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NEW VANADIUM BRONZE (Li_3V_5O_(15)) CATHODE IN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1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A new kind of vanadium bronze with rich lithium (Li_5V_5O_(15))was prepared from Li_2CO_3 and V_2O_5 at 680℃ for 24 hrs.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urves of bronze electrode were determined in organic electrolyte. One... A new kind of vanadium bronze with rich lithium (Li_5V_5O_(15))was prepared from Li_2CO_3 and V_2O_5 at 680℃ for 24 hrs. The charge and discharge curves of bronze electrode were determined in organic electrolyte. One mole of this material could be incorporated up to 4 mole lithium at 0.2mA/cm^2 and 1.0V cut-off voltage, corresponding capacity about 340Ah/kg. Compared with the cell of Li/Li_(1+x)V_3O_5 the cell of Li/new bronze had higher capacity, smoother discberge curve, but lower plateau voltage (about 1.8V). The cycling behaviour of this material was good. The electrode insertion reaction was controlled by the lithium diffusion process in the bronze. This new bronze could be used for low voltage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V5O CATHODE IN SECONDARY liTHIUM BATTERY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NEW VANADIUM bronze
下载PDF
商周青铜鬲器名用字研究
2
作者 李森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28-34,共7页
商周青铜鬲器名用字多样,与器物的对应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对青铜鬲器名用字形、音、义的全面考察,可知“彖”“豕”为“彝”之假借;“齍”表示青铜鬲为“祭祀盛食”之器;“■”为“鬲”字异体。商周青铜鬲器名用字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 商周青铜鬲器名用字多样,与器物的对应关系十分复杂。通过对青铜鬲器名用字形、音、义的全面考察,可知“彖”“豕”为“彝”之假借;“齍”表示青铜鬲为“祭祀盛食”之器;“■”为“鬲”字异体。商周青铜鬲器名用字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与器型也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量化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青铜鬲器名用字的具体差异及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自名 器名 时代性 地域性 器型
下载PDF
青铜鬲自名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树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2,共11页
自名是青铜器定名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器物功用及作器者身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器类具有不同的自名,同一器类中往往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自名形式。以青铜鬲为例,不同的自名形式多达二十类,而且每类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名为"鬲&qu... 自名是青铜器定名的主要依据,也是判断器物功用及作器者身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器类具有不同的自名,同一器类中往往也会有多种不同的自名形式。以青铜鬲为例,不同的自名形式多达二十类,而且每类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自名为"鬲"者与自名为"鼎"者在形制和年代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对青铜鬲自名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鬲的功用与特性,为分期断代研究提供更多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自名 专名 类型学
下载PDF
陕西汉中出土商代四足铜鬲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长孙樱子 付文斌 卢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2-108,共7页
陕西汉中曾出土大量商代青铜器,其中城固县龙头出土的一件商代四足铜鬲,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分析了该器物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该四足铜鬲为高铅铅锡合金,铸造成型;微量元素中银的含量较高... 陕西汉中曾出土大量商代青铜器,其中城固县龙头出土的一件商代四足铜鬲,造型独特,纹饰精美,是迄今所见唯一一件。分析了该器物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该四足铜鬲为高铅铅锡合金,铸造成型;微量元素中银的含量较高,可能由铅矿引入;其铅同位素比值为商代常见的高放射成因铅,所用铅矿的产地与郑州、盘龙城、殷墟等遗址出土铜器相同,说明与商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从合金技术和铅同位素比值的角度讨论了汉中四足铜鬲的年代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中 商代 四足 高铅铅锡青铜 铅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β-Li0.3V2O5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邹剑 汪博筠 +2 位作者 杨家超 牛晓滨 王丽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53-360,共8页
随着金属锂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无锂/少锂正极材料逐渐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固相法合成了结晶良好的微米颗粒少锂正极材料β-Li0.3V2O5,电子电导率为2.20×10-4 S/cm。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 随着金属锂电池和全固态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无锂/少锂正极材料逐渐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一步固相法合成了结晶良好的微米颗粒少锂正极材料β-Li0.3V2O5,电子电导率为2.20×10-4 S/cm。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2.2~4.0 V区间,0.5C电流下可逆容量为247 m A·h/g,循环100周仍有204 mA·h/g;同时倍率性能优异,在10C下容量为160 m A·h/g。利用非原位XRD,研究了该材料在1.5~4.0 V区间锂的嵌入/脱出过程的相变化,具体过程为:β(0<x<0.27)→β’(0.57<x<0.75)→β1(0.57<x<1.92)→β2(0.75<x<1.92)→β3(1.92<x<2.52)。整个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形变较小,晶胞参数a最大形变为3.1%(β2),晶胞参数c最大形变为4.5%(β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 少锂正极材料 钒酸锂 相转变反应
下载PDF
石家墓地出土铜器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
6
作者 邹子婕 王永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宪子”鬲是石家墓地首次发现的有铭青铜礼器,通过考证可知石家人群早期很可能来自于千河流域及其附近。“梁伯”戈是石家墓地发现的第三件有铭戈,属于梁国之器,极有可能是梁灭国后经秦人之手辗转至石家墓地。
关键词 石家墓地 铜器 “宪子” “梁伯”戈
下载PDF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概览 被引量:4
7
作者 万辅彬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 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 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 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当时社会的发展. 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 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冶铜 铸铜 铜鼓 骆越 俚人 僚人
下载PDF
保护“学问的原料”:由1923年新郑铜器发现所见中国考古学之萌芽 被引量:3
8
作者 查晓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60,共10页
1923年9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 1923年9月河南省新郑县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引起中外学者关注,纷纷前往参观、调查或者试掘。尽管各方学者均认为自己拥有某种新式的学术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自民初以来,政府先后出台若干古物保护条例,旨在禁止出口。李济于新郑之行后,陆续主持制定了在中国进行考古发掘的有关规定,形成出土物与优先研究权都归属中国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新郑铜器 古物保护 中国考古学史
下载PDF
宝鸡石鼓山三号墓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斌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57,共12页
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认为石鼓山M3的时代可进入康王初期,葬制、葬俗、器物"西土"风格浓郁,墓葬等级属仅次于诸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铜器上族徽反映了复杂的族系关系。此外,墓葬体现出高领袋足鬲族群在商末周初主要向周人... 本文通过五个方面的分析,认为石鼓山M3的时代可进入康王初期,葬制、葬俗、器物"西土"风格浓郁,墓葬等级属仅次于诸侯一级的高等级贵族,铜器上族徽反映了复杂的族系关系。此外,墓葬体现出高领袋足鬲族群在商末周初主要向周人故土发展,布防西部边境,而联裆鬲集团主要向关东发展的现象。孝民屯东南地铸铜作坊的时代下限可进入西周,其在周初为西土集团高等级贵族服务。同时,石鼓山M3还展现了西土集团列簋制度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鼓山M3 时代 族属 高领袋足族群 孝民屯东南地铸铜作坊 列簋
下载PDF
中国精品档案解析之二十六 利簋——历史的见证者 被引量:1
10
作者 农建萍 陈鹏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利簋铭文使人们理解起来迷惑重重,然而,它的存在却解开了武王伐纣的千年疑案。
关键词 利簋 青铜器时代 中国古文物 历史见证
下载PDF
唐代以前广西冶铜铸铜成就简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辅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7-21,共5页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 早在战国时期,广西就有骆越人铸造青铜器的石范;著名的铜石岭遗址说明汉代广西有了大规模炼铜业,罗泊湾汉墓出土的大量铜器,一方面说明广西与中原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另一方面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铜器,也反映了当时南越国冶铜、铸铜的精湛技术;三国到隋代,广西俚人、僚人大量铸造硕大的铜鼓,使青铜铸造技术达到一个高峰,并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大量史实说明,唐代以前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在开采铜矿、冶炼铜、铸造铜器方面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铸铜 骆越人 俚人
下载PDF
利簋铭“岁鼎克”的再认识——兼论“岁星当空”诸说的困难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利簋铭文"岁鼎克"之"岁"有四种解说影响比较大,但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岁"字解释成岁星、祭祀名、抢夺九鼎均有困难。"岁"是"右史利"的名,"岁"与"利"一名一字... 利簋铭文"岁鼎克"之"岁"有四种解说影响比较大,但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岁"字解释成岁星、祭祀名、抢夺九鼎均有困难。"岁"是"右史利"的名,"岁"与"利"一名一字。"岁"本义是斧头、镰刀之类的砍削切割器;"利"本义是锋利,"利"与"岁"名字相应。铭文记载右史利因占卜预测准确,受到周武王赏赐,因而作铜器记载荣耀。"岁鼎克"不能解释为"岁星当空"的天象,用来作为商周之交天象断代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簋 铭文 岁鼎克
下载PDF
韩国昌德宫针灸铜人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靳士英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韩国昌德宫针灸铜人是国外现存古铜人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具,中韩学者多认为是我国元明间铜人,于永乐13年(1415)由李朝使者尹吴真携回者。经查《李朝实录》所论确系讹误,史载系千秋史吴真携回铜人图二轴,为明太医院彩绘之仰伏... 韩国昌德宫针灸铜人是国外现存古铜人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具,中韩学者多认为是我国元明间铜人,于永乐13年(1415)由李朝使者尹吴真携回者。经查《李朝实录》所论确系讹误,史载系千秋史吴真携回铜人图二轴,为明太医院彩绘之仰伏二人图,我们推断可能本自京口所刊铜人图。昌德宫铜人可能为李朝所铸,《世宗实录》1443年条载朝廷曾要铸钟所铸铜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铜人 昌德宫铜人 韩国 李朝 考证
下载PDF
甲骨金文旧释“競”的部分字当改释为“丽”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子杨 《出土文献》 2020年第1期24-36,155,共14页
本文在秦永龙、白于蓝、郭永秉等先生释甲骨文"■""■"为"丽"的基础上,从字形和用法两个维度论证甲骨、金文过去释作"競"的部分形体应当改释作"丽",并对古文字"丽"字构形... 本文在秦永龙、白于蓝、郭永秉等先生释甲骨文"■""■"为"丽"的基础上,从字形和用法两个维度论证甲骨、金文过去释作"競"的部分形体应当改释作"丽",并对古文字"丽"字构形理据以及与"麗"的字际关系作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金文 文字释读
下载PDF
传承传统文化视域下西周青铜器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莎莎 屈雨香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第14期124-125,共2页
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而“周礼”又是我国传统文化浩瀚烟海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符号。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周礼、西周青铜器纹样特征分析,对西周青铜器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价值进行阐述,总结归纳出西周青铜器纹样... 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而“周礼”又是我国传统文化浩瀚烟海中不可或缺的独特符号。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周礼、西周青铜器纹样特征分析,对西周青铜器纹样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价值进行阐述,总结归纳出西周青铜器纹样及周礼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三点应用价值,即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产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潮流的物质载体,不仅体现其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文化 青铜器纹样 文创产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出土乐器的音乐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清 《音乐探索》 2014年第3期14-20,共7页
2006~2008年在安徽蚌埠经抢救发掘,发现一座罕见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它是国内考古至今没有发现过的墓葬建筑结构。其规模宏大,遗迹现象复杂,后经专家验证,该墓为春秋时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并将其定为蚌埠双墩一号墓。墓葬中出土了大... 2006~2008年在安徽蚌埠经抢救发掘,发现一座罕见的圆形土坑竖穴墓,它是国内考古至今没有发现过的墓葬建筑结构。其规模宏大,遗迹现象复杂,后经专家验证,该墓为春秋时期钟离国君"柏"的墓葬,并将其定为蚌埠双墩一号墓。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器物,其中含有一套青铜编钮钟9件和一套龙首石磬12件。对它们进行形态特征、测音分析、礼乐功能等多方位的音乐学研究后,发现这是一套一钟一音的编纽钟,只有正鼓音的音列;整套石磬由于毁坏严重虽有一定的音律组合,但无完整的音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 钟离国君墓 青铜编钮钟 龙首石磬
下载PDF
西周册命铭文的礼仪内涵及其文体意义——以文体要素“拜手稽首”为例
17
作者 陈彦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75-78,共4页
"拜手稽首"是在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成为册命、赏赐等类别铭文中比较重要的文体要素。"拜手稽首"具有较为浓厚的礼乐文化内涵,从夏至战国其使用场合和对象发生多次变化,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 "拜手稽首"是在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用语,成为册命、赏赐等类别铭文中比较重要的文体要素。"拜手稽首"具有较为浓厚的礼乐文化内涵,从夏至战国其使用场合和对象发生多次变化,对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结合考察可以发现其发展变化的清晰轨迹。通过对西周青铜铭文中该词的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西周时代礼乐文化对铭文文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手稽首 册命 青铜铭文 文体 礼文化
下载PDF
西周金文所见祼礼考——兼论商周祼礼的演变
18
作者 张亮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9-23,43,共6页
金文材料显示,西周祼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祼祭之礼,一为祼饗之礼。祼祭是对祖先的祭祀,以祖祢为主要祭祀对象;祭祀场所可在宗庙中,亦可临时设置;以醴、贝为主要祭品,有与之相适用的专属祭器;与禘祭联系密切。祼饗则是生人之间的宴饗,... 金文材料显示,西周祼礼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祼祭之礼,一为祼饗之礼。祼祭是对祖先的祭祀,以祖祢为主要祭祀对象;祭祀场所可在宗庙中,亦可临时设置;以醴、贝为主要祭品,有与之相适用的专属祭器;与禘祭联系密切。祼饗则是生人之间的宴饗,周王常以祼礼犒赏有功之臣,或招待来朝诸侯;贵族亦常以祼礼招待宾客或赐祼属下。与晚商祼礼相比,周人减省了祼祭礼的内容,突出了本族特色;发展了祼饗之礼,体现了周人文化对现世的关怀。这反映出周人对殷礼的吸收和转化,是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进行的,继承之中有损益,变革之中有因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金文 祼礼
下载PDF
金文札记二则
19
作者 商艳涛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7-90,共4页
金文中的是一个表示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字,历来有多种理解,近来又有貉祭说。根据时间、祭祀对象及目的看,与貉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祭祀。《汉语大字典》中所收录的盠器铭中的"盠"是人名而非官职。
关键词 金文 祭祀
下载PDF
青森县虚空藏遗迹出土陶器之共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菊池彻夫 冈内三真 +1 位作者 高桥龙三郎 蔡凤书 《东南文化》 CSSCI 1999年第1期34-46,共13页
近年来,日本不断发现三足鬲形陶器,日本学者对其是否与中国大陆古代的三足陶器联系持审慎的态度,认为应该避免过早地下结论,尚需资料的进一步积累,以期与中国大陆的鬲作更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日本 虚宝藏遗迹 三足形陶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