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built-land chang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Suqiong CHEN Jianf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Comparative study of LUCC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could be a good case for study because of their geographical proximities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similarities. Fujian and Taiwan had gone through and curr... Comparative study of LUCC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provinces could be a good case for study because of their geographical proximities and historical, cultural similarities. Fujian and Taiwan had gone through and currently are in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Taiwan is in the stage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and Fujian is in the intermediat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By using the official statistics, changes of built-land in Fujian and Taiwa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two provinces seemed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t-land changes, i.e., accelerating development, and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forming a pattern with the economic layout of two sides acting in cooperation with eath other. If comparing different industrialized areas in Fujian with industrialized stages in Taiwan, it is clear that these two provinces seemed to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of synthesized index of built-land change (Lc), i.e., which is from stabilization or comparative stabiliza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high expansion at the intermediate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n followed by low consumption at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but the Lc of the initial and the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aiwan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ujian. The results from comparison on relevant indexes have show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ing rate of Fujian is actu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built-land in Taiwan, but its using efficiency of regional built-land is also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aiwan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later stage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Fujian.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of the built-land changes in both provinces were analyzed in Causal Models of Path Analysis, and its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built-land changes of the two provin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Countermeasur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built-land in Fujian put forward in this article is to strengthen its intension and tap the latent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t-land change regional comparison INDUSTRIALIZATION Fujian TAIWAN
下载PDF
基于混合用地模式识别的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
2
作者 肖华斌 何心雨 +2 位作者 杨謦铭 盛硕 史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6,共7页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 城市绿色空间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调节功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高温健康胁迫风险。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老城区建成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复杂建成环境中绿色空间的降温效应,特别是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阈值、形状等还需进一步明晰。在厘清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和绿色空间降温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冷热岛分析提取-混合用地模式聚类识别-混合用地模式热效应分析-典型绿色空间降温效应分析”的研究框架。针对当前城市绿地指标失实、结构失衡、功能失调等现实问题,选择济南市老城区典型片区进行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层建筑混合用地模式中绿色空间的降温强度、降温面积阈值、形状及植被覆盖度等,总结了具有高降温效能的绿色空间模式,为促进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复杂建成环境 混合用地模式 绿色空间 降温效应 济南市老城区
下载PDF
高原湖泊流域建设用地坡谱演变研究--以滇池流域为例
3
作者 马腾 段学军 +3 位作者 王佳恒 颜蔚 闵敏 邹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2-1152,共11页
高原湖泊流域因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出现“向湖”“爬坡”扩张现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坡谱可有效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于DEM转化的海拔数据,借助陡峭度、均匀度... 高原湖泊流域因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较大,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地出现“向湖”“爬坡”扩张现象,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坡谱可有效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以滇池流域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基于DEM转化的海拔数据,借助陡峭度、均匀度、上限坡度等方法分析了坡谱演化特征,提出了加权爬坡指数(WBCI)以定量表征建设用地爬坡程度,并结合海拔区间的视角探究了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分异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滇池流域建设用地扩张显著,呈现以滇池北岸主城区为主核心,东岸呈贡区、南岸晋宁区为次核心的建设用地分布格局;②建设用地垂直空间扩张呈现两阶段特征,即先平地扩张后爬坡扩张。2000—2015年为向湖、降海拔扩张阶段(WBCI<0);2015—2020为爬坡、升海拔扩张阶段(WBCI>0)。③建设用地坡谱演变与海拔变化在流域尺度具有一致性,即爬坡指数变化趋势与建设用地分布的平均海拔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但在区县尺度,建设用地爬坡扩张与海拔爬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为城镇空间二维扩展向三维扩展提供新的思考和视角,也可为城镇空间用地规划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支撑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张 坡谱分析 地形梯度 海拔分区 滇池流域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分析——以东京为例
4
作者 李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14,共8页
以东京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关系,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提供指导依据。选取区位、建筑类型、到车站距离、地价作为影响地块容积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带交互项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以东京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容积率影响的定量关系,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利用提供指导依据。选取区位、建筑类型、到车站距离、地价作为影响地块容积率的因素,并构建了带交互项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值检验结果表明带交互项模型更适用。研究显示“到车站距离”对商业建筑容积率的影响大于居住建筑,商业建筑“核心区”与“到车站距离”间交互影响程度最大,居住建筑“市区”与“到车站距离”间交互影响程度大于郊区。研究结果为调整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站区商业建筑物布局,优化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商业建筑物容积率及调控城市市区与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居住建筑物差异化规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土地利用 容积率 区位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迎英 张刘臻 +4 位作者 甄延临 张从果 董佳琦 卢学鹤 张秀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 基于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和IBIS(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模型模拟农田、林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碳汇通量,进而评估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和新增耕地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林地、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均承担碳汇功能,总碳汇平均值为4439.56±3257.83 kg C hm^(-2)·a^(-1),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②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建设用地13702.09 km^(2),引起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损失8.21 Tg C,若不考虑碳汇的空间异质性,则碳汇损失7.87 Tg C;③2000-2020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新增耕地1236.58 km^(2)(27.42%和25.85%转入源分别为林地和草地),导致碳汇增加0.28 Tg C;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固碳能力且其碳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保护政策降低了建设用地扩张引起的碳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碳汇 建设用地扩张 耕地保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下载PDF
采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长春新区建设
6
作者 莫秀林 付恩江 岳增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S01期74-77,共4页
基于2019年长春新区空间格局监测成果、2019与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2020年高分影像数据、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等资料,提取2020年长春新区建成区范围、建设用地、地表覆盖、重要基础设施等,形成长春新区2020年现状监... 基于2019年长春新区空间格局监测成果、2019与2020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结合2020年高分影像数据、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数据和规划数据等资料,提取2020年长春新区建成区范围、建设用地、地表覆盖、重要基础设施等,形成长春新区2020年现状监测数据和2019—2020年变化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专题资料,开展2020年长春新区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新区建设情况与效果,形成新区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报告和图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监测 建成区 地表覆盖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多维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面向中国多样本城市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欢 赵志庆 +1 位作者 王伟 黄玫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概念辨析与方法演进分析,从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入手,构建指标量化下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并应用于107个样本城市进行准确度校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区概念中的实体地域认知日益深... 研究目的:基于概念辨析与方法演进分析,从城乡差异化人地特征入手,构建指标量化下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并应用于107个样本城市进行准确度校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演绎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城区概念中的实体地域认知日益深化,现有多类指标筛选法、遥感影像识别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识别法三类识别方法且具有差异化应用特征;(2)可从人口、土地、产业、环境4个维度选取差异化特征要素并确定指标条件,构建以实体地域为基础的城区范围识别方法;(3)借助影像数据、矢量数据和统计数据,依次通过初步筛选获得城区初始范围,通过图斑功能、连接度、边界核查等判断获得城区实体地域范围,通过图斑占比、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分析获得城区范围;(4)在方法准确度校验中,105个样本城市的城区实体地域范围面积与同年度建成区面积平均偏差为21.2%,趋势线斜率为0.825,判定方法有效。研究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全国各区域城市的城区范围识别,未来可在人口指标增补、统计精度提升等方面进行优化并开展镇区、乡村空间识别的延续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范围 城区实体地域范围 人地特征 城乡差异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城市建成区铁路选线方案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解新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既有陇海铁路(连云港—兰州)定西市城区段局部线路改线、兰青铁路(兰州—西宁)乐都县城区段线路改建和新建兰合铁路(兰州—合作)临夏站选址为例,介绍了城市建成区铁路选线和新线车站选址方法。针对陇海铁路定西站地理位置由原来的城... 以既有陇海铁路(连云港—兰州)定西市城区段局部线路改线、兰青铁路(兰州—西宁)乐都县城区段线路改建和新建兰合铁路(兰州—合作)临夏站选址为例,介绍了城市建成区铁路选线和新线车站选址方法。针对陇海铁路定西站地理位置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变为城市中心、客运设施不足等问题,从旅客出行的便捷、客货运功能的兼顾、集约用地等方面考虑建议定西市城区段局部改线在万崖设站;针对兰青铁路上下行线分线绕行形成大量夹心地带等问题,从集约用地、解决水害、消除铁路噪声污染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双线改建方案;针对兰合铁路临夏站选址,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节约用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东站位方案。城区段的铁路选线应在保护环境、控制投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兼顾城市当前和长远发展,严格落实节约用地政策,优化铁路客货运设施布局,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建设 方案比选 城市建成区 城市发展 空间布局 集约用地
下载PDF
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建成区提取指数
9
作者 田赢 陈裕汉 +2 位作者 吴学群 许安泽 龚平祥 《城市勘测》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近年来,夜间灯光影像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但由于单一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建成区提取中的精度难以大幅提高。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兴趣点、增强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PELANUI来提取高精度的城市建成区方法,并选... 近年来,夜间灯光影像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但由于单一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建成区提取中的精度难以大幅提高。因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兴趣点、增强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PELANUI来提取高精度的城市建成区方法,并选择植被调整后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VANU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PELANUI指数可以有效地弥补夜间灯光开花效应的缺点。②与VANUI指数相比,PELANUI可以显著提高城市建成区提取的精度。③PELANUI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 城市建成区 兴趣点 增强植被指数 地表温度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黄宝荣 张慧智 +1 位作者 宋敦江 马永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49-4158,共10页
2000—2010年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辨识关键驱动因素,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研究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以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化为因变量,以14个地理、... 2000—2010年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辨识关键驱动因素,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研究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以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化为因变量,以14个地理、经济、人口和政策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分析2000—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使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有偏。比较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也发现,两种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考虑到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传导性,研究认为空间滞后回归模型是我国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的最适合模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建设用地扩张受到各种地理、经济、人口和政策因素的广泛影响。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的迁移聚集、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投资驱动的大规模土地城镇化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我国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口增长以及自然保护的区建设等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缓解建设用地过快扩张的重要因素。此外,海拔和坡度等地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此间我国建设用地扩张更倾向于出现在平均海拔更高的地区;而平均坡度的升高则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张 社会经济发展 驱动力 空间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广州城镇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金兰 欧阳婷萍 +1 位作者 朱照宇 柏杨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4,共5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提取了广州市老八区(以2000年行政区划为准)1978—2005年四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面积,结合景观指数,从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时空扩张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1978—2005年间三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扩张规律。结果表明:(1...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提取了广州市老八区(以2000年行政区划为准)1978—2005年四个时段的建设用地面积,结合景观指数,从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速度和时空扩张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1978—2005年间三个不同阶段的城市扩张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在1978—2005年期间,总面积增加了47158.94,其中1978—1990、1990—2000、2000—2005三个时期的建设用地年扩张速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395.42hm2·a-1、1699.92hm2·a-1、2682.93hm2·a-1。(2)三种扩展类型中,蔓延式扩张是广州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类型,各时期所占扩展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71.2%、60.5%、47.7%,呈下降的趋势;与此相反的是填充式扩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所占比例分别为:9.3%、31.7%、46.4%;跳跃式扩张仅在第一时段较高为19.7%,而后两个时段较低,分别为7.8%和5.9%。通过研究为城市模式研究提供了详细且准确的数据,为寻求优良扩张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建设用地 景观指数 扩张模式
下载PDF
1997-2007年中国分省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杜官印 蔡运龙 李双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81,92,共7页
测算了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份分省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得出如下结论:1)2007年的碳排放比1997年几乎增长一倍,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应。2)1997年以来,有25个省份... 测算了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份分省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得出如下结论:1)2007年的碳排放比1997年几乎增长一倍,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应。2)1997年以来,有25个省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大多数省份在2002年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开始小幅反弹。3)1997-2007年,除北京外,其余29个省份的人均碳排放强度呈现递增趋势,单位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以上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型化"相对应,表明化石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强度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碳排放 经济 建设用地
下载PDF
RS与GIS支持下珠江三角洲城镇近期发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胡伟平 吴志峰 何建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9-555,共7页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 在RS与GIS支持下,从TM卫星影像提取出珠江三角洲近期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利用土壤资源农业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对比城镇建筑扩展对土壤资源利用的影响,设计了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SU),以此刻划土壤资源受城镇建筑扩展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土壤资源质量越高,受城镇发展的影响越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资源利用 珠江三角洲 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占用商指标 城镇建筑覆盖 城镇发展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研究 被引量:80
14
作者 胡伟平 杨国清 +1 位作者 吴志峰 何建邦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0-788,共9页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 1988年与 1998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域的TM卫星影像提取各城镇的实际建筑覆盖区面积等专题信息 ,并利用Arc/Info8 0 2建立珠江三角洲乡镇级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的...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 1988年与 1998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域的TM卫星影像提取各城镇的实际建筑覆盖区面积等专题信息 ,并利用Arc/Info8 0 2建立珠江三角洲乡镇级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的空间扩展特性 ,并就企业、交通设施、人口、区域经济与行政体制等驱动因子进行了初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2 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总体圈层格局相对稳定 ,核心增长与交通指向扩展非常显著 ,城镇建筑覆盖区增长总量与增长速率空间分布不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城镇建筑覆盖变化 空间特征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建设项目引发的区域生态变化的遥感评估——以敖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施婷婷 徐涵秋 +2 位作者 孙凤琴 陈善沐 杨绘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826-6839,共14页
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时监测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敖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该流域中的贵安开发区建设项目引发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 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质量,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及时监测区域生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敖江流域为例,重点研究该流域中的贵安开发区建设项目引发的建筑用地变化及其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选取2010年建设前的ALOS影像和2016年建设后的GF-1影像,构建基于ALOS和GF-1影像的建筑用地提取模型;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来对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构建了ALOS和GF-1影像的湿度分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区域建筑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表明:2010-2016年间,研究区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中有86%是由于贵安开发区建设引起的。贵安开发区建筑用地的增加导致了区域生态质量的总体下降,其遥感生态指数RSEI均值从建设前的0.787下降到建设后的0.689,降幅达12.4%,生态优良等级所占面积的比例从2010年的91%下降到2016年的79%。定量分析表明,区域建筑用地面积比例与生态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建筑用地面积占比每增加10%,其RSEI值将下降0.041。因此,应加强敖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严格控制沿江的建设开发项目,切实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建筑用地 湿度分量 贵安开发区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伍伯妍 钟全林 +2 位作者 程栋梁 孙晓媚 张佩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利用2007年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中国2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绿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布走向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降低,该分布情况与我国的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及人口密度分布方向基本一致。②建成区... 利用2007年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中国2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绿地面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布走向由东南至西北逐渐降低,该分布情况与我国的城市化程度、经济发展及人口密度分布方向基本一致。②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与建成区土地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呈正相关,以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受建成区土地面积影响最大,地区总产值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建成区土地面积 地区生产总值 年末人口数
下载PDF
GIS支持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胡伟平 何建邦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6,T004,共7页
从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出发 ,探讨大范围城镇建筑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提取方法概况 ,比较了最大似然法、上下文分类法、人工神经网络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借助GIS技术的术持 ,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 从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出发 ,探讨大范围城镇建筑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分析了城镇建筑覆盖变化专题信息提取方法概况 ,比较了最大似然法、上下文分类法、人工神经网络三种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借助GIS技术的术持 ,在计算机自动分类的基础上利用专家知识改进了分类结果。根据遥感监测结果 ,对1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珠江三角洲 城镇建筑 遥感监测 最大似然法 上下文分类法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海湾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松林 刘诗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解译了厦门市1986~2007年6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模块和空间统计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通过绘制建设用地类型扩展量曲线图,分析波峰一波谷时空变化,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揭示建... 解译了厦门市1986~2007年6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模块和空间统计功能,进行缓冲区分析。通过绘制建设用地类型扩展量曲线图,分析波峰一波谷时空变化,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揭示建设用地扩展的驱动力。结果表明:①自然因素和人文背景影响城镇用地扩展的基本格局;②社会经济实力积累推动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演变;③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作用快速推动建设用地的扩展;④政策因素多层次地影响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时空动态 缓冲区分析 驱动力 厦门市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冯杰 王涛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0,共4页
以1989~2013年中国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起主导作用。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碳汇略有增加,但远不能抵消... 以1989~2013年中国统计数据为基础,借助土地利用碳排放计算方法和STIRPA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碳排放量起主导作用。研究时段土地利用碳汇略有增加,但远不能抵消建设用地碳源作用。2土地利用碳排放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89~1996年碳排放量稳定增加、1997~2001年碳排放量缓慢增加、2002~2007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2008~2013年碳排放量快速增加阶段。3研究时段内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减小,人均碳排放强度增加。4土地利用碳排放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与GDP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能源消耗 碳排放 STIRPAT 中国
下载PDF
基于重心测算的厦门市建设用地时空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诗苑 陈松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通过解译1986-2007年6个时间剖面的遥感影像,并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 rcG IS9.0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各研究单元的建设用地重心坐标.以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速率和转移轨迹作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的刻画指标,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解... 通过解译1986-2007年6个时间剖面的遥感影像,并提取建设用地斑块,借助A rcG IS9.0空间分析模块计算各研究单元的建设用地重心坐标.以建设用地重心的转移速率和转移轨迹作为建设用地时空变化的刻画指标,结合同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变化,解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将影响厦门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归纳为发展驱动、政策驱动和自然限制3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推动建设用地的扩展,经济发展是建设用地扩展的根本原因,政策因素控制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地表自然环境影响建设用地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重心 驱动力 厦门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