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HEORY OF SUPPORTING BROKEN ZONE IN SURROUNDING ROCK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方庭 郭志宏 兰冰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1年第1期64-71,共8页
The first topic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t supporting theories,among which the typical two are collapse arch and elasto-plastic theories. The former is rather limit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 The first topic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present supporting theories,among which the typical two are collapse arch and elasto-plastic theories. The former is rather limit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the latter is built up on some assumptions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ality,for it is of no need to support a roadway of which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in elasto-plastic state. The second topic is to prove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of the broken zone in surrounding rock(BZSR) by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field measurements. The paper indicates that the object to be supported mainly is the bulking or expanding force resul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BZSR. This is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points of view which have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nowadays. So far ,this theory has been tested in supporting more than ten thousand meters roadways located in various strata and has proved itself to have a great technoeconomical benef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adway support rock mass strengthening roadway deformation broken zone surrounding rock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Displacement Law of Discontinuous Rock Mass in Broken Rock Zone for Deep Roadways 被引量:5
2
作者 靖洪文 许国安 马世志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ken rock zone, using the program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 the changing law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scontinuous rock mass in large broken roc...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ken rock zone, using the program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 the changing law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f discontinuous rock mass in large broken rock zone was researched quantita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omputation, the concept of "key part"of roadways and its stability criterion were brought forward, an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in inclined coal and rock seams the"key parts"of roadways are the upper side and the floor of surrounding rocks, especially the for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ing discontinuous rock mass broken rock zone DISPLACEMENT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Prediction Software for Broken Rock Zone Thickness of Drifts 被引量:1
3
作者 XUGuo-an JINGHong-wen +1 位作者 LIKai-ge CHENKun-fu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In order to seek the economical,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thickness of broken rock zone, an emerging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ethod with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was introduc... In order to seek the economical,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thickness of broken rock zone, an emerging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ethod with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thickness prediction. And the software with functions of creating and applying prediction systems was devel- oped on the platform of MATLAB6.5. The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broken rock zone thickness of drifts at Li- angbei coal mine, Xinlong Company of Coal Industry in Xuchang city of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ccord well with the in situ measured ones. Thereby the validity of the software is validated and i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obtaining the broken zone thick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ken rock zone around drift intelligent prediction software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下载PDF
Single-borehole measuring method for broken rock zone in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4
作者 陈庆发 周科平 +1 位作者 龙腾腾 高峰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8年第2期200-204,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rock mass in which lots of weak interlayer existed,the concept of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was proposed.If single-borehol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rock mass in which lots of weak interlayer existed,the concept of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was proposed.If single-borehole measuring method of the acoustic along the conventional arrangement mode was used in measuring the broken rock zone in this structure,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curves (Vp-L) between acoustic p-wave velocity (Vp) and borehole depth (L) would present the irregular feature due to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rock mass and harmful effects of weak interlayers,and the scope of broken rock zone couldn't be defined quickly.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e- 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rock mass,the propagation rule of acoustic and distri- bu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plastic zone and slip zone in layered rock mass,new arrange- ment mode of acoustic measuring boreholes for broken rock zone in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was proposed.Namely,the measuring boreholes in two sides were parallel to the strata,the measuring boreholes in the roof and floor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ata.Besides the controlling depth of the measuring boreholes in the scope of the large plastic zones or the large slip zones should be increased.Engineering example showed that new acoustic measuring boreholes arrangement mode had the better appli- cability and could determine the scope of the broken rock zone in the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quick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borehole measuring method broken rock zone gently inclined thin layer weakness structure acoustic measuring
下载PDF
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柳志翔 李会会 +3 位作者 邹伟 万小勇 王冲 马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应对顺北断控油气藏支撑完井管柱无法穿越破碎带难题,研发了以高抗扭油管、酸溶开孔筛管和高抗扭液压丢手为关键技术的“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设计的高抗扭油管和丢手器,满足下入期间旋转、钻磨对管柱抗扭能力的要求;设计的... 为应对顺北断控油气藏支撑完井管柱无法穿越破碎带难题,研发了以高抗扭油管、酸溶开孔筛管和高抗扭液压丢手为关键技术的“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设计的高抗扭油管和丢手器,满足下入期间旋转、钻磨对管柱抗扭能力的要求;设计的酸溶开孔筛管,初始状态管体完全密封,完井液可循环至底端钻头,满足钻磨时冲洗钻头的要求,而注酸溶解可溶塞后管体变成带孔的筛管,又可满足储层改造和生产时大排量通道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承压、耐盐、耐碱和酸溶等试验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现场应用表明,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有效解决了破碎带难以穿越的问题,已在现场应用6井次,支撑管柱到位率100%。该工艺简单可靠、便于现场操作,且与传统工艺相比,单井提高时效53.6%,节约费用90.0%。该成果可为其他类似井选择完井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支撑完井 高抗扭 酸溶开孔筛管 可溶塞
下载PDF
基于位移等代法的深部直墙半圆拱形隧洞松动圈厚度预测
6
作者 邵炜星 查文华 +2 位作者 许涛 王荣荣 程文博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目的】位移等代法是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等效圆法。为进一步探索该方法在深部非均匀应力场下预测松动圈厚度的工程效果,并建立具有工程适用性的等效圆半径计算公式,【方法】选取深部隧洞常采用的直墙半圆拱形断面为研究对象... 【目的】位移等代法是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等效圆法。为进一步探索该方法在深部非均匀应力场下预测松动圈厚度的工程效果,并建立具有工程适用性的等效圆半径计算公式,【方法】选取深部隧洞常采用的直墙半圆拱形断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位移等代法基本原理,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侧压系数λ为1.1~1.5,跨高比b_0/h为1.3~1.5条件下的等效圆半径函数关系式,并应用到江西曲江某煤矿水仓围岩的松动圈厚度预测。【结果】结果显示:根据等效圆公式计算出的水仓围岩松动圈的纵轴厚度为1.41 m,横轴为1.20 m,呈椭圆形;现场实测的松动圈也呈椭圆形,厚度平均值在1.15~1.45 m,其中最大均值在纵轴1.45 m,最小均值在横轴为1.15 m。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吻合。【结论】结果表明:位移等代法适用于深部软岩松动圈厚度预测;所建等效圆半径公式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可为评价和预测类似隧洞工程松动圈厚度提供一种简化的、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 直墙半圆拱形 位移等代法 等效圆 围岩 变形 松动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临海地带浅埋隧洞地表注浆加固技术
7
作者 相泽 邓世平 +3 位作者 盛章 周烨 王伟 裴亚兵 《中外公路》 2024年第6期233-239,共7页
针对某工程取水隧洞Ⅵ级围岩段地处临海地带、覆盖砂层厚、围岩破碎等特点,采用室内试验探讨水玻璃体积掺量对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终凝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现场试验对注浆工法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约束-发散模式,将注浆区... 针对某工程取水隧洞Ⅵ级围岩段地处临海地带、覆盖砂层厚、围岩破碎等特点,采用室内试验探讨水玻璃体积掺量对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终凝时间和强度的影响,并进行现场试验对注浆工法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采用约束-发散模式,将注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注浆单元,按照先最外圈孔间隔、后内部孔隔排间隔的注浆顺序进行塑料管超前地表注浆加固。岩芯取样和暗挖掘进效果表明:通过地表预注浆加固,岩体裂隙得到了有效的填充加固,减少了开挖过程中发生涌水和塌方现象,确保隧洞正常掘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海地带 取水隧洞 破碎围岩 塑料管注浆
下载PDF
高海拔穿破碎带大断面排水巷支护设计与数值模拟
8
作者 王志勇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巨龙铜矿穿破碎带大断面排水巷道原采用锚杆+锚索+钢拱架联合支护的方式进行支护,但支护效果较差,急需解决该问题。方法:为解决该实际问题,针对围岩破碎区域提出了管片+壁后注浆的支护方式。管片采用C50混凝土浇筑,内置HPB300和HPB... 目的:巨龙铜矿穿破碎带大断面排水巷道原采用锚杆+锚索+钢拱架联合支护的方式进行支护,但支护效果较差,急需解决该问题。方法:为解决该实际问题,针对围岩破碎区域提出了管片+壁后注浆的支护方式。管片采用C50混凝土浇筑,内置HPB300和HPB400E型号钢筋。每段巷道由6段管片进行拼接支护,每段管片留设注浆孔。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穿破碎围岩大断面巷道支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管片+注浆支护后巷道围岩变形均为毫米级变形,管片+注浆支护结构内最大应力为30.46 MPa。管片+壁后注浆的支护方式在巨龙铜矿穿破碎带大断面排水巷得到了成功应用,支护效果较好。意义:研究结果为类似巷道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管片支护 壁后注浆 数值模拟 破碎带
下载PDF
采动应力对煤巷松动圈影响的测试与定量分析
9
作者 张建英 聂国豪 +3 位作者 郭重托 魏天乐 宋雷 刘刚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54-60,共7页
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伊宁矿区潘津煤矿的煤层巷道进行松动圈测试,对采动应力、巷道掘出时间、埋深、松软岩墙等因素对煤巷松动圈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与探讨。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受采动应力影响,巷道松动圈明显增大,一次采动影响... 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对伊宁矿区潘津煤矿的煤层巷道进行松动圈测试,对采动应力、巷道掘出时间、埋深、松软岩墙等因素对煤巷松动圈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与探讨。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1)受采动应力影响,巷道松动圈明显增大,一次采动影响可使煤柱松动圈增大25%,导致围岩级别降低;(2)煤巷掘出时间对松动圈影响明显,3个月后增幅超过10%,然后趋于稳定;(3)巷道埋深增加100 m对松动圈大小与支护参数影响较小,工程设计时可忽略不计;(4)松软岩墙交叉处的煤体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松动圈会明显增大。以上研究结论可在定量化方面完善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同时指导潘津煤矿优化支护参数、沿空煤柱留设以及综放开采工艺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巷道 松动圈 定量分析 采动应力 时间与埋深 地质雷达测试
下载PDF
爆破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曾朝辰 臧冬冬 张洋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46-49,53,共5页
为研究爆破开挖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以城郊煤矿相同埋深、相同围岩条件下的五采区轨道下山及下平巷和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测试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在爆破开挖和掘进机“准静态”开挖方式条件下的围岩松... 为研究爆破开挖对围岩松动圈的影响,以城郊煤矿相同埋深、相同围岩条件下的五采区轨道下山及下平巷和二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测试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巷道在爆破开挖和掘进机“准静态”开挖方式条件下的围岩松动圈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强度理论计算得到松动圈厚度要小于现场实测值,采用爆破开挖的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一般要大于采用掘进机“准静态”开挖的松动圈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松动圈 爆破开挖 松动圈测试
下载PDF
小净距浅埋隧洞TRT6000+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
11
作者 张飞 《西北水电》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为解决小净距浅埋隧洞岩性硬度差、发育地下水、风化不均匀等复杂地质情况下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渗水、塌方等安全隐患问题,研究使用TRT6000加地质雷达设备在开挖前对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超前探测的应用效果,为小净... 为解决小净距浅埋隧洞岩性硬度差、发育地下水、风化不均匀等复杂地质情况下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渗水、塌方等安全隐患问题,研究使用TRT6000加地质雷达设备在开挖前对掌子面前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超前探测的应用效果,为小净距浅埋隧洞的安全顺利开挖提供可靠的预报探测方法。结果表明:根据TRT6000探测图像并结合现场地质情况和设计纵断面图推测前方存在稳定性较差的破碎带,部分区域存在点状至线状出水情况,在TRT6000探测的地质异常区段结合地质雷达设备进一步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完整性与富水情况,通过对比与实际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基本吻合,说明本方法可行;提出了以TRT6000长距离预报和地质雷达短距离预报两种物探预报方法为主的综合地质预报工作流程,从而准确探测小净距浅埋隧洞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通过准确探测掌子面前方断层、节理密集带、软弱夹层和地下水等情况,可有效降低开挖时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为选取恰当的开挖技术、调整衬砌类型、改进安全措施以及精进项目设计提供依据,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T6000 地质雷达 破碎带 浅埋隧洞
下载PDF
北辛窑矿南翼回风大巷过断层支护技术分析
12
作者 刘波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北辛窑矿南翼回风大巷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因围岩裂隙较发育、夹带部分裂隙水,造成巷道稳定性差,岩巷若采用“锚网索喷”支护,不足以保证岩巷围岩稳定及其安全使用;决定采用“锚网索+U型棚+注浆+喷浆”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实时矿压监... 北辛窑矿南翼回风大巷通过断层破碎带时,因围岩裂隙较发育、夹带部分裂隙水,造成巷道稳定性差,岩巷若采用“锚网索喷”支护,不足以保证岩巷围岩稳定及其安全使用;决定采用“锚网索+U型棚+注浆+喷浆”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实时矿压监测巷道围岩变形;实践表明,联合支护技术方案应用后巷道顶板未出现明显变形,巷道支护质量逐步趋于稳定,能满足巷道的正常施工和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过断层 破碎带 联合支护 矿压监测
下载PDF
深埋矿山法隧道穿越岩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研究
13
作者 张朋 冯学俊 王学涛 《新疆钢铁》 2024年第2期28-30,共3页
依托青岛地铁某区间深埋隧道穿越岩层破碎带工程,分析了隧道周围岩体变形机理,通过迈达斯有限元软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以作为施工的依... 依托青岛地铁某区间深埋隧道穿越岩层破碎带工程,分析了隧道周围岩体变形机理,通过迈达斯有限元软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进行模拟分析,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可以作为施工的依据;对于穿越岩层碎裂带的深埋隧道,拱顶及拱底是施工过程中围岩失稳的危险区域;采用本工程支护参数可以有效保证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隧道 破碎带 稳定性
下载PDF
槽波勘探技术在巷道顶板破碎带探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廖泽 冯涛 +1 位作者 余伟健 孙广京 《矿业工程研究》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为进一步探测陕西水帘洞煤矿ZF3806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围岩的破裂状态,指导回采期间巷道加强支护,对工作面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进行超声波波速测定,并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该工作面进行透射槽波探测.研究结果表明,4号煤层与其顶底板岩... 为进一步探测陕西水帘洞煤矿ZF3806工作面回采巷道顶板围岩的破裂状态,指导回采期间巷道加强支护,对工作面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进行超声波波速测定,并采用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该工作面进行透射槽波探测.研究结果表明,4号煤层与其顶底板岩层的波速存在明显差异,为槽波勘探提供了物理基础;透射槽波CT成像解释槽波能量异常区域6个,判定异常区域破碎度大,裂隙较发育,建议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异常区域的巷道顶板进行加强支护,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波勘探 破碎带 透射槽波 CT成像
下载PDF
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实测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81
15
作者 靖洪文 付国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4,共5页
对千米深井,按5个水平、不同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的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揭示了松动圈与开采深度、围岩强度、采动次数、临界开采深度、支护难度等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深井、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合理控制技术,据此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 对千米深井,按5个水平、不同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的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揭示了松动圈与开采深度、围岩强度、采动次数、临界开采深度、支护难度等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深井、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合理控制技术,据此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松动圈 影响因素 围岩 控制技术 支护 矿业
下载PDF
浅埋高强度采动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宾 梁宁宁 +1 位作者 王方田 刘兆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9,46,共8页
为研究浅埋采动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保证煤矿地下水库的安全运行,以补连塔煤矿典型浅埋高强度综采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采动影响下的矩形巷道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浅埋高强度采... 为研究浅埋采动巷道围岩松动圈演化规律,保证煤矿地下水库的安全运行,以补连塔煤矿典型浅埋高强度综采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对采动影响下的矩形巷道受力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浅埋高强度采动巷道松动圈主要集中在两帮呈"凸"型发育,受采空区残余支承压力影响程度大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巷道煤柱侧松动范围较工作面侧严重;巷道在二次采动阶段受一次采动和回采稳定的叠加影响破坏最严重,为保证遗留煤柱长期稳定性提出了锚网喷联合支护方法。研究成果为煤矿地下水库安全运行及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巷道 松动圈 采动响应 围岩稳定性 煤柱坝体
下载PDF
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预分类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靖洪文 付国彬 董方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49,共5页
通过对千米深井按五水平、分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底板岩巷围岩松动圈的实测分析,着重探讨了围岩松动圈与采深及受采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等,并对深水平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预分类,据此进行工业性试验。
关键词 松动圈 预分类 深井 巷道 围岩
下载PDF
用地质雷达测试围岩松动圈的原理与实践 被引量:61
18
作者 宋宏伟 王闯 贾颖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论述了用地质雷达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原理 ,提出了松动圈的实测方法 ,并在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顺槽中进行了测试实践 .测试获得了整个巷道断面松动圈的分布 。
关键词 围岩松动圈 地质雷达 巷道 声波法
下载PDF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被引量:684
19
作者 董方庭 宋宏伟 +2 位作者 郭志宏 鹿守敏 梁士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1-32,共12页
基于多年对围岩松动圈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并论述了松动圈支护理论、松动圈围岩分类方法和锚喷支护机理三个问题。现场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地应力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围岩松动圈;松动圈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碎胀力及其所... 基于多年对围岩松动圈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并论述了松动圈支护理论、松动圈围岩分类方法和锚喷支护机理三个问题。现场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地应力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围岩松动圈;松动圈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碎胀力及其所造成的有害变形是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松动圈尺寸越大,巷道收敛变形也越大,支护越困难。而在现场条件下,支护对松动圈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取松动圈尺寸作为围岩分类指标是科学的、合理的,已经大量实践所证实。松动圈尺寸不同,锚喷的作用机理也不同,因而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本文建议加强岩石碎胀力的研究,即重视岩石破坏后性质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圈 支护理论 锚喷支护
下载PDF
大松动圈围岩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凤海 赵同彬 +1 位作者 胡善超 郭伟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1-2027,共7页
对大松动圈围岩巷道,单一锚杆支护难以实现对整个破裂区围岩的锚固控制,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时,应考虑锚杆支护对联合支护设计的作用。通过分析大松动圈围岩锚杆锚固支护机制,提出量化锚杆支护作用的锚固承载系数,形成锚网索联合支护参... 对大松动圈围岩巷道,单一锚杆支护难以实现对整个破裂区围岩的锚固控制,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时,应考虑锚杆支护对联合支护设计的作用。通过分析大松动圈围岩锚杆锚固支护机制,提出量化锚杆支护作用的锚固承载系数,形成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量化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锚杆锚固支护后将大松动圈围岩分为浅层锚固区和深层破裂区,浅层锚固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可视作锚索的等效托盘;在锚网索联合支护中,浅层锚固区承载结构稳定的条件是锚固结构承载力大于环向轴力且能够有效控制破裂区围岩;锚固承载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浅层锚固区与破裂区和锚杆预紧力与设计锚固力的关系,对于大松动圈围岩其取值范围为0.45~0.75。经现场试验可知,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273 mm,两帮移近量为393 mm,表面位移曲线趋于平稳,采用该方法得到的锚网索支护参数有效保证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松动圈 锚网索联合支护 浅层锚固区 锚固承载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