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乳中乳酸菌多样性及益生菌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丽霞 刘文俊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母乳源益生菌具有安全、适应人体环境等开发利用优势。母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开发利用成为乳品和乳酸菌产业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母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益生菌的筛选及功能评价工作。深入挖掘母乳中的乳酸菌益... 母乳源益生菌具有安全、适应人体环境等开发利用优势。母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开发利用成为乳品和乳酸菌产业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母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益生菌的筛选及功能评价工作。深入挖掘母乳中的乳酸菌益生特性及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的潜力,将推动我国乳酸菌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作者对母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和益生菌的筛选及开发利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母乳中乳酸菌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酸菌 多样性 益生菌 利用
下载PDF
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的误诊原因分析
2
作者 田立新 张瑞永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婴儿腹泻的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8例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婴儿血液学指标、粪便菌群及母乳中细菌,分析误诊经过,总结误诊原因及...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婴儿腹泻的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8例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婴儿血液学指标、粪便菌群及母乳中细菌,分析误诊经过,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在18例婴儿腹泻患儿中,分别有15例(83.33%)和8例(44.44%)出现发热和呕吐。患儿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给予补盐液、蒙脱石散及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后发现腹泻症状明显减轻,但在停药后依然反复,经大便常规发现白细胞数量较高。实施病毒检测提示,患儿病毒检测为阴性。考虑母乳原因,对母乳中细菌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18例均确诊为感染性腹泻。误诊时间4~6 d。18例患儿均试停母乳喂养,在此基础上有15例(83.33%)口服益生菌治疗,有3例(16.67%)给予抗生素联合肠黏膜保护剂治疗;经48 h治疗后患儿均停止腹泻,复查大便正常。结论母乳喂养带菌致婴儿腹泻的原因较多,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婴儿腹泻诊断的复杂性。在诊断过程中需完成必要的常规检查,及时给予母乳细菌检查和患儿血液学检查,以降低误诊率,避免给患儿造成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儿 母乳喂养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误诊 病毒性腹泻 乳汁细菌检查 预后
下载PDF
母乳中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学艳 姜铁民 +1 位作者 刘继超 陈历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91-395,共5页
母乳涵盖了婴儿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保证婴儿健康、快速生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证明母乳是乳酸菌的天然来源,乳酸菌从母体肠道传递给乳腺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健康母... 母乳涵盖了婴儿成长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保证婴儿健康、快速生长,母乳喂养是最好的方式。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证明母乳是乳酸菌的天然来源,乳酸菌从母体肠道传递给乳腺的过程中免疫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从健康母体的母乳中经常能够分离得到的乳酸菌有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片球菌属(Pediococcus)等。很多研究都已证明母乳中的乳酸菌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免疫调节、调节肠道健康、抗HIV及治疗乳腺炎等。本文就母乳中乳酸菌的来源、母婴间乳酸菌的传递方式、母乳源乳酸菌的种类和功能特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母乳源乳酸菌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酸菌 婴儿肠道 益生菌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剑敏 殷学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6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行灌肠治疗,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则以蓝...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灌肠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行灌肠治疗,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对照组则以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灌肠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治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疗法 茵栀黄注射液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新生儿黄疸
下载PDF
母乳及婴儿粪便菌群分析及功能菌株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临征 张兰威 +2 位作者 张萌 刘丽 韩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18-1825,共8页
目的探究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及母乳菌群相关性,获得具有潜在益生功能菌株。方法对健康母子母乳及婴儿粪便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母乳与婴儿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组成,母乳菌群在婴儿肠道垂直传递情况。通过体外益生性质研究,对... 目的探究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及母乳菌群相关性,获得具有潜在益生功能菌株。方法对健康母子母乳及婴儿粪便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探究母乳与婴儿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组成,母乳菌群在婴儿肠道垂直传递情况。通过体外益生性质研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母乳中的主要菌科为肠杆菌科、莫拉氏菌科、葡萄球菌科和链球菌科;而婴儿粪便中主要为肠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母乳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平均贡献率为44.90%。根据其表面疏水性、模拟胃肠道耐受性和对细胞的黏附性质的研究,从123株分离菌株中筛选出8株具有益生功能菌株,分别为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1株两歧双歧杆菌和5株粪肠球菌。结论母乳菌群与婴儿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存在菌群垂直传递的情况。最终获得8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株,为开发益生菌补充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菌群 婴儿粪便菌群 微生物多样性 母婴传递 益生菌
下载PDF
母乳源乳酸菌的低聚糖利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鹏 刚梦萱 +7 位作者 张臣臣 严浩东 潘丽娜 康文丽 汪家琦 戴智勇 顾瑞霞 陈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106,共6页
为探究母乳源乳酸菌对不同低聚糖的利用特性,比较了8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在6种低聚糖及复配低聚糖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低聚果糖和菊粉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具有促生长作用(生长量大于葡萄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能明显促进植... 为探究母乳源乳酸菌对不同低聚糖的利用特性,比较了8株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在6种低聚糖及复配低聚糖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结果表明,低聚果糖和菊粉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具有促生长作用(生长量大于葡萄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能明显促进植物乳杆菌M113的增长;鼠李糖乳杆菌M53对低聚半乳糖的利用情况优于其他低聚糖;2株双歧杆菌对低聚半乳糖和水苏糖的利用较强。所测母乳源乳酸菌均不能较好利用低聚木糖人乳中常见的2′-岩藻糖基乳糖。8株母乳来源的乳酸菌对低聚糖的利用具有菌株特异性。菌株在混合低聚糖中的生长能力取决于其偏爱低聚糖的含量。该实验结果能够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益生菌和低聚糖的筛选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源乳酸菌 低聚糖 菊粉 利用特性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母乳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多样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海燕 刘亚华 +5 位作者 靳昊 王佼 余中节 刘文俊 张和平 孙志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8-359,共12页
母乳中存在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婴儿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了25份母乳样品,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样品中乳酸菌的16S r RNA基因v1~v4区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rps K基因,由三代测... 母乳中存在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婴儿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采集了25份母乳样品,利用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样品中乳酸菌的16S r RNA基因v1~v4区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rps K基因,由三代测序技术(Pacific Biosciences(Pac Bio)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equencing technology,SMRT)对其扩增产物进行靶序列测定,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全面解析母乳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发现,母乳中含有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gallinarum、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等120种乳酸菌以及链状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catenulatum)、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粪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tercoris)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等11种双歧杆菌.乳酸菌的结构和组成与泌乳阶段显著相关,而双歧杆菌的结构不随泌乳阶段而改变.其中,过渡乳中的德氏乳杆菌(P<0.01)、植物乳杆菌(P<0.01)、婴儿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fantarius)(P<0.05)等乳酸菌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初乳和成熟乳,而初乳中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过渡乳和成熟乳(P<0.05),过渡乳中的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时间段的母乳(P<0.05).基于母乳中乳酸菌种水平相对含量的差异,内蒙古地区的母乳可分为3个类型.有趣的是,大部分样品的分型和泌乳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88.88%成熟乳属于第Ⅰ型,75%的过渡乳归为Ⅱ型,只有初乳被分散在了Ⅰ和Ⅱ两个类型中.本研究为特定生境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多样性研究建立新的方法,同时为分离筛选适合国人的母乳源益生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酸菌 双歧杆菌 多样性 三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新疆喀什地区母乳中乳酸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安美玲 张艳 +1 位作者 刘忆冬 倪永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04-2111,共8页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母乳中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培养、显微镜观察、Repetitive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指纹图谱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母乳中乳酸菌的菌群分布。【结果】从11份母乳...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母乳中乳酸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菌落培养、显微镜观察、Repetitive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指纹图谱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母乳中乳酸菌的菌群分布。【结果】从11份母乳中共分离出乳酸菌193株,利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同源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对代表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193株乳酸菌隶属于4个属,分别为Lactobacillus(22株)、Streptococcus(42株)、Lactococcus(40株)、Enterococcus(89株)。其中,Enterococcus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6%。【结论】新疆喀什地区母乳中乳酸菌多样性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将为开发母乳中的益生菌以及安全可靠的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乳酸菌 16S r RNA基因序列
原文传递
人母乳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血压能力的初步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春媚 李贞 +5 位作者 姜铁民 刘璐 刘彦品 王迪 李洪月 陈历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2,共5页
研究旨在从人母乳中筛选乳酸菌,并对其降血压能力进行初步测定。采用透明圈法从新鲜人母乳中分离出22株乳酸菌,经16SrDNA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17株、格氏乳杆菌3株、罗伊氏乳杆菌2株;在pH3.0和含0.3%胆盐条件下分别培养1h和3h。结果显... 研究旨在从人母乳中筛选乳酸菌,并对其降血压能力进行初步测定。采用透明圈法从新鲜人母乳中分离出22株乳酸菌,经16SrDNA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17株、格氏乳杆菌3株、罗伊氏乳杆菌2株;在pH3.0和含0.3%胆盐条件下分别培养1h和3h。结果显示,菌株的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降血压试验的研究显示,22株乳酸菌均具有一定的降血压能力,其ACE抑制率最高可达95.53%。从人母乳中获得的22株乳酸菌表现出了超强的益生潜力及降血压能力,为母乳中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母乳 分离鉴定 乳酸菌 降血压
原文传递
母乳和新生儿粪便细菌与母乳性黄疸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茹彩旺 秦涛 +3 位作者 王玲 江姗姗 吴福根 陈弘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母乳和新生儿粪便细菌与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以BMJ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新生儿对照。RT-PCR法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细菌含量,比较BMJ组和对照组细菌含量的差别,分析血总胆红素与细菌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1)BMJ... 目的探讨母乳和新生儿粪便细菌与母乳性黄疸(BMJ)的相关性。方法以BMJ患儿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新生儿对照。RT-PCR法检测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细菌含量,比较BMJ组和对照组细菌含量的差别,分析血总胆红素与细菌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1)BMJ组母乳和新生儿粪便中青春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母乳两歧双歧杆菌与血清TSB显著负相关(r=-534,P=0.000);新生儿粪便青春双歧杆菌(r=-0.675,P=0.000)、两歧双歧杆菌(r=-0.598,P=0.000)和长双歧杆菌(r=-0.472,P=0.000)与血清TSB显著负相关。结论母乳中双歧杆菌含量下降可能与新生儿BMJ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细菌 母乳 粪便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人母乳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菌株的抗氧化作用
11
作者 李娜 赵宇峰 申剑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50-1657,共8页
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十分必要。本研究评价从人母乳中分离的6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 St)的抗氧化能力,这6株菌包括S. epidermidis R42、S. lugdunensis F... 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对机体产生损害,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十分必要。本研究评价从人母乳中分离的6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 St)的抗氧化能力,这6株菌包括S. epidermidis R42、S. lugdunensis F270、S. lugdunensis B51、St. salivarius B39、St. salivarius F286和St. parasanguinis F278。在体外,通过测试母乳中分离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发酵上清液和热致死菌体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及铁还原力,评价这6株菌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S. epidermidis R42、St.parasanguinis F278和St. Salivarius F286的发酵上清液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S. lugdunensis F270发酵上清液显示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铁还原的能力;St. salivarius F286、S. epidermidis R42和St. salivarius B39的菌体细胞具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St. salivarius F286的菌体细胞还显示了铁还原能力。因此,来源于母乳的S. epidermidis R42和St. salivarius F286的菌体细胞和发酵上清液、St. parasanguinis F278和S. lugdunensis F270的发酵上清液以及St. salivarius B39的菌体细胞,均具有抗氧化能力。本研究表明母乳中具有抗氧化能力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菌株可能对代谢活跃的哺乳期乳腺和新生儿肠道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抗氧化作用
原文传递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新 李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单一及联合用药在治疗母乳性黄疸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20年5月1日于我院确诊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84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联合组58例、茵栀黄组62例、金双歧...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单一及联合用药在治疗母乳性黄疸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20年5月1日于我院确诊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84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联合组58例、茵栀黄组62例、金双歧组64例,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72 h后和恢复母乳喂养72 h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40,P>0.05);治疗72 h后,3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1772,P>0.05);恢复母乳喂养72 h后,3组血清总胆红素值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联合组和茵栀黄组的数值显著低于金双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10,P<0.05)。3组治疗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联合组和金双歧组的红臀、腹泻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茵栀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21、12.1470,均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治疗婴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更佳,常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双歧杆菌乳酸菌三联活菌片 血清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