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ditional Chinese combined with western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A meta-analysis
1
作者 Hong-Yi Liang Meng-Di Zhang +3 位作者 Ji-Sheng Xu Bo Wang Li-Shuang Yang Jing-Wei L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1年第10期46-46,共1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ac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bined with western therapy to treat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described by the effective rate and the... Objective:To evaluate clinical efficacy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ombined with western therapy to treat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described by the effective rate and the change of peripheral diameter of the affected limb.Methods: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Wan Fang Digital Journals(Wan Fang),VIP Chinese periodical service platform(VIP),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CBM),PubMed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on computer.And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of the treatment of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with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eatment were selected.The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1 to May 2020.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was the first key word and the second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combined with western therapy.Note Express was used to screen and extract literature.Bias risks of all the literatu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by RevMan5.3 software.Results:10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ests,644 patients in conformity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9 for th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iveness,5 of changes in limb circumference.322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sam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of which were in Chinese.The results express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1.1%,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single western treatment obviously,and it was only 68.9%[95%CI(1.22,1.44),Z=6.55,P<0.00001].The peripheral diameter shrinking degree of the affected lim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clear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healed by simple western treatment[95%CI(-0.98,-0.64),Z=9.40,P<0.00001].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combined with western therapy treating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the surgery of breast cancer had a notable clinical effect,which treated the disease and effectively lessened the peripheral diameter of the affected limb.The method wa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However,owing to the low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documents,further discussion and learning were still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eatment META-ANALYSIS
下载PDF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78 cases of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by WenYang HuoXue Washing Prescription
2
作者 Hong Chen Xing-Yuan Wang +3 位作者 Bao-Ya Zhao Zhong-Hua Zhang Shuang-Wen Liu Yun-Lan Jiao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2018年第4期198-202,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nYang HuoXue Washing Prescription (WYHX)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upper ex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nYang HuoXue Washing Prescription (WYHX)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limb edema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edema after operation of breast cancer with Yin Syndrome were given wet compress with prescription and nursing guidance. The symptom score of affected extremity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evaluated. Results: Twenty-three cases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41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14 cases were Invali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tage I and stage II of edema (P 〉 0.05). Conclusion: WYHX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scomfort symptoms of upper limb edema and cold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Yang HuoXue Washing Prescription postoperative of breast cancer upper limb edema Wet compress Clinical experience
下载PDF
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颜雅红 陈丽芬 +1 位作者 沈良盛 李选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4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康复指导,研究组实施以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 目的观察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以常规的康复指导,研究组实施以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患侧肢体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患侧肢体后各方向活动度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内收、外展活动度分别为(158.96±13.55)、(56.36±2.77)、(89.05±10.96)、(88.34±2.95)、(58.76±2.95)、(162.34±10.18)°,与对照组的(147.10±10.96)、(49.00±3.62)、(83.75±7.36)、(81.02±3.11)、(54.34±2.76)、(156.84±12.43)°相比更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增加,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2.58±6.61)、(91.15±3.99)、(94.43±3.11)、(92.26±3.42)分,高于对照组的(48.17±5.62)、(87.02±4.74)、(89.43±4.11)、(87.08±4.03)分,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渐进性康复训练配合预见性干预,可改善患侧肢体的上肢各方向活动度,提升术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干预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康复训练 预见性干预 康复干预 乳腺癌术后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智能康复锻炼器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患肢功能的观察
4
作者 朱云 钱红燕 余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1期47-50,6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应用智能康复锻炼器在提升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改善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嘉兴市中医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术后上肢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采用智能康复锻炼器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水肿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康复锻炼器可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防治术后上肢水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康复锻炼器 自我效能感 乳腺癌 上肢水肿 功能锻炼
下载PDF
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芳 马晓蕾 +1 位作者 石心茹 梁斌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68-973,共6页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Autar量表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术后化疗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8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Autar量表评估的分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置管前、置管后3 d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置管后7d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置管前、置管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 d,两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高于本组置管前,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低于本组置管前,且观察组患者的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侧上肢近端、远端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个月,两组患者WHOQOL-BREF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置管前,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utar量表评估的分级干预措施在乳腺癌化疗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ar量表 乳腺癌 术后化疗 置管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6
作者 李叶玭 董菲妮 洪志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 目的探讨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予以常规消肿治疗法。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患肢周径和、肩功能评分以及干预后水肿上肢周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患肢周径和、肩功能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肢周径和、肩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肢周径和、肩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肢缩小率为(8.63±0.59)%,患肢还原率为(86.64±3.42)%,参照组为(2.58±0.37)%、(47.48±2.47)%,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结合针对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肢周径和,提高患者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绷带加压包扎法 针对性护理 乳腺癌 上肢 淋巴水肿 肩功能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VEGF-C对血清TNF-α影响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邱军彦 李文涛 韩智培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1年内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90例为研究组,按照1∶1对照原则,...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1年内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患者90例为研究组,按照1∶1对照原则,选取该院同期术后1年内未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乳腺癌患者90例为对照组。随访1年,观察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变化。比较2组患者及术后2年不同水肿分级的研究组间癌组织VEGF-C表达、血清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术后1、2年,研究组患者癌组织VEGF-C表达与血清TNF-α、上肢淋巴水肿分级的相关性。构建AMOS 24.0结构方程模型,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法评估术后1、2年,癌组织VEGF-C表达对血清TNF-α与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关联的中介效应。结果:研究组VEGF-C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水肿分级的研究组患者间TNF-α水平呈现: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研究组中有水肿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水肿患者,TNF-α水平高于无水肿患者,且不同水肿分级的研究组患者间TNF-α水平呈现: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年,血清TNF-α水平与上肢淋巴水肿分级呈正相关(r=0.642,P<0.05);术后2年,癌组织VEGF-C表达与血清TNF-α、上肢淋巴水肿分级呈负相关(r=-0.685、-0.754,P<0.05),血清TNF-α与上肢淋巴水肿分级呈正相关(r=0.669,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术后1年,血清TNF-α水平对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具有直接预测作用(P<0.05);术后2年,VEGF-C在血清TNF-α影响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时发挥中介效应。结论:血清TNF-α可通过VEGF-C间接诱导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上肢淋巴水肿,尤其在术后2年仍出现水肿时,临床可在乳腺癌术后定期检测患者血清TNF-α,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肿瘤坏死因子-α 上肢淋巴水肿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微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宋璨 余星燃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联合微波治疗仪...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联合微波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的上肢水肿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间,观察组的上肢水肿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的功能领域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领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治疗仪联合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波治疗仪 针对性护理 上肢水肿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压力泵治疗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王岭 李晓军 +2 位作者 凌瑞 贠军 王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观察压力泵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并以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患者进行压力泵治疗 ,治疗前已随机抽选 14人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观察淋巴流量的变化。结... 目的 观察压力泵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 ,并以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5 0例患者进行压力泵治疗 ,治疗前已随机抽选 14人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观察淋巴流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侧肢体周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5 ) ,肢体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经双侧上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证实 ,治疗后健侧淋巴流量与患测淋巴流量的差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患侧肢体淋巴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乳腺癌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 ,压力泵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上肢淋巴水肿 压力泵 治疗
下载PDF
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27
10
作者 丁玎 张勃 谢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间断气泵压力治疗仪进行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综合康复,包括淋巴引流、牵伸瘢...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间断气泵压力治疗仪进行压力循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上肢综合康复,包括淋巴引流、牵伸瘢痕、肌肉牵伸、扩大肩关节活动度、渐进性力量训练、毫米波治疗,健康教育,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上肢功能(DASH)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的发展程度和DASH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能进一步减轻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进展,改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水肿 康复 上肢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并发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34
11
作者 邢雷 孔令泉 +3 位作者 厉红元 任国胜 罗凤 吴凯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223-122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携带PICC化疗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携带PICC化疗的187例乳腺癌患者中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及其临床诊治情况。结果:187例携带PICC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放置PICC188根,PICC管总置管时间为14,399天,平均置管时间为76.6天,最长170天。4例在PICC置管后14~112d(平均45.25d)出现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发病密度为0.28/PICC置管1 000天(0.28‰)。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携带PICC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少数病例可能出现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正确诊治,患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明亮 张晓静 +3 位作者 田怀杲 王益民 孙医学 葛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研究影像学检查腋窝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探讨影响其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保留ARM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与常规ALND术后... 目的研究影像学检查腋窝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探讨影响其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保留ARM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与常规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并且术前影像检查腋窝阴性的患者,于术中向患侧上臂内侧皮下及肌肉内注射亚甲蓝染料约2 ml。观察上肢的淋巴管道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并对显影的淋巴管道及淋巴结予以保留,比较保留ARM淋巴结的ALND与ARM失败后的ALND术后上肢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并且对其潜在因素,如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做正态性检验、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中ARM成功的有34例(68%),ARM未成功的有16例(32%)。术中观察保留ARM淋巴结的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均低于术中ARM失败的患者(P均=0.01),而与年龄无关(P=0.56)。去除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是否能显示并保留ARM淋巴结,是影响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6.39),ARM失败的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度是保留ARM淋巴结的ALND的16.4倍。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ARM淋巴结,可以有效降低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干预效果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王盈 强万敏 +1 位作者 唐磊 陈雪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6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仿根治术且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匹配后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用空气波压力泵,B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微波理...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乳腺癌仿根治术且术后并发患肢淋巴水肿的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资料匹配后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单用空气波压力泵,B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微波理疗,C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加运动疗法。比较三种方法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C组干预方法对于减少患肢上臂周径、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上臂水肿程度、缓解肩关节疼痛度及对患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面优于A、B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泵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仿根治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康复治疗更加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术后放疗和BMI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生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振生 李月 +3 位作者 耿文慧 尹俊普 韩慧娜 张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放疗前、后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281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单侧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资料,根据BMI<25、25~27、BMI≥28分为BMI低组(n=94)、中组(n=89)、高组(n=98),比较健患侧上肢体积差(upper limb volume difference,ULVD),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和线性逻辑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放疗对BCRL(定义为ULVD≥200 m L)的影响,并与其他BMI分界值分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前、后ULVD平均值分别为40.6、42.9 m L,中位值均为30.0 m L,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2例缺失)BMI低、中、高组的BCRL发生率分别为2.2%(2/93)、6.8%(6/88)、13.3%(13/98),放疗后(1例缺失)分别为1.1%(1/93)、12.4%(11/89)、12.2%(12/98),GEE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未增加BCRL率(P=0.529)。线性逻辑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BMI低组相比中组和高组放疗前(RR=4.199,P=0.693和RR=10.999,P=0.002)、放疗后(RR=13.287,P=0.047和RR=14.308,P=0.029)的BCRL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BMI<25、25~29、BMI≥30分组,分析结果与以上类似。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BCRL,中国乳腺癌患者理想的BMI<28,与国外欧美患者为主的BMI<30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 身体质量指数 上肢体积 术后放疗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治疗护理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京霞 凌瑞 +2 位作者 王岭 杨华 张红菊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患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又顽固的并发症,可导致外观异常、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从物理疗法、药物疗法、手术治疗方面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治疗及护理加以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水肿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袁博 胡金辉 刘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20-422,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物理疗法,观察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臂围,并填写患肢...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物理疗法,观察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臂围,并填写患肢功能评价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患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并改善患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 黄芪桂枝五物汤 患肢功能评分 黄芪 桂枝
下载PDF
防己黄芪汤对乳腺癌术后水肿及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伟 孔刘明 姜明强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乳腺癌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水肿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对乳腺癌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水肿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呋塞米,20 mg/次,1次/d,地奥司明,0.45 g/片,2片/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防己黄芪汤,200 m L早晚分服温服,1剂/d。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上臂周径、FCAT-B+4量表评分、临床总有效率、生命质量评分(QOL)以及CD4^+、CD8^+、CD4^+/CD8^+、Th17、IL-17的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上臂周径为(19.28±1.12)cm,与对照组(33.12±2.53)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3)观察组FCAT-B+4量表评分为(6.12±0.24)分,与对照组(8.02±1.0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4)治疗后观察组QOL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CD4^+及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CD8^+、Th17与IL-17的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水肿,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水肿 免疫 术后 防己黄芪汤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清扫术后早期患侧上肢功能状况对比 被引量:10
18
作者 鲁斌 施开德 +1 位作者 朱际飚 唐琴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LNB组(n=20)和ALND组(n=20)。结果①SLNB组上臂周... 目的对比分析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与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选择40例前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SLNB组(n=20)和ALND组(n=20)。结果①SLNB组上臂周径在术后第1、2、4周时均与术前接近(P=0.067、P=0.212、P=0.698);ALND组在术后第1、2周时大于术前(P=0.004、P=0.012),第4周时与术前接近(P=0.204)。②SLN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0.000),第4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P=0.163)。ALND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第1、2、4周时均小于术前(P=0.000、P=0.000、P=0.000)。③术前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与肩关节外展角度SLNB组与ALN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84、P=0.558)。术后第4周SLNB组均高于ALND组(P=0.000、P=0.000)。结论前哨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SLNB替代ALND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肩关节功能障碍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苗苗(综述) 梁至洁(综述) +1 位作者 陈钦(综述) 曹旭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 淋巴结 淋巴管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晓溪 王世宣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1年7月-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50例,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治疗,观察与记录术后3个月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积极调查与随访患者的病历资料;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都给予肢体气压与功能锻炼干预,周期为14 d。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20例,发生率为13.3%,Logistic回归统计学分析显示,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是导致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上肢淋巴水肿20例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后,疼痛评分(1.87±0.45)分,明显下降,上臂差值(1.19±0.40)cm,明显增加,而前臂差值(0.73±0.72)cm,明显降低,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因素包括放疗、术后切口延迟愈合、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和合并高血压,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改善水肿状况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疼痛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