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针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和毒素粗提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建仁 杨斌 +1 位作者 包宏 祁高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0,共5页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 =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苯、... 松针褐斑病菌在PD和MS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能产生毒素。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加入敏感寄主火炬松的针叶浸汁对毒素的产生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甲醇、乙醇、正丁醇、氯仿甲醇 (氯仿∶甲醇 =2∶3)混合溶剂等均能把毒素物质充分提取出来 ,苯、氯仿、乙酸乙酯等极性小的溶剂不能充分提取毒素。通过生测和高效液相 (HPLC)比较分析表明 ,采用MS培养液培养病菌 ,以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提取毒素 ,将有利于毒素的产生和毒素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真菌毒素 松针褐斑病菌 松树病害 产毒培养 粗提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确定及其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祁高富 叶建仁 包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21,共5页
以MS液体培养基培养20d左右至菌丝大量生长并紧密交织成团时病菌即可大量产生毒素,病菌是否产孢对产毒量大小无显著影响。毒素原液中仅非蛋白质部分具致病活性,经高温高压灭菌15min后活性仍不丧失,且有所加强。该毒素在冷... 以MS液体培养基培养20d左右至菌丝大量生长并紧密交织成团时病菌即可大量产生毒素,病菌是否产孢对产毒量大小无显著影响。毒素原液中仅非蛋白质部分具致病活性,经高温高压灭菌15min后活性仍不丧失,且有所加强。该毒素在冷冻条件或灭菌后于室温下可保存两个月以上而不失活。毒素粗提液中活性成分为一类极性较大的物质,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微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苯,可被活性炭吸附并为甲醇所洗脱。毒素粗提液的pH值为60,渗透势为-122kPa,经试验确定毒素粗提液的毒性非溶液的酸度或渗透势所致,从而进一步确定了病菌人工培养滤液中存在具致病活性的毒素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病害 松针褐斑病菌 真菌毒素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组培苗PAL、PPO、SOD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1 位作者 刘戈 安会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组培苗 松针褐斑病 苯丙氨酸解氨酶 多酚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叶建仁 杨斌 包宏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1,共5页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 ,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 ,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 ,湿地松幼苗、幼针叶 ,火炬松幼针叶和...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 ,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 ,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 ,湿地松幼苗、幼针叶 ,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 ,湿地松幼根、老针叶 ,火炬松老针叶 ,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 ,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 ,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 ,其反应速度快 ,用量少 ,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 ,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病害 松针褐斑病菌 真菌毒素 松针褐斑病 生物检测 针刺法
下载PDF
湿地松对松针褐斑病的抗性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蒋继宏 李传道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7-41,共5页
从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重病林分中选出36个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病表现型优树无性系,用人工喷洒病菌孢子液接种法对其进行抗病测定,结果表明,有22个是高度抗病的。与用松... 从松针褐斑病(Lecanostictaacicola)重病林分中选出36个湿地松(Pinuselliottii)抗病表现型优树无性系,用人工喷洒病菌孢子液接种法对其进行抗病测定,结果表明,有22个是高度抗病的。与用松针褐斑病产生的毒素粗提液处理上述无性系的离体针叶进行抗病性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松针褐斑病 毒素 抗病性
下载PDF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抗病性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方 叶建仁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1期1-5,23,共6页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 采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组培苗针叶、采用苗圃组培苗人工接种松针褐斑病菌孢子悬浮液测定抗病性。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家系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同一家系不同无性系间抗病性差异也显著。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各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依次为8#40,8#2,8#11,32#3,普通组培苗;温室组培苗各无性系抗性强弱依次为32#7,32#3,普通组培苗。苗圃组培苗与实生苗间、组培苗不同代数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单元回归分析表明,瓶内测定结果与温室针叶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99 7、与苗圃接种孢子悬浮液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2=0.958 8。因此,为了缩短选育时间,减少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瓶内抗病性测定替代室外抗病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褐斑病 湿地松 再生植株 抗病性测定
下载PDF
泉州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疫情)调查和疫区划定的技术研究
7
作者 黄海清 陈清机 +2 位作者 黄衍庆 罗琼娟 郑炯明 《福建林业科技》 1992年第4期51-55,共5页
本文对泉州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疫情)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划定了疫区和保护区,提出了疫区、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 本文对泉州市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危险性病虫(疫情)的种类、分布、危害程度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划定了疫区和保护区,提出了疫区、保护区的管理办法。调查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0多万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物 检疫 病虫害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