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与开放性尿道吻合术治疗球部尿道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光 侯建全 李纲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与传统的开放性尿道吻合术治疗球部尿道断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0例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腔内手术组)和12例开放性尿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治疗球部尿道断裂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与传统的开放性尿道吻合术治疗球部尿道断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10例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腔内手术组)和12例开放性尿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治疗球部尿道断裂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和最大尿流率(MFR)指标。结果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腔内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而术后MFR显著大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术是优于传统开放性尿道吻合术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尿道置管术 球部尿道断裂
下载PDF
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高金龙 傅强 +5 位作者 赖载礼 钟玉蛟 张建宗 张益生 张鹏 黄世勇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对比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断为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患者共24例,其中13例接受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组1),11例接受尿道端端吻合术(组2)。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 目的对比内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9月,诊断为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患者共24例,其中13例接受内镜下尿道会师术(组1),11例接受尿道端端吻合术(组2)。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会阴部大血肿、严重尿外渗的发生率,组1均为0%,组2分别为63.6%和36.4%(组间比较,P<0.05)。组1、组2术后尿道扩张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3.0个月和0.5个月(组间比较,P<0.05);二次手术率分别为23.1%和0%(组间比较,P>0.05)。结论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尿道球部完全断裂的疗效优于内镜下尿道会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部尿道 尿道会师术 尿道端端吻合术 尿道镜 输尿管镜
下载PDF
非离断尿道成形术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弘 杨涛 +5 位作者 罗志强 宋鲁杰 张炯 金重睿 胡晓勇 傅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09-614,共6页
目的:比较非离断尿道成形术(NTU)与尿道端端吻合术(EPA)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球部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年龄18~60岁,均为球部尿道狭窄,狭窄长度<2 cm... 目的:比较非离断尿道成形术(NTU)与尿道端端吻合术(EPA)治疗球部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3例球部尿道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年龄18~60岁,均为球部尿道狭窄,狭窄长度<2 cm,既往无尿道手术史,无多段尿道狭窄,术前不存在明显勃起功能障碍。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TU组25例和EPA组48例。NTU组和EPA组的年龄分别为(39.2±9.4)岁和(42.1±9.3)岁,病程分别为6.0(3.0~14.0)个月和6.5(3.0~11.0)个月,体质指数分别为(23.7±3.2)kg/m 2和(24.5±2.7)kg/m 2,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分别为(8.7±4.3)ml/s和(7.9±4.6)ml/s,狭窄段长度分别为(1.7±0.4)cm和(1.8±0.2)cm,术前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分别为(20.9±1.9)分和(21.3±2.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U组和EPA组的病因分别为外伤8例(32.0%)和31例(64.6%)、医源性损伤11例(44.0%)和9例(18.8%)、其他6例(24.0%)和8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术中评估尿道瘢痕情况,若不离断尿道情况下能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则行NTU,在狭窄段尿道远心端背侧切开,横向楔形切除尿道瘢痕,间断缝合尿道;否则行EPA,完全游离切断尿道,彻底切除狭窄段尿道及周围瘢痕组织,行尿道端端吻合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尿困难,尿道镜检及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定义为手术失败。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测量尿流率,术后12个月评估勃起功能,术后1~2年行尿道造影检查。结果:本研究7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NTU组和EPA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6±11.3)min和(62.7±1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6±16.2)ml和(86.0±20.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8.0(13~38)个月,NTU组和EPA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0%(23/25)和93.8%(45/48)。NTU组和EPA组术后3周、6个月、12个月Q max分别为(26.7±3.6)ml/s和(28.1±8.7)ml/s、(25.2±3.5)ml/s和(26.7±8.1)ml/s、(25.0±4.3)ml/s和(26.2±7.2)ml/s;术后12个月IIEF-5分别为(21.8±1.6)分和(20.6±2.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TU组IIEF-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NTU治疗球部尿道狭窄可达到EPA的手术效果,术中不离断球部尿道可保留球海绵体动脉,减少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对患者阴茎血供及勃起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是一种创伤小、有效的术式,适用于狭窄相对较短、瘢痕组织较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球部尿道狭窄 非离断尿道海绵体 勃起功能
原文传递
新型球部尿道悬吊技术治疗男性尿失禁(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廖良功 李彦锋 +4 位作者 朱通 张勇 罗勇 龙吟 江军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第11期861-865,共5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经会阴-闭孔男性球部尿道悬吊技术治疗男性不完全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例因手术或外伤所导致男性不完全性尿失禁,经过长期药物保守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炼等处理无效的患者,利...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经会阴-闭孔男性球部尿道悬吊技术治疗男性不完全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8例因手术或外伤所导致男性不完全性尿失禁,经过长期药物保守治疗及盆底肌肉锻炼等处理无效的患者,利用AMS女性专用TVT-O吊带术套装,采用经设计改进的会阴-闭孔男性球部尿道悬吊技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64岁;尿失禁病程1~6年,平均2.5年;中度尿失禁5例,重度尿失禁3例。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6min。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6个月时随访显示,7例(87.5%)患者达到临床治愈,1例(12.5%)患者漏尿量显著减少,尿动力学检查示最大尿道压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疗效满意度问卷显示,7例(87.5%)患者均表示非常满意,1例(12.5%)患者表示满意。术后随访超过24个月的5例患者(100%)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术后6、24个月平均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QOL)分别为(101.1±6.5)分、(104.6±5.8)分,较术前(68.5±17.2)分显著提高(P<0.01)。术后2例患者有短暂会阴、大腿根部明显隐痛,经口服消炎镇痛药处理后1~3周内缓解。术后均未见伤口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结论:新型经会阴-闭孔男性球部尿道悬吊技术治疗中重度不完全性男性尿失禁安全微创,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尿失禁 球部尿道 吊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