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拓片恢复汉画像的浮雕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松 李著文 于金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4-789,共6页
针对利用宣纸对汉画像进行拓印得到的拓片缺乏三维浮雕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从汉画像拓片图像中恢复其浮雕表面的方法.将汉画像浮雕表面分成低频和高频分量2个部分:低频分量估计包括物体边缘检测,采用直方图估计物体边缘模糊度来确定浮... 针对利用宣纸对汉画像进行拓印得到的拓片缺乏三维浮雕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从汉画像拓片图像中恢复其浮雕表面的方法.将汉画像浮雕表面分成低频和高频分量2个部分:低频分量估计包括物体边缘检测,采用直方图估计物体边缘模糊度来确定浮雕起伏过度区域,用先验函数定义浮雕高度起伏,并用其插值估计物体区域内部的浮雕高度变化;高频细节则直接从拓片图像中加入少量交互进行估计;最终的汉画像三维浮雕高度由上述2个部分加权叠加得到.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 高度图 拓片 汉画像
下载PDF
汉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的历史寻迹与研究理路 被引量:8
2
作者 夏燕靖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4期51-65,共15页
汉画像砖、画像石是一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间艺术的综合写照。这一艺术样式的出现绝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区域或某些民间工匠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某一区域艺术形式的特有表征,而是具有广泛性、适应性、表现性和审美性的多种体... 汉画像砖、画像石是一个历史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民间艺术的综合写照。这一艺术样式的出现绝非偶然,既不是某一区域或某些民间工匠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某一区域艺术形式的特有表征,而是具有广泛性、适应性、表现性和审美性的多种体现。因而,对其研究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区域或是某一砖石画作本身就事论事,需要有开放的历史眼光,再加上考古实证、文献辅证及历史社会学和艺术人类学等形成的综合探究。事实证明,有关汉画像砖、画像石艺术研究,从金石学到考古学,再到民间艺术领域的拓展研究,尤其是伴随着近现代考古发掘与实证研究的推进,对于汉画像砖、画像石从民间艺术视角进行认识和探究越来越被重视:一方面对于从事画像砖、画像石生产的工匠群体认知度有所提升,使其研究从样本分析逐步推至综合多元;另一方面针对其呈现的汉风民俗价值的挖掘,又有了更深层次更加多样多元化的揭示。此外,根据汉画像砖、画像石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从中析出的艺术生产的历史形态及规律又有新证。特别是结合民间艺术的综合探究视角,对汉画像砖、画像石的推进研究,从金石学到民间艺术,从考古求证到民间艺术特色的再认识,从题材表现到审美形式的融合生成等,可谓又有更加全面的剖析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砖 画像石 金石学 考古学 民间艺术
下载PDF
再谈“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成因——以刘宋初期陵寝制度与立国形势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若晴 《艺术探索》 2017年第1期20-30,共11页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南京、丹阳两地发掘的八座南朝帝陵中,相继发现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题材的画像砖。笔者推测"七贤"砖画应为当时的一种葬制,其始年当在刘宋初年。通过分析刘宋初年的立国形势,帝王与玄...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南京、丹阳两地发掘的八座南朝帝陵中,相继发现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题材的画像砖。笔者推测"七贤"砖画应为当时的一种葬制,其始年当在刘宋初年。通过分析刘宋初年的立国形势,帝王与玄学、士族的关系,笔者认为这项葬制之所以将"竹林七贤"作为墓室装饰题材,并不足以说明墓主本人热衷玄学,而应是创立此项葬制的皇帝出于笼络士族的考虑。因为玄学仍为当日士族所喜爱之学,所以帝王在画像题材的选择上,采用了当日士族所仰慕的玄学代表人物"七贤",保持相互间文化认同的一致,以换取士族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画 葬制 玄学 士族
下载PDF
高校地域文化资源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以“中国汉代画像石、砖特色数据库”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俞长保 《图书馆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25-29,共5页
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要深入发掘最有价值、最具保护紧迫性的地域文化与特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学术优势,精心选择专业软件平台,突出功能设计,严格建设规范,完善建设保障,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实用性强、价值突出的品牌特色数据库。
关键词 高校 地域文化资源 特色数据库 画像石 画像砖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宗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 汉代的画像石与画像砖是汉代独特的造型艺术样式,艺术形式本身体现了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偶像式与情节式的图像组织方式、表达“所知”、“所感”的造型思维、流动如生的乐舞精神,这些特色使其艺术形式上充溢着张力,体现出宏大气魄和浑厚雄强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 汉代画像砖 美学特征
下载PDF
略论汉代砖石画像中的军礼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二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汉代军礼题材的画像砖石主要有献俘、射猎、貙刘阅兵之礼,以及作为车马出行的军人前驱、后殿和军乐等军礼仪仗。这类题材的汉画虽然不多,却能够与史料互证,同时汉画对军礼内容的详细描绘也弥补了正史记载的不足。
关键词 汉画 军礼 貙刘 军乐
下载PDF
湟中、平安画像砖墓内容和年代考订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朋川 李汉才 《丝绸之路》 2000年第S1期46-49,共4页
在青海省东部的平安县和湟中县 ,于1982年先后发现两处画像砖墓。本文对这两处画像砖墓的发掘过程、结构、造型、艺术风格以及有关的营造年代、画像题材。
关键词 湟中、平安 画像砖墓 内容和年代
下载PDF
泉台北管再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寄萍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17,共5页
泉州北管与台湾北管,是一对根生在大陆、花开在海峡两岸的民间传统音乐姊妹花。永春出土的唐、五代乐伎砖雕与泉州开元寺飞天乐伎手持北管乐器的物证,及唐代"天子传音"的民间北管传说,似可改写泉台北管历史。将台湾北管的牌... 泉州北管与台湾北管,是一对根生在大陆、花开在海峡两岸的民间传统音乐姊妹花。永春出土的唐、五代乐伎砖雕与泉州开元寺飞天乐伎手持北管乐器的物证,及唐代"天子传音"的民间北管传说,似可改写泉台北管历史。将台湾北管的牌子与戏曲,比较泉州民间的鼓吹与地方戏曲,发现前者延续了北方传统、后者转化为地方特色并遗留了北管史迹,她们同根同源、同异相融各领风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台湾地区 砖雕 飞天乐伎 地方戏曲
下载PDF
成于规矩 现于自然——洛阳汉画像砖画面构成方法评析
9
作者 杨絮飞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1-142,共2页
洛阳画像砖的构成方法与众不同:活用模具,以单位形象为画面基本元素,用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手法来构造画面;却能构建出无限自由、生动活泼的自然画面。
关键词 洛阳画像砖 画面构成
下载PDF
汉代空心砖画像布局的“郑州模式”
10
作者 董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0-95,共6页
在汉代墓葬美术中,空心砖是比画像石、墓室壁画更早出现的艺术形式。空心砖表面内容看似杂乱无章但又排列整齐的画像,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经过工匠细致的构思,是空心砖能否作为独立艺术形式而为美术史研究者深入讨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 在汉代墓葬美术中,空心砖是比画像石、墓室壁画更早出现的艺术形式。空心砖表面内容看似杂乱无章但又排列整齐的画像,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经过工匠细致的构思,是空心砖能否作为独立艺术形式而为美术史研究者深入讨论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考古发掘的郑州商城遗址东南角西汉中晚期的10座空心砖墓进行研究,发现在郑州南关附近存在一个可能是当时郑州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技术最高的从事空心砖制作的制陶作坊。这些墓葬所使用的空心砖,在西汉的不同时期,随着空心砖墓葬形制和丧葬观念的变化,其画像的题材内容和在墓室空间内的布局,也呈由简单随意的组合到经过严密构思的情节性构图的变化,具有显著时代性和地域性特色。本文将这一形式命名为:汉代空心砖画像布局的"郑州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砖 画像布局 郑州模式
下载PDF
汉代模印画像砖研究
11
作者 唐建中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2-45,共4页
学术界统称的"画像砖"特指先经过木版雕刻之后制作成一种箱体式母模的模具,在未干的泥坯上施压成一种带有纹饰图形的砖,再经过窑内烧制定型画像砖,即"模印画像砖"。模印画像砖生成在战国,鼎盛在汉代。这与以砖代木... 学术界统称的"画像砖"特指先经过木版雕刻之后制作成一种箱体式母模的模具,在未干的泥坯上施压成一种带有纹饰图形的砖,再经过窑内烧制定型画像砖,即"模印画像砖"。模印画像砖生成在战国,鼎盛在汉代。这与以砖代木的历史性、厚葬风尚的追求、特殊商品的生产有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模印画像砖 设计艺术
下载PDF
南阳汉画中的乐器与乐队组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延欣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68-69,共2页
南阳汉画中乐器种类众多 ,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鼓、铙、博、钟、筑、磬 ,吹管乐器有埙、、篪、竽、排萧 ,弹弦乐器有瑟和琴。乐队的组合形式多样 ,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的需要 ,进行灵活性的组合 ,主要有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钟... 南阳汉画中乐器种类众多 ,常见的打击乐器有鼓、铙、博、钟、筑、磬 ,吹管乐器有埙、、篪、竽、排萧 ,弹弦乐器有瑟和琴。乐队的组合形式多样 ,根据艺术形式和表现的需要 ,进行灵活性的组合 ,主要有鼓吹乐队、丝竹乐队、钟鼓乐队、钟鼓管弦乐队等 ,为研究汉代音乐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汉画 乐器 乐队 组合形式 艺术形式 汉代 打击乐器 吹管乐器 弹弦乐器
下载PDF
山东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 被引量:35
13
作者 管恩洁 霍启明 尹世娟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6期45-55,共11页
山东临沂吴白座汉画像石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回廊、耳室组成,出土了少量随葬品和大量画像石材,画面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雕刻技法婚熟,线条流畅,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山东 汉画像石墓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 被引量:3
14
作者 兰钰嵛 陈傲杰 苏延溥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70,106,共9页
中国阅读史悠久,汉代时文化长足发展,从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砖)上的读书图可窥视一二。文章收集整理了部分汉代画像石(砖)中的读书图,探析汉代画像石(砖)读书图的类型,并对其中5幅代表作进行解读,探讨其蕴含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汉代 画像石 画像砖 读书图 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故事到墓葬图像——汉代画像砖石上的“泗水捞鼎”图及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培豪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9-115,共7页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 "泗水捞鼎"本是关于秦始皇的一个故事,文献记载中的"泗水捞鼎"和汉画中刻画的"泗水捞鼎"呈现出了既平行又交织的关系,且文字和图像中的"泗水捞鼎"也随着时间有所变化。本文先对文献和汉画图像中的"泗水捞鼎"进行分析,而后对研究"泗水捞鼎"图像的文章和著述作以简介,试图归纳出一条关于"泗水捞鼎"图像的既有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捞鼎 汉代画像石(砖) 图像 文字
下载PDF
8~10世纪墓葬中的桌椅题材与分期分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蕙涵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3-11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发现于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8~10世纪带有桌椅题材的纪年墓的梳理,探讨了墓葬中桌椅题材的构成与搭配,认为这一时期的桌椅题材受到同时期家具演进的影响而极具时代性的特点。有关桌椅题材的壁画和砖雕的发现,填补了以文献和... 本文通过对发现于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8~10世纪带有桌椅题材的纪年墓的梳理,探讨了墓葬中桌椅题材的构成与搭配,认为这一时期的桌椅题材受到同时期家具演进的影响而极具时代性的特点。有关桌椅题材的壁画和砖雕的发现,填补了以文献和传世画作研究这一时期桌椅发展的诸多空白,其所构成的发展序列也足以成为判断墓葬年代的标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五代 砖雕壁画墓 一桌二椅 家具
下载PDF
房县出土东汉车马出行画像砖之浅析
17
作者 程小锋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7-59,共3页
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砖的侧面均模印有车马画像图,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立树、一导骑、一飞鸟、一轺车、一文吏等五部分组成。根据墓中出土的珥铛以及画像中的形象特征判断,墓中主人是一名女性,... 2010年,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郎岗2号东汉墓中出土一批画像砖。砖的侧面均模印有车马画像图,一砖一画,画面主要由一立树、一导骑、一飞鸟、一轺车、一文吏等五部分组成。根据墓中出土的珥铛以及画像中的形象特征判断,墓中主人是一名女性,砖上车马出行图叙述的是一幅死者亲属为女性死者送行的送葬图,而且图上反映了东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以及死者亲属而非死者本人的官阶地位与经济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画像砖 车马出行图 送葬图
下载PDF
汉画像石(砖)上鸟啄鱼图象的意义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单剩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50-153,共4页
鸟啄鱼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的物象。汉代阴阳哲学盛行,汉代典籍中有明确将鱼鸟划归阴阳范畴的记载,鸟啄鱼基本的意义可以认为是阴阳的和合。在汉画像石不同主题情境中,这一基本意义有多重指向,如与祥瑞禽兽和神人仙兽一同出现的... 鸟啄鱼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常见的物象。汉代阴阳哲学盛行,汉代典籍中有明确将鱼鸟划归阴阳范畴的记载,鸟啄鱼基本的意义可以认为是阴阳的和合。在汉画像石不同主题情境中,这一基本意义有多重指向,如与祥瑞禽兽和神人仙兽一同出现的鸟啄鱼亦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具有吉祥的寓意;出现在阙门顶部的鸟啄鱼可看作另一世界入口的标志;与作为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一同出现的鸟啄鱼与伏羲女娲交尾具有同样的象征意义,象征宇宙的化生、人类的生殖繁衍;四川泸州出土的画像石棺上鸟啄鱼与作亲密状的男女人物并列,其阴阳和合的意义更明显地指向男女生殖,代表了在夫妇和合、子孙繁衍方面良好的祈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画像砖 鸟啄鱼 阴阳
下载PDF
湟中徐家寨画像砖人物考释
19
作者 卢宗义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由湟中徐家寨画像砖人物命名谈起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汉墓画像砖有关伏羲、女娲的形象、考古发掘以及民俗学方面的有关材料 ,论述了伏羲、女娲在中国古史神话中的不同身份 。
关键词 湟中 徐家寨 画像砖 人物 考释 考古 墓葬 砖画
下载PDF
川渝地区汉画像砖中的财富想象与文字互释
20
作者 冯中强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川渝地区的汉代画像砖纹饰对于财富的追求并不含蓄,它在对财富想象与文字的互动和阐释上总是能在形式、符号、装饰上别出心裁,有的直接用钱币或者有关的文字呈现,还有用动物、人物与钱币上的文字、数字互释。复杂的钱币有必要用文字来... 川渝地区的汉代画像砖纹饰对于财富的追求并不含蓄,它在对财富想象与文字的互动和阐释上总是能在形式、符号、装饰上别出心裁,有的直接用钱币或者有关的文字呈现,还有用动物、人物与钱币上的文字、数字互释。复杂的钱币有必要用文字来辅助指明其用途、类别及所属人,确切而深刻地反映出汉代川渝地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砖 财富追求 钱币形象 图文互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