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Hazelnut disease in Liaoning Province:Hazelnut husk brown rot
1
作者 JUN SUN MING XIE +3 位作者 JIACHEN HAO NAN MAO LIJING CHEN YUANYUAN QIN 《BIOCELL》 SCIE 2022年第9期2145-2149,共5页
Hazelnut husk brown ro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ew disease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as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Method]In this study,a standard sample of hazelnut husk brown ... Hazelnut husk brown ro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new disease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as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Method]In this study,a standard sample of hazelnut husk brown rot was collected from Songmudao Base in Dalian City,Liaoning Province.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by the studies of the morphology,pathogenicity,and analyses of ITS and LSU sequences.The pathoge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which was confirmed by Koch’s postulates.The symptoms after inoculation were the same as those collected directly from a diseased tree,which showed that it was the pathogenic fungus.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idia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pathogenic fungi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Botrytis cinerea’s.The ITS sequences and LSU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to the associated strain sequences in GenBank,with 100%identity to Botrytis cinere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MN589848.1)and Botrytis cinerea(GenBank accession number:KU140653.1),respectively.The infection status of the pathogen on the hazelnut husks was also observed.Th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pathogen leading to the hazelnut husk brown rot as a new disease in Liaoning Province was Botrytis cine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zelnut husk brown rot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Botrytis cinerea Infection process
下载PDF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控制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志昊 林斯茵 +3 位作者 高颖 杨灿 蒋丹 张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 桃果实在采后贮藏物流过程中易受到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侵染,导致褐腐病发生和果实品质劣变,有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对褐腐病的调控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成熟桃果实中主要VOCs对果生链核盘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香芹酚、反-2-己烯醛等12种VOCs可以显著抑制病原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进一步开展上述12种VOCs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OCs熏蒸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的生长,延缓褐腐病发生,其中挥发性醛类物质对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采用25μL/L反-2-己烯醛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抑制果生链核盘菌生长,减轻褐腐病症状,同时不影响果实外观、乙烯释放速率、硬度、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品质指标,有效维持桃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商品性。综上所述,反-2-己烯醛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抑菌剂的潜力,可为桃果实供应链提供品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抑菌活性 桃果实 褐腐病 果生链核盘菌
下载PDF
西藏油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3
作者 孙晨曦 毛维兴 +2 位作者 相栋 徐秉良 张树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4,共7页
旨在明确西藏油桃上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及6种杀菌剂对其菌落生长的室内毒力。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不同培养基成分温度、光照、pH及杀菌剂对M.yunnanensis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 旨在明确西藏油桃上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的生物学特性及6种杀菌剂对其菌落生长的室内毒力。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评价不同培养基成分温度、光照、pH及杀菌剂对M.yunnanensis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 d后,M.yunnanensis最适生长碳源为淀粉,其生长速率为0.696 cm/d,其次是乳糖和蔗糖,其生长速率分别为0.558和0.417 cm/d,在葡萄糖和山梨醇上的生长速率为0.343和0.328 cm/d,但在甘露醇培养基上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适生长氮源为苯丙氨酸,生长速率为0.374 cm/d,蛋氨酸、硝酸铵及硝酸钠次之,其生长速率分别为0.290、0.248和0.246 cm/d,但是硫酸铵和尿素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最适光照条件为全黑暗,其菌丝生长速率为0.721 cm/d,较其他光照条件具有显著性差异;最适温度20~25℃,但当温度高于40℃则不能正常生长;最适pH为6~8。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西藏油桃褐腐病菌生长均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丁子香酚和戊唑醇的抑菌效果最佳,其EC50值分别为0.032和0.04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油桃褐腐病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生长速率
下载PDF
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昭龙 蒋晶晶 +7 位作者 李继平 翟艳青 惠娜娜 王立 马生彪 郑果 漆永红 王森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8-494,共7页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为明确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对采自该地区苹果果实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将菌株分离纯化后,采用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TUB2)和Laccase(Lcc2)多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常规PCR测定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可同时侵染不同品种果实,致病性结果显示对‘秦冠’‘富士’‘新红星’有致病性,而对‘嘎啦’致病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云南链核盘菌 褐腐病
下载PDF
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志伟 汪少丽 +2 位作者 刘保友 杜建峰 王英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9,共13页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 【目的】明确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群结构及其致病力差异,为山东桃褐腐病病原菌的多样性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烟台、威海、临沂等地桃褐腐病样本,利用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欧氏距离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等技术手段,对桃褐腐病病原菌种类、致病力等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桃树叶片、果实、枝条褐腐病样品,通过组织分离获得41株桃褐腐病病原菌,这些菌株在菌落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三者占比分别为80.48%、9.76%、9.76%。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为0.47~1.09 cm·d-1,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生长速率可被划分为慢、中、快三大类。采用桃叶片有伤接种菌饼方法,确定桃褐腐病病原菌引起的病斑大小范围为0~2.32 cm,UPGMA聚类分析证实,其致病力可被划分为强、中、弱三类。桃褐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与致病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系数r分别为0.297 5、0.030 0,表明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与致病力无相关性。【结论】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主要为Monilinia fructicola,Monilia yunnanensis及Monilia polystroma,其中Monilinia fructicola为优势菌种,Monilia yunnanensis是首次在山东省被鉴定,证实了山东省桃褐腐病病原菌趋于多样化,不同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均与致病力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 山东 种群 RDNA-ITS 致病力
下载PDF
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防效和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颂函 陈秀 +3 位作者 李玉博 黄兰淇 高永东 赵莉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1期68-72,共5页
褐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桃树产量和品质,威胁桃产业发展。本研究开展了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1年3地的田间药效试验和1年8地的农药残留试验,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WP能有效防治桃树褐腐病,防效最... 褐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桃树产量和品质,威胁桃产业发展。本研究开展了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1年3地的田间药效试验和1年8地的农药残留试验,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WP能有效防治桃树褐腐病,防效最高可达85.53%;药后7~12 d,药剂在果肉中残留量为0.046~3.920 mg/kg,小于最大残留限量10 mg/kg;RQ为26.5%,膳食风险可接受。推荐50%异菌脲WP使用有效剂量为333.3~500 mg/kg(制剂量1000~1500倍液),于桃树谢花后开始施药,间隔7~14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褐腐病 异菌脲 防效 膳食风险
下载PDF
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慧琳 翟雅鑫 +3 位作者 薛丽芳 杨春 王建明 郝晓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06-411,共6页
为明确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从乡宁县山药种植区采集发病症状典型的山药地下块茎,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采用菌饼接种法分析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地下块茎分离... 为明确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病原菌的种类,从乡宁县山药种植区采集发病症状典型的山药地下块茎,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采用菌饼接种法分析致病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发病地下块茎分离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XNSY-3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初为白色后呈淡粉色,背面中间黄色,边缘粉色,气生菌丝棉絮状;菌丝平均生长速率为1.08 cm/d;大型分生孢子呈马特形,稍弯曲,两端圆钝,2~3分隔,大小为(14.11~27.21)μm×(3.03~7.27)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形或肾形,0~1分隔,多为无隔,大小为(7.08~17.59)μm×(3.03~6.47)μm;厚垣孢子圆形或卵圆形,可由菌丝顶端或中间产生,直径3.81~11.85μm。在以ITS联合EF-1α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XNSY-3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聚于一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XNSY-3后,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引起山西省山药褐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褐腐病 病原菌鉴定 腐皮镰孢菌 山西省
下载PDF
果实生长发育后期喷施蔗糖溶液对井岗红糯荔枝采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喻文涛 曲姗姗 +2 位作者 李萌萌 王光 朱世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808,共10页
对采后果实用化学药剂实施浸泡处理是水果保鲜的通用方法。但由于消费者对农残的担忧、荔枝产区采后处理条件缺乏等原因,亟需研发绿色环保且简便易行的荔枝保鲜新技术。本研究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采前10 d)用5 mmol/L蔗糖溶液喷施井岗... 对采后果实用化学药剂实施浸泡处理是水果保鲜的通用方法。但由于消费者对农残的担忧、荔枝产区采后处理条件缺乏等原因,亟需研发绿色环保且简便易行的荔枝保鲜新技术。本研究在果实生长发育后期(采前10 d)用5 mmol/L蔗糖溶液喷施井岗红糯荔枝,采收后置于常温(20℃)贮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前蔗糖处理降低了采后荔枝的褐变指数、病情指数和腐烂率,降低了红绿色度(a^(*))值,提高了亮度(L^(*))和黄蓝色度(b^(*))值,表明蔗糖处理改善了荔枝的外观品质。蔗糖处理的荔枝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维生素C(Vc)含量略低于对照,表明其对营养品质无明显不利影响。采前蔗糖处理抑制荔枝果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果皮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和超氧阴离子(O_(2)^(–)·)含量,以及提高荔枝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总酚含量,从而延缓荔枝的褐变和腐烂。研究结果表明采前蔗糖处理作为一项新型荔枝保鲜技术在我国荔枝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蔗糖 采前处理 品质 褐变 腐烂
下载PDF
甘肃部分地区苹果褐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9
作者 蒋晶晶 周昭旭 +5 位作者 杜蕙 吕昭龙 王春明 郭建国 张新瑞 李继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9-218,共10页
明确甘肃省静宁县及榆中县苹果褐腐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优质病原拮抗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苹果褐腐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学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 明确甘肃省静宁县及榆中县苹果褐腐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优质病原拮抗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苹果褐腐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学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用离体果实测定拮抗菌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甘肃静宁县及榆中县苹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筛选获得的最优拮抗细菌X2-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M.yunnanensis的菌丝抑制率达(81.29±0.57)%,在离体果实上拮抗菌的防治效果达98.8%,能够显著抑制苹果褐腐病病斑在果实上的扩展速度。云南链核盘菌为甘肃部分地区苹果褐腐病主要病原菌,该研究筛选出的拮抗细菌X2-2抑菌效果显著,具有作为优质生防菌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腐病 云南链核盘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及1-MCP对其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张倩倩 何兴兴 +4 位作者 熊金梁 彭梦云 黄明 刘仁鹏 关文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 【目的】鉴定巫山脆李褐腐病病原菌,并通过体内实验(in vivo)探究保鲜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其的抑制效果,为巫山脆李采后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柯赫氏法则对采集到的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的测定,并将分离纯化得到的褐腐病病原菌采用损伤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到脆李果实上,探究1-MCP处理对巫山脆李不同时期接种褐腐病的抑制效果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结合PCR技术,鉴定出引起脆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Monilinia fructicola)。1-MCP处理可显著降低(P<0.05)4℃贮藏期间处理前、处理后、损伤后经1-MCP处理再接种褐腐病的脆李果实的发病率并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25℃条件下,1-MCP处理对不同时期损伤接种脆李果实褐腐病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仅能维持在24 h内;病原菌在25℃贮藏条件下对脆李的致病性强于4℃贮藏条件;常温、低温条件下,1-MCP处理均可有效延缓脆李果实硬度的下降。【结论】明确引起巫山脆李采后褐腐病的病原菌为美澳型核果链核盘菌。1-MCP结合4℃贮藏处理可有效抑制脆李在采后贮藏期间的褐腐病发病率和病斑直径的扩展,并有效维持果实硬度。本研究为巫山脆李采后贮藏过程中褐腐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李 褐腐病 病原菌鉴定 1-甲基环丙烯
下载PDF
桃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生防细菌筛选及其拮抗机制解析
11
作者 韩凯迪 刘佳 +4 位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吕世民 翟一凡 汪洁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为明确和揭示生防细菌对桃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的拮抗作用及机制。通过对峙培养、抑菌活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菌丝损伤程度测定、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离体防治效果测定,筛选了桃褐腐病菌生防细菌及解析了其拮抗机制。结果表... 为明确和揭示生防细菌对桃褐腐病菌Monilia yunnanensis的拮抗作用及机制。通过对峙培养、抑菌活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菌丝损伤程度测定、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和离体防治效果测定,筛选了桃褐腐病菌生防细菌及解析了其拮抗机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对云南丛梗孢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S-1208,对峙培养5d时其对云南丛梗孢菌生长抑制率为73.29%,并且可造成云南丛梗孢菌菌丝扭曲、膨大和缢缩等。不同稀释倍数枯草芽孢杆菌BS-1208发酵液对云南丛梗孢菌生长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当稀释10倍时对病菌的生长抑制率为71.16%,并且其处理病菌12h后相对电导率为69.89%,离体接种72h后其对褐腐病的防治效果为80.07%。同时,枯草芽孢杆菌BS-1208发酵液对云南丛梗孢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当其稀释10倍时,云南丛梗孢菌外切葡聚糖酶(Cx)、β-葡萄糖苷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分别较对照降低74.16%、58.85%、71.75%、74.26%;离体接种72h后其对Cx、β-葡萄糖苷酶、PG和PMG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41.70%、36.92%、42.94%、3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 云南丛梗孢菌 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4种药剂防治桃褐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12
作者 潘斌 盛桂林 +2 位作者 王开峰 陆彦 沈迎春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桃褐腐病的高效杀菌剂,选择申嗪霉素、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苯唑4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田间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对桃果实褐腐病都有一定的田间和采后防效,药后14 d(采摘前),1%申...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桃褐腐病的高效杀菌剂,选择申嗪霉素、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苯唑4种药剂进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田间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腈苯唑对桃果实褐腐病都有一定的田间和采后防效,药后14 d(采摘前),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和24%腈苯唑悬浮剂2500倍液对桃褐腐病的病果率防效均为100%,显著高于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的87.33%和86.93%防效;采后18 d,1%申嗪霉素悬浮剂500倍液、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对褐腐病果率仍有较好的防效,防效为71.25%~80.83%,其次是24%腈苯唑悬浮剂2500倍液,防效为62.83%。综上,4种药剂都有控制桃褐腐病病果的应用潜力,其中申嗪霉素表现出较好的田间和采后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褐腐病 杀菌剂 田间药效试验 采后防效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相机成像的红提串缺陷检测
13
作者 高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寻快速、准确的葡萄串褐斑及损伤腐烂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工业相机采集红提串的彩色图像(RGB)和近红外图像(NIR)。利用近红外图像(NIR)运用Sobel算子提取清晰葡萄串的边缘和褐斑及损伤腐烂部分的边缘,然后将图像通过自适... 目的:探寻快速、准确的葡萄串褐斑及损伤腐烂检测方法。方法:通过近红外工业相机采集红提串的彩色图像(RGB)和近红外图像(NIR)。利用近红外图像(NIR)运用Sobel算子提取清晰葡萄串的边缘和褐斑及损伤腐烂部分的边缘,然后将图像通过自适应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实现图像分割,通过归一化超绿法和寻找大连通域去除葡萄串边缘及果梗,分别提取红提串缺陷和果粒边缘的圆形度、矩形度和外接矩形长宽比的形状特征参数,并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缺陷和果粒边缘判别分类模型,通过建立的分类模型实现果粒边缘的剔除,获得褐斑及损伤腐烂的图像信息。结果:利用上述检测方法对60个葡萄串样本进行验证,完好葡萄串判别准确率为90.00%,褐斑及损伤腐烂葡萄串判别准确率为93.33%,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1.67%。结论:研究建立的褐斑及损伤腐烂图像的检测方法可以实现红提葡萄的分级挑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提串 近红外相机成像 褐斑 损伤腐烂 无损检测
下载PDF
马尾松木材褐腐降解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改云 黄安民 +1 位作者 秦特夫 黄洛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33-2136,共4页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马尾松木材被茯苓褐腐菌降解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测量了木质素和综纤维素的相关红外吸收峰的峰高比值,用湿化学方法测定了未褐腐和不同褐腐时间木材的Klason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分析了红外吸...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马尾松木材被茯苓褐腐菌降解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测量了木质素和综纤维素的相关红外吸收峰的峰高比值,用湿化学方法测定了未褐腐和不同褐腐时间木材的Klason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分析了红外吸收峰峰高比值与Klason木质素含量和综纤维素含量的相关性。褐腐15周内,1736和1372cm-1处归属于综纤维素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1510和1225cm-1处归属于木质素的吸收峰强度逐渐增强;但褐腐15周后,1736和1372cm-1处的吸收强度却开始略微增强,1510和1225cm-1处吸收强度略微下降。I1510/I1736,I1510/I1372,I1225/I1736和I1225/I1372与Klason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均存在非常好的线性相关,R2为0.96~0.99。I1736/I1510和I1372/I1510与综纤维素含量之间存在高度线性相关,R2=0.96。结果说明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木材褐腐过程中的综纤维素含量和Klason木质素含量进行准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褐腐 综纤维素 Klason木质素 FTIR
下载PDF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刘志恒 白海涛 +4 位作者 杨红 唐爽爽 魏美娜 黄欣阳 李俞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7,F0003,共6页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樱桃褐腐病 仁果链核盘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基于全程生物农药防控桃树主要病虫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葛喜珍 杨艳 +3 位作者 徐申明 刘红梅 薛科科 田平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7-592,共6页
为研究桃树生长季主要病虫害全程生物农药防治方案,2014-2015年对桃树主要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褐腐病、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进行全程生物农药防治。休眠期使用矿物农药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生长季选择生物农药组合,包括苦参碱、... 为研究桃树生长季主要病虫害全程生物农药防治方案,2014-2015年对桃树主要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褐腐病、梨小食心虫和桃小食心虫进行全程生物农药防治。休眠期使用矿物农药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生长季选择生物农药组合,包括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杆菌和小檗碱,同时联用性诱剂、植物调节蛋白。结果表明,全程生物农药防控对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褐腐病、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83.9%、78.1%、77.8%、76.7%和72.6%,各种防效等同或高于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全程防控的桃树长势强,未出现任何药害。生长季全程使用生物农药联合性诱剂,同时用植物调节蛋白增强桃树抗性,可有效控制桃褐腐病、蚜虫、红蜘蛛、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由此构建了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控集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褐腐病 虫害 全程防控
下载PDF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Ⅰ)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戴玉成 徐梅卿 +1 位作者 杨忠 蒋明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4,共6页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生长在中国原木、建筑物(包括房屋、桥梁、涵洞、栅栏等木质结构材)、坑木、枕木、矿柱、电杆、薪材等上的腐朽菌107种。其中24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83种引起白色腐朽。褐色腐朽的种类主要发生在针叶树木材上,白色腐朽的种类在针叶树和阔叶树木材上都常见。在针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木材腐朽菌有黄薄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深褐褶菌、硫磺绚孔菌、冷杉附毛孔菌。在阔叶树原木上常见的有紫褐多孢孔菌、黑管孔菌、一色齿毛菌、红贝俄氏孔菌、硬毛粗毛盖孔菌、皮生锐孔菌、淡黄木层孔菌、鲜红密孔菌、淡黄裂孔菌、毛栓孔菌、锗栓孔菌和云芝栓孔菌等。这些种类来自作者长期的采集、记载和鉴定,全部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物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木腐菌 白色腐朽 褐色腐朽
下载PDF
小麦茎基褐腐病病原菌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李伟 陈莹 +3 位作者 张晓祥 张伯桥 于汉寿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5,共6页
为明确小麦茎基褐腐病(brown foot rot)病原菌的组成,于2008-2009年春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6省48个县市的65个地点采集了具有茎基褐腐症状的病株,并分离到110株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为明确小麦茎基褐腐病(brown foot rot)病原菌的组成,于2008-2009年春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和四川6省48个县市的65个地点采集了具有茎基褐腐症状的病株,并分离到110株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这些病原菌分为4类,分别为小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41株)、镰孢菌(Fusariumspp.,33株)、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24株)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12株)。对这些菌株在小麦苗期的致病力及重新分离得率的测定结果表明,4类病原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根腐离蠕孢(B.sorokiniana)发病率和致病力最强,其次是镰孢菌(Fusariumspp.),雪霉叶枯病菌(M.nivale)和黑附球菌(E.nigrum)则相对较弱;病菌的重新分离得率与其致病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褐腐病 病原组成 致病力
下载PDF
褐腐杨木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葛晓雯 王立海 +3 位作者 侯捷建 荣宾宾 岳小泉 张盛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122,共11页
为了探究褐腐对阔叶材主要材性的影响规律,对杨木边材试件进行室内褐腐培养,为期12周,每周抽样分别测试健康和腐朽木材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并分析其随褐腐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褐... 为了探究褐腐对阔叶材主要材性的影响规律,对杨木边材试件进行室内褐腐培养,为期12周,每周抽样分别测试健康和腐朽木材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并分析其随褐腐程度的变化情况,研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褐腐程度的加深,木材细胞腔内的菌丝越来越多,纹孔膜和纹孔边缘的细胞壁分别于质量损失率为10%、16%时出现开裂;质量损失率为24%时,细胞壁严重溃烂。褐腐培养时间和质量损失率都对力学性能影响极显著;冲击韧性和抗弯强度的损失率随褐腐程度呈对数函数变化趋势,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损失率呈线性变化趋势。各力学指标对褐腐的响应速度以及受褐腐影响的程度均呈如下规律:冲击韧性>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不同褐腐程度试样中的综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抽出物含量差异极显著,纤维素和木质素差异不显著。腐朽过程中褐腐菌最先主要降解半纤维素,质量损失率为20%左右时,转为以分解纤维素为主。冲击韧性的快速显著降低与半纤维素的降解有关,抗弯强度的变化与综纤维素含量有关,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的线性降低是由纤维素的缓慢降解决定的。总之,在褐腐过程中,木材微观水平上化学成分的降解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从根本上导致了宏观力学性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腐 木材质量损失率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 强度损失
下载PDF
茯苓褐腐过程中木材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改云 任海青 +1 位作者 秦特夫 江泽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2-596,共5页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用褐腐真菌茯苓按常规栽培方法对木材进行降解,对比研究了正常材和不同腐朽程度木材化学组成之间的差异,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腐朽初期,综纤维素和戊聚糖的含量及纤维素结晶度随腐朽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木质素和1%NaOH抽出物的相对含量却逐渐升高。当腐朽进行到15周时,综纤维素含量、戊聚糖含量和纤维素结晶度分别由正常材的72.80%、14.95%和40.3%下降到18.57%、8.58%和16.1%,木质素含量和1%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从27.30%和12.89%增加到43.88%和70.07%。之后,随着腐朽时间的延长,木材的组成几乎保持不变。FTIR结果证实了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褐腐 木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