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nt Comparison of Three Kinds of Flavonoids in Powders of Tartary Buckwheat of Different Parts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LU Yongxiang LIU +5 位作者 Jun LI Hui WANG Zhaojun CHEN Zhongai CHEN Jianbo TANG Hui LI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5期13-16,共4页
The contents of rutin,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powders of tartary buckwheat of different part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kin... The contents of rutin,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in powders of tartary buckwheat of different part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he three kinds of flavonoids differed greatly in the powders of tartary buckwheat of different parts. The contents of rutin and quercetin in the powder of tartary buckwheat sprou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owders of tartary buckwheat leaves and seeds. The content of kaempferol was highest in the powder of tartary buckwheat seeds. It indicates that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an be us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tartary buckwheat powder for its time saving,cost saving and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sults. The content of rutin in the powder of tartary buckwheat sprouts was highest,suggesting that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oods based on tartary buckwheat pow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FLAVONOIDS RUTIN quercetin KAEMPFERO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Mutagenicity Potential of Trace-Rutinosidase Variety of Tartary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Using the Ames Test
2
作者 Tatsuro Suzuki Toshikazu Morishita +2 位作者 Shigenobu Takigawa Takahiro Noda Koji Ishigur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anten-Kirari”, a non-bitter and trace-rutinosidase variety of Tartary buckwheat, we evaluated its mutagenic activity in a bacterial reverse mutagenicity assay, the Ames test. Salmonella typ...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Manten-Kirari”, a non-bitter and trace-rutinosidase variety of Tartary buckwheat, we evaluated its mutagenic activity in a bacterial reverse mutagenicity assay, the Ames test.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00, TA1535, TA98, TA153, and Escherichia coli WP2 uvrA were employed as test bacteria. The flour of “Manten-Kirari” was dissolved at 12 - 50,000 μg/mL in DMSO and investigated. The number of revertants did not differ compared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for all concentrations tested, whereas that in the positive control, the number of revertants was increased with or without metabolic activation for each bacterial strain teste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lour of the Tartary buckwheat “Manten-Kirari” was not genotox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RUTIN Rutinosidase quercetin MUTAGENIC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peroxidase in Tartary buckwheat shoots
3
作者 Daisuke Mikami Hideyuki Kurihara +2 位作者 Koretaro Takahashi Tatsuro Suzuki Toshikazu Morishit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3年第3期59-64,共6页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POX in shoots of buckwheat species. POX was partially purified from Tartary buckwheat shoots by 48.0 fold with a final yield of 9.07%. During ion-exchange and gel fi...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o purify and characterize POX in shoots of buckwheat species. POX was partially purified from Tartary buckwheat shoots by 48.0 fold with a final yield of 9.07%. During ion-exchange and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only one peak corresponding to POX activity was found.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X was determined to be 37.5 kDa using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The optimal pH of POX activity was 5.5 (guaiacol, quercetin) and 5.0 (ABTS). The Km of POX activity was 22.3 mM (guaiacol), 6.3 mM (ABTS) and 0.92 mM (quercetin). In contrast, the Km for quercetin in the presence of Fe3+ions wa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less (0.018 mM) than that in its absence. The stability of POX activity was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trivalentmetal ions, even after 186 h in solution. POX activity was retained by 83.6% and 56.1% in the presence of 1?mMFe3+and Al3+ions, respectively, whereasit was completely inactivated in their absenc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first study to detail the activa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POX activity in relation to trivalent metal 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tary buckwheat Characterization PEROXIDASE Metal Ion quercetin Km
下载PDF
荞麦槲皮素对高脂饮食大鼠脂代谢及脂肪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谢琳琳 迟晓星 +4 位作者 董佳萍 杨琪 王鹤霖 刘殊凡 张东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该文研究了荞麦槲皮素(QYE)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及脂肪因子的影响。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荞麦槲皮素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mg/kg)剂量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5周后,灌胃荞麦槲皮素干预治疗,... 该文研究了荞麦槲皮素(QYE)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质代谢及脂肪因子的影响。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荞麦槲皮素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mg/kg)剂量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5周后,灌胃荞麦槲皮素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肝脏脂质水平,以及血清抗氧化、脂肪因子水平,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荞麦槲皮素能够降低血清和肝脏TC、TG的含量,其中QUE高剂量组血清中TC、TG含量分别下降了33.47%和28.66%,较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荞麦槲皮素高剂量组的Chemerin水平下降12.3%,CMKLR1水平下降19.83%,TLR4水平下降15.87%,NF-κB水平下降14.12%。同时荞麦槲皮素高剂量组上调了血清中33.87 U/mL的GSH-Px酶活力,差异极显著(P<0.01),荞麦槲皮素高剂量组下调了血清中79.56 U/mL的CHE含量。由此可见,荞麦槲皮素能显著调节高脂膳食大鼠血脂异常,降低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TLR4、水平,抑制NF-κB通路活化,减少胆固醇堆积,能够调节脂质代谢及脂肪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槲皮素 降脂 脂肪因子 CHEMERIN
下载PDF
荞麦槲皮素对高胆固醇饮食大鼠的降脂及肝损伤修复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琳琳 迟晓星 +3 位作者 董佳萍 杨琪 王鹤霖 张东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3,共8页
研究荞麦槲皮素对高胆固醇大鼠脂质代谢及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荞麦槲皮素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5周后,灌胃荞麦槲皮素干预治疗,测定各... 研究荞麦槲皮素对高胆固醇大鼠脂质代谢及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荞麦槲皮素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5周后,灌胃荞麦槲皮素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脂质、抗氧化水平,以及肝脏抗氧化水平,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荞麦槲皮素能够降低TC、TG、LDL-C的含量,回调HDL-C的含量,较模型组差异极显著;荞麦槲皮素各剂量组的ALT、AST活力有不同程度降低,剂量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同时,荞麦槲皮素高剂量组上调了血清中141.17 U/mgprot的SOD酶活力,下调了血清中1.21 U/mgprot的MDA含量,肝脏中SOD、MDA含量亦出现此趋势,HE染色结果表明,荞麦槲皮素各剂量组肝细胞排列整齐,脂肪滴变小,肝脏病变减轻。由此可见,荞麦槲皮素能显著调节高胆固醇膳食大鼠血脂异常,降低体内脂质蓄积,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修复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槲皮素 高胆固醇 肝损伤
下载PDF
不同来源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宾婕 刘洁 +3 位作者 陈克嶙 周劲 郭荣富 郭亚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建立了一种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超声法进行提取,并分别以芦丁和槲皮素为标品,采用岛津ODS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水(含2%的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芦丁进样量... 建立了一种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以超声法进行提取,并分别以芦丁和槲皮素为标品,采用岛津ODS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水(含2%的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芦丁进样量在0.023~1.150μg范围内(r=0.9996),槲皮素进样量在0.02~0.60μg范围内(r=0.999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芦丁为98.5%,槲皮素为95.8%。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测定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槲皮素 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宾婕 刘洁 +5 位作者 张春勇 陈克嶙 陈丹 周劲 郭荣富 郭亚东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4期437-439,396,共4页
试验优选了乙醇回流提取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以其含量为指标优选工... 试验优选了乙醇回流提取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苦荞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以其含量为指标优选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以70%乙醇为溶剂,1:20料液比,提取时间2 h。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槲皮素 提取 工艺条件
下载PDF
苦荞芽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静波 赵江林 +3 位作者 彭镰心 邹亮 向达兵 赵钢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5-968,共4页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在发芽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种子及其苦荞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苦荞发芽第1-10 d范围内,黄酮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在第10 d时达到最大值;...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在发芽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荞种子及其苦荞芽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苦荞发芽第1-10 d范围内,黄酮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在第10 d时达到最大值;且苦荞发芽后其抗氧化性较种子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芽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萌发荞麦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石磊 刘超 +3 位作者 梁霞 孟婷婷 周柏玲 李云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30-33,共4页
研究分析荞麦萌发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荞麦萌动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以发芽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荞麦萌发前后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萌发有助于提高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研究分析荞麦萌发过程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荞麦萌动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以发芽时间为试验因素,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荞麦萌发前后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1)萌发有助于提高苦荞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甜荞中芦丁的含量。苦荞萌发7 d后芦丁含量为19.33 mg/g远高于甜荞的0.66 mg/g。(2)苦荞萌发过程中芦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萌发7 d后芦丁含量提高了66.64%。甜荞萌发7 d后,芦丁含量提高了75.13%。苦荞萌发7 d,槲皮素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8.93 mg/g上升至11.90 mg/g。甜荞萌发过程中未检测出槲皮素。荞麦萌动后提高了黄酮类成分,苦荞中的芦丁含量萌发前后均高于甜荞,选择苦荞作为荞麦萌动食品原料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甜荞 萌发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芦丁、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王斯慧 黄琬凌 +2 位作者 陈庆松 曾里 曾凡骏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为了研究苦荞黄酮降血糖作用的机理,以及苦荞黄酮中产生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成分,故分别研究芦丁和槲皮素的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阳性,表明芦丁溶液和槲皮素溶液都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芦丁和槲皮素对... 为了研究苦荞黄酮降血糖作用的机理,以及苦荞黄酮中产生降血糖作用的主要成分,故分别研究芦丁和槲皮素的降血糖功能。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阳性,表明芦丁溶液和槲皮素溶液都具有辅助降血糖的功能。芦丁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物阿卡波糖相比,均优于阿卡波糖。芦丁溶液和槲皮素溶液、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61mg/mL、0.055mg/mL、0.52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黄酮 芦丁 槲皮素 降血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 被引量:8
11
作者 夏清 黄艳菲 +2 位作者 杨正明 李波 刘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0-204,共5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回流提取法,色谱柱为DIKM A diamonsil(4.6 mm ×250 mm ,5μm),检测波长260 nm ,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商品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方法:回流提取法,色谱柱为DIKM A diamonsil(4.6 mm ×250 mm ,5μm),检测波长260 nm ,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 .结果:不同类型苦荞茶中黑苦荞全胚茶的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最低(0.704~1.089 mg/g),不同生产地苦荞茶中槲皮素和山柰酚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试验可为苦荞茶的研究和质量标准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茶 槲皮素 山柰酚 HPLC
下载PDF
苦荞萌发物中生物活性黄酮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小理 王青 +2 位作者 杨延利 李宗杰 唐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5-228,共4页
以萌发期(1~6d)的苦荞芽粉为原料,采用铝盐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探明萌发期(1~6d)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萌发期(1~6d)的苦荞芽粉... 以萌发期(1~6d)的苦荞芽粉为原料,采用铝盐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探明萌发期(1~6d)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萌发期(1~6d)的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体外的增殖抑制率。结果表明: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具有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尤以萌发第3天(芦丁与槲皮素含量比为0.92:1)时抑制效果最好,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抑制效果;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与槲皮素和芦丁标准品模拟样品抑制效果相似,表明苦荞芽粉乙醇提取物对MCF-7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主要功效成分为槲皮素和芦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萌发 黄酮 槲皮素 芦丁 MCF-7细胞
下载PDF
不同处理温度对苦荞抗氧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汉英 国旭丹 +3 位作者 李五霞 冀晓龙 杜丽娟 王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23,50,共6页
研究苦荞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的含量间及抗氧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并指出槲皮素产生的温度范围。研究结果发现,当处理温度低于180℃时... 研究苦荞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分析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的含量间及抗氧化能力间的相关性,并指出槲皮素产生的温度范围。研究结果发现,当处理温度低于18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于180℃时,酚类物质、芦丁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酮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高于220℃时,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且,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含量相关性最好,其次依次为芦丁、黄酮类物质含量,而与槲皮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当处理温度高于180℃时,苦荞粉中酚类、黄酮类物质、芦丁分解而减少,槲皮素含量逐渐增加,抗氧化能力大幅度降低。因此,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苦荞的功能活性物质,防止温度过高而导致酚类、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酚类物质 黄酮类物质 芦丁 槲皮素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籽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18
14
作者 卫星星 王转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09-1910,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籽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 Zorbax SB-C_(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丁进样量在0.024~0.963mg&...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荞籽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 Zorbax SB-C_(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芦丁进样量在0.024~0.963mg·mL^(-1)范围内(r=0.9996),槲皮素进样量在0.0132~0.528 mg·mL^(-1)范围内(r=0.9990)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芦丁为100.1%(RSD=1.15%),槲皮素为99.9%(RSD=1.0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苦荞籽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 苦荞籽壳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芦丁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宫风秋 张莉 +2 位作者 李志西 杜双奎 金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9-183,共5页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发酵制品的抗氧化能力最强,而油炸制品最弱。此结果提示人们在加工荞麦制品时,应尽量避免采用加热温度较高的烙制和油炸,可多采用煮制加工,以减少对荞麦制品品质的影响,同时应重视苦荞醋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加工方式 芦丁含量 槲皮素含量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苦荞中芦丁、槲皮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琳 任清 徐笑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0,共4页
利用乙醇溶液提取苦荞麸皮中总黄酮,将得到的苦荞黄酮粗提物用DA-201大孔树脂进行初步纯化。以得到的黄酮初步纯化产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分离、纯化。所用两相溶剂体系为乙酸乙酯-正丁醇(4∶1∶5,V/V),... 利用乙醇溶液提取苦荞麸皮中总黄酮,将得到的苦荞黄酮粗提物用DA-201大孔树脂进行初步纯化。以得到的黄酮初步纯化产物为原料,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对其中的芦丁和槲皮素进行分离、纯化。所用两相溶剂体系为乙酸乙酯-正丁醇(4∶1∶5,V/V),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 mL/min,转速850 r/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产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得到芦丁纯度为99%,槲皮素纯度为94%。表明该法分离制备苦荞麸皮中芦丁、槲皮素简便,所得产物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槲皮素 高速逆流色谱
下载PDF
荞麦黄酮和荞麦糖醇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杨鹏 李艳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荞麦麸皮中活性成分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方法:以苦荞麸皮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醇提残渣水解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的混合物)和甜荞麸皮水提物(主要成分为荞麦糖醇)为实验材料,测定3个样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 目的:了解荞麦麸皮中活性成分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方法:以苦荞麸皮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醇提残渣水解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素的混合物)和甜荞麸皮水提物(主要成分为荞麦糖醇)为实验材料,测定3个样品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市售胰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为参照;通过研究底物、抑制剂和酶的加入顺序对抑制率的影响,初步确定醇提水解物的抑制机理。结果:实验材料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依次为奥利司他>醇提水解物>醇提物>水提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7、1.94、2.53、17.6 mg/m L;醇提水解物的抑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苦荞黄酮与底物相互作用,从而阻碍了底物与酶的作用,属于竞争性抑制。结论:荞麦黄酮(即醇提物和醇提水解物)对胰脂肪酶有抑制活性;醇提残渣经高压水解后更有利于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荞麦糖醇(即水提物)在低质量浓度下抑制效果不明显,在较高的质量浓度下则表现出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黄酮 荞麦糖醇 芦丁 槲皮素 异槲皮素 胰脂肪酶 抑制剂
下载PDF
荞麦粉、皮、壳及芽中黄酮类含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任顺成 孙军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0-214,共5页
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和HPLC的方法分别对甜荞与苦荞不同部位(粉、皮、壳、芽)的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荞麦品种的粉、皮、壳以及不同发芽时间的芽中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不同。
关键词 荞麦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HPLC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苦荞幼苗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9
作者 蔡娜 淡荣 陈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93,共3页
以苦荞"榆6-2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苦荞芽菜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荞麦芽菜中,槲皮素的含量甚微。水分胁迫可以增加荞麦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复水以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总黄酮和芦... 以苦荞"榆6-2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水分胁迫下的苦荞芽菜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荞麦芽菜中,槲皮素的含量甚微。水分胁迫可以增加荞麦总黄酮和芦丁含量。复水以后,水分胁迫处理的幼苗总黄酮和芦丁含量仍高于对照。荞麦幼苗的黄酮和芦丁含量同样受发育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水分胁迫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苦荞芦丁水解酶的最适作用条件及Cu^2+对酶活性的抑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晓东 王转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3-227,共5页
干燥的苦荞麦种子粉碎后经20mmol/L的醋酸盐缓冲液抽提,Resource Q和Superdex G75 HR 10/3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芦丁水解酶,测定该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研究Cu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芦丁水解酶的分子质量约70kD,最适作用p... 干燥的苦荞麦种子粉碎后经20mmol/L的醋酸盐缓冲液抽提,Resource Q和Superdex G75 HR 10/3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芦丁水解酶,测定该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研究Cu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荞芦丁水解酶的分子质量约70kD,最适作用pH值为5.0。反应体系选择20%乙醇时,可保留酶的活性不被抑制,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50%时,对酶的活性抑制率达90%以上,表明可选用低体积分数乙醇作为芦丁的溶剂,用于芦丁水解酶测活体系及后续槲皮素制备研究。荧光光谱表明,Cu2+与芦丁水解酶以物质的量比1:1的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可以使酶的荧光发生猝灭,水解芦丁的活性降低。表明Cu2+对芦丁水解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芦丁 槲皮素 芦丁水解酶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