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ultrasound in evaluating the size of early-stage breast neoplasms
1
作者 Zheng Wang Hongzhi Chen +3 位作者 Xiaobin Ma Zhijun Dai Shuai Lin Huafeng Kang 《Oncology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in wome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tumor is crucial in selecting a suit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ot... Objective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ly diagnosed cancer in women.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tumor is crucial in selecting a suitable surgica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Both overestima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have important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 car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breas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and ultrasound(US) examination for measuring the size and extent of early-stage breast neoplasms.Methods The longest diameter of breast tumors in patients with T_(1–2)N_(0–1)M_0 invasive breast cancer preparing fo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 was measured preoperatively by using both MRI and US and their accuracy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If the diameter difference was within 2 mm, it was consider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Results A total of 36 patients were imaged using both MRI and US. The mean longest diameter of the tumors on MRI, US,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as 20.86 mm ± 4.09 mm(range: 11–27 mm), 16.14 mm ± 4.91 mm(range: 6–26 mm), and 18.36 mm ± 3.88 mm(range: 9–24 mm). US examination underestimated the size of the tumor compared to that determined using pathologic examination(t = 3.49, P < 0.01), while MRI overestimated it(t =-6.35, P < 0.01). 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image measurements and pathologic tumor size were r = 0.826(P < 0.01) for MRI and r = 0.645(P < 0.01) for US. The rate of consistency of MRI and US compared to that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 was 88.89% and 80.65%,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χ~2 = 0.80, P > 0.05).Conclusion MRI and US are both effective methods to assess the size of breast tumors, and they maintain good consistency with pathologic examination. MRI has a better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y. However, we should be careful about the risk of inaccurate size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早期 超声 病理检查 评价 肿瘤患者 线性相关系数
下载PD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with Breast Neoplasms
2
作者 Bianca Maria Oliveira Luvisaro Clicia Valim Cortes Gradim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2016年第11期639-648,共10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妇女 定量方法 半结构化 数据收集 乳腺癌 复杂度 患者
下载PDF
Adjuvant therapy for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Perspective from a survey on breast cancer physicians' acceptance of practice-changing data
3
作者 Asian Institute of Clinical Oncology(AICO)Expert Panel Louis W.C.Chow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A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 was conducted.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Chinese breast cancer(BC)physician respondents(n=77)would prescribe extended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AET)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AI)beyond 5 ... A cross-sectional online survey was conducted.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Chinese breast cancer(BC)physician respondents(n=77)would prescribe extended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AET)with aromatase inhibitors(AI)beyond 5 years for postmenopausal females with BC,especially those with higher risk.Respondents with≥15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were more likely to prescribe a longer duration of AET for low-risk patients.Half of the respondents considered intermittent letrozole as an acceptable option.Most respondents would prescribe adjuvant chemotherapy to genomic high-intermediate risk[Oncotype DX recurrence score(RS)21-25]females aged≤50 years regardless of the clinical risk class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s 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 CHEMOTHERAPY ADJUVANT practice patterns PHYSICIANS
下载PDF
Breast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screening
4
作者 Hangcheng Xu Binghe X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65-583,共19页
Breast cancer is a global health concern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women. Worldwide,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have witnessed changes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Additionally,e... Breast cancer is a global health concern with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ell-being of women. Worldwide,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have witnessed changes in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Additionally,epidemiological data reveal distinct geographic and demographic disparities globally. A range of modifiable and non-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re established as being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This review discusses genetic, hormonal, behavioral, environmental, and breast-related risk factors. Screening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Various screening modalities, including mammography,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hav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se modalities is applied in practice. Current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 are based on factors including age and risk, with a significant emphasis on minimizing potential harms to achieve an optimal benefits-to-harms ratio. This revie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sight into the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screening of breast cancer. Understanding these elements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ducing its burden on affected individuals and healthcar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s EPIDEMIOLOGY mass screening risk factors
下载PDF
Breast reconstruction:Review of current autologous and implantbased techniques and 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
5
作者 Mahdi Malekpour Fatemeh Malekpour Howard Tz-Ho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0期2201-2212,共12页
Implant-based re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breast reconstruction.Autologous breast reconstruc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option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demanding keen microsurgical skills and robust anat... Implant-based re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of breast reconstruction.Autologous breast reconstruc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option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 demanding keen microsurgical skills and robust anatomical understanding.The reconstructive choice is made by the patient after a discussion with the plastic surgeon covering all the available option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echnique along with long-term oncologic outcome a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Reconstruction MAMMAPLASTY breast Implant Autologous Reconstruction Oncologic Outcome breast neoplasms
下载PDF
三阴型乳腺癌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型的分析
6
作者 连婧 黄莉 +2 位作者 步鹏 苏红 郗彦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分型标准,为完善TNBC分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AR、CD8、FOXC1的表达对TNBC进行分型,比较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的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分型标准,为完善TNBC分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AR、CD8、FOXC1的表达对TNBC进行分型,比较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差异。结果93例TNBC中腔面雄激素受体型23例(24.7%),免疫调节型24例(25.8%),基底样免疫抑制型39例(42.0%),间充质型7例(7.5%)。TNBC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pT分期(P=0.030)、组织学分级(P<0.001)、肿瘤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模式(P<0.001)、PD-L1(P<0.001)、HER2低表达(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亚型间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层生存分析:亚型间pT1分期的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余临床病理特征均为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NBC基于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差异,有望替代复杂基因表达谱分型,为TNBC分型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阴型乳腺癌 分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刘丹阳 李永涛 +3 位作者 张海燕 李林 刘洋 沈雷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MCF-7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正常环境下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以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为MCF-7条件培养基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 nmol/L GSK690693... 目的探讨MCF-7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正常环境下培养的BMSC为对照组,以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的BMSC为MCF-7条件培养基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 nmol/L GSK690693(Akt抑制剂)为Akt抑制剂组,向MCF-7条件培养基组添加10µmol/L Reparixin(CXCR1/2抑制剂)为CXCR1/2抑制剂组。MTT实验检测各组BMSC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各组BMSC凋亡率,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BMSC的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种细胞培养上清液和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IL)-8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F-7条件培养基组BMSC的细胞增殖水平、迁移数目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MCF-7条件培养基组相比,CXCR1/2抑制剂组和Akt抑制剂组BMSC的细胞增殖水平、迁移数目以及p-Akt和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和MCF-7培养上清液中IL-8蛋白含量均较BMSC培养上清液中IL-8蛋白含量高(P<0.05)。结论MCF-7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BMSC增殖和迁移,抑制BMSC凋亡,其中IL-8-CXCR1/2轴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患者年龄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
8
作者 唐敏 郑小雪 +1 位作者 李雪 宋建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联合患者年龄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PTB女性患者共76个病灶,包括良性57个、交界性14个及恶性5个,比较3种病变... 目的观察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联合患者年龄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PTB)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证实的PTB女性患者共76个病灶,包括良性57个、交界性14个及恶性5个,比较3种病变患者年龄及其超声BI-RADS分类,观察以单一年龄、超声BI-RADS及其联合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良性、交界性及恶性PTB之间,患者年龄及超声BI-RADS分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15)。以44.5岁、超声BI-RADS 4B类及其联合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PTB的敏感度分别为94.74%、36.84%及73.68%,特异度分别为56.36%、87.27%及72.7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649及0.780。结论超声BI-RADS分类联合患者年龄有助于鉴别良性与交界性/恶性P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超声检查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年龄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李晓军 王和煦 +3 位作者 张佳 王绩钊 朱财林 崔晓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不良反应及美容度。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分为3D技术填充瘤腔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全部患... 目的探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进行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不良反应及美容度。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不同分为3D技术填充瘤腔组(24例)及对照组(24例)。全部患者均开展乳腺癌根治手术治疗,仅保乳方式不同,术后实施强度调控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下的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结果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适形度指数及均匀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P<0.05)。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放疗的肺及心脏危及器官剂量(平均剂量),肺的V 5、V 10、V 20、V 30、V 40及V 50均显著低于常规保乳术后放疗组(P<0.05)。2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心律失常、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技术填充瘤腔保乳术后组患者的美容度要显著优于常规保乳术后患者(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3D技术填充瘤腔显著增强乳腺的美容度,且不影响放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放射疗法 适形 乳房植入 化放疗
下载PDF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随访
10
作者 王帆 齐立强 +5 位作者 韩国晖 黄莉 杨文福 白玮 刘洋 王鹤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经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访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124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导管型88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26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7例。保乳术(B... 目的观察经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访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124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导管型88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26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7例。保乳术(BCS)或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的共275例;改良根治术(IRM)和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的共965例。BCS和IRM后,均行术后常规患侧全乳房、全胸壁调强放疗(IMRT)和锁骨淋巴引流区放疗,DT约50 Gy。腋窝淋巴转移阳性者,补照腋窝区DT 60~70 Gy。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行辅助性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者,加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治疗。结果BCS和IRM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是81.8%和78.2%(P>0.05),其中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为91.8%;1~3个淋巴结转移者为74.0%;4个以上转移者为63.0%。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五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型五年生存率为98.0%;HER-2型为37.7%;TNBC型为17.5%。结论导管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最好;HER-2型对抗HER-2靶向药物有效,预后居中;TNBC型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对内分泌和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最差。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的多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放化疗 辅助
下载PDF
环乳晕切口入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联合即刻乳房重建对乳腺癌病人乳腺美观性、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刘亦晴 邹华伟 丁华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入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对乳腺癌病人乳腺美观性、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入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对乳腺癌病人乳腺美观性、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环乳晕切口入路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乳腺美观性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皮质醇(Cor)]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32.48±15.69)min,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为(7.41±0.83)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皮瓣积液、乳头凹陷、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7 d切口瘢痕、乳房外形、双乳对称性、整体美学效果评分分别为(3.26±0.33)分、(3.94±0.41)分、(3.33±0.34)分、(4.05±0.41)分,术后1个月评分分别为(3.85±0.34)分、(4.19±0.27)分、(3.86±0.25)分、(4.28±0.1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SOD水平为(73.40±7.3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OPP、Cor水平分别为(11.03±1.05)μmol/L、(192.78±19.34)nmol/L,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乳晕切口入路NSM联合即刻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病人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乳腺美观性,缓解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环乳晕切 NSM 即刻乳房重建 应激反应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
12
作者 于磊 张华一 +2 位作者 刘美亚 梁帅 杜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诊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雌激素受体(HR)+型晚期乳腺癌绝经女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2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疗效、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诊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雌激素受体(HR)+型晚期乳腺癌绝经女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2组患者均已接受乳腺癌的常规手术,化疗和(或)放疗,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及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其中,30例为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氟维司群进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期采用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6个月后2组均给予曲妥珠单抗和氟维司群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乳腺癌扩增性抗原1(AIB1)、激活转录因子3(ATF3)以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随访3年,对比2组术后生存期。结果①通过对所有患者的随访,随访率为97%(58/60),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低热、乏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AIB1、ATF3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AIB1、ATF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总分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均较高(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基础上联合氟维司群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AIB1、ATF3水平,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曲妥珠单抗 氟维司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13
作者 李芹 李方正 +2 位作者 于海童 吴莎莎 牛庆亮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完成乳腺常规与合成MRI检查。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不同观察者获得合成MRI定量参数的一致性。单、多因素l...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均完成乳腺常规与合成MRI检查。采用ICC和Bland-Altman图分析不同观察者获得合成MRI定量参数的一致性。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合成MRI定量参数区分TNBC与非TNBC的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基于3D-ROI获得的T_(1)、T_(2)和PD值的一致性ICC_(3D)(0.994、0.996和0.989)优于2D-ROI (0.848、0.850、0.898)。T_(1)-均值、T_(2)-均值联合模型区分TNBC与Luminal A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9(95%CI:0.65~0.88),敏感度为56.67%,特异度为88.00%。T_(2)-均值区分TNBC与Luminal B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4(95%CI:0.64~0.82),敏感度为63.66%,特异度为80.88%。PD-均值区分TNBC与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ROC曲线的AUC值为0.70(95%CI:0.55~0.82),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55.00%。结论:不同观察者基于3D-ROI获得的合成MRI定量参数的可重复性高于2D-ROI;合成MRI定量参数可以为区分TNBC与非TNBC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血清sEC、s-CD105水平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何旻 巢琳 华亦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可溶性内皮糖蛋白105(sCD105)水平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测定患者血清sE...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可溶性内皮糖蛋白105(sCD105)水平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测定患者血清sEC、s-CD105水平,并随访3年,统计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患者血清sEC、s-CD105水平,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EC、s-CD105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截至随访结束,12例失访,剩余112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5例。复发转移组患者血清sEC、s-CD105水平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高[OR=5.171(95%CI:2.128,12.567)]、分化程度低[OR=4.899(95%CI:2.016,11.909)]、血清sEC水平高[OR=3.540(95%CI:1.456,8.602)]、血清s-CD105水平高[OR=3.673(95%CI:1.511,8.927)]均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 EC、s-CD105单独及联合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66.67%(95%CI:0.387,0.870)、73.33%(95%CI:0.448,0.910)、86.67%(95%CI:0.584,0.977);特异性分别为70.10%(95%CI:0.598,0.788)、77.32%(95%CI:0.675,0.850)、85.57%(95%CI:0.766,0.91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95%CI:0.639,0.828)、0.747(95%CI:0.645,0.849)、0.892(95%CI:0.825,0.959)。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血清sEC、s-CD105水平与复发转移有关,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转移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 可溶性内皮糖蛋白105 复发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I研究进展
15
作者 罗实 张莹莹 于韬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无创性方法准确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多种MRI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MRI评估乳腺癌前哨... 无创性方法准确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等多种MRI技术可为术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就MRI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微波消融猪乳腺的最佳模式
16
作者 王阳 张晖 +4 位作者 李洪兵 程令刚 杜凯 何文 张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8-501,共4页
目的 观察对猪乳腺行微波消融(MWA)的最佳模式。方法 分别对4只猪以不同模式行MWA:模式1为约400 J能量+5 mm针型,模式2为约4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3为约1 0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4为约2 000 J能量+3 mm针型;比较不同模式下消融灶超声... 目的 观察对猪乳腺行微波消融(MWA)的最佳模式。方法 分别对4只猪以不同模式行MWA:模式1为约400 J能量+5 mm针型,模式2为约4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3为约1 000 J能量+3 mm针型,模式4为约2 000 J能量+3 mm针型;比较不同模式下消融灶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仅对模式2、3、4消融灶切开送病理)和消融致皮肤热损伤发生率。结果 MWA前及以模式1~4行MWA后,猪乳腺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281,P=0.009);MWA后乳腺硬度均明显高于MWA前(P均<0.05),模式1消融灶硬度明显大于模式2~4(P均<0.05)。超声造影显示消融灶长径为(21.24±3.68)mm,与大体标本所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宽径为(9.43±1.50)mm,大于大体标本所见(P=0.001)。大体标本显示,模式2、3、4之间,消融灶长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模式1行MWA后猪皮肤见3处红肿、1处水泡,以模式4行MWA后见3处红肿、2处水泡,模式2、3均未见皮肤热损伤;各模式间皮肤热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能量+3 mm发射前端针型为MWA用于猪乳腺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消融技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马磊 柳标 +1 位作者 唐屹青 孙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优势及对血清CEA和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乳房外观美观度,血清CEA与CA125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块残留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乳房外观美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与CA125水平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EA、CA125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畸形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未发生肿块残留及复发情况。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乳腺旋切技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实施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轻疼痛,还能提高患者乳房外观美观度,降低血清CEA、CA125水平,同时肿块无残留及复发情况,不良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乳腺癌Ki-67表达水平的研究
18
作者 陈桂芳 钱红燕 +3 位作者 张晴 冒玉香 朱鹏飞 何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基于超声声像图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50岁51例、≥50岁121例。根据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高表达组(n=108)及低表达组(n=64),所有患者术... 目的:基于超声声像图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7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50岁51例、≥50岁121例。根据手术病理免疫组化结果分为Ki-67高表达组(n=108)及低表达组(n=64),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收集患者的年龄、家族史、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肿块超声声像图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对两个组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超声参数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随即获取乳腺癌Ki-67高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创建临床预测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DeLong检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的肿瘤最大直径、内部回声及Adler血流分级这3个超声声像图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825。并且联合模型AUC值与单一特征模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该预测模型有能力区分Ki-67表达情况。结论:基于超声的临床预测模型对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水平预测效能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KI-67抗原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19
作者 刘鹏 于晓晶 +2 位作者 李春志 任华 孟玉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MRI资料共82例,基于动态增强磁...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2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MRI资料共82例,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第一期图像,分别用半自动分割法和手工逐层勾画分割感兴趣区,随机分配99个感兴趣区到训练组69个,测试组30个,比较两种方法所提取数据组间一致性差异。将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原始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6种分类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决策树、随机森林、K最邻近)构建预测模型,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82例患者共分割出99个病灶(肉芽肿性乳腺炎37个,乳腺癌62个)。采用两种感兴趣区分割法所提取影像组学数据组间一致性欠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68(0.51,0.78)]。半自动分割法所提取数据构建的6个预测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其他模型,逻辑回归模型诊断效能和稳定性最佳(训练组:曲线下面积0.928,准确度0.855,敏感度0.837,特异度0.885;测试组:曲线下面积0.933,准确度0.833,敏感度0.895,特异度0.727)。结论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可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较高价值。感兴趣区的分割方法更推荐半自动分割法,逻辑回归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肉芽肿性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放疗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及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赵雅兰 马红霞 +4 位作者 姜静 钱文婷 沈月 陶玲玲 吴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22-726,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放疗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及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Bloom Richardson标准将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将其分为0~... 目的 分析不同组织学分级乳腺癌放疗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及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Bloom Richardson标准将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并将其分为0~Ⅰ级组(n=30)和Ⅱ~Ⅲ级组(n=50)。分析0~Ⅰ级和Ⅱ~Ⅲ级患者生理特征参数(年龄、肿瘤位置、体重指数、胸围和患侧乳腺体积)的差异;经随访记录5年后0~Ⅰ级和Ⅱ~Ⅲ级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生存率;分析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生理特征参数差异;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不同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Ⅱ~Ⅲ级组体重指数>24 kg/m^(2)、胸围≥90 cm、患侧乳腺体积≥350 cm^(3)的患者比率分别为64.00%、80.00%、76.00%,均明显高于0~Ⅰ级组(33.33%、30.00%、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级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00%、40.00%,均高于0~Ⅰ级组(10.00%、16.67%),5年总生存率为64.00%,低于0~Ⅰ级组(8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乳腺癌患者5年后的预后良好58例,预后良好率为72.50%,预后不良22例,预后不良率为27.50%。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胸围≥90 cm、患侧乳腺体积≥350 cm^(3)、组织学Ⅱ~Ⅲ级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胸围、患侧乳腺体积、组织学分级均是影响乳腺癌5年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4 kg/m^(2)、胸围≥90 cm、患侧乳腺体积≥350 cm^(3)、组织学Ⅱ~Ⅲ级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放疗5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体重指数、胸围和患侧乳腺体积等生理特征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同时也是威胁乳腺癌放疗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组织学分级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生理特征参数差异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