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客对于佛教景区的凝视——以五台山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白玫 赵鹏宇 宋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1-25,共5页
为了解佛教景区游客凝视的内容,挖掘佛教景区文化底蕴。通过选取携程网上关于五台山景区的325篇日志和600张照片,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1)61%的照片显示了物质文化符号,游客凝视多数停留在佛教建筑物上;(2)8%的照片... 为了解佛教景区游客凝视的内容,挖掘佛教景区文化底蕴。通过选取携程网上关于五台山景区的325篇日志和600张照片,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表明:(1)61%的照片显示了物质文化符号,游客凝视多数停留在佛教建筑物上;(2)8%的照片显示了非物质文化符号,集中在佛教法事、庙会活动上;(3)31%的照片为佛教信徒日常生活与修行,游客对于佛教信徒的生活有极大的兴趣。五台山景区要关注游客需求,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凝视 非物质文化 佛教信徒生活
下载PDF
道家哲学与中医养生的和谐统一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霞 吴水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97-2699,共3页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由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 道家哲学中蕴涵了丰富的贵生、养生理论与实践,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在其理论体系上逐步形成了"医道相通"的哲学观。由于道家以人生的终生修道为实践和练功中对中医学的需要,使其在修练中不由自由地与中医养生融合为一体,身体力行的推动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以"合于道"为准则,主张去欲、主静、守一和调息,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长生久视","全命保生",以尽终其天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养生 无为 生命
下载PDF
庞蕴与中国居士佛教美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3,共9页
在中国居士佛教与居士佛教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庞蕴都作出过重要贡献。他自觉地把创作诗偈作为表达禅悟、宣扬禅理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他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指明了进行诗偈创作的动机与宗旨,还把吟诗作为获得禅悟、进入禅境的一种重要手... 在中国居士佛教与居士佛教美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庞蕴都作出过重要贡献。他自觉地把创作诗偈作为表达禅悟、宣扬禅理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他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指明了进行诗偈创作的动机与宗旨,还把吟诗作为获得禅悟、进入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提出了涉及文艺审美鉴赏的审美心态、审美方式、审美内容和审美效应的重要命题。在他的语录(公案)和诗偈中,蕴涵着有关日常生活审美的思想,涉及生活态度、生活准则、生活取向、生活境界等方面的生活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蕴 中国居士佛教美学 生活审美观
下载PDF
人类智慧之光——走进中国佛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文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1,共7页
提起佛学,当然就要讲到佛教,因为,佛学是佛教的经典,讲佛学就是讲佛教的学说。但是佛教和佛学的概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佛教是一种宗教,除了有其完整的教义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仪式、信仰。而佛学则专指佛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学说,是佛教... 提起佛学,当然就要讲到佛教,因为,佛学是佛教的经典,讲佛学就是讲佛教的学说。但是佛教和佛学的概念还有一定的区别。佛教是一种宗教,除了有其完整的教义之外,还有一整套制度、仪式、信仰。而佛学则专指佛教典籍中所包含的学说,是佛教各种流派所遗存下来的学术著作和学术理论,内容大多是探讨宇宙、人生、社会的一些根本问题,涉及哲学、宗教学、思维学诸多学术领域。我国的佛学博大精深,典籍汗牛充栋,其理论深邃幽微,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 无神论 人生哲学 善恶观
下载PDF
超越人生的困境——论苏东坡对佛学如是观的认识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立勋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5期46-50,共5页
苏东坡对佛学人生观的领悟概括地讲即是对佛学“如是观”的认识。所谓“如是观”,在佛学 中的本义被认为是以一种非世俗的般若佛智来观照世法真实相状的正确看法。因此,苏东坡虽经历诸多人 生痛苦,却能以超然的态度作“如是观”,这也可... 苏东坡对佛学人生观的领悟概括地讲即是对佛学“如是观”的认识。所谓“如是观”,在佛学 中的本义被认为是以一种非世俗的般若佛智来观照世法真实相状的正确看法。因此,苏东坡虽经历诸多人 生痛苦,却能以超然的态度作“如是观”,这也可以说是般若空观在东坡生活道路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人生观 如是观 现实 超越现实
下载PDF
汉语佛教成语中的佛学智慧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栋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汉语佛教成语正是两种文化——梵、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语佛教成语已成为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学作品中,影响着其它文化形态。它蕴涵着丰富的佛学智慧和人生哲理,指导我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智慧、正确的处世原则和真诚的警策规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佛教成语 佛学智慧 人生哲理
下载PDF
诗情澎湃的人生——论八指头陀的禅诗 被引量:1
7
作者 哈斯朝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6,共7页
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 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同时使他踏上了诗歌创作的征途。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出版了好几部诗集。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与诗有缘,巧遇良师;以诗会友,诗名于世;善写梅花,诗表身世;学佛咏诗,通诗于禅;以诗言志,爱国护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指头陀 敬安禅师 白梅和尚 爱国诗僧:禅诗 通诗于禅 诗情 人生
下载PDF
池田大作的女性文明思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傅红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池田大作维护女性生命尊严,发挥女性潜在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的女性文明论是以"生命尊严"为核心的《妙法莲华经》佛教思想的体现,同时又有其独到伟大之处。突破已有的对池田大作女性观的单纯性研究,将其置于佛法背景... 池田大作维护女性生命尊严,发挥女性潜在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的女性文明论是以"生命尊严"为核心的《妙法莲华经》佛教思想的体现,同时又有其独到伟大之处。突破已有的对池田大作女性观的单纯性研究,将其置于佛法背景下考察,其女性文明思想是关于构建"生命尊严"思想体系、实现和平共生幸福理想社会的系统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女性文明 生命尊严 佛教思想
下载PDF
论佛教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勇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2期10-13,共4页
佛教伦理思想是理解佛教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佛教在积极地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规则,另一方面则通过自身丰富的思想、历史、文化底蕴,向现代社会提供着构建和谐的积极因素。从现实的经验层面看,研究佛教伦理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 佛教伦理思想是理解佛教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佛教在积极地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规则,另一方面则通过自身丰富的思想、历史、文化底蕴,向现代社会提供着构建和谐的积极因素。从现实的经验层面看,研究佛教伦理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故而本文从佛教自身的资源出发,通过国家管理、道德建设和生命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佛教伦理思想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伦理 国家管理 道德建设 生命文化
下载PDF
《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形象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21-127,184,共8页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出其形象特点。《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是经历了出生到涅槃的神性人,又是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性神,其形象是时间上纵向单一性和空间横向多重性的交汇,是立体、多元而不可复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谱》 释迦牟尼 生命过程 外貌形象 法理形象
下载PDF
工科专业教育工作中应当注意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1
作者 程勃 丁彦礼 罗润林 《高教学刊》 2018年第12期80-82,共3页
从2018年开始00后即将成为受大学教育的主要客体,70后、80后教师将成为教育的主要主体,由此必然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文章分析了由客体带来的新问题如"校园贷"、"佛系"和由主体带来的新问题。在分析问题后文章给出了&... 从2018年开始00后即将成为受大学教育的主要客体,70后、80后教师将成为教育的主要主体,由此必然产生一系列新问题。文章分析了由客体带来的新问题如"校园贷"、"佛系"和由主体带来的新问题。在分析问题后文章给出了"案例教学法"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及在地球物理课程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贷 佛系 情景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浅谈苏轼的医学贡献
12
作者 岳宗相 谢晓龙 +2 位作者 易琼 周建国 谢春光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9-10,共2页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数十篇养生方面的文章,还有一些养生知识散在于他的诗词中。苏轼所到之处,总是尽可能了解民情民苦,力求减轻人民疾苦,重视疫病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轼土言》 《问养生》 《书养生后论》 《养生说》 《续养生说》 《养生偈》 医学贡献
下载PDF
冯道的人生之道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金才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61-65,共5页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古代 政府官员 人生态度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下载PDF
陕西省榆林市佛教净土宗信众的社会组成结构与日常宗教活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璐 《榆林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6-33,共8页
通过发放问卷、个别采访、集体访谈三种田野调查方式,对陕西榆林佛教净土宗信众目前的社会组成结构与日常宗教生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净土宗信众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隐蔽性三个较为突出的群体特征,这说明现阶段当地净土宗信众的群... 通过发放问卷、个别采访、集体访谈三种田野调查方式,对陕西榆林佛教净土宗信众目前的社会组成结构与日常宗教生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地净土宗信众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隐蔽性三个较为突出的群体特征,这说明现阶段当地净土宗信众的群体心理处于明显的内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榆林市 净土宗信众 社会组成结构 日常宗教生活 内倾状态
下载PDF
论《金瓶梅词话》中的宗教与西门庆家庭的日常生活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相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8-85,共8页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永福寺、报恩寺、玉皇庙等十余处佛寺、道观,描写了吴道官、潘道士、王姑子、薛姑子等宗教人物,反映出宗教已经渗透到西门庆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西门庆及其家庭成员对宗教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参加的宗教活动...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永福寺、报恩寺、玉皇庙等十余处佛寺、道观,描写了吴道官、潘道士、王姑子、薛姑子等宗教人物,反映出宗教已经渗透到西门庆家庭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西门庆及其家庭成员对宗教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异,参加的宗教活动也各有不同,但是他们主要是利用宗教,或祈福或娱乐,并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金瓶梅词话》中宗教人员的素质也良莠不齐,有的素质较高,有的素质较低。《金瓶梅词话》对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它不相信宗教的宣传,但是又想通过宗教对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加以警告或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宗教 西门庆 佛寺 道观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晚明王彦泓女性佛教生活诗略论
16
作者 李小荣 侯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王彦泓在晚明诗坛是另类的存在,以写艳情诗和悼亡诗出名,并且,这两类作品都和女性的佛教家庭生活高度融合。究其成因,一方面,和他崇尚艳体、艳词的文学理论及以维摩禅的生活诗性化为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受时代风尚和家族佛... 王彦泓在晚明诗坛是另类的存在,以写艳情诗和悼亡诗出名,并且,这两类作品都和女性的佛教家庭生活高度融合。究其成因,一方面,和他崇尚艳体、艳词的文学理论及以维摩禅的生活诗性化为指导思想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受时代风尚和家族佛教信仰共同熏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彦泓 女性佛教生活 诗歌创作
下载PDF
佛教伦理与吴地人的生存方式
17
作者 孙勇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3-36,共4页
佛教文化是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型塑了吴地人的性格,渗入吴地人的生存方式中。吴地人生活在"去恶向善"的佛教氛围中,具有"善"的品性,表现为吴地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知足"。吴地人对世间的一... 佛教文化是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型塑了吴地人的性格,渗入吴地人的生存方式中。吴地人生活在"去恶向善"的佛教氛围中,具有"善"的品性,表现为吴地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知足"。吴地人对世间的一切都能抱持知足的心态,具体体现为:不比较、不计较;不贪求,不铺张;有节制,善于精打细算;有理性,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伦理 生存方式 吴地人
下载PDF
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禅僧的“儒·释”论争与其内部分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明兵 《古代文明》 CSSCI 2014年第1期78-84,113-114,共7页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qu... "儒释"论争在日本五山禅林的展开,与中世大批禅僧入华留学活动和宋学东传日本密不可分。就其内在理路和发生脉络而言,该过程大致经历了理论上的"排儒斥朱"→"儒释调和"→"儒释道三教一致"→"排佛归儒"和行动上的"脱佛还俗"。出身相国寺的藤原惺窝和出身建仁寺的林罗山"脱佛还俗"、形成"京师朱子学"一派,不仅是五山禅林内部分化与蜕变的转折点,还是日本"朱子学"兴起的重要标志。由于该过程还反映了中世佛教文化向近世以儒学为宗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转变趋向,所以它同时也是儒学"日本化"的一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禅僧 脱佛入儒 藤原惺窝 林罗山 朱子学
下载PDF
儒、释、道的人生价值观比较
19
作者 赵喜婧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儒家追求人格完善,世俗价值,主张重义轻利,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佛教以"缘起性空"解释人的本性,强调众生平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现实;道教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顺其自然,提倡人生自然无为,遵道而为。... 儒家追求人格完善,世俗价值,主张重义轻利,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有所作为;佛教以"缘起性空"解释人的本性,强调众生平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超越现实;道教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顺其自然,提倡人生自然无为,遵道而为。认真总结并批判吸收儒、释、道三家在人生价值思想的精华,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家 道家 人生价值观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生命意蕴
20
作者 兰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69,85,共7页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 ,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生命意蕴 原型 精神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