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sceptibility of Wheat Varieties to Soil-Borne <i>Rhizoctonia</i>Infection
1
作者 Gyula Oros Zoltán Naár Donát Magyar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3年第11期2240-2258,共19页
Response of 19 wheat varieties cultivated in Hungary varied within large limits to soil borne Rhizoctonia infection.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 usually leading to damping off was the root neck necrosis. Four significa... Response of 19 wheat varieties cultivated in Hungary varied within large limits to soil borne Rhizoctonia infection. The most frequent symptom, usually leading to damping off was the root neck necrosis. Four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sceptibility of wheat comprised 71% of total variation but none of them was dominant. The inhibition of development of survivors in Rhizoctonia infested soil correlated with overall susceptibility of variety concerned. The varieties Emese, Kikelet and Palotás are proved to be less susceptible, but none of the varieties could be certified as tolerant. No relationships were revealed between pathogenicity of 26 Rhizoctonia strains studied and their taxonomic position or origin. The anamorph strains of Athelia, Ceratobasidium, Ceratorhiza and Waitea similar to Thanatephorus anamorphs selectively infected the wheat varieties, but the syndromatic pictures were undistinguishable with unarmed eye. R. solani was proved to be more aggressive against germinating wheat than R. cerealis. Nin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virulence of Rhizoctonia strains comprised 82% of total variation, and six of them influenced exclusively Thanatephorus anamor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rhizoctonia Tolerance brown patch Soil-Borne Virulence
下载PDF
棘孢木霉152-42诱导多年生黑麦草抗褐斑病的机理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若怡 王柏森 +2 位作者 董纯辛 牛启尘 尹淑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4-1321,共8页
为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诱导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抗褐斑病的机理,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通过棘孢木霉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平板对抗、盆栽多年生黑麦草木霉灌根诱导后接种玉蜀黍丝核菌,... 为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诱导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抗褐斑病的机理,本研究以多年生黑麦草为材料,通过棘孢木霉和玉蜀黍丝核菌(Rhizoctonia zeae)平板对抗、盆栽多年生黑麦草木霉灌根诱导后接种玉蜀黍丝核菌,检测棘孢木霉菌株152-42对玉蜀黍丝核菌引起的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其防病机理。结果表明:共培养7 d时棘孢木霉152-42对玉蜀黍丝核菌的抑制率达到100%;棘孢木霉152-42显著降低了盆栽多年生黑麦草褐斑病的发病率;相较于未经木霉诱导的染病叶片,木霉诱导处理的染病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病相关基因PR-1和PR-5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因此,棘孢木霉152-42不仅能显著抑制玉蜀黍丝核菌生长,而且可以诱导多年生黑麦草通过提高抗病相关酶活性,调控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提高抗病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草坪病害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玉蜀黍丝核菌 多年生黑麦草 生物防治 褐斑病
下载PDF
中国局部地区草坪立枯丝核菌的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淮稳霞 程衬衬 +1 位作者 李东林 赵文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4期200-205,共6页
为了鉴定草坪褐斑立枯丝核病菌的融合群类型并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对11株分离自草坪草和4株分离自土壤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rDNA-ITS测序,结合Gen Bank中登录的立枯丝核菌14融合群或亚群的代表性菌株及禾谷丝核菌(R.c... 为了鉴定草坪褐斑立枯丝核病菌的融合群类型并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对11株分离自草坪草和4株分离自土壤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rDNA-ITS测序,结合Gen Bank中登录的立枯丝核菌14融合群或亚群的代表性菌株及禾谷丝核菌(R.cerealis)、玉蜀黍丝核菌(R.zeae)和水稻丝核菌(R.oryzae)3个近缘种,共45条ITS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MEGA4.1软件建立ITS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各融合群代表菌株及所有供试菌株聚为一组;该组又可细分为14个遗传聚亚类,隶属同一融合群的代表菌株聚在同一亚组,供试15株立枯丝核菌归入AG2-2和AG1-IA2个融合群。这些结果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可靠依据,并进一步验证了ITS序列分析法是区分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或亚融合群菌株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RDNA-ITS
下载PDF
草坪草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海波 刘荣堂 +1 位作者 杜广真 王代军 《草原与草坪》 CAS 2002年第3期10-14,23,共6页
较系统地总结了草坪草褐斑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物的鉴定 (包括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水稻丝核菌、玉米丝核菌和其他一些能产生相似症状的双核、多核真菌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包括发病条件和菌丝、菌核的发生发展... 较系统地总结了草坪草褐斑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危害、症状、病原物的鉴定 (包括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水稻丝核菌、玉米丝核菌和其他一些能产生相似症状的双核、多核真菌 )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包括发病条件和菌丝、菌核的发生发展规律 ) ,并将国内外对褐斑病的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寄主的抗病性利用等防治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为国内预防、治理草坪草褐斑病提供了可靠、详尽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褐斑病 症状 病原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贾春虹 江国铿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114,共4页
对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进行了7个温度(12,16,20,24,28,32,36%)、两种光照条件(全黑暗和12h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菌核产生量比较,温度对发病的影响,10种杀菌剂... 对北京地区早熟禾褐斑病分离到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进行了7个温度(12,16,20,24,28,32,36%)、两种光照条件(全黑暗和12h光暗交替)下的菌丝生长速率测定、菌核产生量比较,温度对发病的影响,10种杀菌剂的抑菌试验和几种杀菌剂的Kt间药效试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4-32℃;12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加快;32℃下菌核产生量显著多于其他温度;20-30℃下早熟禾发病严重。多菌灵、扑海因、坪安1号和多氧霉素等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好。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扑海因、井岗霉素、坪安1号和多菌灵对褐斑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褐斑病 早熟禾
下载PDF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慧敏 谢学文 +2 位作者 石延霞 郭英兰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X期70-74,共5页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 形态学特征 RDNA-ITS 致病性 立枯丝核菌
下载PDF
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融合群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何苏琴 文朝慧 +1 位作者 白滨 荆卓琼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4期129-137,共9页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 为给病害科学防治提供基础信息,对分离自兰州市红古区和永登县武胜驿镇罹病娃娃菜病株上的8株立枯丝核菌菌株的形态、生长温度、致病性、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对其菌丝融合群归属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同时观察试验菌株微菌核产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KOH染色法观测试验菌株细胞核数目;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试验菌株的致病力;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以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除菌株Rh-5适宜生长温度为15~20℃外,其余试验菌株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试验菌株在5~30℃培养均可形成微菌核。菌株Rh-1~Rh-8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3~6、6~14、3~18、4~15、3~10、4~10、3~10、4~8个。接种Rh-2~Rh-6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0℃保湿培养2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75%~100%;接种Rh-1~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5℃保湿培养1~3天内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25%~100%;接种Rh-1、Rh-7和Rh-8的娃娃菜离体叶片在28℃保湿培养2~3天发病显症,7天发病率达100%。在试验浓度下,8个试验菌株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代森锰锌、速克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除Rh-1与Rhizoctonia solani AG 4 HG-II聚为一枝外,其余试验菌株(Rh-6除外,因Rh-6测序未果)均与R. solani AG 2-1聚为一枝。依据试验菌株的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所得结果,引起兰州市娃娃菜褐腐病的立枯丝核菌包括AG 2-1和AG 4HG-II融合群。试验菌株在菌落形态、细胞核数目、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度、侵染温度、致病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特征。在试验浓度下,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对试验菌株的抑制率≥80%,可作为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的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褐腐病 白菜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侵染稻株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珏锋 夏乐舜 +2 位作者 李芳 钟海英 陈建明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84-87,共4页
病原菌侵染引发植株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水杨酸途径(SA)与虫害(机械损伤)诱发的植物防御信号传导途径茉莉酸途径(JA)会同时存在,且两种信号途径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纹枯病菌侵染之后,褐飞虱... 病原菌侵染引发植株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水杨酸途径(SA)与虫害(机械损伤)诱发的植物防御信号传导途径茉莉酸途径(JA)会同时存在,且两种信号途径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纹枯病菌侵染之后,褐飞虱在RH的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中明显倾向于选择感染纹枯病菌的RH水稻植株;但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以及蜜露排泄量及蜜露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均未发现褐飞虱对于感染纹枯病的抗、感水稻品种有显著的取食趋性。说明抗、感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感染纹枯病之后并未显现出更易感虫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枯病 褐飞虱 取食行为 蜜露 氨基酸含量
下载PDF
草坪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鑫 梁春花 +1 位作者 屈海燕 段万强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6-,共1页
阐述了草坪褐斑病的症状、病原。
关键词 草坪 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发生 防治
下载PDF
津黑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苗国辉 闻凤英 张耀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95,共7页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分离鉴定出TJ和DB两个菌株,分...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天津、黑龙江两地大白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分离鉴定出TJ和DB两个菌株,分属立枯丝核菌AG-2融合群和AG-1融合群;DB菌株为一新菌株。两菌株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pH为7,最适光照为12h。DB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快于TJ菌株;但TJ菌株先于DB菌株形成菌核,且形成量多。两菌株在碳源、氮源利用和菌核致死温度上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褐腐病 病原鉴定 立枯丝核菌
下载PDF
7个常用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立枯丝核菌侵染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露露 刘兴菊 +3 位作者 马源 余晓媛 吴彤 马晖玲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1-90,共10页
以7个常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rrsis)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培育苗法,研究不同品种草地早熟禾在接种褐斑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后的综合抗病能力。结果表明:蓝宝石三代(Sapphire 3rd generation)、福临门(Fulinmen)、优美(Over glode)的抗病... 以7个常用草地早熟禾(Poa praterrsis)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培育苗法,研究不同品种草地早熟禾在接种褐斑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后的综合抗病能力。结果表明:蓝宝石三代(Sapphire 3rd generation)、福临门(Fulinmen)、优美(Over glode)的抗病性较高,公园(Park)、纳苏(Nassau)、巴润(Baron)和橄榄球2号(Rugby 2)的抗病性相对较差;抗病品种随接种病原菌时间的延长,其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上升幅度小,抗氧化酶系统应激反应迅速,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下降幅度小,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高,感病品种则与之相反。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生理指标对7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的抗病性评价结果为:蓝宝石三代、福临门和优美为中抗品种,巴润、公园和橄榄球2号为感病品种,纳苏为中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生理特性 抗病评价
下载PDF
细叶结缕草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12
作者 章武 牛学礼 +3 位作者 刘金祥 黄俊文 林金梅 黎宇婷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0-66,共7页
于2014~2016年,对海南省和广东省由细叶结缕草(Zoy siatenuifolia)建植的多个草坪绿地进行病害调查,发现一种引起块状分布的枯死病害对该草的观赏和使用价值产生严重危害。对各地病害样品取样,并采用植物病理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 于2014~2016年,对海南省和广东省由细叶结缕草(Zoy siatenuifolia)建植的多个草坪绿地进行病害调查,发现一种引起块状分布的枯死病害对该草的观赏和使用价值产生严重危害。对各地病害样品取样,并采用植物病理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根据病原菌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特征(r DNA-ITS序列)鉴定出引起细叶结缕草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室内测定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毒力的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对R.solani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0.055 mg/L;毒力最低的为70%甲基托布津,其EC50值为7.02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结缕草 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杀菌剂
下载PDF
杀菌剂防治结缕草大斑病效果及生理响应
13
作者 傅强 徐彦花 +1 位作者 张巨明 刘天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77-1486,共10页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 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_(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杀菌剂处理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 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从立枯丝核菌的耐药性来看,菌株R. solani ZS-1对杀菌剂的耐受性明显高于菌株R. solani ZW54。综合杀菌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和结缕草生理影响来看,杀菌剂‘绘绿’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43%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结缕草大斑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为提高草坪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大斑病 立枯丝核菌 杀菌剂 化学防治 致病性 生理响应
下载PDF
草坪褐斑病病原菌鉴定、流行规律及其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晁龙军 单学敏 +1 位作者 车少臣 曾大鹏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 1996~ 1999年的调查研究表明 ,引起北京市草坪褐斑病的病原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该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气温在 17℃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30℃ ,土壤温度在 2 0℃以上时菌丝开始侵染 ;病害的流行可分为 4个时期 ... 通过 1996~ 1999年的调查研究表明 ,引起北京市草坪褐斑病的病原主要为立枯丝核菌 ,该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气温在 17℃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30℃ ,土壤温度在 2 0℃以上时菌丝开始侵染 ;病害的流行可分为 4个时期 :菌核萌发期、侵染发病初期、发病盛期和病害稳定期 ,前两个时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扑海因、甲基托布津和万霉灵对病菌的毒力强 ,可以作为病害防治的化学药剂 ,生防菌制剂特立克和X8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病害的田间流行规律及发生特点配制了 3种药剂。田间防治试验表明 ,综合利用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褐斑病 立枯丝核菌 病原菌 流行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