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ing Commission and Agent System of “Village-level Accounting” 被引量:1
1
作者 SHI H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2期192-196,共5页
Rural finance is an issue concerned with rural people, improving ru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to close the relations of cadres and masses, maintain rur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 Rural finance is an issue concerned with rural people, improving ru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important to close the relations of cadres and masses, maintain rur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main problems of village financial, the needs of introducing commission and agent system of "village-level accounting" for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commission and agent system of "village-level accou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ru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village-level accounting commission and agent system
下载PDF
Building Incubators for Chinese Socialist Human Rights Values
2
作者 Cui Yuying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4年第5期8-9,共2页
We are announcing the second group of na- 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as well as pleasant event in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 We are announcing the second group of na- tional 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ases, which is a significant as well as pleasant event in China's human rights development. On behalf of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 con- gratulations t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Fudan University, Wuhan University, Shandong University and th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 would also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re- spect to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who have made excellent contribu- tions to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over the past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ice WELL building Incubators for Chinese socialist Human Rights Values CPC
下载PDF
中国数据新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翟红蕾 夏铭泽 刘金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224,共12页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而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建设是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在数据新闻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胜任力理论和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多层...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而高质量数字化人才建设是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在数据新闻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胜任力理论和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一套多层级、细粒度的数据新闻人才岗位胜任力量化等级模型,根据该模型指标体系,数据新闻人才培养需要从个人特质、知识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聚焦数据新闻人才培养要素,落实人才胜任力提升;实践国家数字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新闻舆论宣传;对接国际数据新闻传播轨道,大力建构国际化传播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战略 数据新闻 岗位胜任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学理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蒋英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性回应和解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重大时代课题,系统性回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面性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科学性指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是其体系性的内在基础,体系性是其学理性的外在表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的文化使命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武汉历史建筑遗产刍议
5
作者 陈李波 刘宇哲 +1 位作者 徐宇甦 方志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6-11,共6页
武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的历史建筑,无论是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还是对过去文化记忆的传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武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的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用大量的实例,探寻建筑的科学价值... 武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的历史建筑,无论是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还是对过去文化记忆的传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武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的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用大量的实例,探寻建筑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尝试唤起人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背景下的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历史建筑发展概况 建筑艺术特征
下载PDF
根本准则: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线要求
6
作者 周小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重大变革。确保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处在关键和核心位置的根本准则。从涵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基础、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国际地位和基本规律的五个维度,超越一... 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将是人类文化发展史的重大变革。确保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处在关键和核心位置的根本准则。从涵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基础、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国际地位和基本规律的五个维度,超越一般性准则,凝练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准则。五条根本准则是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也是贯穿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始终的强制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强国 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本准则
下载PDF
论“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结构体系与现实指向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安龙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其与“两个务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充分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 “三个务必”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其与“两个务必”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个务必”的提出有其充分而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它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论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汲取等基础上的,具有“辩证统一”的体系构成、“一体两翼”的结构布局、“一故两新”的演进脉络、“融通互动”的作用机制等。“三个务必”思想内涵丰富、历史意义深远,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激发磅礴动力,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明确具体路径,为丰富党员干部精神世界提供根本遵循,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重要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三个务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精神力量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下文化转型的内涵、逻辑与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杰远 魏亚丽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64-75,共12页
文化转型是检视人类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尺度,与制度创新、经济转轨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形式、政治基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转变。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集中体现为文化范式的转变、文化生态的演变、文化心理的嬗变等方面。之... 文化转型是检视人类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尺度,与制度创新、经济转轨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形式、政治基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转变。当代语境下的文化转型集中体现为文化范式的转变、文化生态的演变、文化心理的嬗变等方面。之所以形成以上认识,在于文化转型彰显了文化演进的理论必然性,见证了文化变迁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文化建设的实践必然性。这就要求文化转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文化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确保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运用系统、辩证和创新思维以及健全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以确保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重塑文化主体性并协调技术与人文以确保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中国式文化现代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苏婷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能够在多元复杂的社会形势中,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强心针,强化培育的系统思维,厚植培育的历史视野,从而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因此,要将伟大建...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能够在多元复杂的社会形势中,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强心针,强化培育的系统思维,厚植培育的历史视野,从而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因此,要将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思政课课堂、红色资源和以人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中,发挥其对价值观培育的引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培育 价值引领
下载PDF
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士鹏 于梦薇 《长白学刊》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 基于中国共产党在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形成了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中,“政党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协同推进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性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之间的相互促进为内在机理;以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执政能力和全面从严治党能力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统筹规划功能、系统推进功能和激励凝聚功能为互构联结的整体呈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同向同行的价值目标。三者共同彰显了中国特色治理框架下的独特互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 协同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伟力与实践指向
11
作者 图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突出的实践指...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内涵,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突出的实践指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对于激发中华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积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权建设的语言生态审视
12
作者 唐圆梦 贺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语言生态影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语言生态视域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建设,... 文化话语权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影响是多方面、深层次的。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语言生态影响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语言生态视域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权,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建设,推进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地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权建设面临西方文化霸权、传统封建封闭语言、网络恶性语言以及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语言等语言生态挑战。因此,需要从话语内容、话语载体、话语表达等方面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话语权建设 语言生态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党性的出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丁俊萍 穆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6,共12页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由其性质、宗旨、使命决定,因而具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党性是把党锻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新时代增强党性是在新征程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由其性质、宗旨、使命决定,因而具有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先进性。党性是把党锻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硬钢铁的核心要素,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新时代增强党性是在新征程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增强党性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党性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要求蕴含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内涵包括夯实思想根基、站稳人民立场、提高政治修养、加强组织纪律、提升道德修养。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党性,必须在学思想中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在重实践中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在建新功中建章立制、推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党建 自我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主题教育活动
下载PDF
准确把握习近平“五新”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
14
作者 吴永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战略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提出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重要论断系统回答了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对习近平新... 战略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在202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提出的“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重要论断系统回答了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凸显出我国发展新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我国发展新的战略任务,“两个关键期”的交汇重合反映出我国发展进入新的战略阶段,坚定不移走好“五个必由之路”构成我国发展新的战略要求,“两个大局”同步交织和相互激荡展现出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环境。准确把握习近平“五新”重要论断,可以有效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有利条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期 必由之路 两个大局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拓展了制度创新的文化空间
15
作者 张艳娥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2期1-8,F0002,共9页
习近平围绕“第二个结合”的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自信的文明根基,能让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根脉”与“魂脉”相统一的论述深刻... 习近平围绕“第二个结合”的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自信的文明根基,能让我们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根脉”与“魂脉”相统一的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制度内生演化的文化机理,“相契合”“相贯通”的阐释揭示了中国制度走向社会主义的深层文化根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国制度优势的文明根基,“相融通”“文化主体性”等论述为制度体系的效能转化、制度话语的建构与完善指明了着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建设
下载PDF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开拓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仲泉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38,44,共1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果。邓小平的初心及其与其他革命者为新中国诞生和内地完全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使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他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打下了良好基础。他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开拓者。他阐述了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历史条件,为其作出重要政治理论准备,实施了一系列“大政策”。他主持党的十三大开幕式,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初步成型。他在“南方谈话”中全面论述了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工程中的重大政治理论战略问题。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下载PDF
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25
17
作者 龙花楼 刘彦随 +1 位作者 唐国平 陈玉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0-796,共7页
结合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运用双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并从土地利用的视角探讨了昆山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1987—2000年间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 结合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运用双变量统计分析模型分析了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并从土地利用的视角探讨了昆山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1987—2000年间昆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被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水面养殖坑塘和工矿交通用地大量占用,土地利用斑块破碎化非常明显。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和经济改革措施是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作者提出昆山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1)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2)通过实施耕地整理,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3)科学编制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整合土地资源,提高集约用地水平;(4)创新用地管理机制,加快建立土地利用中农民利益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生活宽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新农村建设 农村可持续发展 昆山市
下载PDF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华甫 张凤荣 +3 位作者 王茹 宋伟 孟媛 李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q...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土地整理则是以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二者在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土地整理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楔入点和重要工作平台。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新农村建设对于土地整理的新要求;并据此就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目标、原则、内容和模式选择等提出思路,为今后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土地整理 目标 内容 模式选择
下载PDF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汭 罗永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关键性的基础工程之一。新的形势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关键性的基础工程之一。新的形势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执法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紧迫重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新农村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着重从“服务组织系统”和“服务创新系统”的角度,阐述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化服务体系 系统构建
下载PDF
农业科技团队助推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毛建 王慧 +4 位作者 徐大胜 周大薇 俞宁 付安静 史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3-306,共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勾画了宏伟蓝图。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尤其是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笔者就农业高校以非常规的组织形式介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例,并根据"团队"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勾画了宏伟蓝图。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尤其是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责无旁贷。笔者就农业高校以非常规的组织形式介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例,并根据"团队"理论,介绍了学院在新农村建设中组建科技团队和团队创新所作的探索与实践。在加强科技团队建设过程中,学院的科研、技术推广、为地方经济服务、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研究与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团队的组织形式,是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之一。该研究对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在为"三农"服务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团队 新农村建设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