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ignificance of Carbon 14 in Graphite Reactor Components at End of Generation
1
作者 Martin Metcalfe Athanasia Tzelep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9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250,000 tonnes of irradiated graphite worldwide that will require eventual disposal. This graphite arises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but principally comprises moderator and struc...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250,000 tonnes of irradiated graphite worldwide that will require eventual disposal. This graphite arises from a number of sources, but principally comprises moderator and structural materials for experimental reactors, production reactors, commercial power reactors and fuel assemblies. In the UK,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its irradiated graphite is classified as Intermediate Level Waste. Such waste is not heat generating but has a radioactive content exceeding 4 GBq per tonne alpha or 12 GBq per tonne beta/gamma activity. Whi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ste is not consistent across states and proposals by individual stat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graphite waste vary considerably, a common interest is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its radioactive content. The radionuclides in irradiated graphite present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long-term hazard are Carbon 14 (C-14) and Chlorine 36 (Cl-36) with half-lives of 5730 and 301,000 years respectively.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in which C-14 is produced, its distribution within irradiated graphite and realistic quantification of activity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improved characterization to validate its status within current or future waste classifications, segregation to reduce Intermediate Level Waste volumes, or treatment to reduce activity enabling re-classification as Low Level Waste. This paper reviews all these issues and then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14. Some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 Nuclear Laboratory study of C-14 levels in carbonaceous deposits and the underlying Magnox reactor graphite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thoroug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aste material.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aqueous leaching of C-14 from irradiated graphite and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s to minimize aqueous releas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some broader observation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14 in nuclear reactor graphite components and how these issu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reparing the lifetime management of new nuclear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MEDIATE Level Waste Nuclear reactor GRAPHITE components
下载PD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Monitoring of an Industrial Polypropylene Catalyzer Reactor with Component Analysis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被引量:16
2
作者 熊丽 梁军 钱积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24-532,共9页
Data-driven tools,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 benchmarks as process monitoring method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s that... Data-driven tools,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have been applied to different benchmarks as process monitoring methods.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s that the components of PCA are still dependent while ICA has no orthogonality constraint and its latent variables are independent.Process monitoring with PCA often supposes that process data or principal components is Gaussian distribution.However,this kind of constraint cannot be satisfied by several practical processes.To ex- tend the use of PCA,a nonparametric method is added to PCA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and kernel density esti- mation(KDE)is rather a good choice.Though ICA is based on non-Gaussian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KDE can help in the close monitoring of the data.Methods,such as PCA,ICA,PCA with KDE(KPCA),and ICA with KDE (KICA),are demonstrated and compared by applying them to a practical industrial Spheripol craft polypropylene catalyzer reactor instead of a laboratory em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统计过程监视 主要成分分析 克密尔聚酰胺纤维密度估算 聚炳稀 催化反应器 故障检出
下载PDF
中子成像技术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武梅梅 贺林峰 +3 位作者 阮世豪 王天韵 孙凯 陈东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中子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子成像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能力强、对轻元素敏感、可区分同位素和近邻元素等特性,非常适合开展含氢元素、近... 中子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中子成像利用中子不带电、穿透能力强、对轻元素敏感、可区分同位素和近邻元素等特性,非常适合开展含氢元素、近邻元素和同位素等材料的无损检测。通过概述中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结合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中子成像装置上的应用案例,重点综述了国内外中子成像技术在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岩石、核燃料元件、古代文物等领域的典型应用。随着中子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有望为我国更多领域研究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堆 中子成像 无损检测 氢含量和分布 文物保护 核燃料元件
下载PDF
液力悬浮式控制棒落棒动力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杨振东 孙佳翔 +3 位作者 张巧玲 施苏齐 赵思茂 李国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2-690,共9页
钠冷快堆中非能动停堆的控制棒下落规律和下落时间是控制棒设计的重要参数,是典型的水动力学问题。为解释钠冷快堆控制棒组件在落棒试验中的摆动和撞击现象,采用仿真软件动网格方法模拟研究了控制棒的下落过程,分析了影响控制棒下落规... 钠冷快堆中非能动停堆的控制棒下落规律和下落时间是控制棒设计的重要参数,是典型的水动力学问题。为解释钠冷快堆控制棒组件在落棒试验中的摆动和撞击现象,采用仿真软件动网格方法模拟研究了控制棒的下落过程,分析了影响控制棒下落规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缓冲控制棒下落速度的方法,试验件落棒时间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之间的误差为2.44%。主要结论:模拟发现控制下落过程出现晃动与偏心现象,降低控制棒重心可减缓晃动幅度;控制棒初始偏心及下落偏心对总体下落时间影响较小;缓冲杯底部小孔不影响缓冲效果,缓冲杯表面采用锯齿形沟槽结构可有效提高缓冲效果,锯齿形沟槽缓冲效果比矩形槽提高了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组件 控制棒落棒 下落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PCA-SVM的小型自然循环铅冷快堆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5
作者 马永健 冯云 +1 位作者 孙培伟 魏新宇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1,共8页
离岸式小型自然循环铅冷快堆运行在恶劣环境下,且通常少人值守,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故障可能对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为及时检测和诊断传感器故障,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所提方法基于数据驱动,... 离岸式小型自然循环铅冷快堆运行在恶劣环境下,且通常少人值守,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故障可能对系统的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为及时检测和诊断传感器故障,提出了一种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所提方法基于数据驱动,不需要系统的详细数学模型或特定状态的先验知识。采用PCA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数据维度。使用MATLAB/Simulink中构建的小型铅冷快堆动态模型,产生传感器数据,以训练和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冷快堆 传感器故障 故障诊断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熔盐堆散体石墨组件堆芯结构变化对核反应性的影响
6
作者 曹金通 朱贵凤 辜峙钘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20,共11页
熔盐堆由于其燃料的流动性,堆芯结构变化会导致堆芯燃料分布及装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堆芯物理特性参数。本文以新型实心六棱柱石墨组件熔盐堆堆芯设计模型为参考,使用MCNP程序分析了热膨胀、流体冲刷及堆本体震动和石墨辐照形变等因素... 熔盐堆由于其燃料的流动性,堆芯结构变化会导致堆芯燃料分布及装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堆芯物理特性参数。本文以新型实心六棱柱石墨组件熔盐堆堆芯设计模型为参考,使用MCNP程序分析了热膨胀、流体冲刷及堆本体震动和石墨辐照形变等因素导致的堆芯组件变形、位移等微小几何变化,并研究了这些堆芯结构变化对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膨胀引起的堆芯结构变化引入负反应性;流体冲刷及堆本体震动导致的石墨组件偏移,引入的反应性是波动的,但整体趋势是石墨组件向堆中心偏移,引入正反应性,向堆外围偏移,引入负反应性。为保障反应堆安全运行,需要将石墨组件约束在一定范围内;石墨辐照形变会使反应性先减小后增大,在堆芯寿期末堆芯反应性仍小于寿期初,该反应性变化可由在线加料或移动控制棒补偿,对熔盐堆运行影响有限,但需考虑该批燃料再入新堆后的临界控制问题。本文的研究将为熔盐堆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堆 石墨组件 堆芯结构 反应性 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钠冷快堆新组件装载机控制系统设计
7
作者 谢正 董升国 +1 位作者 朱皓 张喜梅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2期23-26,共4页
新组件装载机是钠冷快堆新组件工艺运输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实现组件的抓取、插入及转移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精确地抓取和释放组件,根据设备控制要求设计了一套主要由西门子PLC及数字交流伺服控制器组成的半闭环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其... 新组件装载机是钠冷快堆新组件工艺运输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主要实现组件的抓取、插入及转移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精确地抓取和释放组件,根据设备控制要求设计了一套主要由西门子PLC及数字交流伺服控制器组成的半闭环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装载机执行机构进行驱动控制、设备内外部联锁保护、各种信息的显示和存储以及报警等,最终实现组件的抓取、转移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组件装载机 控制系统 交流伺服 钠冷快堆
下载PDF
基于PCA的气冷微型堆堆芯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成龙 周梦飞 +2 位作者 张鹏 刘国明 袁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7-1477,共11页
先进微型堆的研发面临仅依靠少量堆外探测器信号实现堆芯在线监测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堆外探测器空间响应函数进行堆芯功率重构和棒位预测的方法,并在气冷微型堆上初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核设计程序构... 先进微型堆的研发面临仅依靠少量堆外探测器信号实现堆芯在线监测的挑战。本研究提出一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堆外探测器空间响应函数进行堆芯功率重构和棒位预测的方法,并在气冷微型堆上初步验证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核设计程序构建不同工况下堆芯节块功率分布数据库,可以选择少于堆外探测器信号个数的主成分实现堆芯功率分布的降维,且样本恢复精度在2.5%以内;为保证主成分的适用性,应使功率分布数据库包含尽量全面的工况因素;堆外探测器响应函数受其与堆芯节块的相对位置影响显著,轴向探测器响应受前后反射层厚度影响明显,径向探测器响应与全堆燃料组件列均有映射关系;节块级功率重构可基于主成分降维和堆外探测器信号通过最小二乘法实现,重构误差在2.9%以内;轴向芯块级功率重构可基于重构的节块级功率通过多项式拟合实现,最大功率因子拟合误差在0.2%以内;棒位预测可通过构建棒位与功率在主成分上的投影系数之间函数映射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实现,棒位预测偏差在0.5 cm以内。该堆芯在线监测方法功率重构、棒位预测精度高,不受堆型和工况限制,可应用在各种先进微堆研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微型堆 主成分分析 堆外探测器响应函数 功率重构 控制棒棒位预测
下载PDF
液相柴油加氢反应器内件损坏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9
作者 赵挺云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61-163,共3页
SLHT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取消了复杂的高压循环氢系统,代之以简单的循环油系统,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反应器内全液相操作,反应器的长径比、床层高度不受双相流动模型的限制,内构件少,能耗降低显著,比传统的滴流床技术低40%以上。不同于传统的... SLHT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取消了复杂的高压循环氢系统,代之以简单的循环油系统,采用上流式反应器,反应器内全液相操作,反应器的长径比、床层高度不受双相流动模型的限制,内构件少,能耗降低显著,比传统的滴流床技术低40%以上。不同于传统的滴流床加氢反应器,上流式反应器在压降升高后无法进行催化剂撇头,使得反应器压降成为制约装置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的主要瓶颈。本文对因反应器压降高造成内件损坏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压板层约翰逊网安装方式、完善操作工况、降低反应循环比、优化催化剂装填方案等措施,取得显著效果,对同类液相柴油加氢装置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柴油加氢 上流式反应器 压降升高 内件损坏 对策研究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 of Variation of Flow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Using PCA and ANOVA
10
作者 Govindasamy Vijayan R. Saravanane T. Sundararaja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7年第4期56-74,共19页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state-of-the art waste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is technology equalization,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clarification are ...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state-of-the art waste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In this technology equalization,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secondary clarification are performed in a single reactor in a time control sequence. SBR system is idler for the areas where the available land is limited, since it operates in less space and very cost effective even on small scales. The control of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often complicated due to the dynamic change in the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w wastewater, flow rates and other parameters influencing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in SBR has a unique cyclic batch oper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BR was studied using pilot and real plant at Puducherry. The parameter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are flow,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pH, temperature, influent and effluent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s a part of the study, the effect of constant flow and varying flow on the organic loading of the influent TSS, BOD and CO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organic load of the effluent parameters were examined to identify 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of the parameters in relation to the flow. The impact of flow on other parameters was also examin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pilot and real plants were analyzed using multi 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like correlation analysi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nstant flow had no significant role and the influent parameters alone had the critical role, whereas varying flow as well as the influent parameters had the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MLS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下载PDF
1750 MW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焊接翻转装置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恩光 何政律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86,共6页
在单机容量1750 MW核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RPV)研制过程中,接管组件在RPV筒体组件上的环缝窄间隙焊接和接管孔内壁热丝TIG堆焊,均需要RPV筒体组件以相应待焊接管轴线为旋转中心轴线,在满足相应焊接线速度要求下进行整体翻转。通过设计... 在单机容量1750 MW核电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RPV)研制过程中,接管组件在RPV筒体组件上的环缝窄间隙焊接和接管孔内壁热丝TIG堆焊,均需要RPV筒体组件以相应待焊接管轴线为旋转中心轴线,在满足相应焊接线速度要求下进行整体翻转。通过设计接管焊接翻转装置,实现了工艺装备携带工件的整体翻转功能,其旋转速度0.02~0.45 r/min,翻转整体重量小于500 t,满足了接管焊接与接管孔堆焊的工艺技术要求。经实际应用,工艺装备在焊接预热造成的高温气氛环境、重载、连续工作时间长等使役工况下性能稳定、控制精度可靠,接管焊接和接管孔堆焊均获得了良好的成型和焊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 接管焊接 焊接翻转装置 筒体组件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后博士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应对
12
作者 李焕梓 莫同鹏 +1 位作者 徐洪君 张亮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石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装置加氢原料汽油中烯烃含量较上周期增加,催化裂化稳定汽油在加氢脱硫的同时,产生了二次大分子硫醇,影响了博士试验通过率。优化操作使混合汽油总硫低于8μg/g后... 中国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石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装置加氢原料汽油中烯烃含量较上周期增加,催化裂化稳定汽油在加氢脱硫的同时,产生了二次大分子硫醇,影响了博士试验通过率。优化操作使混合汽油总硫低于8μg/g后仍会发生博士试验不通过的情况,对于青岛石化汽油产品的顺利出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青岛石化以化验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发现博士试验不通过的主要是原料烯烃含量、硫含量的增加以及催化剂烯烃饱和活性的下降导致大分子硫醇产生造成的。总结提出通过调整轻重汽油切割比例、使用低硫组分调合和采用串联氧化脱臭单元解决博士试验通过率低的问题。目前RSDS装置混合汽油中硫醇硫质量分数低于1μg/g,混合汽油博士试验全部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裂化汽油 博士试验 硫醇硫 催化剂活性 汽油切割比例 无硫组分调合 氧化脱臭反应器
下载PDF
加氢裂化装置大型化的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济辰 薛楠 李明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2689-2693,共5页
加氢裂化是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炼化装置,在新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下,加氢裂化装置的经济效益随着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常规加氢裂化装置规模受限于气、液相负荷大和设备机加工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单系列规模的扩大。针对加氢裂化装... 加氢裂化是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炼化装置,在新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下,加氢裂化装置的经济效益随着规模的扩大不断提高。常规加氢裂化装置规模受限于气、液相负荷大和设备机加工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单系列规模的扩大。针对加氢裂化装置大型化而产生的工程难点问题,在大型反应器及内构件、加热炉炉管布置及选型、高压换热器选型以及高压空冷管线布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优化流程设计解决了气、液相负荷的增大带来的一系列工业化问题,并在2.2 Mt·a^(-1)柴油加氢裂化装置实现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应用实例验证可行,装置运行平稳,各项技术指标先进,为加氢裂化装置大型化的工业应用提供了明确的设计思路及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大型化 反应器内构件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微界面上流式加氢反应器内构件开发与应用
14
作者 李小婷 李立权 +5 位作者 陈强 陈崇刚 盛维武 赵颖 郭为民 程永攀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保障微界面强化技术在上流式反应器应用的效果,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和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内构件技术(SLMG-Ⅰ)。该技术为微界面体系的稳定存在提供了流型保障,可在不干... 为保障微界面强化技术在上流式反应器应用的效果,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和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内构件技术(SLMG-Ⅰ)。该技术为微界面体系的稳定存在提供了流型保障,可在不干扰气液相界面的前提下为反应器提供最佳的物料分配。该内构件技术具有操作弹性大、物料分配均匀、催化剂拦截有效、不易堵塞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某炼油厂的上流式柴油加氢装置。应用结果显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入口径向温差均小于3.0℃,反应器最大径向温差为2.9℃,设备本身压力降小,能够保障上流式反应器以更缓和的操作条件生产满足国Ⅵ柴油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界面 上流式 加氢反应器 内构件 SLMG-Ⅰ技术 入口扩散器 分配器及分配盘 出口收集器
下载PDF
美国小型模块化压水堆堆内构件流致振动分析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刘锐 孙树海 +1 位作者 刘宇生 吴彦农 《核安全》 2023年第6期73-79,共7页
为评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堆内构件的综合振动行为,证明堆内构件在流致振动影响下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美国核管会(NRC)在2017年发布了第4版R.G.1.20《预运行和初始启动试验期间堆内构件振动综合评价大纲》。本文研究了第4版R.G.1.20... 为评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堆内构件的综合振动行为,证明堆内构件在流致振动影响下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美国核管会(NRC)在2017年发布了第4版R.G.1.20《预运行和初始启动试验期间堆内构件振动综合评价大纲》。本文研究了第4版R.G.1.20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堆内构件综合振动评价的特殊要求,包括:综合振动评价的范围的特殊要求、控制棒驱动系统和主泵需要考虑的特殊要求。调研了美国小堆Nu Scale堆内构件流致振动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可能影响小型模块化压水堆堆内构件振动的潜在激励机制,为我国小型模块化压水堆堆内构件流致振动的审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 堆内构件 流致振动 R.G.1.20
下载PDF
高收率和高纯度二异丁烯生产工艺
16
作者 刘成军 李宁 +2 位作者 林云涛 袁明江 周璇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367-370,共4页
开发出一种高收率和高纯度二异丁烯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为以高纯度异丁烯为原料,饱和轻烃为惰性组分,采用管式反应器、膨胀床反应器、催化蒸馏塔串级反应耦合流程,水及叔丁醇作为叠合反应的复合抑制剂。Aspen Plus模拟结果表明... 开发出一种高收率和高纯度二异丁烯的生产工艺。该工艺的主要特点为以高纯度异丁烯为原料,饱和轻烃为惰性组分,采用管式反应器、膨胀床反应器、催化蒸馏塔串级反应耦合流程,水及叔丁醇作为叠合反应的复合抑制剂。Aspen Plus模拟结果表明:异丁烯转化率为99.71%,产品中二异丁烯收率为93.59%,质量分数不低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丁烯 复合抑制剂 异丁烯 惰性组分 管式反应器 催化蒸馏塔 变压精馏 收率
下载PDF
基于零序幅值比较的电抗器匝间保护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卫 陈德树 +1 位作者 尹项根 张哲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66,共5页
针对高压电抗器小匝数匝间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零序补偿电压幅值比较原理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方案。即根据零序网络中零序电压在系统零序阻抗和电抗器零序阻抗上的分布情况,通过直接比较电抗器首端零序电压与补偿到电抗... 针对高压电抗器小匝数匝间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零序补偿电压幅值比较原理的电抗器匝间保护方案。即根据零序网络中零序电压在系统零序阻抗和电抗器零序阻抗上的分布情况,通过直接比较电抗器首端零序电压与补偿到电抗器末端中性点的零序补偿电压的幅值大小,来判别电抗器匝间故障。动模实验表明,该方案原理简单直观,灵敏度高,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电压 故障分量 电抗器 匝间保护
下载PDF
ITER计划与聚变能发展战略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一鸣 曾丽萍 +5 位作者 沈欣媛 张利 丁亚清 肖成馨 康卫红 王海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介绍了正在法国卡达拉奇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及其计划,重点分析了各国参与ITER计划的目的以及以ITER计划为主线的各国聚变发展战略。
关键词 核聚变堆 ITER计划 采购包 部件 氘氚实验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新型絮凝反应器工艺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毛进 王璟 +3 位作者 张江涛 王正江 苏艳 柴紫仪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7,112,共4页
根据微涡旋絮凝机理设计出新型絮凝反应器。通过与传统网格絮凝反应器的对比试验,对新型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效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反应器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新型絮凝反应器絮凝效果优于网格反应器,其对悬浊液处理效果稳... 根据微涡旋絮凝机理设计出新型絮凝反应器。通过与传统网格絮凝反应器的对比试验,对新型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效果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反应器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新型絮凝反应器絮凝效果优于网格反应器,其对悬浊液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后出水静沉30min,上清液浊度均能达到3NTU以下。相对传统机械搅拌澄清工艺,新型絮凝反应器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对流量变化适应性强、运行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涡旋 絮凝 反应器 扰流构件 悬浊液 浊度
下载PDF
秦山一期核电站SGTR导致堆芯熔化进程及事故缓解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许以全 苏云 曹学武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平台,对秦山-期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初因导致堆芯熔化严重事故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美国SANONOFRE核电站的IPE结果以及SURRY的PSA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缓解措施,如一回路补给水、... 采用自行研制的核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平台,对秦山-期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初因导致堆芯熔化严重事故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美国SANONOFRE核电站的IPE结果以及SURRY的PSA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缓解措施,如一回路补给水、二回路补给水、一回路卸压等,对该事故做了相应的严重事故管理。通过计算分析,对阻止SGTR导致堆芯熔化进程的缓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山一期核电站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破裂 严重事故管理 缓解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