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壮族铜鼓纹样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符晗 段嘉豪 《绿色包装》 202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为深入解读壮族铜鼓纹样的符号特征,文章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解析壮族铜鼓纹样并运用到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加强壮族铜鼓纹样的传播与发展。首先根据问卷调研等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再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进行分析,... 为深入解读壮族铜鼓纹样的符号特征,文章从设计符号学的视角出发,解析壮族铜鼓纹样并运用到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加强壮族铜鼓纹样的传播与发展。首先根据问卷调研等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再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进行分析,包括分析其艺术表现方式、文化底蕴、地域特色、认知习惯等,最后进行衍生与文创设计。通过设计符号学对壮族铜鼓纹样的分析与整理,让更多人关注到壮族铜鼓纹样这一优秀的民族历史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纹样 设计符号学 旅游文创产品 产品设计
下载PDF
壮族铜鼓元素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金旭明 徐沛文 +1 位作者 严世华 吴隽洁 《设计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80-83,89,共5页
将壮族铜鼓元素作为壮族文化的物化形态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壮族铜鼓中的装饰元素及该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探究将铜鼓元素应用... 将壮族铜鼓元素作为壮族文化的物化形态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壮族铜鼓中的装饰元素及该元素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实例分析,探究将铜鼓元素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 壮族文化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壮族铜鼓文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正廷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23-26,共4页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 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积淀了独特的铜鼓文化。此文化始于2600多年前的句町时代,融入了壮族的三元宇宙观念和万物分公母的哲学思维,成为壮族祖宗基业的标志及后代命脉所出、精神所在的心灵圣殿,并作为该民族的制胜法宝及族群寻根的信物,一直传承至今。应该讲铜鼓是壮民族族群记忆的载体,故有"读懂铜鼓、就读懂了壮族"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铜鼓 文化 句町古国
下载PDF
壮族文化生态从依生美到竞生美的过渡——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系列论文之五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秉生 《百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 ,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 ,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 ,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 ,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 壮族文化生态有一个从依生美向竞生美过渡的阶段 ,主要表现在壮族的神话传说和铜鼓艺术。壮族关于人与自然斗争的神话传说 ,充分表达了人与自然竞生的愿望 ,但它们只是一种幻想 ,在现实中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生 ,体现的只能是一种悲壮之美。壮族的铜鼓 ,开始体现的是依生与竞生并存 ,神性与人性交织 ,形成了高大厚重而繁缛瑰丽之美。到后来铜鼓的神性因素逐渐消褪 ,人性因素逐渐加强 ,形成一种精巧平实的审美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文化生态 神话 铜鼓 依生 竞生 过渡
下载PDF
壮族节庆文化持续发展思考——以南宁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天宝 赵忠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0-93,共4页
南宁壮族节庆文化五彩缤纷,内容丰富,以独特的表现形态展现,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南宁壮族节庆文化逐渐成为壮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发展壮族节庆文化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 南宁壮族节庆文化五彩缤纷,内容丰富,以独特的表现形态展现,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南宁壮族节庆文化逐渐成为壮族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发展壮族节庆文化对加快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南宁是广西的首府城市,是壮族人群聚居区,研究南宁市壮族节庆文化发展有助于全面深入了解整个壮族节庆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节庆文化 铜鼓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功能创新与结构“移植”:壮族铜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德群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 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铜鼓已成为广西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代表,成为广西多民族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二是铜鼓文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资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嵌入铜鼓文化空间;二是在抽象符号意义上,将铜鼓造型、铜鼓纹饰或与铜鼓文化相关的意蕴嵌入现代文化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特质。壮族铜鼓文化的功能创新通过壮族铜鼓文化的结构"移植"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文化 功能创新 结构“移植”
下载PDF
论壮族铜鼓舞的文化蕴涵与传承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千 《科教文汇》 2015年第27期158-159,182,共3页
壮族铜鼓舞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艺术遗产,是壮族文化和铜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和功能特点及其蕴藏着的深层文化内涵,自然与壮族的地域文化、图腾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铜鼓文化密不可分,其形成与发展规律有着深... 壮族铜鼓舞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艺术遗产,是壮族文化和铜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和功能特点及其蕴藏着的深层文化内涵,自然与壮族的地域文化、图腾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以及铜鼓文化密不可分,其形成与发展规律有着深层文化因素。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研究者,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途径中,我们必须做到"文化先行"。壮族铜鼓舞也是如此。所以,我们首先要对壮族铜鼓舞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揭示壮族铜鼓舞的深层蕴涵和规律,对于保护传承进而发展创新民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铜鼓舞 文化内涵 传承路径
下载PDF
骆越文化研究一世纪(上) 被引量:11
8
作者 覃彩銮 付广华 覃丽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7,共8页
骆越是商周至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岭南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支,因其分布地跨今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与中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侗台语诸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而且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中外史学界特别是中国... 骆越是商周至秦汉时期中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岭南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支,因其分布地跨今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与中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侗台语诸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而且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中外史学界特别是中国和越南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便开始对骆越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取得了多方面成果。通过对百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反思与辨正,进一步充实、拓展和深化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越文化 壮侗语民族 铜鼓文化
下载PDF
骆越文化研究一世纪(下) 被引量:6
9
作者 覃彩銮 付广华 覃丽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8,共8页
骆越是商周至秦汉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岭南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支,因其分布地跨今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与中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侗台语诸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而且文化灿烂,特色鲜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中外史学界特别是中国... 骆越是商周至秦汉时期我国南方百越民族中生活在岭南西部地区的重要一支,因其分布地跨今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与中国壮侗语民族及东南亚侗台语诸民族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而且文化灿烂,特色鲜明,因而很早就引起中外史学界特别是中国和越南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便开始对骆越历史文化进行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本文通过对百年来骆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反思与辨正,以进一步充实、拓展和深化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越文化 壮侗语民族 铜鼓文化
下载PDF
民俗与文化再生产——对壮族铜鼓习俗文化再生现象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文富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年第2期44-47,共4页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 文化变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永恒定律。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之重要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异性。壮族铜鼓习俗是一项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壮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在当下社会语境中,壮族铜鼓习俗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出现了民俗文化再生现象。这种民俗文化再生现象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产生深刻影响。对壮族铜鼓习俗之文化变迁和文化再生进行思考,有助于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之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习俗 文化变迁 文化再生 民俗
下载PDF
铜鼓经验对壮族鼓手的节奏知觉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航 王婷 +2 位作者 冯晓慧 韦义平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62-1779,共18页
节奏是声音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对产生和理解音乐旋律和言语韵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2个实验考察壮族铜鼓音乐的“变奏”训练形式对壮族鼓手的音乐知觉和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铜鼓训练组对节奏变化的感知能力显著优于控制组... 节奏是声音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特征,对产生和理解音乐旋律和言语韵律具有重要作用。通过2个实验考察壮族铜鼓音乐的“变奏”训练形式对壮族鼓手的音乐知觉和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铜鼓训练组对节奏变化的感知能力显著优于控制组,但两组被试对音高变化的感知能力无显著差异,说明长期铜鼓训练使壮族鼓手的节奏分辨能力得到了特异性的塑造与强化。铜鼓训练组在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但在转换能力上与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反映了铜鼓音乐训练对执行功能的各子成分的促进作用存在选择性。壮族铜鼓的音乐经验作为认知与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具有超越审美价值的功能属性,体现为长期铜鼓音乐训练可以优化鼓手的节奏感知能力和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知觉 壮族铜鼓音乐文化 执行功能
下载PDF
彝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俄木沙马 俄木木果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10,14,共7页
以云贵川彝汉文献资料和彝族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穿插行进,交互印证,力图勾勒出婚嫁、丧葬、劳作及铜鼓等彝族原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有限的资料范围内对彝族仪式音乐、劳作音乐及铜鼓音乐做一浅显探讨。
关键词 音乐文化 婚嫁歌 丧葬歌 劳作歌 铜鼓音乐
下载PDF
壮族铜鼓纹样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兰春 于洋 《梧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现场调研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提供的资料,对壮族铜鼓纹样的4种类型进行归纳分析,运用“提取—联想—转换—生成”的设计方法,提取有效典型蛙纹的几何造型,以抽象概念转换方式赋予其全新内涵。结合设计方... 通过对广西民族博物馆的现场调研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提供的资料,对壮族铜鼓纹样的4种类型进行归纳分析,运用“提取—联想—转换—生成”的设计方法,提取有效典型蛙纹的几何造型,以抽象概念转换方式赋予其全新内涵。结合设计方法将铜鼓纹样符号融入到产品中,设计出兼具历史性、时代性、文化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通过商品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使用群体从产品中了解壮族文化,并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既可以开拓壮族铜鼓纹样的文化传承之路,同时也为继承和发扬其他传统文化探索可行的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纹样 文创产品 设计方法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
作者 韦怡妃 梁佩佩 +3 位作者 陈帝丰 黄章怡 李睿 温新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铜鼓文化 保护 传承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支撑艺术的神话:以壮族铜鼓、服饰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向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5-21,共7页
作为原始艺术的最初范本,神话既是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灵感的源泉。长期以来,神话不仅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于人类繁衍的基因中,而且活态地贯穿于人们的文化习俗和工艺创作之中。神话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 作为原始艺术的最初范本,神话既是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艺术灵感的源泉。长期以来,神话不仅以强大的生命力渗透于人类繁衍的基因中,而且活态地贯穿于人们的文化习俗和工艺创作之中。神话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及审美意识。以铜鼓和服饰为代表的壮族艺术正是在民族神话的滋养培育下才得以生发、成长。壮族神话使壮族的铜鼓、服饰艺术具有涵泳不尽、回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基因 文化功能 壮族铜鼓 壮族服饰 审美意味
下载PDF
新时期下我国铜鼓传承与铜鼓音乐文化的保护
16
作者 吕春媚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190-191,共2页
铜鼓音乐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文化特色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铜鼓音乐文化发展应着眼于对文化内容保护与传承,提高铜鼓音乐文化时代融入性,使铜鼓音乐文化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始终以良好姿态向前发展,以期为未来阶段传统文化艺术传播... 铜鼓音乐文化是我国西南地区传统文化特色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铜鼓音乐文化发展应着眼于对文化内容保护与传承,提高铜鼓音乐文化时代融入性,使铜鼓音乐文化现代社会演进过程中始终以良好姿态向前发展,以期为未来阶段传统文化艺术传播、推广提供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传承 音乐文化 保护
下载PDF
铜鼓声的消散:声音在壮族铜鼓文化构建与重构中的演变
17
作者 温雅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8-103,共6页
铜鼓作为壮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地方文化构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功能和意义层面上一直镶嵌于传统铜鼓文化构建中的铜鼓声,在其现代重构中呈现出基于功能性解构而“消散”的趋势。通过回溯铜鼓声不同时空场景的“在场”,从... 铜鼓作为壮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在地方文化构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功能和意义层面上一直镶嵌于传统铜鼓文化构建中的铜鼓声,在其现代重构中呈现出基于功能性解构而“消散”的趋势。通过回溯铜鼓声不同时空场景的“在场”,从声音的文化层面考察铜鼓声在铜鼓文化构建和重构中的变化,发现铜鼓声作为“声音媒介”从传统的铜鼓文化中延续至今,虽然时代变迁中传统文化的断裂使铜鼓声作为“媒介”的内核发生了变化,但其作为“媒介”的价值依然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铜鼓文化 铜鼓声 消散 声音媒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