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 被引量:6
1
作者 金鑫 赵绍宏 +3 位作者 蔡祖龙 吴坚 聂永康 邢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4-747,共4页
目的分析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其中27例直接接受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平扫疑为肺隔离症,后接受增强扫描,3例平扫疑为其他疾病,后接受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记录病变的肺内表现、供血动脉起点... 目的分析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其中27例直接接受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平扫疑为肺隔离症,后接受增强扫描,3例平扫疑为其他疾病,后接受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记录病变的肺内表现、供血动脉起点,并测量供血动脉直径。结果肺内表现:最常见表现为实变合并囊变(n=20)及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n=15)。血管表现:胸主动脉分支或肋间动脉供血时(n=25),肺隔离症发生于左肺下叶16例,右肺下叶9例;腹主动脉或腹腔干分支供血时(n=13),发生于左肺下叶4例,右肺下叶9例。结论肺叶内型肺隔离症具有特征性CT表现,当平扫发现支气管扩张合并气肿或囊变合并实变时,应注意肺隔离症存在的可能,并行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宇 刘进康 +3 位作者 杨迎 曾纪珍 周飞 张铁钢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30-732,共3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1例肺隔离症。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6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和 /或软组织肿块 ,5例肿块周...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1例肺隔离症。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其中 5例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6例CT表现为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和 /或软组织肿块 ,5例肿块周围可见肺气肿。 16例非含气囊肿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 7例无明显强化、5例为薄壁环形强化、4例为厚壁周围性强化。无强化区的病理成分为粘液、脓液或胶样液体。CT显示出 14支异常供血血管 ( 14 / 2 1) ,螺旋CT显示率 ( 4 / 5 )高于普通CT( 10 / 16)。结论 :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或肿块 ,增强CT扫描、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发现平扫所不易显示的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 ,有助于隔离肺异常供血血管的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诊断肺隔离症的优势 被引量:12
3
作者 尤正千 朱晓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0月间本院收治并经胸外科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31例,分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11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8例,右肺下叶者3例,分别占72.73%和27.27%;对照组20例(包括单纯平扫11例、增强9例),发生于左肺下叶者15例,右肺下叶者5例,分别占75%和25%。31例均为肺叶内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35%(分别为平扫9.09%、增强66.6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后处理重建成像是肺隔离症术前正确诊断最有优势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组技术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小雄 涂建飞 纪建松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SCTA)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的影像资料。结果:12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SCTA)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胸部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的影像资料。结果:12例为肺叶内型,3例为肺叶外型;10例位于左下肺,5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3例有异常供血动脉自胸主动脉进入两下肺病灶;MIP或MPR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6条异常供血动脉中的15条,并清楚显示了其分支和行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SCTA)及其重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血管,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以多发囊肿为征象的叶内型肺隔离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新颖 王娜 +4 位作者 薛庆亮 张丽娜 郭丽娜 李新甫 汪建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88-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PS)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叶内型肺隔离症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4岁,平素常有咳嗽、咳痰症状,增强CT示多发囊性密度影,无强化,周边不规则,囊腔壁... 目的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intralobar pulmonary sequestration,IPS)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报道叶内型肺隔离症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4岁,平素常有咳嗽、咳痰症状,增强CT示多发囊性密度影,无强化,周边不规则,囊腔壁可见异常受压迂曲血管影,血管来自腹腔动脉干,诊断右下肺叶内型肺隔离症。结论以多发囊肿为表现的叶内型肺隔离症临床上十分少见,极易误诊。增强CT+三维重建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内型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双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尉仲春 许存森 蔡学祥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描方法。方法 :6例肺隔离症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对比剂注射流率 2 .5ml/s ,扫描延时 2 5s ,层厚 3mm ,螺距 1.0。原始图像经 1.5mm薄层重建后再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结果 :本组中全部病灶均位于左肺下叶后基底段 ,表现为局部不规则肿块 ,其中 3例边缘光整 ,1例边缘不清 ,2例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粗。 6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降主动脉 4例 ,胸主动脉 2例。 6例中仅 4例显示引流静脉。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能清楚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肺隔离症定性诊断最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其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家宁 张欲翔 +3 位作者 董倩 桑辉 张平 张泽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患者,根据隔离肺组织供血动脉的来源分为胸主动脉供血组与腹主动脉供血组,对比分析2组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中... 目的:对比分析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肺隔离症患者,根据隔离肺组织供血动脉的来源分为胸主动脉供血组与腹主动脉供血组,对比分析2组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中,21例病变呈软组织密度,2例呈囊实性改变,1例呈粗大血管样改变。16例肺隔离症供血来自胸主动脉(男女比例为1∶7);8例来自腹主动脉(男女比例为1∶1)。7例有2支供血动脉,均来自胸主动脉。胸主动脉供血组87.5%(14/16)的病灶位于左肺下叶,平均体积(39.9±28.2)cm3;腹主动脉供血组62.5%(5/8)的病灶位于右肺下叶,平均体积(154.8±68.0)cm3,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主动脉供血组病灶供血动脉平均直径(7.0±2.7)mm,平均长度(44.6±10.9)mm;腹主动脉供血组供血动脉平均直径(3.2±0.5)mm,平均长度(108.8±33.1)mm,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隔离症病灶的大小及分布均与供血血管来源有关,不同供血来源的供血动脉长度和直径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温书泉 周爱军 +3 位作者 邓戈锋 李柏振 陈萍英 冯仕庭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3例,包括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容积扫描。结果 13例肺隔...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13例,包括临床表现,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并复习文献;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容积扫描。结果 13例肺隔离症患者中,12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12例叶内型均位于肺下叶内后基底段,9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1例叶外型位于左膈与下叶之间。13例中1例为增多增粗的异常血管结构,4例为实质性肿块,5例为囊实性肿块,3例为囊性肿块。6例病灶周围可见局限性肺气肿,4例病灶周围见渗出性阴影。13例隔离肺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结论肺隔离症CT征象典型,容积扫描能对其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多层螺旋CT可以作为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MSCT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小军 罗琼 陈春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GE公司的64排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结果 9例肺隔离症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其中7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异常供血动脉8例来自于胸主动脉,1例来自于腹腔干。CT平扫主要表现为肺内囊肿、结节或肿块,局部可伴肺气肿征。增强扫描病变区血管影增多、增粗,呈条状或结节状血管强化影。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采用MPR和MIP可显示供血动脉整体形态及肺实质的病灶。SSD及VR能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与行程及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病变及异常供血和引流血管情况,是诊断肺隔离症最理想非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4
10
作者 聂永康 赵绍宏 +4 位作者 蔡祖龙 杨立 赵红 张爱莲 黄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10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2例行肺血管造影、2例手术、6例CT血管成像显示病变由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检查采用PhilipsTomoscanSR 70 0 0或GELighhtSpeedPlus多层面CT扫描机 ,将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经 2位 (或 2位以上 )放射科医师阅片分析。结果  10例肺隔离症病灶 1例位于右下叶 ,9例位于左下叶 ,异常体动脉供血 8例来自胸主动脉 ,2例来自腹腔干。CT平扫表现为斑片状阴影 4例 ,肺门肿块并邻近肺血管影增多迂曲 3例 ,肺气肿区内条状高密度影 2例 ,多囊融合肿块影 1例。10例增强扫描有 9例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 ,其平均直径 9.7mm ,7例显示引流静脉。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可显示异常体动脉、引流静脉及其与病变结构的关系 ,表面阴影成像及容积重现可显示异常血管。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肺隔离症 体动 动脉供血 螺旋CT三维重建 引流静脉 肿块 显示 阴影 曲面重建
原文传递
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9
11
作者 张志勇 陶力 +1 位作者 陈刚 吴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 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 2组 ,第 1组 8例 ,单层螺旋扫描 :层厚 3mm ,床进 4 5mm/s,重建间隔 1 5mm者 5例。多层螺旋扫描 :实际层厚 2 ...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 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 2组 ,第 1组 8例 ,单层螺旋扫描 :层厚 3mm ,床进 4 5mm/s,重建间隔 1 5mm者 5例。多层螺旋扫描 :实际层厚 2 5mm ,有效层厚 3 2mm者 3例。对比剂流率 2 5ml/s;启动智能扫描探测到腹主动脉上段强化最佳时开始扫描。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第 2组 6例为单层螺旋扫描 ,其中 5例扫描层厚 5mm ,床进 5mm/s;1例扫描层厚 10mm ,床进 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 2例 ,左下肺 12例。表现肿块者 11例 ,边缘清楚的结节者 3例。 14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 ,发自腹主动脉 11例 ,胸主动脉 2例 ,脾动脉 1例 ;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最佳。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引流静脉均未显示。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 ,多层螺旋CT横断面结合三维图像后处理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叶内型肺膈离症 诊断 病灶 异常供血动脉
原文传递
叶内型肺隔离症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石建成 朱石柱 +1 位作者 刘怀军 李晖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观察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影像特征,分析疾病发病机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对1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发病部位、形态、病变周围情况、病变与血供关系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 目的观察叶内型肺隔离症的CT影像特征,分析疾病发病机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对1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发病部位、形态、病变周围情况、病变与血供关系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16例中病变位于右下肺5例,左下肺11例。表现为大片状不均实变其间囊状透亮区8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或囊实性肿块影4例,表现为单纯囊性肿块3例,仅见到异常供血动脉而肺组织未见明确异常1例。除以上表现外,异常供血区内肺组织见到肺气肿8例,支气管扩张4例。所有病例均经MPR、MIP及CPR等重组方法发现异常体动脉供血,所有体循环供血动脉均来自主动脉,供血动脉1支15例,2支1例,只有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无隔离肺肿块1例,引流静脉为肺静脉14例,引流入奇静脉2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在病变范围内10例,供血动脉分支范围大于病变范围6例。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实质是局部肺血供的异常,体循环异常供血动脉既供应影像学表现异常的肺组织,同时也可供应其周边的影像学表现正常的肺组织;异常供血区内可见到正常、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囊肿肺组织,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明确分界,并非真正肺组织的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