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covery of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 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被引量:4
1
作者 Jin ZHANG Jie LIU Liang OUY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0-980,共1页
OBJECTIVE To discover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and exploreits potential mech... OBJECTIVE To discover a small-molecu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inhibitor that induces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odulated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 in breast cancer and exploreits potential mechanisms.METHODS BRD4 interactors were analyzed by PPI network prediction and 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analysi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RD4 and AMPK was confirmed by c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Novel BRD4 inhibito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upon pharmacophore analysis of BRD4(1),then screened by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and Alpha Screen of BRD4(1).The selectivity of the best candidate compound 8f was validated by co-crystallization,FRET assay and co-immuno precipitation assay.The mechanisms of 8f were investiga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electron microscopy,Western blotting,immunocytochemistry,si RNA and GFP-m RFP-LC3 plasmid transfections,as well a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Potential mechanisms were discovered by i TRAQ-based proteomics analysi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8f was assessed by xenograft breast cancer mouse and zebrafish models.RESULTS We identified that BRD4 interacted with AMPK,which was remarkably downregulated in breast cancer.We next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49 candidate compounds,and eventually discovered a selective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8f).Subsequently,8f was discovered to induce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ACD)by BRD4-AMPK interaction,and thus activating AMPK-m TOR-ULK1-modulated autophagic pathway in breast cancer cells.Interestingly,the i TRAQ-based proteomic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8f induced ACD pathways,involved in HMGB1,VDAC1/2 and e EF2.Moreover,8f displayed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on both xenograft breast cancer mouse and zebrafish models.CONCLUSION We discovered a novel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 that induces BRD4-AMPK-modulated ACD in breast cancer,which may provide a candidate drug for future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 BRD4-AMPK interaction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BRD4 Autophagy-associated cell death(ACD) breast cancer
下载PDF
抑制剂8Q9和8QC与bromodomain结构域蛋白4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世亮 孙海波 +3 位作者 尹妍妍 李洪云 王青 王立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0,共8页
Bromodomain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最近在实验上发现了几种有效的靶向BRD4的抑制剂,但具体的抑制机理尚不清楚.此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动态相关性分析和结合自... Bromodomain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已成为治疗多种疾病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最近在实验上发现了几种有效的靶向BRD4的抑制剂,但具体的抑制机理尚不清楚.此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动态相关性分析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抑制剂8Q9和8QC与BRD4(1)的结合模式.分子动力学分析表明抑制剂结合对BRD4(1)的结构柔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动态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抑制剂结合极大地改变了BRD4(1)的运动模式.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范德华相互作用是抑制剂与BRD4(1)结合的主要驱动力.采用基于残基的自由能分解方法评估了分离残基对抑制剂结合的贡献,数据表明氢键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影响抑制剂与BRD4(1)结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有望为设计和开发靶向BRD4的抑制剂提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bromodomain结构域蛋白4 结合自由能 抑制剂-残基相互作用
下载PDF
BRD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
3
作者 张硕稳 李丹 +2 位作者 贺静 杜志兴 裴永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4-852,共9页
目的:探讨溴域蛋白亚家族4(bromodomain protein subfamily 4,BRD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抗性MDA-MB-231细胞(MDAMB-231/DOX... 目的:探讨溴域蛋白亚家族4(bromodomain protein subfamily 4,BRD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抗性MDA-MB-231细胞(MDAMB-231/DOX)分为对照(Con)组、DOX组和si-BRD4+DOX组。si-BRD4+DOX组在用si-BRD4转染MDA-MB-231/DOX细胞48 h后,用1μmol/L DOX处理细胞24 h。通过集落形成试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分析评估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erroOrange、liperfloo检测细胞亚铁离子浓度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将15只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OX组、DOX+si-BRD4组,每组5只,用于建立MDA-MB-231/DOX细胞皮下接种模型。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分析BRD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果:与si-NC组相比,si-BRD4#1和si-BRD4#2组MDA-MB-231、BT549细胞的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均降低(P<0.001),和MDA-MB-231、BT549细胞亚铁离子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GSH比值升高(P<0.01)。与亲代细胞(MDA-MB-231)相比,在MDA-MB-231/DOX中BRD4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与Con组相比,DOX组细胞中IKβ-α、NF-κB、BRD4表达和ROS水平增加(P<0.05),和细胞克隆数和EDU阳性染色均降低(P<0.05);与DOX组相比,si-BRD4+DOX组细胞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Anti-IKB alpha,IKβ-α)、NF-κB表达、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降低(P<0.05),ROS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减少(P<0.05),并且肿瘤组织中TUNEL染色细胞增加(P<0.05)。此外,BRD4+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较DOX组进一步降低(P<0.001),TUNEL染色细胞进一步增加(P<0.001)。BRD4+DOX组肿瘤组织中Ki-67、BRD4、NF-κB较DOX组下调(P<0.01),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上调(P<0.01)。结论:BRD4是一个重要的耐药因子,它可以通过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乳腺癌化疗诱导的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域蛋白亚家族4 核因子ΚB 铁死亡 乳腺癌
下载PDF
表观转录元件溴结构域蛋白4抑制剂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
4
作者 郭昱瑄 乔博康 +2 位作者 王媛 舒绍坤 杜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在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公共数据,明确心肌梗死小鼠心脏组织中BRD4在整体和以及各细胞群中的表达变化。构建心肌梗死小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WT...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在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公共数据,明确心肌梗死小鼠心脏组织中BRD4在整体和以及各细胞群中的表达变化。构建心肌梗死小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WT组),心肌梗死组(MI组),药物组(JQ1组,ABBV-744组),术后第6天腹腔注射BRD4抑制剂JQ1或灌胃二代抑制剂ABBV-744,持续22天。MI术后4周,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检测小鼠心功能,检测小鼠质量、心脏质量与胫骨长度,天狼星红染色评估梗死区纤维化程度,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结果:与心肌梗死组相比,BRD4抑制剂组能够显著改善术后心功能障碍(P<0.01)。转录组学数据表明,BRD4在心肌梗死损伤区域持续高表达。单细胞数据显示,心肌梗死后,成纤维细胞中BRD4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并且在心肌梗死后7、14、30d的成纤维细胞中,BRD4表达持续上调。与心肌梗死组相比,BRD4抑制剂组显著减轻心脏纤维化(P <0.01)。与一代药物组相比,二代药物组心脏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抑制表观转录因子BRD4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脏损伤,抑制心脏纤维化,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构域蛋白4 表观调控 心脏成纤维细胞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含溴结构域蛋白4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磊 董泉彬 李菊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1146,共6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乃至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其生存率低,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据推测,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亿,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国死亡人数的40%,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乃至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其生存率低,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1]。据推测,我国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亿,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全国死亡人数的40%,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产生的费用高达1700亿元,给医疗卫生保健资源带来了极大的负担[2-3]。心血管疾病涉及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虽然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但在发病机制中仍有许多相似之处。溴结构域和额外终端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BET)家族蛋白是一种表观遗传调控蛋白,由含溴结构域蛋白2(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BRD2)、BRD3、BRD4和睾丸特异性含溴结构域蛋白(testis-specific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BRDT)组成[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含溴结构域蛋白4 BRD4抑制剂 发病机制
下载PDF
BRD4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张圆 谢丽 +2 位作者 李珏笛 罗雯 刘正华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10-1017,共8页
胰腺癌是一种高侵袭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含溴结构域的蛋白质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溴域和外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BET)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胰腺癌细胞中过表达的BRD4可诱导... 胰腺癌是一种高侵袭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含溴结构域的蛋白质4(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是溴域和外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 domain,BET)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胰腺癌细胞中过表达的BRD4可诱导核受体亚家族5中的A组成员2(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5 group A member 2,NR5A2)表达上调,并进一步增强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在胰腺癌中的转录水平,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微RNA(miRNA)-608可以通过结合BRD4 mRNA的3'-非翻译区直接抑制BRD4的表达,从而显著增加胰腺癌的细胞凋亡;使用吉西他滨和BRD4沉默处理胰腺癌细胞时,能减少吉西他滨的耐药性,显著促进胰腺导管腺癌细胞凋亡。了解BRD4的结构构成,探究BRD4在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癌细胞凋亡和癌细胞耐药等过程中的作用通路及临床应用,可为防治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溴结构域的蛋白质4 胰腺癌 增殖 侵袭转移 凋亡 耐药性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血清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龙 钟莉莉 +3 位作者 周海燕 李永康 陈章荣 李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房颤(AF)患者血清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F患者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作为AF组[n=74,分为阵发性AF(阵发)组和持续性AF(持续)组]和对照(PSVT)组(n=73),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房颤(AF)患者血清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F患者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作为AF组[n=74,分为阵发性AF(阵发)组和持续性AF(持续)组]和对照(PSVT)组(n=73),取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法检测血清BRD4水平,采用胸超声心动图测量AF组和PSVT组患者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AP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AF组患者术前24 h的左心耳最大排空流速(LAA-PEV);采用左心房高密度基质标测检测AF组患者术中左心房局部双极电压,据双极电压大小分为左心房低电压(LAVs)组(双极电压<0.5 mV)和正常电压(NLAVs)组(双极电压≥0.5 mV),其中LAVs组AF患者根据LAVs数量多少分为轻度组(1个LAVs)及中度组(2个及以上LAVs);随访AF组患者术后第3~12个月AF的复发情况,据术后随访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reAF组)和未复发组(SR组);采用Spearman分析AF组患者血清BRD4与LAAPD、LVEF、LAA-PEV、左心房低电压、术后复发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F组患者血清BRD4、LAAPD均高于PSVT组(P<0.05),LVEF低于PSVT组(P<0.05);持续组AF患者术后复发例数、左房低电压例数、BRD4水平及LAAPD高于阵发组(P<0.05),LVEF及LAA-PEV低于阵发组(P<0.05);LAVs组AF患者外周静脉血BRD4水平、LAAPD高于NLAVs组(P<0.05),LVEF、LAA-PEV低于NLAVs组(P<0.05);中度组LAVs患者外周静脉血BRD4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LVEF低于轻度组(P<0.05);reAF组AF患者左房低电压例数、BRD4水平、LAAPD均高于SR组(P<0.05),LVEF、LAA-PEV低于SR组(P<0.05)。结论AF患者血清BRD4表达升高,可能对AF严重程度及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复发 溴结构域蛋白4 心房纤维化 低电压 左心耳最大排空流速
下载PDF
miR-204-5p靶向溴结构域蛋白4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25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晶 张雨温 +2 位作者 李天客 包阳 张素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探讨miR-204-5p对溴结构域蛋白(BRD)4的靶向作用机制以及对舌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不同细胞株系间的miR-204-5p和BRD4 mRNA的表达水平;miR... 目的探讨miR-204-5p对溴结构域蛋白(BRD)4的靶向作用机制以及对舌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不同细胞株系间的miR-204-5p和BRD4 mRNA的表达水平;miR-204-5p转染SCC25细胞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miR-204-5p对SCC25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使用TargetScan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并验证miR-204-5p与BRD4的靶向调控关系;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204-5p模拟物和抑制剂对BRD4表达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和CCK8法检测miR-204-5p调控BRD4对SCC25增殖和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miR-204-5p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SCC25细胞中表达下调,BRD4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和SCC25细胞中表达上调;提高miR-204-5p表达量抑制SCC2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TargetScan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04-5p与BRD4具有靶向负调控关系;miR-204-5p模拟物抑制BRD4表达,miR-204-5p抑制剂促进BRD4表达上调;当在SCC25细胞中同时过表达miR-204-5p和BRD4时,BRD4能够回补miR-204-5p对SCC25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miR-204-5p能够通过靶向负调控BRD4抑制舌鳞状细胞癌SCC2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4-5p 溴结构域蛋白4 增殖 迁移侵袭
下载PDF
BRD4和MMP-1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阳 张舒 +3 位作者 周思琦 杨杰 吕瑛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7期395-399,共5页
背景:溴结构域蛋白4(BRD4)已被证实参与了细胞恶性转化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BRD4、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 背景:溴结构域蛋白4(BRD4)已被证实参与了细胞恶性转化以及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过程,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探讨BRD4、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进展期胃癌组织83例、早期胃癌组织45例、胃癌前病变组织42例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D4、MMP-13表达,分析进展期胃癌组织中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BRD4和MMP-13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P<0.05),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58,P=0.019),且表达阳性者预后显著差于表达阴性者(P<0.05)。BRD4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为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96,95%CI:1.137~100.609,P=0.038)。结论: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的BRD4可能通过调控MMP-13信号通路促进胃癌恶性进展,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溴结构域蛋白4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预后
下载PDF
溴结构域蛋白4特异性抑制剂JQ-1对人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艳阁 郝健 +3 位作者 张迪 杨川峰 宋晨璐 方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特异性抑制剂JQ-1对人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予以0.1、0.5、1.0、2.0、2.5、12.5μmol/L不同浓度的JQ-1干... 目的·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特异性抑制剂JQ-1对人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标本,原代培养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予以0.1、0.5、1.0、2.0、2.5、12.5μmol/L不同浓度的JQ-1干预48 h,CCK-8试剂盒、细胞划痕试验和ELISA法分别检测JQ-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分泌量及TGF-β1的蛋白水平。36只裸鼠构建瘢痕动物模型,将临床上获得的瘢痕组织(1.0 cm×1.0 cm×0.5 cm)移植于裸鼠背部皮下。继续饲养4周后,将裸鼠分成2组,JQ-1组和DMSO组,分别每日予以0.5μmol/L JQ-1及0.1%DMSO的瘢痕内多点注射,1 mL/只。天狼猩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瘢痕中COLⅠ/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胞实验表明:(1)0.5μmol/L及以上浓度JQ-1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均P<0.01)。(2)JQ-1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均P<0.01)。(3)JQ-1可抑制成纤维细胞COLⅠ的分泌及TGF-β1的产生(均P<0.01)。动物实验表明:(1)JQ-1组COLⅠ/Ⅲ总含量较DMSO组显著下降,且COLⅠ/Ⅲ比值下降(均P<0.05)。(2)JQ-1组α-SM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JQ-1可抑制体外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COLⅠ的分泌及TGF-β1的产生;其对裸鼠体内的人瘢痕组织中COLⅠ/Ⅲ的分泌及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亦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成纤维细胞 溴结构域蛋白4 JQ-1
下载PDF
BRD4、Ki-67、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竹 许乐 贾文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703-1705,1709,共4页
目的分析溴结构域蛋白(BRD4)、核抗原Ki-67(简称Ki-67)、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 目的分析溴结构域蛋白(BRD4)、核抗原Ki-67(简称Ki-67)、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切除或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或胃镜活检获得胃组织的2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胃组织包括早期胃癌组织82例,胃癌前病变组织135例,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以上组织BRD4、Ki-67、SSBP1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中Ki-67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BRD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组织SSBP1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D4、Ki-67、SSBP1水平与胃癌前病变的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胃癌前病变的潜在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构域蛋白 核抗原Ki-67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 胃癌前病变 胃癌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减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疲劳的作用机制:基于抑制表观调控分子BRD4通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红良 佘冬梅 孙绍裘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98-2005,共8页
目的基于表观遗传信号分子-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疲劳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PMO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六味地... 目的基于表观遗传信号分子-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及疲劳疗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双侧卵巢摘除法制备PMO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10mL/kg)、中药组(六味地黄丸385.7mg/kg),15只/组。中药组治疗12周后取股骨标本检测股骨密度强度以及骨组织BRD4蛋白的表达。检测各组鼠模型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BRD4,MAPK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BRD4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大鼠相比较,中药组BRD4蛋白表达水平下调;鼠负重力竭游泳实验发现,中药组明显改善疲劳(P<0.05)。成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显示,中药组BRD4,MAPK和NF-κB蛋白表达减少。GSE56116数据集分析发现,肾阴虚组BRD4表达明显高于肾阳虚组和非肾虚组(P<0.05)。BRD4表达上调涉及神经配体受体反应、细胞骨架重排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趋化性等信号通路。结论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PMOP及疲劳表现,可能与BRD4表达减少以及BRD4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BRD4有望成为PMOP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六味地黄丸 疲劳 溴结构域蛋白4
下载PDF
CUL4A、BRD4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文军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检测Cullin4A(CUL4A)、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BR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UL4A、BRD4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20例NSCLC患者和30例非癌症组织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下检测CUL4A、BRD4表达情况,分析CU... 目的检测Cullin4A(CUL4A)、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BR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UL4A、BRD4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20例NSCLC患者和30例非癌症组织在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下检测CUL4A、BRD4表达情况,分析CUL4A、BRD4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NSCLC癌组织中CUL4A、BRD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1),CUL4A阳性表达与年龄、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χ~2分别为6.485和8.442,P=0.011和0.004),BRD4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类型、TNM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期有明显相关(χ~2分别为4.350、6.389、12.105和13.841,P=0.009、0.006、0.000和0.000)。结论 CUL4A、BRD4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预测NSCLC诊断、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UL4A 布罗莫结构域蛋白4 病理类型
下载PDF
抑制剂RVX08、SF2535、RVXOH与BRD4蛋白第一结构域结合模式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4
作者 孙鲁艳 苏静 +2 位作者 闫芳芳 刘新国 张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76-83,共8页
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抑制剂SF2535、RVX08和RVXOH与BRD4蛋白第一结构域(BRD4-1)的结合对BRD4-1蛋白构象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研究三个抑制剂与BRD4-1蛋白的结合能力,采用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 该工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抑制剂SF2535、RVX08和RVXOH与BRD4蛋白第一结构域(BRD4-1)的结合对BRD4-1蛋白构象的影响.此外,为进一步研究三个抑制剂与BRD4-1蛋白的结合能力,采用分子力学泊松-玻尔兹曼表面积(MM-PBSA)方法计算了抑制剂与BRD4-1蛋白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SF2535与BRD4-1蛋白的结合能力最强.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的了解BRD4-1的功能和内在动力学,而且还可为以BRD4-1为靶标的有效抗癌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BRD蛋白 主成分分析 MM-PBSA
下载PDF
溴结构域蛋白4经PTEN/PI3K/AKT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摄碘相关指标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刘帆 张雅兰 +1 位作者 柴雅晖 宋爱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6-12,19,共8页
目的研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CT)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抑制剂JQ1对PCT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影响摄碘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BRD4在正常甲... 目的研究溴结构域蛋白4(BRD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CT)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抑制剂JQ1对PCT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影响摄碘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BRD4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及人PCT细胞TPC-1、K1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JQ1对TPC-1、K1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高内涵细胞成像与分析系统观察TPC-1、K1细胞在JQ1作用下的形态及数目变化。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影响PCT摄碘能力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BRD4在PCT细胞及癌组织中高表达。JQ1对TPC-1、K1细胞增殖能力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TPC-1、K1细胞的48 h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045±0.772)、(14.169±1.406)μmol/L。JQ1可以抑制TPC-1、K1细胞的迁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Q1分别作用于TPC-1、K1细胞48 h后,实验组BRD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钠-碘转运蛋白的mRNA表达升高。结论BRD4在PCT中呈现高表达状态。JQ1可有效抑制BRD4的表达,并影响PTEN/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PCT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使得其摄碘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构域蛋白4 甲状腺乳头状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钠-碘转运蛋白
下载PDF
氟西汀通过上调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改善慢性束缚应激所致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贞 黄怡佳 +7 位作者 乃爱桃 牛磊 罗诗诗 万炜 刘政海 陈熙 徐杨 曹文宇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FLX)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抑郁模型(CRS)组、氟西汀干预(CRS+FLX)组。慢性束缚应激3周建立小鼠抑郁模型,... 目的探讨氟西汀(FLX)对慢性束缚应激(CRS)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内溴结构域蛋白4(BRD4)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抑郁模型(CRS)组、氟西汀干预(CRS+FLX)组。慢性束缚应激3周建立小鼠抑郁模型,应激的第8天至第21天CRS+FLX组于应激前30 min腹腔注射氟西汀(10 mg/kg),NS组及CRS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喷糖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旧事物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海马BRD4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包括糖水偏好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喷糖实验舔糖时间缩短(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新事物辨别指数降低(P<0.0001),抗抑郁药FLX干预可逆转CRS所诱导的上述抑郁样行为表现(P<0.05);与NS组相比,CRS组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1.0000±0.04577比0.08337±0.01658; 1.0000±0.04379比0.6672±0.03193,P<0.05),而FLX可上调抑郁小鼠海马BRD4蛋白及mRNA的表达(0.08337±0.01658比0.4983±0.08574; 0.6672±0.03193比0.8572±0.03181,P<0.05)。结论氟西汀可能通过上调海马BRD4的表达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慢性束缚应激 抑郁症 溴结构域蛋白4 海马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小鼠
下载PDF
BRD4通过SHH信号通路诱导甲状腺癌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 被引量:9
17
作者 冀凯伦 刘琪 +2 位作者 牟作峰 马晓东 李国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0-8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综合治疗手段虽然效果较好,但是部分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会出现继发性摄碘率下降,131I治疗效果差,从而导致复发及远处转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溴样结构域蛋白4(doubl...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综合治疗手段虽然效果较好,但是部分患者在随后的治疗中会出现继发性摄碘率下降,131I治疗效果差,从而导致复发及远处转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溴样结构域蛋白4(double bromo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BRD4)可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BRD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细胞中的作用,寻找治疗甲状腺癌的特异性靶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PTC组织和癌周组织中BRD4的表达差异,应用si BRD4干扰基因转染PTC细胞株TPC-1,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验沉默效果,通过MTT实验、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与迁移实验检验沉默BRD4前后PTC细胞株TPC-1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及RTFQ-PCR检测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SH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SHH、GLI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RD4在PT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在体外实验中BRD4沉默后PTC细胞株TPC-1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此外,BRD4沉默后NIS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SH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SHH、GLI1表达降低(P<0.05)。结论:BRD4通过上调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促进PTC细胞的侵袭与迁移,沉默BRD4可以促进NIS的表达,BRD4有望成为治疗甲状腺癌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溴样结构域蛋白4 SHH信号通路 钠碘转运体基因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婷丽 张梦岚 +4 位作者 高红玲 刘显妮 陈海雯 李筱玥 郭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4蛋白...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组织中溴结构域蛋白4(BRD4)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切除,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4蛋白的表达,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BRD4蛋白的表达,分析PHC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影响PHC患者预后的因素,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PH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HC患者癌组织中BRD4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有微血管侵犯、肿瘤包膜不完整、临床分期Ⅲ期、低分化癌组织BRD4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侵犯[RR=5.379(95%CI:3.487,13.005)]、肿瘤包膜[RR=5.614(95%CI:3.986,16.115)]、临床分期[RR=5.312(95%CI:3.307,12.413)]、分化程度[RR=4.187(95%CI:2.893,10.006)]、BRD4蛋白表达[RR=5.799(95%CI:4.156,17.235)]是PH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肿瘤包膜[RR=3.152(95%CI:2.150,8.795)]、临床分期[RR=4.998(95%CI:2.695,11.003)]、分化程度[RR=5.650(95%CI:3.803,17.001)]、BRD4蛋白表达[RR=5.987(95%CI:4.384,18.828)]是PHC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BRD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D4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BRD4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结论PHC患者癌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BRD4蛋白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溴结构域蛋白4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溴结构域蛋白4在哮喘上皮-间质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岩 汪俊 李秋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5-431,共7页
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慢性气道炎症可以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过程。溴结构域蛋白4(BRD4)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近年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κB/Rel A信... 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慢性气道炎症可以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过程。溴结构域蛋白4(BRD4)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近年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κB/Rel A信号通路调控哮喘气道重塑过程。本文总结了BRD4调控哮喘EMT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探讨哮喘的分子机制,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哮喘 气道重塑 溴结构域蛋白4 核因子-κB/RelA信号通路
下载PDF
慢性根尖周炎模型大鼠表观遗传分子:溴结构域蛋白4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颖华 姜龙 史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67-2171,共5页
背景:根尖周炎是一种由感染牙髓内的细菌引起的根尖周组织的炎性疾病。溴结构域蛋白4在表观遗传的传递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表明溴结构域蛋白4在炎症及骨破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根... 背景:根尖周炎是一种由感染牙髓内的细菌引起的根尖周组织的炎性疾病。溴结构域蛋白4在表观遗传的传递中起核心作用,研究表明溴结构域蛋白4在炎症及骨破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建立根尖周炎大鼠模型,探究溴结构域蛋白4在根尖周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0周组、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每组各6只。于左侧下颌第一磨牙行开髓术,暴露牙髓,分别于术后0,1,2,3,4周麻醉处死。多聚甲醛固定后取下颌骨,拍摄Micro-CT鉴定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是否构建成功。脱钙1个月后制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溴结构域蛋白4在慢性根尖周炎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结果显示,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在术后一两周出现牙周膜增宽及根尖阴影,根尖阴影面积随时间推移而增加;3周组和4周组阴影面积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根尖阴影面积均高于0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周组及4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周组、2周组、3周组以及4周组的溴结构域蛋白4表达水平均高于0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溴结构域蛋白4在2周组表达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溴结构域蛋白4在1周组和4周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③提示溴结构域蛋白4在根尖周炎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溴结构域蛋白4参与了慢性根尖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结构域蛋白4 慢性根尖周炎 动物模型 口腔 牙周膜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