌条件下合理的采灌井间距。为此,以鲁北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层状热储开发的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场耦合模拟软件建立了地热对井采灌井距计算器。通过参数拟合及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进而以软件APP编译功能为基础,以普通用户使用为导向,简化相关参数输入,建立了地热采灌井距计算APP。为适应实际生产需求,计算了不同采灌量条件下对应的合理采灌井距。计算结果表明:鲁北地区馆陶组热储采灌量分别为40,60,80,100 m^(3)/h时,不发生热突破的合理采灌井距分别为290,330,360,390 m。研究表明:(1)在鲁北层状传导型砂岩热储地区,对概念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靠,可以在该地区建立合理采灌井距计算APP;(2)水热数值模拟是合理采灌井距计算的有力手段,能够确定开采量、回灌量、回灌温度、采灌井距等地热开发利用工程的关键参数,有利于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热储 采灌工程 采灌井距 热突破 水热耦合模拟 APP
下载PDF
掺砂量对中度盐碱土壤水力特性及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
12
作者 高素素 陈继虹 +5 位作者 李王成 牛宵宵 贾振江 吴洋洋 马东祥 吕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384,共11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掺砂量对中度盐碱土壤水力特性和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4种掺砂比例CK(掺砂0)、B1(掺砂10%)、B2(掺砂15%)、B3(掺砂20%),研究中度盐碱土壤在不同掺砂量条件下的土壤水力特性和溶质运移过程... [目的]为探究不同掺砂量对中度盐碱土壤水力特性和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设置4种掺砂比例CK(掺砂0)、B1(掺砂10%)、B2(掺砂15%)、B3(掺砂20%),研究中度盐碱土壤在不同掺砂量条件下的土壤水力特性和溶质运移过程变化规律并进行模型模拟。[结果](1)掺砂量在0~20%内,中度盐碱土掺砂明显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变化,掺砂比例越大,曲线越靠近Y轴。在任一吸力条件下土壤含水率表现为CK>B1>B2>B3。且掺砂比例越大,土壤小孔隙数量越多,微小孔隙减少,土壤持水性能减弱。土壤的饱和导水率随掺砂量的增加而增大。(2)随掺砂量的增加,溶质穿透曲线明显左移,初始穿透时间、完全穿透时间及穿透总历时均减少,B1、B2、B3处理总穿透历时分别比CK减少34.48%,47.22%,69.71%。(3)CED方程和两区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掺砂条件下土壤中溶质运移状况,但相较于CDE方程,两区模型的拟合精度更高。对两区模型拟合参数进行分析发现,随掺砂量的增加,土壤孔隙流速、可动区含水比率和质量交换系数逐渐增大,而水动力弥散系数和弥散度呈减小趋势。[结论]盐碱土掺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水力特性,促进溶质在土壤中运移,有助于缓解盐碱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土改良与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溶质运移 穿透曲线 CDE方程 两区模型
下载PDF
东海盆地X凹陷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迎朝 陈忠云 +3 位作者 刁慧 常吟善 李宁 邹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②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③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突破 东海盆地 X凹陷
下载PDF
Research on Mechanisms of Steam Breakthrough and Profile Control Design for Steam Soaking Well 被引量:5
14
作者 Liu Huiqing Zhang Hongling +2 位作者 Wang Shulin Wang Han Bao Shuch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Scaled physical model tests for steam breakthrough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team breakthrough.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initial steam breakthro... Scaled physical model tests for steam breakthrough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echanism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steam breakthrough. Phys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t the initial steam breakthrough, preferential flow channels were formed in narrow sand packs and most residual oil left in these channels was immobile. This shortened the steam breakthrough time of follow-up steam flooding and decreased the increment of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Steam breakthrough occurred easily for a smaller producer-injector spacing, and a bigger difference in physical properties between fluids and rock. Steam breakthrough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at a larger formation permeability (k), greater steam displacement velocity (u) and smaller producer-injector spacing (L). Steam breakthrough time is a function of the parameter group (uk/L), i.e. tb=3.2151 (uk/L)^-0.5142. A non piston-like displacement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steam breakthrough observation for a steam stimulated well in the Jinglou Oilfield, Henan Oilfield Company. The steam volume swep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inter-well permeability capacity and breakthrough angle, and the steam swept pore volume (SSPV) was also determ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ed that steam sweep efficiency reached its peak value when a slug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 (slug size 10%-15% SSPV) was set at one half of the inter-well spacing. Field test with 12.5% SSPV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s in the Jinglou Oilfield achieved success in sealing breakthrough channels and goo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adjacent produc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steam breakthrough scaled physical model profile control optimization design
下载PDF
Corrected Phenomenological Model for Break Curves in Fixed-bed Columns: Case of Sb(Ⅲ)
15
作者 Gerardo Cifuentes Cristian Guerra +1 位作者 Jorge Manriquez Marco Cifuentes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4年第1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突破曲线 锑(Ⅲ) 唯象模型 固定床 离子交换树脂 案例 纠正 初始浓度
下载PDF
2023年探矿工程十大新闻 被引量:2
16
作者 《钻探工程》编辑部 《钻探工程》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1我国第一口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 1我国第一口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2023年5月30日,我国第一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这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将为我国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新闻 探矿工程 钻探工程 深地工程 大洋钻探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井底动力硬岩取心钻具 时代楷模 顶驱 取心 定向钻进
下载PDF
政策支持、研究性投资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大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困境 被引量:2
17
作者 成力为 吴薇 《科技与管理》 2023年第2期59-69,共11页
大企业是中国自主创新、突破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的主导力量,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延伸中国产业链与加大内循环、带动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测度了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指标,描... 大企业是中国自主创新、突破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的主导力量,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延伸中国产业链与加大内循环、带动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极值理论的POT模型测度了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指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国突破性创新主要由规模前25%的大企业引领,但大企业研究性投资强度较规模后75%的企业低;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政策支持、研究性投资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只有研究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投资强度对规模前25%的大企业突破性创新影响效果显著为正,对后75%企业影响不显著,说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使命存在差异;政府R&D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直接作用于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效果并不显著,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内生性;政府R&D补贴会促进前25%的大企业增加研究性投资规模,进而正向激励渐进性创新;对规模后75%的企业,政府R&D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都有利于企业增大研究性投资,但受研究能力的制约,只能显著促进渐进性创新。政策支持下大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并没有开始从实验开发阶段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阶段的转型,这是制约大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企业 研究性投资 突破性创新 政策支持 POT模型
下载PDF
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选择的路径突破——基于乌普萨拉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晓君 石茹鑫 +1 位作者 祁乔 高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基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乌普萨拉模型进行改进,探讨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选择路径突破的影响。根据战略三脚架,从企业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视角切入,探讨高管过度自信、行业前景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与... 本文基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对乌普萨拉模型进行改进,探讨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选择路径突破的影响。根据战略三脚架,从企业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视角切入,探讨高管过度自信、行业前景对东道国与母国制度距离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度选择路径突破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基于中国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与母国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越低,企业越倾向于突破传统渐进式路径,在初始对外直接投资中便选择较高投资速度;高管过度自信程度越高、投资行业前景越好,东道国与母国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低的企业越倾向突破传统渐进式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承担社会责任水平高、冗余资源丰富的企业,上述结论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普萨拉模型 制度距离 路径突破 高管过度自信 行业前景 速度选择
下载PDF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山东农科模式的理论阐释
19
作者 刘洁 孙晋坤 《农业展望》 2023年第9期91-100,共10页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嘱托,“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考察时对农业的殷切期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首倡之地,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嘱托,“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总书记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考察时对农业的殷切期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首倡之地,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为中心,以高新农业主导产业振兴、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专业人才支撑人才振兴、创新制度保障组织振兴为四个基本点,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三个突破”战略持续深化推进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的模式总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山东农科模式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重要论述以及学术界重要观点为基础,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这一模式的提出对中国乡村振兴与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农科模式 齐鲁样板 “三个突破”战略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概念辨析、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羽飞 刘兵 原长弘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概念辨析 突破特征 影响因素 组织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