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陵铜车马最佳保存湿度的确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丽琴 党高潮 +1 位作者 程德润 郭振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1-445,共5页
选择了土红、孔雀石绿、白铅矿和铅丹4 种在古代彩绘中有代表性的颜料,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有无紫外光照射,考察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土红、孔雀石绿比较稳定,光照射和湿度对其影响甚小;铅颜料容易变化,尤其是铅丹在光... 选择了土红、孔雀石绿、白铅矿和铅丹4 种在古代彩绘中有代表性的颜料,通过改变环境湿度有无紫外光照射,考察了它们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土红、孔雀石绿比较稳定,光照射和湿度对其影响甚小;铅颜料容易变化,尤其是铅丹在光照高湿(相对湿度66% ~81% )条件下变成铅白。经综合分析,确定出保存带有精美彩绘的秦陵铜车马的最佳湿度为44%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 彩绘 颜料 秦陵铜车马 保存 土红
下载PDF
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维娟 李融武 +9 位作者 高正耀 李国霞 谢建忠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之芳 张仲立 朱君孝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8-594,共7页
选取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20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 (NAA) 方法测量了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这些兵马俑的... 选取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20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 (NAA) 方法测量了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这些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为骊山地区的粘土,由此推断烧制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始皇陵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产地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子活化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秦始皇陵2,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和研制工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融武 赵维娟 +10 位作者 高正耀 李国霞 谢建忠 郭敏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芝芳 张仲立 朱君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2-337,共6页
为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和烧制技术 ,选取 6 3个秦始皇陵 2 ,3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和 2 0个秦陵附近的黏土样品 ,2个耀州瓷胎样品 ,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2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 为探究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和烧制技术 ,选取 6 3个秦始皇陵 2 ,3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和 2 0个秦陵附近的黏土样品 ,2个耀州瓷胎样品 ,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2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模糊聚类分析图 .结果表明 ,2号坑和 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 ,但多数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样品关系密切 ,其原料来源可能在秦陵附近 ,由此推断烧制 2 ,3号坑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陵附近 .还初步分析了 2 ,3号坑兵马俑研制工程的历史背景和秦陵封土 ,2号坑夯土、回填土与附近黏土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陵兵马俑 微量元素 原料来源 模糊聚类分析
下载PDF
文物铜车马部分残件的分析测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小燕 郭振琪 孙宝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对秦陵一号铜车马材质取样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其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金相组织状态 ;用能谱分析研究工艺 ;用 X-射线衍射研究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物相 ;配合电... 对秦陵一号铜车马材质取样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其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金相组织状态 ;用能谱分析研究工艺 ;用 X-射线衍射研究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物相 ;配合电子探针做微区分析。分析的结果为铜车马的修复和保护起到了至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俑一号铜车马 文物鉴定分析 材料分析 光谱法
下载PDF
中子活化分析在秦始皇陵1,3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融武 谢建忠 +9 位作者 赵维娟 高正耀 李国霞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芝芳 张仲立 朱君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8-654,共7页
选取秦始皇陵 1号坑兵马俑样品 2 0个 ,3号坑兵马俑样品 4 4个 ,秦陵附近黏土样品 2 0个 ,耀州瓷胎样品 2个 ,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2种元素的质量含量 .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聚类图 .结果表明 ,... 选取秦始皇陵 1号坑兵马俑样品 2 0个 ,3号坑兵马俑样品 4 4个 ,秦陵附近黏土样品 2 0个 ,耀州瓷胎样品 2个 ,进行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 32种元素的质量含量 .将这批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聚类图 .结果表明 ,1号坑和 3号坑兵马俑原料来源不完全相同 ,但它们都与秦陵附近垆土关系密切 ,与秦陵附近黄土关系比较疏远 ,与耀州瓷胎的关系甚远 .由此推断秦陵 1号坑和 3号坑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秦陵附近的某些垆土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秦始皇陵 兵马俑 原料产地 模糊聚类分析 微量元素质量 陶俑 含量
下载PDF
秦始皇陵兵马俑原料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维娟 郭敏 +6 位作者 谢建忠 李国霞 高正耀 韩国河 冯松林 张仲立 李融武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5-29,共5页
选取秦始皇陵兵马俑样品 83个 ,秦始皇陵附近的粘土样品 2 0个 ,耀州瓷胎样品 2个 ,用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量样品中 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 .结果表明 ,一、二、三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各... 选取秦始皇陵兵马俑样品 83个 ,秦始皇陵附近的粘土样品 2 0个 ,耀州瓷胎样品 2个 ,用中子活化分析 (NAA )测量样品中 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 .结果表明 ,一、二、三号坑的兵马俑样品各有相对的独立性 ,它们所用粘土不完全相同 ;兵马俑样品与秦始皇陵附近的垆土关系极为密切 ,与秦始皇陵附近的黄土关系不太密切 ,与耀州瓷胎无关 .这说明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骊山地区的某些垆土层 ,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可能也在秦始皇陵附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兵马俑 原料 模糊聚类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 粘土
下载PDF
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原料产地的中子活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霞 赵维娟 +9 位作者 李融武 高正耀 谢建忠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芝芳 张仲立 朱君孝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0,共5页
选取19个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粘土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二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粘土样品关系密切,二号坑兵马... 选取19个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粘土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二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粘土样品关系密切,二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及烧制窑址可能在秦陵附近.另外,还初步研究了秦陵封土、二号坑的夯土、回填土与秦陵附近粘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二号坑 兵马俑 中子活化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原料产地 考古学 粘土
下载PDF
秦始皇帝陵铜车马与中国古代文明——秦政原始 被引量:7
8
作者 刘九生 《唐都学刊》 2011年第2期1-34,共34页
在秦始皇帝陵出土铜车马的研究中,"灵魂乘车说"、"兵车说"以及从铜车马引出的卤簿制度研究,皆存在着文献不足,考古资料与历史实际不相符合的问题。只有在沟通天人大背景下,从秦人的实践及其对这种实践的理解出发,... 在秦始皇帝陵出土铜车马的研究中,"灵魂乘车说"、"兵车说"以及从铜车马引出的卤簿制度研究,皆存在着文献不足,考古资料与历史实际不相符合的问题。只有在沟通天人大背景下,从秦人的实践及其对这种实践的理解出发,去究明铜车马的性质,方可达到这几方面的有效整合。铜车马坑是祭祀坑;两件铜车马是祭祀皇天上帝时献给神明的礼物。其理据有四:(1)从秦襄公到秦始皇,秦人传承着悠久的包括用车马祭天传统。(2)秦始皇陵丽山是为沟通天人而建筑,丽山陵与骊山主峰则组成天门;铜车马坑位于丽山园内城西门里,对应天官西宫:咸池,即五帝车舍,北斗七星为帝车;铜车马是秦人献给天的帝车。(3)铜车马坑是一个密闭系统,跟秦陵地宫毫无联系,铜车马为秦始皇灵魂乘用说没有根据;铜车马坑有举行祭天"禋祀"的焚烧痕迹。(4)铜车马一、二号车形制虽有差异,但其处于同一规格等级,将其性质分别定为"兵车"和"安车"显然不妥。秦原出东夷,与农业关系密切,"舂"是秦人的表征。在辗转迁徙的过程中,秦人受到周文明的影响,又在马与马车的东传中占得先机。造车技术及马的驯化,传自西亚中亚,制造铜车马的原料—铜和锡却只能是来自中国西南,铜车马御官俑的写实风格则指向古希腊。一体多元或多元一体的中国古代文明在铜车马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 铜车马 秦政
下载PDF
秦陵铜车马木车马构件的标准化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青 吴京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1期97-103,共7页
介绍了对秦陵铜车马木车马构件的考证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秦代产品的标准化、产品规格的系列化,以及在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首次提出了秦代应用优先数系的论点。
关键词 标准化 系列化 秦陵铜车马 秦陵木车马 秦代 优先数系
下载PDF
秦始皇陵三号坑兵马俑的模糊聚类分析
10
作者 赵维娟 李融武 +9 位作者 高正耀 李国霞 谢建忠 韩国河 冯松林 范东宇 张颖 柴之芳 张仲立 朱君孝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但其原料产地至今未明。选取秦始皇陵三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44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但其原料产地至今未明。选取秦始皇陵三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44个,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粘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三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始皇陵附近的垆土关系极为密切,与秦始皇陵附近的黄土关系不太密切,与耀州瓷胎无关。由此推断兵马俑的原料可能取自骊山地区的某些垆土层,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可能也在秦始皇陵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 原料产地 中子活化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陶瓷 考古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秦陵铜车马的结构及制作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仲一 程学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1期59-65,共7页
研究秦陵出土的铜车马的结构及制造工艺,从中可以看出,铜车马的结构独特,驾具及系驾方式科学、先进。制作上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等机械联接工艺,许多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反映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秦代金属制造工艺已发... 研究秦陵出土的铜车马的结构及制造工艺,从中可以看出,铜车马的结构独特,驾具及系驾方式科学、先进。制作上使用了铸造、焊接、嵌铸、镶嵌等机械联接工艺,许多为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反映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秦代金属制造工艺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代 结构设计 金属制造工艺 铜车马
下载PDF
秦始皇陵铜车马标准化概述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仲一 赵培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1期94-96,共3页
通过对秦陵出土的铜车、铜马、铜俑等大量文物的测量与考证,论述了秦代制造工艺的标准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标准化 铜车马 秦代
下载PDF
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情境分析四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卫红 《文博》 2015年第3期33-38,共6页
要达到考古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以物见人",必须重视情境分析方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四则案例并结合其他学者的考古情境分析成果,探讨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中一些考古情境分析问题。
关键词 兵马俑 考古情境分析 案例
下载PDF
论秦始皇陵铜马车系驾构件中靷的结构和作用
14
作者 周默轩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3-466,共14页
秦始皇陵铜马车的出土有利于澄清许多原来关于系驾法的模糊认识,其中靷的发现使人们对其功能有了更多了解,并引发了关于“轭靷式系驾法”的讨论。文章重新从力学角度分析了秦始皇陵铜马车中靷各部分的作用,认为靷的主要功能在于承力、... 秦始皇陵铜马车的出土有利于澄清许多原来关于系驾法的模糊认识,其中靷的发现使人们对其功能有了更多了解,并引发了关于“轭靷式系驾法”的讨论。文章重新从力学角度分析了秦始皇陵铜马车中靷各部分的作用,认为靷的主要功能在于承力、平衡、减振及防止辀拔脱等,是曳车的重要系驾构件,论证了靷构成的整体结构可以单独构成一种系驾方式。靷及其附件的结构设计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是中国古代对畜力利用的重要技术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铜马车 轭靷式系驾法
下载PDF
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活性连接工艺研究
15
作者 杨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52,共14页
在我国青铜时代,青铜器中使用活性连接工艺的种类较少、频率很低,现今相关的工艺研究仍较匮乏。文章在梳理我国青铜时代活性连接工艺源流的基础上,对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中的多种活性连接工艺进行了分类总结与探讨。研究发现,活性连接... 在我国青铜时代,青铜器中使用活性连接工艺的种类较少、频率很低,现今相关的工艺研究仍较匮乏。文章在梳理我国青铜时代活性连接工艺源流的基础上,对秦始皇陵出土青铜马车中的多种活性连接工艺进行了分类总结与探讨。研究发现,活性连接工艺分为可活动的连接工艺与可拆卸的连接工艺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子母扣、活铰、钮环等类型。这些工艺在青铜马车中共计使用逾千次,极大地丰富了青铜时代金属连接的类型,更加全面地展示了秦时精湛的金属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 青铜马车 活性连接工艺
下载PDF
秦陵兵马俑·铜车马研究脞谈
16
作者 王关成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秦骑兵骁勇善战,但斩杀项羽的五壮侯并非皆为秦人;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不是“天子驾六”车和始皇御车;运载始皇棺木的也不是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而是另一种较大的辒辌车。
关键词 秦陵 兵马俑 铜车马 研究
下载PDF
秦始皇陵铜马车驾驭操作问题研究
17
作者 周默轩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秦始皇陵铜马车的出土为马车驾驭操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但由于损坏严重,辔的分配方式和系结位置仍有疑问。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辔绳分配方式,并通过对觼軜结构的分析,认为其在驾驭操作时具有操纵台的作用。由... 秦始皇陵铜马车的出土为马车驾驭操作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但由于损坏严重,辔的分配方式和系结位置仍有疑问。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辔绳分配方式,并通过对觼軜结构的分析,认为其在驾驭操作时具有操纵台的作用。由古今策的对比研究,为马匹驯化程度的提高找到了证据,并基于此尝试对其他时期二马和四马驾车中马车的操作驾驭问题进行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铜马车 驾驭 觼軜
原文传递
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的构成方式及形态特征
18
作者 宗椿理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由伞盖、盖杠及盖座三部分组构而成,其伞形车盖、铜箍扣接的“盖杠”“盖座”与“樘柱”的构成方式与锁闭的结构设计仿照实用舆马中铜伞的铸造细节,从礼用之器的实用性摹写、结构设计的创新性改变、材料工艺的多元性... 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由伞盖、盖杠及盖座三部分组构而成,其伞形车盖、铜箍扣接的“盖杠”“盖座”与“樘柱”的构成方式与锁闭的结构设计仿照实用舆马中铜伞的铸造细节,从礼用之器的实用性摹写、结构设计的创新性改变、材料工艺的多元性融合、装饰设计的审美性表达等角度体现出秦代造物工匠在“造物”与“造美”中的设计智慧诠释。考据先秦以来车舆马具的造物遗存,秦陵铜立车舆内铜伞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史以物凭”的视角,使其在对文本史料解读的同时,能够结合实物佐证考究先秦车制体系的演进历程;其为研究相关的青铜铸造工艺及装饰设计的审美表达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陵铜立车 铜伞 构成方式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